由孙卓清编著的《第一军政工名将传奇》为建党90周年革命传统教育丛书之一。本书通过对第一军从创建到抗美援朝这一历史阶段涌现出的政治工作的典型代表全景式的描述,再现了我党、我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艰辛历程,展现了那些为国家、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英勇牺牲的革命英烈的豪迈气概,体现了政治工作在我党、我军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该书史料翔实,通俗易读,看后使人深受教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第一军政工名将传奇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孙卓清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孙卓清编著的《第一军政工名将传奇》为建党90周年革命传统教育丛书之一。本书通过对第一军从创建到抗美援朝这一历史阶段涌现出的政治工作的典型代表全景式的描述,再现了我党、我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艰辛历程,展现了那些为国家、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英勇牺牲的革命英烈的豪迈气概,体现了政治工作在我党、我军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该书史料翔实,通俗易读,看后使人深受教育。 内容推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历经南昌起义、万里长征、太行抗日、西北杀敌、抗美援朝、自卫还击,一路辉煌走来。辉煌的背后,离不开第一军政工干部在各个历史关头为铸就这支英雄部队创造性开展政治工作的付出。《第一军政工名将传奇》用翔实的史料、生动的语言再现了第一军从创建到抗美援朝这一历史阶段涌现出的政治工作的典型代表,展现了革命英烈为国家、为人民利益无私奉献、英勇牺牲的豪迈气概,深刻体现了“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所具有的丰富内涵。 《第一军政工名将传奇》由孙卓清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助贺龙回湘鄂西重建党的队伍 让革命暴动的枪声在洪湖延续 第二章 智斗“左倾”盲动主义推行者 想方设法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 第三章 抵制纠正“肃反”扩大化错误 全力保护被错抓的党政工干部 第四章 加强湘鄂川黔边苏区政权建设 发动新苏区群众积极参加革命 第五章 用遵义会议精神鼓舞部队士气 打漂亮胜仗向新党中央献厚礼 第六章 做好战略大转移各项准备工作 保证部队顺利撤出湘鄂川黔边 第七章 建立全民族抗日反蒋统一战线 让星星之火在川滇黔省内燎燃 第八章 粉碎张国焘另立中央政治图谋 全力促成红四方面军北上抗日 第九章 强化政工干部长征中楷模作用 以自身豪迈壮举吹响冲锋号角 第十章 任弼时不畏艰难勇担历史责任 全力促成三个方面军顺利会师 第十一章 总结长征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为开赴抗日前线做好思想准备 第十二章 教育部队转整编换装思想弯子 雁门关五台大捷震惊国民政府 第十三章 辟大青山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 保陕甘宁大后方的稳固与安全 第十四章 坚决执行党中央抗日决策部署 冀中抗日根据地成模范根据地 第十五章 关向应积劳成疾坚持指挥抗战 英年早逝馈部队丰厚政治遗产 第十六章 廖汉生演先拖保撤后引歼大戏 三战三捷奏保卫延安胜利凯歌 第十七章 开展“诉苦三查”新整军运动 余秋里写下政治工作光辉篇章 第十八章 梁仁芥朝鲜率部队拼战斗意志 志愿军第一军胜美军第一军团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助贺龙回湘鄂西重建党的队伍 让革命暴动的枪声在洪湖延续 要说第一军的政工名将,就不能不从湘鄂西红军和苏区创始人、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将领周逸群说起,不能不从周逸群与贺龙的特殊关系及深厚的革命情谊说起。 周逸群,原名周立凤,1896年生,贵州铜仁县人。1919年赴日本留学,曾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爱国活动。 1923年回国,在上海参加创办《贵州青年》旬刊,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1924年1月入黄埔军校第2期学习,同年11月加人中国共产党。他在黄埔军校积极从事青年军人运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任“青年军人联合会”主任,领导联合会向蒋介石支持的“孙文主义学会”进行坚决斗争,先后创办了《青年军人》、《中国军人》等刊物,显示出卓越的组织和宣传才能,被称为“黄埔岛上的一颗新星”,深受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喜爱,成为周恩来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 1924年春天,根据党中央关于“在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军阀的斗争中,决定的要素是吸引广大农民群众参加这一斗争”的指示精神,党组织开始在各地寻找有革命倾向的部队,并派人到湘西了解部队情况。来人找到了贺龙,谈得非常融洽,贺龙爽快地表示赞同共产党的主张。周恩来得知此情况后,立即指示周逸群直接与贺龙联系,积极宣传我党救国救民的政治主张。 1925年上半年,贺龙得到了广东黄埔军校周逸群寄来的很多书刊和信件,其中有《黄埔军校青年军人联合会宣言》和简章。宣言中讲到“列强帝国主义以经济侵略为目的,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手段侵略我们,压迫我们,我国因此便成了半殖民地的国家。帝国主义利用军阀,以遂他们侵略的野心。……军人自救,即所以救国,团结起来!联合起来!”贺龙从而进一步坚定了信心。贺龙参加革命后曾说:“周逸群创办的中国革命军人联合会会刊《中国军人》、《青年军人》等杂志,对我思想影响很大。” 1925年4月16日,贺龙就任澧洲镇守使,同年10月离开澧洲去贵州铜仁。在短短6个月的任期里,他的活动很多,可以看出他的施政思想和政治倾向。贺龙上任不久,上海发生了轰动全国的“五卅惨案,”,消息传到湖南,贺龙对帝国主义和军阀反动当局的残暴行径非常愤慨。为了表示援助和支持,贺龙给上海工人寄出银元3000元。这年,澧洲地区遭受10年未有的大旱,财主豪绅囤积居奇,有粮不卖,市场物价飞涨,加上连年战争,到处都有饥民。贺龙设立粮食公卖处,同时规定殷实富户提前缴纳两年田赋,并用这项征来的粮食救济饥民。他还亲自带领农民到地主家“吃大户”,在街头搭“赈饥台”,发救济粮。贺龙把澧洲历来按人头收税法改成按田数收税法,严办抗交捐税的地主豪绅和贪官污吏。贺龙说:“宁让一家怨,不使千家哭。,” 为了解决城市平贫民和穷苦青少年的生活问题,贺龙创办了平民工厂。他从澧洲地方税收中提出5%做建厂资金,招收失学失业的男女青年400多人进厂劳动。工厂有7个车间,十几幢厂房,贺龙还亲自到工厂看望工人群众,并说:“只要我贺龙在这个地方一天,决不会让你们流落街头,忍饥挨饿。”。 为了整顿社会秩序,贺龙治理了匪患,镇压了恶霸,得到了城’乡民众拥护。他还支持学生到福音堂斥责违反中国法纪、损害中国民众利益的外国牧师。当时澧洲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国正天兴顺,官清民自安,贺龙当洲官,百姓都喜欢。” 由于贺龙在澧洲严重地打击了土豪劣绅,从而激怒了湖南军阀赵恒惕。赵秘密布置湖南3个师,并纠集贵州两个旅和湖北1个师进攻贺龙部队。此时,贺龙通电表示:“……贺师长耀祖,刘师长铡,竞于荒年饥馑之时,不听政府命令,不顾地方糜烂,协而谋我。……爰于本日率部退驻兹(利)、(大)庸待命。倘再不顾大局,无故进逼,则衅自彼开……。”并率部前往贵州。贺龙回忆这段历史时讲过:“当时中国的镇守使多得很,连北京政府都不晓得封了多少。他们把你没办法,就给你一顶镇守使的乌纱帽。他们要是能把我吃掉,大概连骨头就咬成碎渣渣了。没办法,啃不动,嚼不烂,怎么办?当个镇守使吧。我这个镇守使是枪杆子打出来的。” 贺龙率部到贵州铜仁后就整训部队,招考军官。当时的考试题目是“阐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P1-4 序言 这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英雄部队:土地革命时期是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抗日战争时期属八路军120师358旅;解放战争时期先后由晋绥军区第1纵队,改编为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军;新中国成立后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 这支英雄的部队从南昌起义、万里长征、太行抗日、西北杀敌、抗美援朝、自卫还击一路辉煌走来,演绎出一首首战争史上的雄歌壮曲。 影视剧《南昌起义》《洪湖赤卫队》,成为这支英雄部队早期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奇袭雁门关、神兵天降战五台、燕赵慷慨唱大风、平原游击战,是这支英雄部队驰骋抗日疆场的神威所现; 转战陕北,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是这支英雄部队在解放战争中战胜数倍于我的国民党反动派胡宗南军、队的谋略高超; “三八线”西部战线上歼灭归属美军第一军团指挥的南朝鲜第1师,重创美军第7师和英联邦第1师,是这支英雄部队以劣势装备战胜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及其帮凶,壮我军威国威之举。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打败了美军第一军团,惊呆联合国军,归属美军第一军团指挥的南朝鲜第1师师长朴林恒准将因吃败仗被解除了师长职务。对这个胜利,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拍手称快。以钟纪明为团长、爱国艺人常香玉为副团长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第五分团专程到这支英雄的部队进行了18天的慰问演出活动;作家老舍、吴祖光也来到这支英雄的部队采访慰问,并写下了《苦中作乐集》《朝鲜战场上的文艺战士》《无名高地有了名儿》《热血熔铸后盾——抗美援朝后方支援记卖》等佳作。 在新的历史时期,这支英雄的部队继承和发扬了我军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那股“听党指挥,敢打硬仗,争创一流,屡建奇功”的劲头,出色地完成了战备值勤、教育训练、抢险救灾等各项重大任务。20世纪80年代初,这支英雄部队与时俱进,在全军率先组建了蓝军对抗演练部队和开展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工作,在教育训练改革中开创了先河。此举,被载入我军新时期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的光荣史册。 这是一支战功卓著的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是我军十大王牌军之一。在这支部队成长壮大的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军事指挥人才。战争年代,从这支部队先后走出贺龙、许光达、卢冬生、贺炳炎、张宗逊、郭鹏、黄新延、王尚荣等一位又一位威震敌胆的华夏名将。新时期部队恢复军衔制后,又有十多位上将、中将来自这支部队。 这支部队从战争年代一直走到今天,之所以一直是我军的主力王牌部队,除了有一大批杰出的军事指挥人才外,还有一大批“政治信念坚定、理论根基扎实、政策水平高超、思想作风正派、工作经验丰富”的政工名将。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而周逸群、关向应、任弼时、甘泗淇、廖汉生、李井泉、冼恒汉、余秋里、谭友林、杨秀山、朱辉照、梁仁芥等,就是这支英雄部队“生命线”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才使这支英雄的部队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全体指战员上下一条心、一股劲,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和必胜信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第一军政工名将传奇》是一部用纪实文学形式真实反映战争年代我军政工战线上的高级将领为党的事业赤胆忠心的光辉业绩和人格魅力,这些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向我们生动具体地揭示了为什么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是部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能打硬仗、打恶仗、打胜仗的根本所在。 后记 我曾经是第一军政工战线上的一名老兵,先后在师、团政治机关从事组织、宣传工作近20年。70年代曾参加一军军史的采访、收集、整理和编写工作。80年代末(1987年)又参加了由廖汉生、余秋里同志组织的纪念新式整军运动四十周年回忆文章的撰写工作。因而,对一军政工名将的传奇故事有一定的了解,早就萌发过要写一写他们的故事的念头,但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直没有动笔。前几年,我辞掉公职,这样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就多了,经过前后近3年深入地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以及到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地(如洪湖、乌蒙山、金沙江、甘孜、蟠龙镇、大青山、延安等地)考察,我终于完成了《第一军政工名将传奇》这本书的写作工作。 战争年代,第一军的政工名将为我军政治工作的建立和发展创下的辉煌业绩以及他们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动着我,教育着我,使我对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对政工干部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和素质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由于自己写作水平有限,对战争年代第一军政工名将的传奇故事,只能挂一漏十,浅入而淡出。其实这些政工名将,每个人都是一部活生生的史书,有写不完的故事。值得欣慰的是,这些政工名将创造的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经验,多少年来一直在这支部队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我军从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至今天,已走过了84年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当前,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实现科技强军、树立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积极做好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军事斗争准备已深入人心。然而,前进的征程任重道远。作为一名曾经在第一军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老兵,虽然离开这支部队多年,但对老部队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真诚地希望这支英雄的部队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政治思想工作的创新和发展上取得更大的辉煌!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兰州军区司令员李乾元上将,以及我从事政治工作的引路人和恩师、我的老政委姜海春等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李乾元上将为本书作序,并对本书所叙述的每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亲自审稿把关,老政委姜海春多次指示我在写作过程中要把这些政工名将的真实情感和人格魅力充分展现出来,以教育后人。在此,我向关心和支持本书写作的这些老首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孙卓清 2011年3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