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贵专著的《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合作问题研究》的总体目标是在系统论理论、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区位理论以及产业聚集与扩散理论的指导下,以城乡产业互动为研究视角,旨在建立一种新型的城乡产业关系,构建城乡产业合作的实现机制和战略举措,促进城乡产业合理分工,优化城乡产业空间布局,推动要素资源在城乡间双向自由流动,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李存贵专著的《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合作问题研究》以城乡产业互动为研究视角,以系统论、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区位理论、产业聚集和扩散理论为理论指导,遵循城乡产业关系演进的一般规律,借鉴国内外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坚持城乡地位平等的基础上,根据城乡各自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以及产业自身的活动规律,对城乡产业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构建了城乡产业合作的实现机制与战略构想,旨在形成分工合理、布局科学、相互协作、优势互补的城乡产业发展格局。
《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合作问题研究》将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理论研究体系,对各地区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城乡一体化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策略
一、产业合作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三、我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一、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主要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综析
第一节 主要概念界定
一、城市与乡村
一、城乡一体化与城乡统筹
三、合作、协调与融合
四、产业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城乡产业合作基础理论综析
一、系统论理论
一、区域分工与合作理论
三、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四、产业聚集与扩散理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乡产业关系的演变历程及现存问题
第一节 城乡产业关系演进的一般规律
一、研究假设及城乡产业关系的阶段划分
二、前工业时期的城乡产业关系:乡村产业孕育城市产业
三、工业化初期的城乡产业关系:城乡产业对立阶段
四、工业化中后期的城乡产业关系:城市产业反哺乡村产业
五、后工业化阶段的城乡产业关系:城乡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节 我国城乡产业关系的演变历程
一、古代中国城乡产业关系
二、近现代中国城乡产业关系
三、当代中国城乡产业关系
第三节 我国城乡产业发展的现存问题
一、城乡产业发展差距明显
二、城乡产业关联效应不强
三、城乡产业结构高度同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国内外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国外城乡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美国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二、日本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三、韩国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第二节 国内典型地区城乡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成都市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二、苏州市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三、嘉兴市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乡产业合作的实现机制
第一节 城乡产业合作的基础:合理的产业分工布局
一、城市布局指向型产业
二、乡村布局指向型产业
第二节 城乡产业合作的动力:产业的互赖与互利性
一、城乡产业的相互依赖性
二、城乡产业合作的互利性
第三节 城乡产业合作的纽带: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
一、城乡产业间生产要素流动的规律
二、城乡产业间要素流动的不合理性
三、城乡产业合作与要素双向自由流动
第四节 城乡产业合作的载体:壮大小城镇经济实力
一、小城镇对促进城乡产业合作的载体功能
二、小城镇主导产业的选择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第一节 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综合评价的目的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四、指标数据来源与相关处理
第二节 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我国省域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静态评价
一、因子分析法的数学模型与分析步骤-
二、实证分析
三、结果分析
第四节 我国近年来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动态评价
一、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与分析步骤
二、实证分析
三、结果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城乡产业合作的战略构思
第一节 城乡产业合作的SWOT分析
一、城乡产业合作的优势分析
二、城乡产业合作的劣势分析
三、城乡产业合作的机遇分析
四、城乡产业合作的威胁分析
第二节 城乡产业合作的战略原则
第三节 城乡产业合作的战略目标
一、近期目标:提升农村产业自组织能力(至2020年)
二、远景目标:城乡产业融合发展(至2050年)
第四节 城乡产业合作的战略举措
一、城乡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合作: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城乡第二产业合作: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
三、城乡第三产业合作: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城乡产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城乡产业合作的调节 方式
一、城乡产业合作中政府的边界作用
二、城乡产业合作中市场的边界作用
第二节 统筹城乡产业空间布局
第三节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 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
第五节 加快小城镇建设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