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来,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外交理念和方针,如“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建设“和谐世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永远不称霸”等。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
日益强大的中国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些外交理念和对外战略方针?中国对外政策为什么与近代以来曾经崛起的大国如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有很大的不同?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分析这些问题,也许会给人们提供更加深入而切实的解释。
有鉴于此,《中国文化与外交》着重研究中国文化与外交的关系。关于文化的定义,在学术界有很多种解释,本书的作者张利华等是从精神领域研究文化概念的。即文化是指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民族心理、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
张利华主编的《中国文化与外交》主要研究中国文化与外交的关系。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心理、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角度追寻当今中国政府对外战略和政策的文化根基。探讨了文化与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如文化价值观的性质与作用,同质文化与异质文化对国家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样的影响,意识形态在国际冲突与融合中的作用,国际文化关系与文化外交。在此基础上,《中国文化与外交》从传统和当代两个维度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内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下体系”、《周易》阴阳说、老子、孔子思想以及和谐思想对当今中国政府外交战略和政策的影响;比较分析了中国与西方、中国与欧盟、中国与英国、中国与俄罗斯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及其在对外政策中的体现;考察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探索与实践,对中国文化外交中的典型案例如孔子学院、北京奥运会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改进中国文化外交的建议。
第一部分
文化价值观的性质与作用
文化与国际关系中的“我者”与“他者”
文化价值观与国家的道义追求
意识形态在全球化时代的冲突与包容
国际文化关系与文化外交
第二部分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
和合学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人的信仰方式
经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儒家价值观需更多建树
当前中国价值观冲突及其前景
第三部分
“天下体系”的未来性
中国古代“天下秩序”观念与制度
《周易》阴阳说与和谐世界建构
和谐思想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老子思想对中国外交的启示
第四部分
中西文化价值观的渊源与比较
中欧文化价值观差异及其在对外政策中的体现
中英文化价值观差异及其在对外政策中的体现
中俄文化价值观及其在对外政策中的体现
第五部分
以和谐为理念的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文化外交的机遇、挑战与战略思考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困境
中欧高等教育与欧洲研究中心合作项目运行特点及其成果
中国对巴西的文化外交
孔子学院在俄罗斯的发展
韩国媒体关于孔子学院的报道与评论
孔子学院的发展、问题与改进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文化的展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