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汉帝国在巴蜀(蜀汉天命的振扬与沉坠)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饶胜文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汉帝国在巴蜀(蜀汉天命的振扬与沉坠)》是《布局天下》作者饶胜文沉潜七年之断代史力作。深厚的专业底蕴与晓畅的叙论语言完美结合,抹平专业著述与大众读物之间的沟壑。读者将在一段老生常谈的历史里,领略全然不同的风景。三国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时代,却也是最易误读的时代。本书则向读者展示:真正的还原历史,远不只是考证史料――遑论曲解史料――更将历史上的那些人与事还原到中国古代政治游戏规则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里。本书即置此背景,勿忘勿助间,引领读者于细微处见大势、于大势中勾提关键性节点;有张有弛中,引领读者从历史的兴亡里检讨成败得失。

内容推荐

饶胜文编著的《大汉帝国在巴蜀(蜀汉天命的振扬与沉坠)》以三国时蜀汉政权的兴衰脉络为主线,以流畅的笔触再现刘备崛起豫、徐,寄业荆、郢,顾援于吴越,奋威于巴蜀,终承继东汉大统的艰难历程;再现诸葛亮绾合客居政权与本地土豪力量,振作精神,北向以争关陇,并企图号令天下的矢志不渝;及其之后蜀汉政权的抗争与沉陷的整个历程。企望在一个生动的历史流程里,凸显出那些过往的人与事的意义;企望实现在一部断代史的著述里照应“通古今之变”的史学追求。

本书内在的骨架是一种回环式的梳理:从蜀汉集团的政治论述中厘清其政治定位,以政治定位为参照衡量其政策策略的取舍,以蜀汉集团的兴衰脉络检点其主要政策策略的得失,再以这种成败与得失的比照回溯其政治定位。最后归结到:政治定位如何影响一个政治集团的兴衰。

藉此视角,通过对蜀汉兴亡过程的完整领略——刘备的崛起及其局限、诸葛亮在局限中的努力、蜀汉国策的调整及蜀政的衰败——冀能对政治变迁的内在逻辑有所体悟。

《大汉帝国在巴蜀(蜀汉天命的振扬与沉坠)》在一些富有争议性的问题上——诸如衣带诏的真伪、《隆中对》的评价、永安托孤到底托了什么、襄阳之战的三方博弈、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战略与战术原因、联盟的政治问题、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检讨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一段老生常谈的历史里,领略全然不同的风景,这是本书最殷切的期许。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早期的刘备

第二章 《隆中对》的得失

第三章 第一次荆州风云

第四章 联盟的新阶段

第五章 刘备取益州

第六章 借荆州的是与非

第七章 刘备称汉中王

第八章 第二次荆州风云

第九章 刘备称帝

第十章 夷陵之战

第十一章 永安托孤

第十二章 蜀汉的内外危机

第十三章 诸葛亮主政

第十四章 联盟的政治问题

第十五章 诸葛亮北伐(政治)

第十六章 诸葛亮北伐(军事)

第十七章 蜀政的衰落

第十八章 蜀汉的灭亡

余论

后记

试读章节

刘备,一个出生在那个时代中国版图东北角的人,一生奋斗,屡经挫折,千里辗转,最后终于在中国版图的西南角上占得一块地盘,建立政权,这个政权声称代表汉室。当他遗恨死去时,这个疲弊的政权正处在危急存亡的困境之中。

刘备一生的奋斗,可分成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跟地域联系在一起。我们先将他生平的几个段落梳理清晰。

刘备死于章武三年(223年),“时年六十三”,则刘备应生于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年)。常璩在其《华阳国志》刘先主志中将早期的刘备概括为“于时先主名微人鲜”,而将他的事业概括为三个阶段:“伯豫君徐,假翼荆楚,翻飞梁益。”

刘备曾与公孙瓒一同师事卢植。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时,刘备投靠公孙瓒。公孙瓒与袁绍相争,派刘备与田楷徇青州。刘备以功被委任为平原相。田楷据青州是在初平二年(191年),平原时属青州。所以,刘备涉足青州,时为初平二年,年为三十一岁。曹操攻徐州陶谦,陶谦向田楷求援,刘备与田楷率军救之。陶谦给刘备补充丹阳兵四千,表刘备为豫州刺史,刘备遂去田楷而依陶谦。陶谦病卒,托徐州于刘备。时为兴平元年(194年)。其后,刘备与吕布在徐州一带相攻,至建安元年(196年)兵败,往依曹操。曹操表刘备为左将军、豫州牧。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帮刘备擒杀吕布。次年,刘备袭杀曹操所置徐州刺史车胄而复夺徐州。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击破刘备。刘备遂经青州而投袁绍。这就是常璩所概括的“伯豫君徐”。为表述方便,我将这十年称之为刘备的青徐时期。

官渡之战前,刘备曾率偏军袭扰汝、颍一带,军败后“说绍南连刘表”,引兵脱离了袁绍。建安六年(2叭年),刘备投奔刘表,从此涉足荆州。刘表增补刘备兵力,使屯新野,屏护荆州北境。其间,经历刘表病故、赤壁之战,荆州政局大变。赤壁之战后,刘备取得荆州数郡。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率军入益州。这就是常璩所概括的“假翼荆楚”。为表述方便,我将这十年称之为刘备的剂州时期。

刘备于建安十六年入益州,不久与刘璋反目,至建安十九年(214年)占据益州。次年与孙权在荆州问题上发生矛盾,双方剑拔弩张,后以湘水为界,平分孙刘所占剂州六郡。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北争汉中;次年五月,定汉中;七月,刘备称汉中王。同年冬天,孙权袭杀关羽,夺占荆州。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七月,兴兵伐吴;次年六月,军败,退驻永安。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在永安去世。这就是常璩所概括的“翻飞梁益”。为表述方便,我将这大约十三年称之为刘备的益州时期。

这是刘备一生事业的几个阶段。在青徐,他崭露头角,获得英雄之名;在荆州,他与孙权结盟挫败曹操,遏制了曹操一统天下的势头;在益州,他取得巴蜀、汉中,建立政权。

循着汉代版图的这几个区域,循着他事业的几个阶段,我们可以依稀看到,在汉末风起云涌的大舞台上,在纷争的群雄中,他是怎样崛起,又是怎样陷入困境的。

第一节刘备的英雄之名

东汉的统治,因外戚和宦官的轮番专权而受到削弱,因黄巾大起义的冲击而走向衰落。黄巾起义虽未直接导致东汉的灭亡,但留下了严重的后……

序言

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七月,率军伐吴。次年闰六月,刘备军败,退驻鱼复,改名永安。两百年前,公孙述将这个地方改名白帝,以宣示自己已得天命,却终究未能走出偏居一隅的霸业。从这里,西望益州,那是“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的地方。刘备自己在那里建立起了一个政权,这个政权也叫汉;东望荆州,那是他与孙权联手破敌又几度争夺的地方。他称帝后的第一个重大举措便是走过白帝城,去争夺荆州,铩羽而归后就一直困在那里。于是,这个地方似乎成了两种事业的分界点:一种是走向更加光大的帝业,一种是走向偏居一隅的霸业。刘备把这个地方改名永安之时,他的政权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困在这里,直到死去。

蜀汉政权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诸葛亮。诸葛亮自建兴五年(227年)春北屯汉中,着手北伐;几度出师之后,建兴十二年(234年),他在最后一次北伐中死于关中,那是他期望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地方。但是,其功未竟,其身先死。他葬在汉中,那是大汉帝国基业的起点,也是他长年经营的北伐基地。从他的死地与葬地中,我们可以勾勒出一个生死以之地努力于北伐事业的艰难身影。

刘备和诸葛亮,在这个政权建立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其活动都不在蜀地,其死也都不在蜀地。他们分别死在了巴蜀通往外部的两个不同的方向。

蜀汉政权中这两个最重要人物的死似乎也具有了象征意味。一个象征着这个政权的局限,一个则象征着局限中的努力。从这两个象征的联系中,我们基本上可以剖析出蜀汉政治的核心问题。

刘备死后18年,供职于他政权中的一个叫杨戏的人,在《季汉辅臣赞》中总结了他的一生……

后记

写作本书,也是为了展示一种读史的方式,包括考察历史的视角和表述历史的方式。

本人读史的视角,余论部分已然论及。在历史学的著述方面,已故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曾以“圆而神”与“方以智”期勉后学,本书的写作是朝这个方向的一次努力。书中凡涉及史实的部分,力求考证精赅,是为“方以智”。有关三国的史料,出自不同的背景,有着不同的立场或偏见,使用的时候必须审慎地辨明。书中凡不涉及考证的部分,则尽可能使用一种能激发读者关于历史想象的表达方式,给读者一幅完整的历史图景,是为“圆而神”。章学诚日:“智以藏往,神以知来。”惟有在读者头脑里激活历史,历史才是一个生动的流程,才能宛如长河悠悠,汇入当下,浸润你脚下的土地,而不是一堆知识的碎片。

本书在联系出版的过程中,常被问到是学术著作还是大众读物。其实我一直试图打通这二者之间的分界,用流畅的笔触写出有思想和学术质地的内容。关于历史的通俗写作,本人并不认可时下流行的用现代习惯用语去描述历史的方式。这种方式可能挨近了现代读者,却远离了历史图景。本书试图通过一种文学性的努力去追求通俗,增强可读性。在叙述大势脉络的时候,力求展现格局;在叙述大事进程的时候,力求表现出张力;在叙述关键性节点的时候,力求针线细密。所谓“力求”,不是说我已经做到了,而是把这些作为用力的方向。这些年,我所向往的历史著述有如铸剑,经过反复锤锻和打磨之后,既有致密的质地,又有精致的外形。这本书于2006年初夏动笔,未敢说十年磨一剑,迄今也有六七年的时间,倾注在表述上的心力丝毫不亚于历史研究本身。

这样的写作,进展虽然缓慢,但过程充满愉悦。在改稿或通读时,读到不同的章节,脑海里总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最初思考和写作该章节时所置身的那种带有时令性的情景。初夏山林里的清气、布谷鸟的啼声,秋夜中天的皓月,冬晨曙色里的山影、寒风殷勤擦拭的山峦和晴空,总在悄悄间涌满斗室的暮色……一幕幕清爽的风景,衬染着一段段文字,铭映于记忆之中。那记忆竟由重读那些文字而唤起,让我觉得,这过程已然非常美好。此处近山,惠我良多。它们给了我一种闲逸和从容。今夜,又在飘雪。明日,北辰下的群山,必是又一番惊艳。

今当付梓,仍觉不够满意。有时只得感叹:完美是一种绝望的诱惑。留下的缺失,只能说是自己力有不逮。但经此尝试,也算是让自己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写作的过程中,一直期望本书既能跟当世一流的学人“对掌”(风清扬谓令狐冲语),又能经受一般的读者“拍砖”。本书是否具备这样的质地,惟读者检验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2: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