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人以为佛法是消极的,寂灭的,其实,佛法是使一切恶业消灭,将人心改造,使之向真实美善前途发展。佛称两足尊,即是福、智的满足。换言之,即道德、智识都满足,达到最高人格之表现。将佛在心境上所证明到的宣说出来,使人人共闻共知,成为一个改善人类生活的文化,就是佛法。此书有助于消除大众对佛教的误解,并掌握学习佛法进而修行的方法。
《听太虚大师讲佛法》——岁末巨献,民国四大高僧学佛修身系列全彩上市。大师文字直抵内心,配以百余幅精美禅意彩插,让您在审美盛宴中涤荡心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听太虚大师讲佛法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太虚大师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平常人以为佛法是消极的,寂灭的,其实,佛法是使一切恶业消灭,将人心改造,使之向真实美善前途发展。佛称两足尊,即是福、智的满足。换言之,即道德、智识都满足,达到最高人格之表现。将佛在心境上所证明到的宣说出来,使人人共闻共知,成为一个改善人类生活的文化,就是佛法。此书有助于消除大众对佛教的误解,并掌握学习佛法进而修行的方法。 《听太虚大师讲佛法》——岁末巨献,民国四大高僧学佛修身系列全彩上市。大师文字直抵内心,配以百余幅精美禅意彩插,让您在审美盛宴中涤荡心灵! 内容推荐 太虚一生,开筵讲经无算,《听太虚大师讲佛法》所选,只是其学佛心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这些篇章,或阐明佛学与学佛,现代人如何学佛等佛法基本要义,或讲解断除烦恼的秘诀、修行就是在修心等做人做事方法论,具有劝恶扬善的教化功能。《听太虚大师讲佛法》文采优美的段落,再加上太虚大师生动详明的讲说,不仅可为有志涉猎佛学者指引门径,即便对一般读者,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目录 上篇:正信的佛教 佛学与学佛 佛学的本质 普通人对于佛学的误会 佛教一点不消极 学佛开智慧 真佛教徒是即俗即真的大乘行者 佛学的适应 现代人生对于佛学之需要 现代人如何学佛 学佛先要解决三个问题 凡人与佛只在一念间 从信心上修戒定慧 人性可善可恶,就看如何把握 与人为善即是学佛 对治习气,解决问题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 居士学佛的程序 在家众的学佛方法 妇女学佛的规范 经商与学佛 幸福美满的人生教育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苦得乐,自利利他 三宝之信,六度之行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菩萨的人生观与公民道德 菩萨行先从人道做起 菩萨行与新生活运动 建立人生道德标准 下篇:人圆佛即成 断除烦恼的秘诀 看穿烦恼 苦乐皆自造 放下才能自在 人生的苦迫及其解脱 生命处在无常中 时时保持慈悲心 人生痛苦的根本解除 修行就是修心 我的学佛经过与宣传佛学 中国人口头心头的阿弥陀佛 心在极乐 改变自己,重在实践 在生活中学佛,在学佛中生活 淡泊明志,潇洒自如 节俭,勤奋,诚实,公心 怎样发心报恩 养老慈幼之意义 觉悟真我与往生极乐 世出世间,圆融贯通 佛法与科学 佛法与心理学 佛法与医药 佛法与国术 佛法与美学 佛法与新思想 佛法与文化 佛法与孔子之道 从世界危机说到佛教救济 根本救灾在于全国人心的悔悟 从人心中把佛教复活起来 从国难救济中来建设人间佛教 试读章节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佛所觉悟的法,不是别的东西,即尽世间一切所有事事物物,将它真面目看清,即是佛法;并不是矫揉造作出一个什么法来。原来,佛的意思即是觉悟,佛是一个能觉悟的,无所不觉悟的人,所以讲佛在世间觉悟,并不要离世间而求一觉悟的法。通常人都知道“四大本空,五蕴非有”。何谓四大?地、水、火、风是。何谓五蕴?色、受、想、行、识是。四大及色是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我们求觉悟,就是把这四大、五蕴,分析明白而不迷惑,就不会错误,即没有苦痛。所以佛法不但在世间,即此全世间就是佛法。若说离开它、逃脱它,便是迷,便是痛苦,便是不觉,便背乎佛法。 四大若照现在科学的话讲,地就是固质,水是流质,火是热力,风是动力。五蕴表现人的身体及动作行为的精神。由固体、流质、热力、动力及五蕴表现人的身体动作行为的精神而结合之之谓人,即此人是地、水、火、风、色、受、想、行、识而已,此所谓本即非有也,不是强将他看作没有。再进一步说,大概人都免不了执着为有,执着一切事物为固定实有,执着为我,由此生贪心、生瞋心,一切人类斗争皆由此发生,动机虽微,而其害则甚大。 人的身体,系由无数细胞和合而成,人生如山中流水一般,时时迁变,而且彼此互柤交换,可见其虚假不实,所以说他是空。如果说:他有个固定的东西,岂不是知识上错误!佛法就是打破知识上错误的。然此不但说是人,就是无机的物件,也是这样的。譬如这个桌子,经过材料、人工、油漆、种种集合而成;当其造时,已具坏相,时时迁变,时时交通。人人如是,物物如是,真可叫他万物一体。 在这时时变易时时相通的状态,何能执着为有个实体为我?我们将这些真相看明白,相变相通,无终无始,联络一体,哪有我人?更那有贪心、瞋心发生呢?战争的念头,自然会消灭。慈悲的心,是对残害的心。害他人的结果,则自他俱害;利他人的结果,则自他俱利。因为将人生的真相看明,自然只有利人的心,而没有害人的心。比如一分人家,这人利益一家的人,结果自己也受其利;反之,专害家人,结果自己亦受其害。此一家之小,推之社会、国家,何独不然? 存这种心思,就是贵会所谓普济了(此文为太虚大师在上海普济协会的演讲,编者按)。济,还容易;普的意思就较难了。比如我热了,他们拿把扇子来,即是救济。本来,济是个比方,如以船只济人过渡一样。我们饥饿、寒冷,要饱、要暖,就是济,不过这是只济一己还小;若将此心扩大,济一家,济一国,济一世界,那就是普遍了。譬如屋内之灯,照耀一室,都是普遍而调和的,倘有一点不普遍不调和,就是不平等。室中一人谈话,室内外人皆能听明。又如无线电传播广阔,皆是表显普遍的道理。 所以有句常话,存仁爱心的,万物为一体;存争斗心的,骨肉成敌国。我若不能将这世上的万物息息相通互互相关的看明,若互相障碍,互相冲突,处处执着,就比方人生病一样了。病要医的,我们能觉悟,就是能医这迷悟的病了,所以佛又号大医王,佛法就是医世间心病的。济的意思,也就是医的意思。 世俗有道德不道德这一句话,大概利人是道德。害人即是不道德。佛法是完全以利益人世间为要务,而且以普济为义务的。 济的意思,还有物质上的济,精神上的济,都是我们要照行的。佛本是普遍彻底的大觉悟的人,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做普遍彻底的救济世间的事,一方面须依佛的用功方法,要普遍彻底的觉悟世间一切万物的真相,才是我们真正普济的目的。 学佛的法门甚多,先须研究佛的遗教,以道德的行为,统一我们的精神,积极以求觉悟的进境。最简单的法门,即是念佛,是集中我们的思想以求普济,及求觉悟的最简单的步骤。 P74-7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