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可汗时代(627-649盛唐天子的治世之道)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唐)吴兢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正本清源 行善积德

同一个月,魏征又上表奏疏说:

“我听说要想让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先使其根基稳固;要想让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先疏清它的源头;要想让国家长治久安,一定要广积德行道义。源头未疏清却希望江河流得长远,根基不稳固却想要树木长得高大,德行不丰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愚蠢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陛下这么圣明!君王身为一国之主,身居天下要冲,地位如同天地一样崇高,永生享受荣华富贵,如果不能居安思危、用节制的美德来取代奢侈的劣习,不能积累深厚的德行,而沉溺于各种欲求不可自拔,那么就和砍掉树根还想让树木长得更高大、堵塞源头却想让江河流得长远一样荒谬了。

“通常开创功业的君王,顺承天命,没有一个不是时刻铭记前朝的教训而德行卓著的,一旦取得天下,却往往很快德行就变得衰微了。开始创业时做得非常好的实在不在少数,而能够将美德坚持到最后的却非常罕见,难道真的是创业容易而守业非常艰难吗?原来打天下时气定神闲,现在守天下时却捉襟见肘,这是为什么?天下未定时,都尽力以诚心对待臣下;而一旦赢得天下,马上就倚仗自己的权势,放纵自己的欲望,以自己的尊贵来轻视全天下的事物。诚心相待,就算异族蛮夷也会觉得是一家人,而轻视天下,就算是亲生的兄弟骨肉都会形同陌路。就算是以严刑威势强行压制下去,终究是仁义不施,臣民即便是表面上恭顺得很,内心却不可能真正信服。怨恨的大小还不是最根本的问题,人民的力量终究才是最可怕的,就像水—样,可以让船舶浮行也可以让船舶翻覆,小心谨慎是唯一的办法。马车飞驰而勒马的缰绳却已经腐朽,面对如此危险的境地,怎么可以有一丝的疏忽呢?

“统治天下的君王,如果看到自己的欲求就能想到自我节制方可知足常乐,决定做一件事情就想到适可而止方能安定人心,担忧居高位的危险就想到要谦逊才能自知,害怕自己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容纳千百条河流一样度量宽大,乐衷于游玩打猎时就想到应该适当地给老百姓留一条生路,担心自己松懈而想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终、坚持不懈,担心被人蒙蔽而想到要虚心采纳听取臣下的意见,担心自己听信奸邪的谗言而想到要修正自身、远离邪恶之徒,实施赏赐恩惠就想到会不会因自己一时的喜好而使无功者受禄,而施加惩罚就想到会不会因自己一时的厌恶而使无罪者受刑。这总共十个念想。只要能弘扬上面说的这些美德,选拔人才并委托重任给他,接近贤士并听取他的意见,那么聪明人就会奉上他所有的智慧,勇士将乐于为国献力,仁人到处施加恩惠,义士也会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互相争着为国效力,君王和臣民相安无事,这样国君自然也就可以尽情游玩、像古代的仙人一样颐养天年,不用太过劳神,天下就自然而然会得到治理。何必时时伤脑筋冥思苦想,代行臣下的职责,让自己耳目劳累不堪,违背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呢?”

唐太宗亲笔回复魏征说:

“看到你几次上书,写得确实诚恳,可以说是言尽意切。使我阅读的时候忘记了疲倦,常常不自觉读到半夜。如果不是你深切地关心国事,希望开导我的思路,怎么会向我提出这么好的谋略,指正出我的过失!我听说晋武帝从统一吴国后,就一味地追求骄纵奢侈的生活,不再关心国事。晋朝的何曾退朝后对他的儿子何劭说:‘我每次上朝看到皇上不说国家大事,却说一些没用的生活小事,就知道他不是能将功业延续给子孙后代的明君,你或许还可以免于乱世,’他指着旁边的几个孙子说,‘他们一定会在乱世中丧命。’后来他的孙子何绥果然死于乱世中的酷刑。以前的史书都称赞他有先见之明,但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何曾是对国君不忠不孝,罪过很大。作为臣子,应该上朝时想着要尽忠职守,下朝后想着弥补君王的过失,帮助君王实施美政,匡正君王的过错。这样国家才会得到治理。何曾身为国家重臣,地位崇高,责任重大,应该直言不讳,以治理天下的大法辅佐君王。但他下朝后乱议朝政,上朝时却不敢谏言,如果以为这种人明智,那就大错特错了!国家危急时却不能加以扶持,还要你这个宰相干吗?你的诚恳建议,让我知道了自己的过失。我会将这份奏折放在案台上,以便时时提醒自己。希望到我晚年的时候,国家可以治理好,不让良臣盛世的欢歌只出现在远古的时代,我们君臣之间,现在就像鱼和水一样亲密无间。这么晚才回复你的中肯建议,希望你不要有什么犹豫,继续直言上谏。我将会虚心地听从你的美言。”

P5-7

目录

作者序

第一卷 总则

 第一节 治国大纲

 第二节 施政要略

第二卷 任贤

 第三节 招揽贤才

 第四节 诚心求谏

 第五节 虚心纳谏

 附 直言诤谏

第三卷 人事

 第六节 上下齐心

 第七节 选拔官吏

 第八节 封建利弊

第二卷 任贤

 第三节 招揽贤才

 第四节 诚心求谏

 第五节 虚心纳谏

第四卷 子孙

 第九节 诸侯定分

 第十节 尊敬师长

 第十一节 教戒王孙

 第十二节 规谏太子

第五卷 德行

 第十三节 仁义治国

 第十四节 竭尽忠贞

 第十五节 孝悌友爱

 第十六节 公正无私

 第十七节 诚信为本

第六卷 节制

 第十八节 勤俭节约

 第十九节 礼让谦恭

 第二十节 仁慈怜悯

 第二十一节 谨慎爱好

 第二十二节 克制言语

 第二十三节 杜绝谗言

 第二十四节 有过必改

 第二十五节 骄奢必败

 第二十六节 贪心引祸

第七卷 教化

 第二十七节 崇尚儒学 

 第二十八节 文史记录

 第二十九节 修订礼乐

第八卷 内政

 第三十节 致力生产

 第三十一节 定刑制法

 第三十二节 不赦罪犯

 第三十三节 贡赋有度

 第三十四节 兴亡可畏

第九卷 外交

 第三十五节 征战讨伐

 第三十六节 安定边疆

第十卷 立身

 第三十七节 巡幸游览

 第三十八节 外出游猎

 第三十九节 福祸吉凶

 第四十节 善始善终

附录

 唐太宗李世民大事纪

 唐朝官制简表

序言

本朝良相侍中安阳公源乾曜、中书令河东公张嘉贞二位大人,因为得遇圣明的朝代,做到宰相的高位。他们敬信三皇五帝之道,用来辅佐君主治理朝政。因为担心政事不能全部处理好,忧虑国家礼、义、廉、耻的治国纲领不能得到贯彻,所以他们总是克制私心,励精图治,缅怀以前的盛世,从来不敢有所懈怠。

唐太宗时,国家政令教化确实可观,自古以来,还从来没有过贞观年间一样的盛世。那时的政令教化、典章制度,以及君臣之间的言行举止等等,其中有不少值得垂示后人、发扬光大。两位丞相命令我,详细地加以甄别采录,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所发挥。于是我收集了我所见过的资料,又参考过去的历史,列出大纲,并且注意了文采和准确性的有机结合,目的在于惩恶劝善,那样就可以将大唐的人伦之纪和军国之政更加完备地保存下来。全书总共为一函十卷,合起来共四十篇,名为《贞观政要》。

每一个持家、立业、治国的人,只要能遵循贞观年间的成功经验,学习有用的知识,那么,本来可以长久的事业必将更加远大,本来伟大的功绩就会更加显著,又何必一定要追述尧、舜的教化,一定要遵守文王、武王的法度呢!

大唐卫尉少卿兼修国史吴兢撰

内容推荐

《天可汗时代(627-649盛唐天子的治世之道)》由吴兢所著,《天可汗时代(627-649盛唐天子的治世之道)》的内容简介:

唐朝,一个令人神往的朝代,一座不可企及的高峰,所有中国人最自豪的光荣与梦想。

从建之初,大唐就具备了征对四方的实力,并征服了一个个强大的对手,被四夷君长推戴为“天可汗”,具有了至高无上的威权。与中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相比,唐代的国人自信心最强,最愿意向世界敞心扉,最能包容并蓄异域文明。这一切,皆源于大唐帝国的开明开放和自信自强。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使其治下的人民过上了一段身心舒爽的日子,那种安乐慈爱、其乐融融的境域,至今仍令中国人怀想。

编辑推荐

一部政商必读的管理经典;

独步历史的天空,重温中国人最自豪的光荣与梦想;

一部真实再现大唐盛世风范、光辉灿烂的英雄史诗;

一代圣君的理政风范 大唐盛世的创建之路。

《天可汗时代(627-649盛唐天子的治世之道)》由吴兢所著,作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再现了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是对著名经典史政著作的《贞观政要》的重新书写,从政治,经济,文化等10个方面记录了唐朝贞观年间君臣同为天下先的言谈举止,施政方针,治理国家,外交、民族、用人等方面深入细致地展示了唐太宗克己自强,励精图治,开创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0: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