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印度总有人在那里等你去寻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国)朱莉娅·格雷格森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平庸的生活要靠爱情来改变,平庸的爱情要靠冒险来改变。法国莫里斯亲王文学奖年度爱情小说&“英国年度最佳爱情小说”奖双料得主!

一个关于梦想、爱情的故事,关于三个女人心底最私人的感人故事。

《印度总有人在那里等你去寻找》可以让人逃离现实,进入另一个国度,一个带给人甜蜜又带给人忧伤的荡气回肠的国度。为了创作这部小说,朱莉娅·格雷格森两次前往印度,感受印度的风土人情和神秘文化。

内容推荐

一个关于梦想、爱情的故事,关于三个女人心底最私人的感人故事。《印度总有人在那里等你去寻找》,可以让人逃离现实,进入另一个国度,一个带给人甜蜜又带给人忧伤的荡气回肠的国度。

“平庸的生活要靠爱情来改变,平庸的爱情要靠冒险来改变。”这是那个时代的座右铭,也是每个长大成人的女孩必须记得的座右铭。于是,当三个美丽的英伦女子薇瓦、罗丝和朵儿开始意识到“爱情”这个词时,冥冥中便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未知。

秋天到来,当“恺撒一世”号豪华轮船在印度孟买港下锚的时候,罗丝、薇瓦和朵儿是蜂拥向印度寻找未来的人潮中的一员,毫不起眼,但谁能知道,等待她们的将是何等惊险惶恐、荡气回肠!对三个远离故土的妙龄女子来说,印度是否如期待一样?她们又是否能如愿收获幸福?冒险带来的,究竟是甜美的爱情,还是无限的忧伤?

为了创作《印度总有人在那里等你去寻找》这部小说,朱莉娅·格雷格森两次前往印度,感受印度的风土人情和神秘文化。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致谢

试读章节

二十八岁年轻女子,认真负责,喜欢孩子,对印度了如指掌。可作为监护人护送您的子女从蒂尔伯里码头去往孟买,希望您提供一半旅费作为报酬。

在薇瓦·霍洛韦眼中,整件事仿佛一场魔法。她先是花了三先令六便士,在最新一期的《淑女报》上刊登了这则广告。五天后,她的身影就出现在伦敦的德里一汤姆斯茶室,等待她的第一个主顾,来自汉普郡中沃洛普的姜迪·索尔比太太。

为了这次会面,薇瓦没有像平日那样身穿借来的丝裙,再配上从旧货慈善义卖市场上淘来的衣服,而是穿了件灰色的苏格兰花呢套装。薇瓦并不喜欢这套衣服,但这是她做临时打字员时穿的正装。她浓密的黑发平素有些凌乱,现在特意用水稍微弄湿,向后梳成一只圆髻。

薇瓦走进茶室,空气中浮动着上流社会温文尔雅的低语,钢琴师弹奏着慵懒的音乐。一个身材娇小的中年女人站起身来,对薇瓦打了个招呼。这就是索尔比太太,像小鸟般纤瘦,戴着一顶十分扎眼的蓝帽子(让人联想起某种笼中之物,还有一支蓝色羽毛从帽子后支棱出来)。她身边是一名身材丰满、沉默寡言的少女,薇瓦听她介绍说是她的女儿维多利亚,多少有些吃惊。

母女两人身边摆满大包小袋,蔚为壮观。索尔比太太点了咖啡,没要蛋糕。薇瓦有些失望,因为早饭之后她就什么也没吃,而不远处的圆顶玻璃柜里就摆着一个香甜诱人的大胡桃蛋糕,旁边还有些司康饼。

索尔比太太随即对女儿抱怨道:“她看上去也太年轻了吧。”仿佛薇瓦不存在一样。

“妈妈!”维多利亚低声抗议道。她转头望向薇瓦,薇瓦发现她的眼睛非常漂亮:很大,幽深湛蓝,蓝得像矢车菊一样与众不同。那顾盼生辉的眼神似乎在说:很抱歉,我无法阻止妈妈说话。

“好吧,不好意思,亲爱的,但她真的太年轻了。”在突兀的帽檐下,索尔比太太嘟起了小嘴,“哦,老天,真是一团糟。”

终于,索尔比太太用压抑做作的语气告诉薇瓦,维多利亚不久就要前往印度,为她最好的朋友罗丝当伴娘,而罗丝——讲到这里,索尔比太太言语间流露出明显的炫耀之情:“……很快就要嫁给第三骑兵部队的杰克·钱德勒上尉,婚礼在孟买的圣托马斯大教堂举行。”

她们之前聘请的监护人莫埃利特女士在最后一刻变卦,临阵脱逃了,原因似乎是她突然决定与一名年长男子订婚。

薇瓦泰然自若地放下茶杯,摆出一副认真可靠的样子。她已经在索尔比太太的眼神中察觉到某种孤注一掷的气息,后者显然急于甩脱这桩麻烦事。

薇瓦说:“我对孟买相当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这话倒也没错:在她十八个月大的时候,妈妈曾经抱着她匆匆路过那座城市;五岁时,她曾在孟买的海滩上吃过一个冰激凌;最后一次到孟买是十岁那年,此后再也没有回去过。“我会把维多利亚照顾得十分周到。”

维多利亚热切地望着薇瓦,眼中充满希望。“如果你乐意,可以叫我朵儿。”她说,“我的朋友都这么叫我。”

侍者再次走来,索尔比太太开始小题大做,一定要喝纯正的药草茶,而不是“普通的英国茶”。

“你知道的,我有一半法兰西血统。”她嘟着嘴对薇瓦说,似乎血统可以解释她所做的每件事。

她低头在小巧玲珑的鳄鱼皮包里翻找东西,沉默的女儿则转向薇瓦,转了转眼珠,悄声说道:“对不起。”然后绽开笑容,双手在胸前画起了十字。

“你知道乘船旅行应该带什么样的行李箱吗?”索尔比太太露出精巧的糯米牙,“莫埃利特女士说这些琐事你也可以帮我们解决。”

真是奇迹般的巧合:一个星期前薇瓦翻查印度(《先驱邮报》寻找工作信息,恰好见过行李箱制造商泰勒拉姆公司的大幅广告。

她镇定地注视着索尔比太太,说道:“总督牌行李箱就不错,箱里的帆布抽屉下面有个铁支架。您可以在陆海军商场买到。具体价格我记不清了,但我想大概是二十五先令。”

这时餐厅中出现一阵小小的骚动,餐具的叮当声暂时停止了。一位美艳的中年女子含笑不语地向她们走来,她身穿淡雅的苏格兰花呢外衣,头戴一顶得体的帽子。

“这位就是韦瑟比太太。”朵儿笑容灿烂地站起来,拥抱了那位中年女子。

“快坐下吧。”她拍了拍身旁的椅子,“妈妈和我在聊马裤和印度遮阳帽,聊得正高兴呢。”

“好极了,维多利亚!”索尔比太太说,“这下整个茶室都知道我们在说什么了。”她说着转向薇瓦,“韦瑟比太太是罗丝的母亲,就是马上要去印度嫁给钱德勒上尉的那个罗丝,长得漂亮极了。”

“我简直等不及想让你见到她。”朵儿忽然兴奋起来,绽开明媚的笑容,“她真是太可爱了,而且那么完美,人人都会爱上她的。我们俩自打出生就认识,总是一起上学,一起骑小马……”

薇瓦感到一阵熟悉的剧痛——拥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维多利亚!”朵儿的母亲责备道。她眉头上方支棱出来的那根蓝色羽毛,使她看上去活像一只有些恼怒的鸟儿。“没必要跟霍洛韦小姐说这些,我们还没决定下来呢。对了,亲爱的罗丝在哪儿呢?”

“她去诊所了,”韦瑟比太太的神情有些难堪,“你知道的……”她抿着咖啡,心照不宣地看了索尔比太太一眼。“送她去诊所之前我们玩了一上午,很开心。”韦瑟比太太柔和地继续说道,“我们买了衣服,买了网球拍。再过一个小时我和罗丝会去比彻姆婚纱店,她要试婚纱。我可怜的女儿今天晚上肯定要高兴坏了,我们从来没有一次买下过这么多漂亮衣服。呃,这位年轻漂亮的女士是谁呢?”

索尔比太太将薇瓦介绍给韦瑟比太太,说她是一名“职业监护人”。韦瑟比太太脸上泛起甜美的笑容,轻轻拉起薇瓦的手说很高兴见到她。

“我已经和她谈过了。”索尔比太太对韦瑟比太太说,“她对印度了如指掌,还帮我们解决了行李箱的问题。她说总督牌的就很好,百里挑一。”

“这两个孩子都很敏感,”韦瑟比太太忧心忡忡地说,“如果有人照看她们,我们多少能放宽心。”

“但恐怕我们一共只能给你五十英镑。”索尔比太太对薇瓦说,“一个子儿都不会加。”

薇瓦真真切切地听到朵儿顿时屏住了呼吸,又看到她惴惴不安地抿起嘴唇,一双大眼睛带着孩子气的忧惧紧紧盯着自己做决定。

她在心里飞快地算了笔账。从伦敦到孟买的单程旅费大约是八十英镑,她自己有一百二十英镑存款,而在到达孟买后还得有些开销。

“听着还不错。”她老练地说道,似乎这就是她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朵儿长长地舒了口气,说:“感谢上帝!哦,简直太棒了!”

薇瓦与她们一一握手告别,随后离开餐馆,脚步中平添了一分活力。这件事真是小菜一碟:显然,不仅那个腼腆笨拙的蓝眼睛少女急于要去印度,连她神经兮兮的母亲都不顾一切地想快点看到她离开,而她的朋友罗丝即将出嫁,别无选择。

下一站是陆海军旅馆,她要去和一位班尼斯特太太就另一个很有希望的客户进行商谈:一名男学生,父母都住在印度阿萨姆邦。她从手袋里摸出一张纸,纸上写着那男孩名叫盖伊-格洛弗。

现在,她与班尼斯特太太相对而坐,这是个烦躁易怒、神情紧张的女人,长着一副龅牙。薇瓦估计她年约四十岁,不过她并不擅长猜测年长人士的年龄。班尼斯特太太为她们两人各点了一杯温热的茶,没要饼干或蛋糕。

班尼斯特太太说她打算长话短说,因为她还要赶三点半的火车回什鲁斯伯里。她那在印度阿萨姆邦种植茶叶的哥哥和嫂子格温遇到了一些难题,因为前些日子学校突然要求他们的独生子盖伊尽快离校。盖伊今年十六岁。

“他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孩子,但我也听说这只是表象,他其实非常善良。”盖伊的姑妈努力宽慰薇瓦,“他一直待在圣克里斯托弗寄宿学校,十年没有回印度了。由于各种原因,我没有时间向你详细解释我们为什么没能如愿地细心照看他。现在他父母决定让他回印度,认为他在印度会成长得更好。如果你能带他走,他们会非常乐意承担你的全部旅费。”

薇瓦内心一阵狂喜,双颊泛起红晕。如果有人肯承担她的全部旅费,加上索尔比太太和韦瑟比太太给她的五十英镑,她在印度就可以稍作喘息,生存也不会那么艰难。真要感谢上帝的恩宠。这个时候她丝毫没有起疑,为什么那么大的少年还不能独自出行,或者为什么格洛弗夫妇不能亲自来接儿子回印度。

“您对我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吗?”她只问了这句。

“没有了。”班尼斯特太太说,“哦,对了,可能还有个问题,我想你应该给我们介绍一个联系人。你在伦敦有亲戚朋友吗?”

“有,我现在的雇主德莱芙小姐,一位作家,就住在自然历史博物馆对面。”薇瓦匆匆为班尼斯特太太写下一个地址,而班尼斯特太太拨弄着手袋,极力想引起女侍者的注意,一副心不在焉、急于离开的样子。

“我会给你一张盖伊学校的地图,还有第一部分薪酬。”班尼斯特太太说,“非常感谢你为我们做的这一切。”那彬彬有礼的一笑,让她的龅牙更加明显。

薇瓦目送班尼斯特太太雨衣摇曳的背影匆匆离去,上了一辆出租车。对人撒谎竟然这样容易,特别是当谎言正投其所好的时候,对此她深感震撼。事实上,她没有二十八岁,只有二十五岁。至于印度,她只是儿时在那里懵懂地玩耍过几年,在那几场变故发生之前。对于今日的印度,她几乎像对月球的阴面一样一无所知。P1-5

后记

首先我必须感谢凯特·史密斯·皮尔斯,是她鼓励我写完这本书。

感谢我在写作中结识的这些印度朋友:维布哈薇·杰旺特(薇琪),她带我游遍了热情奔放、魅力十足的孟买。感谢苏德翰舒·莫翰提,他既是一位作家,也是我的朋友,我住在浦那和舒克拉时,是他照顾我的生活,他的妻子还帮我照看花鸟虫鱼。

非常感谢陆军中将斯坦利·梅内德斯,他是一位印度战士,也是一位历史学家。他用专业人士的敬业态度仔细审阅了本书,并提出很多有益的建议。感谢罗茜·卢埃琳·琼斯博士,她是一位专业的印度历史讲师,也是南亚英格兰公墓联合会的名誉秘书长。

感谢历史学家凯瑟琳·普莱尔博士,感谢她与我互通邮件,用灵感四溢的文笔与我分享关于印度的专业看法和相关知识。感谢英国铁行轮船集团的历史专家斯蒂芬·拉伯森。感谢伊恩·史密斯帮我查阅第三印度骑兵部队的信息,这对我是无价的帮助。

感谢以下善良的人们与我分享他们自己或父母的记忆:约翰·格里菲思、菲利普·莫斯、艾利森·拉特、尼克·拉德尔、罗宾·海恩斯、托比·艾略特和伊莫金·艾略特。

感谢皮特-韦格霍恩和罗丝玛丽·韦格霍恩将史密斯·皮尔斯太太的磁带借给我参考,感谢科琳娜·金将她母亲米芙·斯考特的磁带借给我使用。感谢薇奥莉特·亚当借给我她的日记,感谢我的嫂子贝蒂帮我进行了专业的文字修订。

特别感谢休·波特·戴维森,感谢她对我的鼓励,感谢她代我进行深入调查,感谢皮特·索姆纳的几本专著对我的启迪。

十分感激我的出版代理人凯特·肖,她为我提供了无数建议和支持。

感谢克莱尔·亚历山大为我提供专业知识和温暖的鼓励。感谢猎户座出版社的所有工作人员——卡特·米尔斯、苏珊·兰姆等,有了他们的鼓励,这本书才得以完成。

永远感激我的丈夫理查德,是他告诉我“钓鱼舰队”的由来,并鼓励我写作本书。感谢卡洛琳和迪莉娅,感谢我的女儿波碧那种年轻人的激情。还要感谢我其乐融融的小家庭和大家庭,感谢他们帮我阅读初稿,不断给予我有益的建议。

书评(媒体评论)

宏大的历史题材罗曼司,其中充满激情、心碎与死亡。

——《芝加哥太阳报》

这本引人入胜的小说完整而完美地把握住了大英帝国在印度统治的最后时光。

——《每日快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