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是石述思继十五万畅销书《石述思说中国》后又一最新力作。本书记述着作者对一些人间情感、社会现象的思考,作者观点正面,写作真诚,笔锋有力,从内容上可以看到作者的良心与怜悯之心,作者的文字中保持着理智,但也不失炙热的情感,对人、事、物都有一种宽容爱惜之情,在这部稿件中作者努力的希望让更多人对社会拥有真诚的情感,拥有更多的理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石述思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是石述思继十五万畅销书《石述思说中国》后又一最新力作。本书记述着作者对一些人间情感、社会现象的思考,作者观点正面,写作真诚,笔锋有力,从内容上可以看到作者的良心与怜悯之心,作者的文字中保持着理智,但也不失炙热的情感,对人、事、物都有一种宽容爱惜之情,在这部稿件中作者努力的希望让更多人对社会拥有真诚的情感,拥有更多的理智。 内容推荐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是作者v对社会现象、人与人之间情感感悟的最新结集,书中观点客观、犀利,文字中保持着理智,但又不失炙热的情感。石述思的时评,从不回避社会的热点和敏感话题,不仅有教育、住房、医疗,还有公平、贫富差距等方面的论述。 当下中国社会,有我们每个人的悲伤,但也有我们每个人的勇气,本书内容没有丝毫哗众取宠,就如作者自己说的:我并不代表任何人,只是在代表自己的过程中,因为关注了民生和民意,所以与民意产生了契合。 目录 第一章 谩骂不能救中国 请放过旧金山空难女生 中国减税的前提是什么? 大学生撞倒老太后竟变身绑匪 最美的一个富二代 第二章 我常年关心的一些问题 中国式讨薪缘何又掀高潮? 中国孩子最缺啥? 中国孩子的心愿是什么? 韩国民众为何不反对PX? 中国改革最难点在哪? 白菜为何卖出“猪肉价”? 农村孩子上大学难就业更难吗? 第三章 让我们感到沉痛的现象 官员的隐私在哪里? 公款吃喝是哪门子“需”? 84岁卖粥奶奶捐助灾区令人无比沉痛 当道德遭遇质疑 中国大学的病态在哪里 溺爱的百姓是刁民? 中国高考公平正在崩溃吗? 一个房子击溃爱情的年代 87岁“扫桥爷爷”坠亡留下一声叹息 第四章 社会上的那些人那些事 马云告诉了我们什么? 为张绍刚不值 为什么总盯着刘翔不放? 比尔·盖茨的幸福和陈贤妹的苦涩 该围剿陈光标吗? 请停止歌颂82岁的“还债奶奶” 第五章 不说谎言是存在的底线 职工为何冷对养老金九连涨? 临时工成了体制内遮羞布 莫拿“奋斗”遮掩“拼爹” 美国狂追海外税款阻击中国移民富豪? 洋奶粉价格暴涨狂宰中国家长 “弹性延迟退休年龄”谁受益? 为什么收入增长了你却在变穷? 第六章 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 “国考”vs创业:决定中国命运的生死时速 被承包的“电子眼” 您信八成上海公仆支持财产公示吗? 美国吃不起饭的人是中国的三倍多? 灰霾的空气是优良的? 谁在逼使国人到海外疯狂购物? 谁使青年一代“四肢简单”? 雾霾锁心 企业家为何对着总理赞政府? 刘铁男案的成果难以复制 第七章 闲言碎语 抗日剧早使日本亡国灭种 苹果最危险的时刻来了 谁是中国的懒汉? 北京出租车涨价了还拒载咋办? 哪家公司利润超了茅台? 快递的内鬼都是谁 谁是倒卖公众信息急先锋? 中国企业家在期盼什么? 玩收藏抵御通胀很傻很天真 中国富人的楷模是谁? 试读章节 中国减税的前提是什么? “两会”关于减税的呼声水涨船高,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把“实施结构性减税”作为2012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财政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税收总收入接近9万亿元,达到89720亿元,同比增长22.6%。与此同时,财政收入首超10万亿元,达103740亿元,增长24.8%。两项指标远远高于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去年GDP增速为9.2%。 这带来两个结果:一是公众的“税收痛苦”加重,幸福感打折;二是本身已困境重重的中小企业又雪上加霜。 因此,减税不仅有利于民生,更有利于发展大局,现在各界将矛头对准了间接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在珠三角企业调研后指出,当地企业的税负普遍反映是50%。除了所得税就拿走25%,其余如教育税、城建税、价格调节基金等杂税就有二三十种,费有l 8大类,60多项。 为了维持企业正常运营,这些间接税和行政收费自然会变相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比如馒头等生活基本资料都含有税赋。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也直言:现在已经不只是高档消费品国外比国内便宜,耐克鞋这些大众消费品也是如此,“我们的联想电脑在国内没有办法卖得不贵,有17%的增值税必须加到价格里面,但产品毛利率只有15%。”他追问:中国人均收入只有美国的1/10,为何却要多花费20%~50%的价格才能买到同款产品? 即使减税已成社会共识,且具备了相应的国家财力,但要顺利实施,尚需深层制度变革配套。 首先,处于舆论风口浪尖上的财税部门并不能独立完成减税任务。结构性减税意味着“两高一资”的行业就不能减,战略新兴产业就该实施减税,小微企业的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起征点应该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的所得税减半征收。但要执行到位,就必须由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等职能部门全力配合,麻烦的是长期以来操作上属于先收再返,往往变相演化成“跑部钱进”局面,为变相权力寻租大开方便之门,最终吃亏的还是权势小、路子少的中小民企。 但真正制约减税的不是具体操作方案。 众所周知,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地方分灶吃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国富地穷。广东地税局长王南健代表说:“100元的GDP,中央就拿走了55元。”为了完成不停加码的任务和指标,地方政府只能搞土地财政,增加收费项目,甚至是下达一些不切实际的财税增幅指标,这是逼着地方干坏事。 一个佐证是:现在地方政府债务沉重,总额10万亿元以上。而这些负担往往通过“三乱”等方式转嫁到企业和公众头上。 更严重的问题却在于中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代表披露的悲催现实:“老百姓再勤劳,也养不起这么多官啊!”刘锡荣说,4年前全国公务员是600万人,现在已经增加到1000万人,一年增加100万人。刘锡荣说:“现在有些地方乱设机构,乱定级别;领导职数和公务员人数超标。一些乡镇好几百个干部,小汽车停了好几排;一些地方政府秘书长有十几个,每个秘书长都要给房子、配汽车,这些支出最终都是老百姓埋单。” 其实,这个数据保守了:据《中国2009年人权事业进展》一书中说,截至2009年,中国共有290万少数民族干部,占公务员总数的7.4%。由此算出,中国公务员应该有3918万左右。如果加上变相吃皇粮的事业单位职工、央企高管、政府编外人员,这个数据将更加惊人。 这揭示了税费沉重的一个主要诱因:官员太多了,百姓养不起了。 刘锡荣开出的药方是尽快出台《编制法》,将各部门各地区设官用人的规模纳入法制化轨道,并接受纳税人的监督。 此外,中国干部尽管取消了福利终身制,却一直沿袭福利待遇终身制,形成只进不出的沉重供养负担,与国外总统下台立即需要自谋生路形成巨大反差。当然最根本的举措还是尽快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尽快进行行政体制变革,按照服务性政府的要求转变职能,全面依法行政,从与民争利转向为民谋利。 记得上次政府全面机构改革已经是1998年的事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说:哪怕前面有地雷阵,有万丈深渊,也要勇往直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P5-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