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名士的乌托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司马白羽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自由、尊严、生活态度,他们,留给我们这个精神空虚时代的思考。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乌托邦,这是构建自我世界的终极梦想。总有一种方式能够避开同流合污,总有一种选择能够从属于本心,他们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态度,他们就是——名士。

《名士的乌托邦》由司马白羽编著。

内容推荐

《名士的乌托邦》选取了中国古代二十位名士,庄子、东方朔、严子陵、蔡邕、孔融、曹植、阮籍、嵇康、刘伶、阮咸、陶渊明、王绩、陆羽、林和靖等。以白描的手法对他们的人生进行勾勒,寓哲学、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于他们的生命之中,再现他们的风骨与本真。每个篇章不仅是对人物重现,而且对他们的生活艺术、存在情态,志趣,情操,抉择均有探究,对传统文化下文人的自处与出世予以深刻的思考。  作者从人性的视角,考察其影响是否有利于人的尊严与自由的维护,从而颠覆了传统的评价,并以此使人们重新认识他们的价值。

《名士的乌托邦》由司马白羽编著。

目录

庄子:我是梦中的蝴蝶

 ——物我两忘蝶入梦,寂寥人生大智慧

东方朔:阿凡提式的人物

 ——一身傲骨万古秋,诙谐方见真风流

严子陵:飞龙般的狂隐

 ——云山苍苍千古风,江水泱泱一钓钩

蔡邕:一张古琴透射出的性情

 ——素心才识焦尾琴,一闻音律知杀声

孔融:酒徒的幽默和生死

 ——座上客多风流士,樽中酒为琼浆液

曹植:失意人生和精神恋爱

 ——才高八斗放浪形,一赋成就洛神名

魏晋名士中可爱第一

 ——大醉月余不复醒,一池杜康且离魂

嵇康:我琴声里的隔世知音

 ——孤松之姿附白云,广陵一曲成绝响

刘伶:酒徒和他的朋友们

 ——常驾鹿车载美酒,竹林共销万古愁

阮咸:爱喝酒的家族和一群精神病的推测

 ——万物齐一与豕饮,狂醉之中显精神

陶渊明:一个人的乌托邦

 ——采菊东隅隐逸宗,悠然南岭逍遥仙

王绩:像阮籍一样醉且清醒着

 ——宦海寂寞无挂碍,良酒三升使人留

陆羽:旷野里独行的采茶人

 ——栖霞古寺求禅意,独行野中茶一炉

林逋:爱梅花如爱女人

 ——湖上青山俗情浅,梅妻鹤子孤月轮

石曼卿:一代酒豪的人生快事

 ——高歌长吟插花饮,醉倒不去君家眠

苏舜钦:沧浪亭里的失意男子

 ——汉书下酒思古意,沧浪清浊自留去

倪云林:绝尘于人间烟火

 ——孤绝百年不染尘,图画千秋一逸品

王冕:甘做农夫的旷世奇才

 ——种豆三亩粟六亩,开塘养鱼且种薯

傅青主:一个真实的侠者

 ——剑胆琴心江湖路,铁骨柔肠二百年

张煌言:茫茫苍水诗人心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夏完淳:铁骨柔肠英雄梦

 ——襟袖朱颜人似玉,也应同向金樽老

顾贞观:相约来世的友情

 ——人间生死可寄君,河梁心迹惊世情

谭嗣同:剑胆琴心法华相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袁克文:痴狂的末世贵公子

 ——故国斜阳旧王孙,至今犹说袁寒云。

后记

试读章节

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孔融的父亲去世了,这一年孔融十三岁。他居家守丧,博览群书,和所有调皮的孩子一样,喜欢看杂书。由于其涉猎广泛,学问精深,在整个州都很出名。当时,东汉政府正处于汉恒帝、汉灵帝两个败家子帝王统治之际,夕卜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形成了所谓的“党锢之祸”。一会儿是夕卜戚一派掌权,拉拢一帮人砍太监:一会儿是太监一派掌权,拉拢一帮人砍外戚。总之,不论是哪一派掌权都没有好人.完全是狗咬狗,朝廷内夕卜到处是狗毛。在这种情况下,言路遭到阻塞。正直的大臣想给皇帝进言也办不到。山阳人张俭是一个很有牺牲精神的人.他不顾危险,搜集了大宦官侯览和其家人的很多犯罪证据,向朝廷揭发。可惜不但揭发没成功,反而遭到侯览的诬陷,要抓他处死。他无奈,只好亡命江湖。当然,东汉时还没有水泊梁山,张俭要去投奔是不可能的。因此仗剑闯江湖也就成不了现实,唯一能做的就是找个地方躲起来。他逃到山东的时候,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孔褒,此人是孔融的哥哥。赶到孔家时.孔褒恰好不在,只有十五岁的孔融在家。张俭一看是个小孩.因此对他不太信任。但孔融岂是普通的小孩,他摆出一副成人的姿态说:“兄长虽然在夕卜,难道我就不能为你做些什么吗?”张俭一听,知道也没别的办法,就悉听尊便。孔融把他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准时给他送饭菜,风声过了以后张俭就安全地离开了。

过了一段时间,有个听到风声的人去向官府告密,说孔家收留了张俭。当地政府就派人把孔家两兄弟抓进了监狱,审判的法官对孔融和孔褒说:“你们二人到底是谁放跑了张俭?张俭乃是朝廷要犯.包庇他的人是要杀头的。”孔融知道哥哥是张俭的好友,大宦官侯览是不会放过的.要想保全哥哥的性命,只有自己承担罪责,因此他对法官说:“藏匿张俭的是我,你要治罪的话,就请治我的罪吧!”孔褒爱惜弟弟,便对法官说:“张俭是来投奔我的,这和我弟弟没有关系,要杀就杀我吧!”法官一时难以作出判断,孔氏两兄弟也在堂上争执起来,都说是自己藏匿了张俭,要求治自己的罪。法官对两兄弟争死非常感动,但他只是个小吏,无权作出决定,因此就把两人交给了皇帝。皇帝定了孔褒的罪,并将他处死。孔融虽然未能救下哥哥,但其和兄长争死、爱护兄长的事却传了开来,一时间成为美谈。平原郡的陶丘洪、陈留的边让都很有名,孔融居然因此和二人齐名,成为当时的大名士。

此后,曾有人数次推荐孔融做官但都被他拒绝。中平初年,他受到推荐,担任了侍御史。这个官职负责接受官员们的奏报,弹劾违法官员。有时也受命办理案件、镇压农民起义等,俗称“绣衣直指”。孔融担任这个有点特务色彩的官不久,因和自己的上司合不来,就撂挑子回家喝酒去了。不过,名士就是名士,很快司空府就请他去担任僚属。东汉的司空虽然名称好听,但并不是什么显爵,孔融作为属官只能干一些吊死问生之类的事情。不过他这个人干这个事情很出色,不久就被调任中军候。作为京畿卫戍部队的官,这个职位虽然不高,却容易升迁。果然,不久他就升任虎□中郎将。看到这个名字我不由得大吃一惊.因为在我的眼里“虎贲”乃是猛士,挂这个衔的应该是《三国演义》中许褚和典韦那样的悍将才对,怎么会是孔融这个书生。但事实就是如此,孔融担任的就是这个官。职能是掌管皇帝的禁卫部队。

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孔融和权臣董卓闹了别扭,董卓想借刀杀人,因此把孔融赶到黄巾军闹得最厉害的北海郡(今山东昌乐一带)去当官。孔融到了这里后。果然遭到黄巾军的数次进攻。不过他还算能维持局面,加上他在当地的政治声誉很好,因此当时的人都称他“孔北海”。不久,刘备就向汉献帝推荐孔融,让他担任方面大员——青州刺史。当时的青州是黄巾军闹得最厉害的地方.曹操后来起家用的“青州兵”就是收编的这里的黄巾军。孔融担任刺史不久,黄巾军在管亥的率领下包围了都昌城,眼看就要城破命丧,刘备带着援兵来了,这才救了他的命。

P40-P41

序言

名士,意味着一种自由。中国古代的名士们,或放歌山林,或脱略形骸,或寄情于艺术,以独特的方式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他们是尘俗世界的传说。

中国古代自秦皇汉武以来,等级制度愈发森严,个人在追求自身价值与人性的自由方面越来越受到限制。先秦时期策士纷起、侠客纵横的社会风尚遭到了惨重打击,自由的知识分子和侠客义士要么被君主所笼络,要么隐居山林老死荒野。其中,对自由的知识分子的第一波打击发生在秦朝统一之后。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对秦始皇影响极大。韩非子在《五蠹》中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成为禁锢天下人行动自由与思想自由的理论依据。按照韩非子之说,知识分子摇着笔杆子扰乱法制,侠客们用武力触犯律例,所以要禁止“儒”和“武”。韩非子的理论纯属替独夫民贼张目,以消灭人的独立精神为目的,以消灭英雄的种子为目的,以制造昏聩无能之辈为目的,以制造爪牙奴才为目的。由于这一思想,秦始皇发动了大规模的“焚书坑儒”运动,这场运动被打击的不仅仅是儒生,被焚烧掉的也不仅仅是书籍,而是所有可能“乱法”和“犯禁”的人和思想。不过,秦朝二世而亡,战国时期追求个人价值与精神自由的思想并未被彻底扑灭。

对个人价值与人性自由的第二波打击来自汉武帝。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看似是给“儒”很高的地位,实则是外儒内法,用一种思想统一所有的思想。自此之后,所有知识分子的尊荣都出自帝王所赐,没有了帝王的认可,知识分子便无处寻找自身的价值,先秦时代以来知识分子起于草泽,受到帝王高度尊重的风气完全绝灭。想春秋战国之世,齐桓公三次拜见臣稷而不得见;邹衍到燕国,燕昭王抱着扫帚亲自为他清扫甬道;苏秦到齐国,则挂六国相印;张仪到秦国,则为国君师……先秦时代自由的知识分子和侠客义士拥有极为饱满的精神追求,他们不需要某一个集团的封赏,而拥有自我认可的心理素养,他们通过个人的才智来实现人生理想。他们拥有独立的价值判断,以所效命的对象“贤”与“不贤”作为标准,一旦认为不贤,便会立刻离去,而不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一旦此处环境恶浊,无法实现理想,他们便会离开此处到达彼处。汉武帝“独尊儒术”,首先用“君君,臣臣”的思想束缚住了人们的精神,然后又大规模地迁徙关中豪杰和富户到茂陵,从肉体上消灭了一部分在当世有影响的拥有自由思想的人。这一波打击可以说超过了“焚书坑儒”,且手段之“高明”备受后世君主推崇和承袭,从而使得知识分子除了“出仕”与“归隐”别无他途。汉武帝之后的王朝,知识分子不进入封建体制,在精神上就没有他路可走,而具有勇力的人不充当帝王的打手同样无路可走。但是人性的追求不会就此泯灭,它就像被乌云遮住的太阳,只要有一丝缝隙,就会洒下明媚的光辉。  总有一种方式能够躲避同流合污,总有一种选择能够从属于本心,他们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态度,他们就是——名士。

中国的第一个名士应该是庄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名士们的鼻祖。道家文化到庄子手中之后演绎出一种浪漫色彩和缥缈风度,这也是后世很多名士尊崇他的原因。虽然两汉时期儒风大盛,但从道家延续下来的旷达气度和逍遥境界并未消失。到了汉末魏晋时期,由于汉王朝的覆灭,占主流的儒家文化的地位开始出现摇动,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大批知识分子走向了文化前沿。他们放浪形骸,厌恶烦琐的礼制,蔑视官员的装腔作势,拒绝与统治者合作,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甚至在整个晋代成为知识分子的效仿对象,以至于东晋时期的王谢两大家族很多贵族子弟都以名士自诩。且不说他们在政治上的作为,单凭他们在文化史上的闪亮瞬间也足以自傲。名士们的铮铮傲骨、飘逸风姿、狂放气度,像一组伟岸的雕像矗立在中国文化史中,后世为他们冠以一个特殊的称谓——魏晋风度。魏晋风度成为人们对知识分子的极高赞誉,也成为后世名士们的底色。

有一个故事说,东晋太尉郗鉴选女婿,他听说王氏家族的子弟都很不凡,是可塑性很强的好青年,因此派了一个人到王府去调查。去调查的人回来报告说:王氏子弟都很矜持,个个器宇轩昂。我去的时候他们一个个或站或坐,颇有风度,只有东床上的青年看到我后不避不让,躺在床上袒胸露怀,还慢慢地吃荔枝。郗鉴一听,当即叫好,说躺在东床上吃荔枝的那个年轻人就是我的女婿了。“东床快婿”的典故由此而来。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郗鉴不愧是察人高手,这个年轻人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魏晋人之风度由此可见一斑。

名士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狂狷,热爱自然。不论是嵇康、阮籍,还是后世的孟浩然、李白、傅青主,都是狂狷之士。狂狷的性格,山水的气韵,再加上庄子的思想,酿造出一股特殊的力量在血液里蔓延,使狂者逾狂,狷者逾狷。他们不虚伪、不做作,也不温良谦恭,这是和儒家的要求相违背的,也是和统治阶层的需求相违背的,不免被视为“异端”和“狂生”。但正是这“异”和“狂”不断为中国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催生出新思想。从嵇康提出“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再到明代大思想家李贽提出“童心说”,“异端”一个接一个出现,不但掀开了“愚”人的盖子,而且展现了什么是完整的人格。但是,统治阶层毕竟不允许名士们走得太远,因为这会威胁到他们的统治。因此,大多数名士都隐居于山野,他们或放浪于山水之间,或纵情于诗酒之间,或以布衣之身而终,或退出官场,以一种特殊的状态而存在。

正是因为名士们的生存状态是特殊的,所以才会有精神上的自由。他们掌握知识,但却不在封建统治体制之内。文化的力量在此显示出特殊的魅力,他们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建立在了文化领域,这就使得他们的精神能够长存,并且形成了一种名士文化。这种文化需要特殊的性格、特殊的人格才能炼成。光靠附庸风雅是无法懂得这种文化的魅力的,当然对它的精髓更无法领略。只有那些乘风驭露,心境空明,和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名士。他们或狂,或怪,或痴,或多情,或孤傲,或落拓不羁,或惊世骇俗……留下了无数令人向往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是绝尘的,是没有烟火味的,有时候你会觉得他们不是人,而是仙。比如嵇康,那样一个人只能是死,因为恶浊的时代容不下他。同样,他们留下的声音,他们的哲学也是绝响,他们去了之后这一切就再也不存在,也不能被复制。

魏晋名士固然已经作古,但魏晋之风却流传下来。陶渊明、王绩、陆羽、林和靖……名士们留下的文化就像是汇入大河的一股最具活力的水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种魅力在时代变革时期尤其明显,无论是明清交替时的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还是民国初期的章炳麟、黄侃和秋瑾,都闪烁着名士风采。一种风采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反而会不断闪现,不仅昨天、今天,还有明天,每一代知识分子身上都会闪现出这种品质,一种从古代知识分子身上流传下来的名土色彩。

真名士自风流,信然!

后记

四年前,我蛰居京西一亭子间,伴随我的是五百多本中外书籍和七百多张电影光碟。日间上班,晚上读书看电影,偶在诗歌论坛与人对侃,时光在漫无目的的阅读与观影中度过。二月的一个晚上,与“长姊潇湘夜雨”谈起庄子,颇有所得,便将谈论内容写成《我是梦中的蝴蝶》一篇,由是以“名士”之名,列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表,动笔来写。

文字给我安慰,超越生命之俗,是胜过一切的美好与永恒。在写作中,世俗生活的各种纠葛是难免的,激荡的情感也如雨打船,然而一旦坐在电脑前开始写作,则内心归于平静,无喜悦亦无悲伤。大师级的雕塑家认为,他并非在冰冷的石头上雕刻艺术,而是将多余的石头敲击掉,露出藏在石头内的艺术品。文字在敲击键盘的劈啪声中,一行行显示在电脑文档里,好像不是我写的,而是受一种神秘力量的驱策完成——这就是天成。木叶其形柔美,山岳其势雄壮,并非是事先进行了图绘,而是自然天成,凡是天成的东西,没有不美的。文字,也自有其天成。

对历史人物进行非历史的叙述,开始时我就像面对一块顽石,并未发现其生命特质,然而当我敲击起文字的凿子,才发现在词句中藏着一个灵动的魂魄,那既是我要写的人物,也是我发现的自己。有时候,笔下的人物甚为疏远,好像远遁;有时候,笔下人物甚为贴近,好似对坐,便不由暗道“此心一般同”。

写历史人物最忌坠入窠臼,捡拾他人牙慧。我一笔笔写来,庄谐不拘,只在写出一个我所认知的名士来。艺术化地写历史人物可以比历史事实更真,就好比绘画比摄影更真一样。

书稿完成后,曾给多位做编辑的朋友过目,皆有良好的建议,他们是Pan、Sagittarius、邦均、孙岩,谨在此一并致谢。此书的最终出版,要归功于赵诗欣小姐、许晓善先生,还有经许晓善先生告知的本书责编、出版界资深前辈刘永兵先生。没有他们的努力,这部书便不能付梓,在此表示特别感谢,也向为此书付出辛劳的其他编辑们表示深深的敬意。此外,还要向作家月下恭颂谢忱,此书的出版还得到她的帮助,襄助之意感于肺腑。

与“长姊潇湘夜雨”的对谈,是此书的发端,她更在生活中给了我无私的帮助,亦特别表示感谢。

还要向吾友张琛君、栖霞君、雷胜君致谢。在过往的时光,我们曾一起去图书馆借书,躺在集体宿舍的床上整夜看书,聊各类历史八卦。我很怀念那段时光,也很怀念你们。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教会我思考,从不干涉我的个人选择,使我发现了另一种生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