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崇拜(第8卷佛界神祗)/徐家汇藏书楼文献译丛》编著者禄是遒。
《中国民间崇拜》十卷,译自法国耶稣会士禄是遒神父的原著《Reserarches into Chinese slaperstition》(英译本)。该书法文原著于1912年后陆续出版,后由爱尔兰籍耶稣会士甘沛澍和芬戴礼翻译成英文十卷本通行于世,集中国和西方学者早期研究中国民间宗教之大成。
禄是遒吸收了同在徐家汇研究中国民间宗教的黄伯禄神父的中文文献研究成果,加上他几十年的不懈调查,对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信仰活动,做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收集和描述。
《中国民间崇拜(第8卷佛界神祗)/徐家汇藏书楼文献译丛》编著者禄是遒。
《中国民间崇拜(第8卷佛界神祗)/徐家汇藏书楼文献译丛》内容提要:中国历朝与各国交流频繁,自汉朝以来,除本土宗教道教外,各宗教陆续传入中土,如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中国民间崇拜随着年月增长,不断成长及演化,于百姓的思想及日常生活中占一重要席位。民间崇拜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支配百姓的思想、道德、行为等,亦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心理、信仰观念及生活习惯等。
他俗名张遂,一行是他加入佛教团体时的名字。他是一个古代封建王侯的孙子之一,这个王侯统治着位于山东南部的郯国。他出生在该国一个叫钜鹿的地方,但是另外有人说他的出生地是内黄。
他记忆力过人,对于听过或者看过一遍的东西就永远不会忘记。在他早年的寺庙生活中,曾拜著名的普寂为师,那时他管理着嵩山的一个学派。普寂召集他的所有弟子,在寺里庆祝一个华而不实的节日,在仪式中唱着祷辞,敲着钟。在这种场合中,他也邀请了一个名叫庐鸿的儒家学者,请他来创作一篇专门的经辞,供和尚聚会前唱。这个学者把手稿摊开放在桌上,对普寂说:“这篇文学作品有几千字,你必须选一位聪明的和尚给我,我将训练他准确地阅读”。一行拿起手稿,迅速地扫了一眼,然后将之放回桌上,面带嘲讽,他的行为没有逃过这付学者的眼睛。当和尚用餐完毕后,一行出现在餐厅里,大声背诵着庐鸿的整篇文章,一字不漏。这个学者目瞪口呆,他对普寂说:“你用不着教这样一个天才,他应该出国去完成他的学业。”
一行学习天文学,想要纠正历法中的错误。不久以后,他动身去国清寺,在天台山的山脚。一条小溪从寺旁流淌而过,这个游客进入外厅,听见和尚们会集在一间内室里,研究着科学,正是他来此想学的科学。他们的老师突然打断了课堂,对学生们说:“今天有一个和尚要来,想要学习你们正在学的学问,他一定在外面等了,为什么没有人来通报呢?寺墙下的小溪已经改变了它的流向,现在向西流了,这个和尚一定到了。”他一说完,一行就进了内厅,拜见这位老师,请收他为徒。老师一教他天文学的原理,那条小溪就恢复了它以前的流向,重又向东流去。
一行变得如此有名,以致他作为一个学者的名望传到了玄宗的耳朵里,玄宗在宫里召见了他。“你有什么特别的本领?”皇帝问。“我天生有很好的记忆力,能够过目不忘。”玄宗命人拿来他的所有官函,请这个和尚阅读,他读了一遍,便立即能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下来。玄宗被这种令人称奇的记忆功夫惊呆了,他走下宝座,赞美这个和尚说:“你真是个圣人啊!”
公元721年,朝廷的天文学家告知皇帝说历法有几处出错了,应该弓上加以纠正。一行受命去作必要的修改,当新版历法出现时,得到的称号是“与世开元大衍历”。
一行拜访了归隐的道教徒尹崇,向他借《杨雄太玄经》。几天之后,他把书还给了他。这个道士相当吃惊,问他是否懂得书中的意思,“就我个人来说”,他补充说,“已经研究它好多年了,仍然不能全部理解”。——“我理解得很好”,这个和尚说,“这是我写的两本解释它的著作”。于是,他把《大衍玄图》和《义诀》递给道士。那道士把他比作颜子,颜子是孔子的弟子,是知名人士庙里的四位首辅之一。 一行虽然是皇室的后代,但是没有多少财富。一个名叫王姥的寡妇借给他些钱,资助他早年的学习。当一行在朝廷上拥有影响力时,突然这个女子的儿子因为杀人而被捕入狱,很快就要问斩,这个寡妇连忙去恳求一行,求他救救她的儿子。这个和尚说,“你对我的帮助,我愿意十倍偿还,但是,要皇帝赦免你的儿子,这事可不好办”。这个寡妇受母爱蒙蔽了,对他破口大骂。和尚说,“别激动,我会救你儿子的。”附近有座寺叫浑天寺,里边住着一大群工人。和尚把他们都叫到跟前,求他们让他用一下秘室。他在这里放了一个陶罐,把寺里的一个佣人叫来,对他如是说:
“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有一座未开垦的花园,你在这个日子的中午时分到那里去,等待七个畜生的到来,它们将在那个时刻穿过花园。这里有一个袋子,你把它们全部装到里边去。要特别小心,一个都不许跑掉,否则你将受罚。”这个佣人照他吩咐的做,在那里守候着,一直等到黄昏时分,突然七个小肥猪进了花园,它们全都被逮住,被装进袋子里,交给了一行。一行恭喜这个佣人圆满完成任务,命他把这些动物关进一个大罐子里,他将在寺里找到这个罐子。这个和尚用一根粗大的木头堵住开口处,封好,用红墨水在上面写下一些印度文字。所有这些都做得极为秘密,无人能理解这个和尚的意图是什么。
第二天早晨,天文部的官员向皇帝禀报说大熊星座中的七颗星从天上消失了。这一事件极为不吉利,玄宗传一行觐见,问他是否能让这些消失了的星星回来。和尚说,“要避免这种不寻常的征兆所预示的灾难,就得在全朝上下实行一次特赦。”皇帝同意了这种要求,因此这个寡妇的儿子得以获释。无人怀疑这个狡猾和尚的建议。
在后来的七天当中,这个和尚从坛子里放走了一只猪,大熊星座中的一颗星马上就重新出现在天上,一周结束时,整个星座全部复原。
有一天皇帝与和尚聊天时,问他的统治还能持续多久,是不是可以启程巡视一下这个国家。——“你可以行过一万里而无任何灾难降临。”——“但是以后呢?”皇帝问。一行沉默了,呈给皇帝一个小的金保险箱,皇帝好奇地打开箱子,发现里面有一枝药材,名叫“当归”。
后来,安禄山造反,玄宗被迫逃往四川成都,当他穿过万里桥时,明白了和尚所说的意思,连忙返回都城。“当归”除了是一个植物的名字之外,还有一层意思:“你必须回归”。因此当皇帝到达万里桥时,决定返回。这是和尚给的建议,他希望采纳。
开元时期行将结束时,有一个来自河南的官员,名叫斐宽,是一个热心的佛教徒,来让自己前来向普寂学习。一天,当他们在一起聊天时,普寂对学生说他有一件紧迫的事情需要他离开一段时间。他立即去了庙里的一间大厅,在佛龛上烧了香,开始念经。一会儿,听到敲门声,有个声音说:“一行来了”。实际上,这个和尚立即上前,向他的老师行礼,秘密地念着什么,普寂点头答应了他的要求。一行重新行了三次礼,然后去了南厅,把门关上。普寂召集他所有的弟子,吩咐他们敲响寺里的钟,因为一行正去往西天。当和尚们入厅时,发现他死了。他那时四十五岁,斐宽用学生给名师的礼节为他服丧。
在他下葬那天,和尚们在城墙上陪伴着他的遗体。皇帝深感悲伤,为了表示他的悲痛,三天不接见来客。尸体停留了二十一天,看起来栩栩如生,好像仍然活着一样。玄宗在他的坟上置了碑文,并且拨给五十万枚铜钱建造一座塔和一个铜像,用来纪念他。一行被封为“大慧禅师”。
P4-8
《中国民间崇拜》十卷,译自法国耶稣会士禄是遒神父的原著《Reserarches into Chinese slaperstition》(英译本)。该书法文原著于1912年后陆续出版,后由爱尔兰籍耶稣会士甘沛澍(Martin Kennelly,)和芬戴礼(Daniel.J.Finn,)翻译成英文十卷本通行于世,集中国和西方学者早期研究中国民间宗教之大成。
禄是遒(Henri Dore,1859-1931)神父,生于法国,1884年来到中国。他在上海和江南一带传教达三十多年之久,在上海、江苏、安徽和全国各地调查中国民间的迷信习俗,并收集了大量包括中国年画、符咒在内的民俗图片资料。后因健康受损,回徐家汇藏书楼工作,从事著述、研究和教学活动。1931年12月在上海去世。《中国民间崇拜》(法文本)是禄是遒神父花费毕生精力,结合文献研读和田野调查,撰写而成的关于中国民间宗教的惶惶巨著。
法文本《中国民间崇拜》十六卷,每卷有彩图20-70幅不等。翻译成英文本十卷。相比法文版,英文版是更好的版本。禄是遒本人懂英语,翻译本书,两位母语是英语的同会神父参照了英、美、德、荷、比等非法语学者研究中国民间宗教的著作,相互印证,视野更广阔,更便于读者引用。更重要的是,翻译过程中,对引用的中文古籍做了仔细的核对和订正,做了更多的注释,使研究更加精确。英文版做了大量的修订、增写和注释,可以说是一部更新的著作,值得重视。
禄是遒吸收了同在徐家汇研究中国民间宗教的黄伯禄神父的中文文献研究成果,加上他几十年的不懈调查,对中国社会生活中的信仰活动,做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收集和描述。《中国民间崇拜》(法文本)出版后,法兰西学院(College de France)授予他们一个特别奖,表明法国主流学术界对教会学术的承认。此书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作为一部中国民间宗教的资料大全,现在要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追溯我们文化的来源,只能依靠这些纸上踪影了。1966年,台湾成文书局全套影印了英文版,供学者使用,其中的珍贵资料常为学人引用。
这套书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且存世稀少。禄是遒的著作是在徐家汇藏书楼撰成、编辑和出版,也为徐家汇藏书楼收藏。为了给学者和爱好者提供必要的研究史料,我们将书译成中文出版,收入《徐家汇藏书楼文献译丛》。我们邀请复旦大学宗教学系李天纲教授主持这套书的翻译并担任主审。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和其他机构的学者同仁共同承担了翻译、校订工作。李天纲教授对书名、人名和地名统筹校订,并审核了大部分的译稿。翻译中,尽可能将引文回译到中文,以符原意。只是在翻译中出现较大的引申含义,且含有作者解释意图的时候,用直译的方法译出,保留作者的原意。审阅过程中,主审者和译者、校者、编辑对处理各种复杂难题,进行过多次协商研讨,原书名《Researches into Chinese Superstition》(应译为《中国迷信研究》),现改译为《中国民间崇拜》;为免教众误会,书中一些批评用词也做了稍许删改,尚祈读者体恤见谅。
中译本《中国民间崇拜》十卷,基本按照英文版的编排顺序。英文版十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共五卷,总为“民间习俗”,介绍了在中国民间盛行流传的婚丧习俗、岁时习俗和符咒、占卜等迷信习俗;第二部分亦五卷,总为中国众神,介绍了佛道两界的神祗和仙话传说。这次中译,由主审者和编者讨论决定,十卷图书,每卷均根据卷中不同内容,独立命名成册,更见体系,亦方便检读。英文原版每个章节均附有彩色画片,大多现已失传,难得一见。它们是禄是道神父花费一生心血收集的珍贵资料,更是本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次出版,均以原貌收录,以飨读者。
本书始作于一百多年前,当时西方汉学还处于初期阶段,书中的一些观点和结论,今天看来已经过时。有些人物和史实,经后来学者考订,多有修正。禄是遒神父和其他汉学家,大多沿用基督教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宗教的优劣短长。尽管他们试图越出西方人的视野来了解东方文化,但受到成见和能力的限制,很多地方确有疏漏和偏见,编审译者不一一指明,需要今天读者的鉴别和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