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为佛教学者、诗人周公度的随笔集。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发表于报刊的随笔代表作品。其文字敏感简洁、从容典雅,在当代随笔中独树一帜,自成格局。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发表于《散文选刊》、《美文》、《读者》等报刊的随笔代表作品。
《机器猫史话》由周公度编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机器猫史话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周公度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集为佛教学者、诗人周公度的随笔集。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发表于报刊的随笔代表作品。其文字敏感简洁、从容典雅,在当代随笔中独树一帜,自成格局。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发表于《散文选刊》、《美文》、《读者》等报刊的随笔代表作品。 《机器猫史话》由周公度编著。 内容推荐 《机器猫史话》分为昆仑山上、夜间读书、土生土长、小行山水、几封情书共五辑,主要内容为日常感悟、往事忆旧、山水行记和读书感想,所表达的既有怀旧之情和沧桑感叹,也有对人、情人的透辟解析。 《机器猫史话》由周公度编著。 目录 昆仑山上 绿酒何辞欢 按摩举要 冬行春令 奴家茶饮 薄醉亦销魂 她为什么不撒娇 女服务员很重要 钓鱼秘话 采 耳 小饕食单 厨师的谣言 玲珑有所思 陈 茶 一二三四 人 话
夜间读书 此时与彼刻 瓜子小谱 我日论 夏日读书记 卿本佳人 花瓶主义 俗不可耐 海上有钓客 少女爱好者 读《水流花开:南方草木札记》 月光在山上 那么多的雨水 小林一茶日记 中国古代心理学研究 笑而未复 肝肠寸断 浅艳之宠 观郭碧婷影集 养 鹤 情色诗全集索引 山西宫殿 长江有象 春烟小集 表妹在花园里
土生土长 嘉年华 向日葵等 慢车上的旅程 今年夏天我们比赛吃西瓜吧 论雏鸡 你那里有没有打雷 古海青树 瓜菜之思 食 气 烟囱研究 莲 炭
小行山水 去汨罗 三月济南行略 夜宿史官乡 以丽江为借口 寒夜陈炉 尖扎看云 太湖茶社 山中食枇杷 万佛岩记 简明苏州辞典 瓜州日记 甘肃省泰德县老龙湾村养驴公约 去昆明这样,去丽江那样 在浔阳 秋浦春水 骑 云 在扬州 灵 宝 海上的话
几封情书 欲言又止 一起买的书 见字如晤 从今尔后 即便如此 微风的心 纸短情长 好运气的人 这个国家的物理学近况 湟源夜色 海枯石烂 佛陀在咖啡园
跋:乘夜色来的人 试读章节 我以前工作时的单位对面,有一家胶东菜馆,主要是进餐菜,味道还算适中。大菜也有,有几次在那儿请朋友吃饭,点了些,好像做得又不太上手。我中午如果不回家,便常在那儿吃饭。吃清汤面,就点个胶东白菜;吃米饭,就点个干煸豆角。厨师好像是个慢性子,油每次都是过热,白菜有油烟气。我只好每次点个受油面积小的干煸豆角。 前年我刚到济南时,周末经常去文化东路的大学区看风景。有次在一家小而干净的菜馆,吃到一味油酱豆腐。做法挺新鲜,外面浇了一层油黄但不腻的果酱,里面依然是刚做出的热豆腐的样子,很嫩。我第一次吃,不知道豆腐如此的新,用筷子夹了个空。拿了汤匙再吃,汁也很好喝,应该是加了冰糖。品相味理,与川菜里的麻婆豆腐刚好两样。 马鞍山路北首经十一路上的小吃城,因为菜系多,我也常去。或许在西安待得久了,去得最多的是亮亮面馆。有一味叫拌肘肉的小菜,我最是中意,未加任何调料,白水炖得松而润的猪肘肉,切成大片状,撒些时鲜香菜,点些陈醋,便可下箸。对面有家海鲜城,是用蛤肉下面,我不习惯;但做的红油虾球、粉蒸蟹黄,却鲜口异常。爆炒花蛤,我喜欢味重些的。到了海边,却发现渔民连油也是不加的。以形补形,想那蛤蜊嘴,少吃为妙吧。 北园的嘉华购物广场开业,我去看热闹,然后在旁边的六必居吃饭。食单上有贡粥,艳羡这名字,先后去过两次,都是空档,每喝不上。说起喝粥,想起有天打完篮球,在内燃机厂的餐厅,吃到一味红烧鲽鱼头,荷叶衬盘,轻酱不油,且清口,下粥定然大佳。只是喝粥吃鲽鱼,铺张了,想想而已。古诗里说的美味鲈鱼,好像也吃过几次,只是我吃饭太没有出息,常常是一味地囫囵,不曾注意色泽。 我吃的最简捷的菜,好像是蛋黄焗胡萝卜。那次,翻译家马永波刚出版了筷国当代诗选》,到京城开会,绕道济南访友。诗人岩鹰做东,普珉副陪,孙磊夫妇和吴兵也在,我叨陪末座。席间,岩鹰点了蛋黄焗胡萝卜,做法非常简捷,熟的腌蛋黄打碎,调以芝麻油,浇在团条状的胡萝卜上即可,味道香冽爽口。我回家尝试着做过几次,却总不尽如人意。 拔丝水果是个喜庆菜,婚宴上常有这个,小孩子多很喜欢,所以下得快。现在多以干白葡萄酒替代凉水,水果味比我小时吃的脆滑了许多。成人的餐局,若点这个,大家以闲聊为主,总是容易冷凝了,沾在盘子底上,难以继食。其实以奶皮覆底,便可防去冷后粘盘的烦心。呵,不知道我是否能够就此申请个专利。 济南离德州很近,坐火车才十块钱。有天早晨我算了一下,往返路费与我一日三餐相仿佛,不如去德州吃饭,便乘兴去了德州。晚上朋友格式、冈居木请吃饭,有一道我只在陕西吃过的菜,凉拌驴肉。驴居然是国内很有名的驴,学名是渤海黑驴。以前我只知道黔南与汉中有驴肉吃,没有想到山东也有驴肉。“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真是不虚此行。 P24-P26 序言 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还乡是喜悦的,是恳切的,但也仅仅是一种愿力。 我们捡拾的是内心。如何写?写什么?在此都顺应了内心,那也是精神还乡唯一的去处。 还乡是一个梦,是乡愁,是永无止境的抵达。我们寄望于怀旧、后退,甚至是保守的;我们寄生于乡土、故里,甚至是故步自封的。 不是我们流离失所,而是我们还乡之乡已经沦陷。灵魂向何处安顿,没有精神的还乡,就永远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德国哲学家阿多诺说:“对于一个不再有故乡的人来说,写作成为居住之地。” 还乡者在路上,在返程的途中;还乡者是过客、旅人,是不合流俗的边缘人和问津者。在漂泊不定的异乡,还乡是我们的忧伤艺术。对于过去难以释怀,对于现在彷徨四顾,对未来又充满希冀。但是故乡在远方,于我们而言,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还乡文丛”是立意,是重塑,而非局限;是敞开的,融合的,也是繁殖的。哪怕仅仅是文字上的还乡,虽然它无法抵达,但或许能安放我们的心灵。 一方故土,是源头,是离散的地方……却又在等候着还乡者的归来。 2013年10月22日 后记 十几年前夏日的一个深夜,诗人余丛和黄海来到了我西安的小屋。 在我逼仄的小屋里,我们围着一张玻璃餐桌谈话到黎明。房间里的烟雾像陶渊明的尘世,言语的主题则类似孟子所居的列国。倒茶的间隙,我不停地看墙上的钟表,凌晨一点了,指针正在向一点半、两点迈进。我不是暗示催促他们离去,而是为这个时刻欣喜。 我喜欢钟表的声音。一个之前从未谋面的朋友从遥远的广东中山乘着夜色来到我的小屋。哪怕对他而言只是一次偶然的兴起,但在我的心里,仿佛一万亩的星辰照耀着我。这个微妙的细节告诉我,真诚的朋友之间是如何对话,信任是如何令人愉悦。 他使得我的内心有了新的规范。后来,我读到他那首著名的《这一年,三十五岁》。这是一首令人惶恐的诗,意志薄弱的人足以感知绝望的凌厉侵袭。我相信这是一首在夜晚写就的诗。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被泪水浸泡过,就像是在指责我们每一个人。 很多年过去了,我乘一辆夜晚大巴到达他的城市,敲开他房门的愿望,从未消失。 周公度 2013年10月9日西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