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乾隆名相盛世重臣--陈宏谋纪实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乃宣//陈乃通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乃宣、陈乃通等编著的《乾隆名相盛世重臣--陈宏谋纪实》为陈宏谋九世孙为其先祖列传。本着切近事实的态度,本书先从历史顺序叙述陈宏谋生平及为官历程,在陈列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陈宏谋的基本人生观、治世准则、经学治要及对后世的启迪。本书旨在弘扬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发扬光大。

内容推荐

《乾隆名相盛世重臣--陈宏谋纪实》为陈宏谋九世孙为其先祖列传。本着切近事实的态度,本书先从历史顺序叙述陈宏谋生平及为官历程,在陈列事实的基础上,笔者总结提炼了陈宏谋基本人生观、治世准则、经学治要及对后世的启迪。本书为研究陈宏谋乃至乾隆盛世历史的学术专著。陈宏谋是清代桂林籍官员中职位最高、任职时间最长、历经省份最多、政绩卓著、在朝野影响最大的一位儒臣廉吏。陈乃宣、陈乃通等编著的《乾隆名相盛世重臣--陈宏谋纪实》介绍了陈宏谋一生的业绩,旨在弘扬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发扬光大。

目录

一、家境寒素,志向恢弘

二、十年寒窗,学业精进

三、癸卯中举,连捷进士

四、步入仕途,初露才华

五、连奏三本,弹劾金□

六、盛世重臣,徽声永著

七、云南藩司,开拓边陲

八、天津治河,功不可没

九、抚治江西,勤政为民

(一)整饬吏治

(二)赈灾防洪

(三)架桥济渡

(四)利农社仓

(五)教化为先

(六)化导民俗

十、四抚秦中,励精图治

(一)抚陕政纲

(二)端正官风

(三)农事为重

(四)粮为民本

(五)安定社会

(六)精勤军务

1.整肃标营,厉兵秣马

2.平定金川,京兵过陕

(七)规范科考,充实书院

1.科考取士,学优行端

2.刊发书籍,分送各学

3.保送生员,赴省深造

十一、鄂豫闽甘。四处调换

(一)禁暴安良,法照楚天

(二)阳武漫口,星夜奔豫

(三)调补闽中,以靖海疆

1.体察民隐,严防蠹弊

2.查缉奸匪,为民除害

3.严禁械斗,以靖海疆

4出洋贸易,准予回籍

5.台湾府治,隶属闽省

(四)封疆边陲,调抚甘肃

十二、繁剧东南.贤良抚治

(一)江苏按察使任内

(二)两广总督任内

(三)江苏巡抚任内

1.继续治水,疏通河道

2.除害安民,治国兴邦

3.民生之基,农事首重

4.规范行为,制定条规

5.端正官风,取信于民

6.圣驾南巡,江南生辉

十三、两抚湖南,尽心民事

(一)水利要务

(二)粮食调济

(三)盛世修志

(四)考核属吏

(五)书院建设

十四、京城任职,辅佐朝政

(一)尚书任内(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尚书)

(二)三馆(国史馆、玉牒馆、三通馆)副总裁任内

(三)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任内

(四)乾隆名相,魂归故里

1.乾隆名相

2.沉疴缠身

3.辞别圣驾

4.魂归故里

十五、宦海升沉。淡于仕进

十六、民惟邦本,治世基准

(一)知民是前提

(二)为民是根本

(三)养民是基石

(四)教民是源头

(五)安民以固邦

十七、仕学相资,体用一致

(一)求学——学以济世

(二)人仕——经世致用

十八、《五种遗规》,世代传承

(一)《五种遗规》是哪五种

(二)编辑《五种遗规》的缘由

(三)《五种遗规》述要

十九、三元及第,裕后光前

(一)五代连科

(二)三元及第

(三)裕后光前

后 语

试读章节

三、癸卯中举,连捷进士

雍正元年癸卯(1723年),世宗恩科取士,派检讨四川嘉定人朱景先(名曙荪)为主考官、检讨满洲镶黄旗人德栌村(名龄)为副主考官,广东的林遇春为房考官,赴广西主持乡试。是年二月开考,考题是“吾之于人”一节,“舜好问而”二句,“立贤无方”一句。考官阅卷后,同声称赞宏谋文章“清而不刻,和而不流”,在众学子之上。宏谋以优异成绩名列榜首,举人第一名,谓之“解元”。宏谋将考官评语奉为龟鉴。中举的这一年他已是28岁了。

是年秋将在北京进行会试。作为广西中举的解元,陈宏谋却为赶赴京城会考的路费而发愁,世代务农的陈家要凑足这笔为数不小的盘缠绝非易事。家中再也找不到一件值钱的东西可以变卖了。宏谋每天跟随堂兄宏章起早摸黑,挑着沉甸甸的横山陈氏腐乳,往返八十里路来到省城桂林叫卖,但那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一天,宏谋应邀到永福县龙泉村同科中举(第八名)的好友刘新翰家祝贺。刘家也是世代务农的贫苦人家,新翰8岁丧父,全靠母亲一人维持生计。她在村里为乡邻缝补衣裳。她家中有一架用了几十年的陈旧的手摇纺车,用它纺纱织布,靠这微薄收入,苦度春秋。这次新翰赴京会试的路费,也全靠他母亲娘家人四处奔走,东拼西凑才勉强凑够。宏谋到刘家,一进门便向刘家母子贺喜:“恭喜!恭喜!恭贺姑母大人在新的一年里诸事如意,福体安康!恭祝含章兄(刘新翰,字含章)得中举子,百尺高竿,更上一层楼!”新翰热情地迎接宏谋进到厅堂,请宏谋坐在火炉边取暖,又端上一碗热乎乎的姜汤水为宏谋驱寒。刘母亲切地祝贺宏谋高中榜首,同时嘘寒问暖地拉家常,预祝京中会考能够金榜题名。这时,细心的宏谋发现刘母说语有些气喘和吃力,面色略显憔悴,身形消瘦了许多,与往年大不相同。细谈之后,才知老人多年的顽疾(咳喘病)又犯了,延医诊治,不见起色,甚是焦虑。

宏谋在刘家吃过午饭后,辞别刘母回家,刘新翰坚持要送别一程。两位挚友漫步在乡间田埂的小路上,边走边谈心。宏谋先开口,他说:“含章兄,你学习刻苦认真,学术渊博,基础扎实,依你的才学,这次进京赶考,必中无疑。你只管放心去吧!你母亲由我好好照看,不必牵挂!”这时陈宏谋发现刘新翰面带疑虑,又补充说道:“我虽很想同你一道进京赴试,但家中实在贫寒,今年的确拿不出让我进京考试的盘缠,只好来年再说,等我凑足了进京的路费,再去会试。我身上这点钱,给你凑个数,只当我父母对你表示一点心意,希望你收下,切勿推却。到你出发的那一天,我一定会来送你。你离家后,我再把姑妈(指刘母)接到我家细心照料,你尽管安心去赴考。”刘新翰听了陈宏谋的肺腑之言,眼眶顿时湿润了,他说:“汝咨兄,你苦学多年,才华横溢,得中解元,真是老天不负有心人,这是天意呀!怎能弃考而误前程呢?我俩一定要同路而行,就是省吃俭用也要挨到京城,决不能坐失良机,悔之无及啊!”宏谋接着说:“上京路程,往返几近万里,沿途艰辛,非你我想象那般简单。含章兄,不必再说了,明年我定会加倍努力,实现我俩的誓言,双双得中,扬名天下。这次会试,你只要专心尽力,定当金榜题名。”

心中感慨万千的刘新翰望着渐渐走远的陈宏谋的身影,心中回想起与陈宏谋同窗共读的年代,曾得到他许多的关怀、抚慰,他俩就像亲兄弟般互相切磋,共同成长。现在,陈宏谋为了消除自己的后顾之忧,主动提出帮助照顾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母亲,实在感激不尽。母亲这两年来身体越来越差,需人照料。自己此次上京赶考,没有一年半载是无法往返的,万一在这期间母亲有个三长两短,自己怎么对得起早逝的父亲和辛苦抚养自己长大成人的母亲?正当沉思之际,刘新翰不觉已到家门,刚踏进门槛,就看见消瘦的母亲在织布机旁织布。看到此情此景,新翰痛心地说:“母亲呀!您不好生上床歇息,怎么又干起活来了?”老人家看着儿子焦急的面孔,急忙解释道:“我是躺久了,起来活动活动,舒畅些。”接着,便问道:“儿呀!娘见你方才挺高兴的,怎么一下子便愁容满面了?莫不是遇到什么为难的事?”刘新翰一边抚摸着母亲,一边面有难色地说:“母亲!”欲说又难开口,吞吞吐吐地说:“母亲,我想……我想这次赴京会试,时间既长,花费又太高。再说,您老又病成这样子,我哪有这门心事去求功名!我离家外出,不能在您身边照料您老人家,真是大逆不道啊!”刘新翰上前一步,跪在母亲身边劝慰说:“母亲,您听孩儿说,您的病情这么重,我怎么能丢下您不管呢!我哪能安心上京赶考啊!即使去了,也不安心呀!心不两用,不能全心赶考,恐怕也考不出好成绩来。到那时落得人……

P16-18

序言

(一)缘由

第一,2003年,我国启动了清史纂修工程,是年1月28目,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主持召开了清史编纂工作座谈会,发出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统一思想,团结协作,努力把清史编纂工作做好”的号召,为响应国家的号召,编好清史,做点添砖加瓦的基础工作,特编写此书。第二,1996年10月和2006年10月,在中共桂林市委和市政府、中共临桂县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怀下,连续召开了陈宏谋诞辰300周年、310周年纪念暨学术讨论会,编写出版了《大清名臣陈宏谋》、《陈宏谋研究论文集》和《陈宏谋家书》等著作,这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推动了我们编写《陈宏谋纪实》一书。第三,编写此书的原动力还在于,陈宏谋是清代桂林籍官员中职位最高,任职时间最长,历经省份最多,政绩卓著,在朝野中影响较大的一位儒臣廉吏。陈宏谋在“康乾盛世”走向人生的鼎盛时期,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是不可多得的重臣和名相,但对他的事迹,却很少有全面系统的介绍,这是很不公允的。陈宏谋同时也是一位著述丰硕的历史文化名人。在《培远堂全集》和《五种遗规》中,有二百多万立言文字传世,在1782年钦定的《四库全书》这一经典巨著中,收录了陈宏谋的《大学衍义辑要》、《大学衍义补辑要》、《吕子节录序》、《训俗遗规序》、《湖南通志序》等著述。清代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魏源协助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在道光年间编的《皇朝经世文编》这一里程碑式的巨著中,收录了陈宏谋的文章53篇之多,仅次于顾炎武。1838年徐栋的颇有影响的《牧令书》中收录的陈宏谋的论著47篇。1839年李祖陶的《国朝文录》中收录的陈的文章也有17篇。在一段时期内,陈的著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陈宏谋被人们称为“岭南一代儒宗”,是颇具影响力的“大儒”。但有的学者,在自己文章中引用陈的文章,只是当做史料来阐明本人的观点,而不是阐明陈宏谋的思想,更不是论述陈宏谋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对陈宏谋研究得很少,更谈不上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了。《五种遗规》一书多次再版,流传至今,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人研究。他那勤政为民、弹劾奸弊、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敬仰和弘扬。作为陈宏谋的后代,弘扬陈宏谋精神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第四,原来笔者家中存有《培远堂全集》线装原版,有些书已经破损,笔者小时候还亲眼看见自己的父亲陈协功(陈宏谋八世孙)请裱画师来家中修补裱糊过。好几大卷先祖考妣的影像,每逢过年祭祖都要挂在厅堂正中,用酒菜祭祀,行三跪九叩的大礼,直至元宵节后才拆除影像。家中存有装着族谱、印章集谱、文房四宝的两个书箱,衣饰及生活用品等历史文物,还有中越边界地图,等等。1944年日本侵略军窜扰江西赣州时,笔者家住在赣县南门外东阳山(赤珠岭)72号。日本侵略军挨家挨户搜查、抢劫,那两箱书被丢得满地,遭到任意践踏,几乎全被捣毁。中越边界地图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又遗失了。改革开放以来,笔者花了20—30年工夫,在全国各地搜集复印了大部分有关陈宏谋的历史文献,为编写《陈宏谋纪实》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五,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新一代研究中国古代史最有影响的历史学家罗威廉所著的《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一书,是一部研究陈宏谋的大部头专著,全书约60万字,共12章,分三大部分,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陈宏谋,他用“救世”(savingThewor1d)两个字高度评价了陈宏谋的思想,并明确指出对陈宏谋这样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和介绍是很不够的。一个外国学者把中国古代一位官员勾勒得那么清晰细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也值得我们这些陈宏谋的子孙后代向他学习。他能做到的,我们这些陈宏谋的子孙都没有做到,真有点愧疚。这是促使我们撰写此书的外部因素。基于上述种种缘由,我们决定撰写此书。

(二)旨意

陈宏谋是不可多得的广西籍历史文化名人,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历史人物,编写《陈宏谋纪实》一书的主旨,在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发扬光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底蕴丰厚,特色鲜明。挖掘、提炼、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有益的思想观点,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根基。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刘云山曾讲道:“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和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在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今天,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要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对丰厚的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梳理,深入挖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的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文化对一个民族来说,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掀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乾隆皇帝称陈宏谋“领六官之长”,“占三铉之尊”,“徽声久著于朝端”,是“亮采之臣”,可“允赖”。《培远堂文集》序言中,清沈德潜写道:“榕门相国以儒生起家,历官内外,四十余载,其品望在乡国,其恩威在字内,其丰功伟绩在太史。”“功业被于当时,声闻著于后世。”“公生平孝亲、忠君、爱民、出政,大都以诚一不欺为根本”,“始终无倦”。“公能以民心为己心,亦视官事如家事。”“公尤深于学问,公一生手不释卷,研穷宋五子之奥义。”“公之勤学好问,至老不倦。”“其言足以惠苍生,行久远。”陆启琮在《陈宏谋传记》中写道:“陈宏谋不仅是清一代蜚声朝野的理学名臣,而且是粤人宗仰的岭表名儒。他治学博而能约,取精用宏。他生平著作甚丰,在《培远堂文檄》48卷中,收集了自雍正十一年任云南布政使至乾隆二十八年任湖南巡抚三十年里所发布的文告、政令等文稿,旨在激扬忠善,昌明人伦。”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年)秋,湖北布政使章嘉谋在重刻《培远堂文檄》48卷的序言中说:“桂林陈文恭公,学术渊粹,勋业粲然,为本朝理学名臣之冠。平生纂著,莫不朴实精纯,后人苟能身体力行,皆有益于民生国计。”他对“经国要务,立诚无伪。察吏安民,务期实效”。所辑《五种遗规》,辑录了历代有关修身、治家、处世、居官、教育五个方面的嘉言懿行,尚名教,厚风俗,以训蒙为树人之本,教女为齐家之本,端风化、张四维为正俗之本,砭奔竞,清仕途为施政之本。其遗愿在于“以古人之方,医后人之病”,“箴世砭俗,救敝扶良”。他的治学、修身、从政精神影响于后世,而为后人所传颂。他的刻苦治学,实心任事,践履求真,鞠躬尽瘁的精神,确实煜耀当时,而光垂竹帛。

道光十七年(1837年)八月,《培远堂偶存稿手札节要》重刊时,蒋方正在序言中写道:“桂林相国陈文恭公,为本朝理学名臣,其事业在天壤,其厚泽在人心,其著述各书散布海内,学者颂公之书,罔不秉为圭臬。群相勉于有体有用之学矣。”又说,其“见之极其精,措之极其正,故言之极其切”矣,“一片济世真诚,溢于毫楮,其即不可磨灭,不可盖藏者乎”。

台湾发行的《广西文献》第36期,载有牟甲铢的文章,说陈宏谋真可谓是“一言足为万世法,一行足为百世师”。“宏谋一生做事,自谓得力于学问。他对宋明理学,有深切研究,尤其服膺朱子,穷理以致其知,反躬而践其行。”袁枚曾著文说:“宏谋先生学问,博大精深,浩无涯岸,而重体行,不尚空谈,平生著作甚丰,可谓著作等身。惟其遗著中,市面仅有《五种遗规》一种,至望有识之士共同研究,更希望能搜集汇辑,以竟全功。庶几先生之思想与学说,得以流传于世,嘉惠后人,弘扬光大,永垂不朽,是所厚望焉。”

1996年10月,广西师范大学著名史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钟文典教授说:“陈宏谋作为雍乾时代的大儒,崇尚宋儒理学,而重经世致用。在广西籍的历史文化名人中,如陈宏谋的道德文章对后世影响之大者,实属罕见。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位历史文化名人虽表崇敬,而研究却是不足的。”桂林图书馆专家学者郭志高、李达林曾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陈宏谋38种著述的概貌。

美国罗威廉教授在《救世》一书中讲:“陈宏谋堪称盛清时代的缩影,更是了解当时官僚精英心态的一扇窗口,在这方面,同时代的其他人是无法相比的。陈宏谋是18世纪清朝统治精英最杰出、最有影响力的汉族官员,他是清朝地方官员的典范,尤其是被人们称为‘经世’治理风格的典范。陈宏谋在注重文化教育方面的努力,成为后来官员们的典范。史学家认为清朝中期经世学风的复兴与陈宏谋是密不可分的。他的著作是一部深入研究复杂的经济工作和民生需求的教科书。陈宏谋代表了18世纪中国官员的正统精英意识,有必要深入研究陈宏谋最著名的治理之策,以及他和其他正统精英理解宇宙的本质。”我们编写《陈宏谋纪实》,正是意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粹。

(三)特色

此处所讲的特色,包含两类:一类是陈宏谋本身的特色;另一类是笔者写作的特色。

其一,“诚一不欺”,这是陈宏谋一生中最大的特色,也是我们写此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乾隆三十六年高宗皇帝谕宏谋一生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学仕遗规。陈宏谋所讲的五种遗规是这五种,不包括《在官法戒录》,虽然法戒录也是遗规性质,但陈宏谋却命名为“法戒录”,而没有命名为“遗规”。遗规就是遗规,法戒录就是法戒录。否则,就要叫“六种遗规”。证据之一是乾隆三十四年己丑(1769年),陈宏谋74岁,在他最后一本著述《学仕遗规》的序言(自序)中讲道:此前辑有“四种遗规,既以自勉,因以训世,今已三十余年矣”。这里明显把《在官法戒录》排除在外,而称30余年前只有四种遗规,这第五种遗规是指《学仕遗规》。证据之二是:陈宏谋在四种遗规总跋中讲道:“先之以养正,继立以教女,继之以训俗,终之以从政。”这里只讲了四种遗规,没有将《在宫法戒录》列为第五种遗规。证据之三是:陈宏谋在《在官法戒录》的序言中也只提到“予有四种遗规之刻,盖冀天下人无男女、少长、贵贱、贤愚,均有所观感兴起,见善而以为法,见不善者而以为戒也”。证据之四是:陈宏谋的侄儿陈钟理、陈钟琛在《学仕遗规朴序》中讲过,陈宏谋“纂辑五种遗规”要他们编校增补时,显然包含《五种遗规》,而没有《在官法戒录》。由此可见,四种遗规不包括《在官法戒录》。《在官法戒录》并未列入第五种遗规。笔者认为《五种遗规》应该包括《学仕遗规》,而不包括《在官法戒录》,不知当否,请有识之士不吝赐教。

其七,将历史文献与民间传说结合起来,以文献为依据,以陈氏家族秘传和民间传说为补充,是本书的又一写作特色。例如:赴京赶考之艰辛,连续三本参奏广西巡抚金睾共虚报垦荒欺君害民之事;又如在云南陈宏谋深入乡寨,化解汉族与少数民族、官与民之间的积怨;在天津陈宏谋拜河兵为师,推广放淤法以治河;在江西陈宏谋破除封建迷信,解开乡村宗族间长期的“疙瘩”;在江苏陈宏谋巧破盗牛案,在京城识破缅甸的诡计,告病返乡前,澄清诬陷贪腐罪名等,这些传说和故事,都有较强的可读性和传奇色彩。

(四)鸣谢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搜集陈宏谋的历史文献及走访过程中,清华大学刘桂生教授,南开大学陈志远教授,北京大学张柱洪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高翔教授,桂林图书馆郭志高馆长、丰雨滋书记,武汉大学朱雷教授、肖致治教授等给予了大力帮助、指导和支持。北京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室、武汉大学图书馆,特别是桂林图书馆、桂林文物工作队等提供了馆藏的有关陈宏谋的宝贵历史文献和有关资料。中共桂林市委、市政府,中共临桂县县委、县政府给予了及时的指导和关怀,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请允许笔者代表陈氏家族对上述专家教授和单位领导表示崇高敬意。该书出版后,欢迎广大读者不吝赐教,纠正错误,补充遗漏,对不妥之处,提出批评意见,在此表达同样的感激之情。

作者

2010年12月于武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6: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