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命运三部曲《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和《悲惨世界》,及《九三年》等。
《莎士比亚论(最新修订版)》是维克多·雨果的一部文艺评论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莎士比亚论(最新修订版)/雨果文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作者 | (法国)维克多·雨果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命运三部曲《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和《悲惨世界》,及《九三年》等。 《莎士比亚论(最新修订版)》是维克多·雨果的一部文艺评论作品。 内容推荐 《莎士比亚论(最新修订版)》是维克多·雨果的一部文艺评论作品,包括数篇评论文选、八篇戏剧与诗歌作品自序和莎士比亚论的节选。 《莎士比亚论(最新修订版)》是“雨果文集”系列之一。 目录 雨果文艺理论作品序言 评论文选(二篇) 论司各特——关于《昆汀?杜渥德》 论拜伦——纪念他的逝世 戏剧与诗歌作品自序选(八篇) 《克伦威尔》序 《歌吟集》序 《艾那尼》序 《秋叶集》序 《吕克莱斯·波基亚》序 《玛丽·都铎》序 《心声集》序 《光影集》序 莎士比亚论(节选) 第三卷艺术与科学(第一部分) 第一卷莎士比亚的天才(第二部分) 第五卷有才智的人与群众(第二部分) 第六卷美为真服务(第二部分) 题解 试读章节 叙述体小说的作者似乎把所有一切都考虑到了,而只没有考虑到情趣,并且在每章的开头都不合理地加上一个概说,有时甚至颇为详尽,像是小说之中的小说;而书信体小说,其形式本身就束缚了激情并妨碍了作品的流畅。既然如此,那么让我们作另外的设想: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才子用一种戏剧式的小说代替以上两种小说,在这种新型的小说中,想象的情节开展为真实而多变的画面,如同实际生活中事件的发展一样;这种小说只分为各种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归根结底,它是一出长戏,其中具体的描绘配合着环境的陈设与人物的服饰,而人物都是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展示其性格,并且以纷纭复杂的冲突把作品中统一的思想表现得变化多端。这种新类型,你将会发现它兼备前两种体裁的优点而没有它们的缺陷。在这种新类型中,如果你能够自由运用那些多少有些神妙的戏剧描绘的技巧,你便能在舞台上把无数没有用处,而只能供起承转合之用的细节抛在后面(这些细节是一般叙述体小说作者为了把故事讲得明白些而总要不厌其详地加以数说的,他们不得不一步步眼随着他的人物,就像小孩学步时抓着牵手带一样);而且,在这种小说中,你还能够利用深刻而出人意料的神来之笔,这种笔触在思想方面,要比用来说明某个情节的长篇大论来得更为丰富,而这种长篇大论恰恰是明快的叙述所要排斥的。 在司各特的这种散文体的描绘小说之后,将来还有另一种小说有待创造,依我们设想,这种小说要更加美好、更加完整。这便是同时具有戏剧性和史诗性的小说,它真实而又伟大、生动逼真而又富于诗意、切合实际而又具有理想。它将把司各特镶嵌在荷马的身上。 像一切创造家一样,司各特直到今天还遭到猛烈的批评。开拓沼泽地的人就得按住性子听青蛙在周围聒噪。 至于我们,我们高度推崇司各特这位小说家,特别高度推崇《昆汀‘杜渥德》这部小说,这不过是完成了一项良心上的责任。《昆汀·杜渥德》是一部美好的作品,很难再找到一本小说比它编织得更好、比它把道德的效果和戏剧的效果结合得更好。 我们觉得,作者是想表现:忠诚老实即使是在一个默默无闻的穷青年身上,也比背信弃义更有把握达到自己的目的,尽管后者有种种权力、财富和经验来帮它的忙。作者让他的苏格兰人昆汀-杜渥德担任这两个角色之中的第一个,这个孤儿被扔在最复杂的困境中和最不露痕迹的陷阱里,他没有其他的向导,只有一种近乎发狂的爱情;但是,爱情往往在它近乎疯狂的时候才成为一种美德。他把第二个角色交给路易十一。来扮演,这位国王比任何最能干的朝臣更要能干,他是一只长着狮爪的老狐狸,有权有势而又狡猾,白天黑夜都有人为他效劳,卫队和刀斧手们卫护着他、跟随着他,就好像时刻不离他身边的盾牌和宝剑。这两个如此不同的人物互相抗争,以一种特别惊人的真实表现出上述的基本思想。这位忠诚老实的昆汀忠心耿耿地听命于国王,并不知道这正好对自己大有好处。路易十一这位国王想把昆汀当做工具和牺牲品,但这个阴谋反倒打乱了这个狡猾老人的奸计,而成全了那个单纯的青年。如果只是肤浅地进行观察,人们就会相信诗人的主要意图是将法国国王路易’德‘洼勒瓦与布尔高涅公爵(大胆的查理)0进行历史性的对比,而这种对比是写得颇为出色的。这一漂亮的插笔也许倒是作品的一个缺点,因为它有喧宾夺主之势,会使人忽略掉作品的主题思想;但是即使这个缺点存在,也丝毫无损这两位王侯的对立所同时表现出来的威严和喜剧性的东西。他们之中一位是圆通而有野心的暴君,看不起他的敌手,也就是那位好战而残酷的专制者,而后者如果有勇气,也一定会看不起自己的对手。两人彼此憎恨;但是,路易敢于激起查理的仇恨,因为它残酷但却粗野,查理却害怕路易的仇恨,因为它是以怀柔的方式发泄出来的。布尔高涅公爵虽然是在自己的军营和辖境里,却因靠近没有防御的法国国王身边而惴惴不安,就像一条大猎犬害怕身边的猫一样。公爵的残酷来自他的欲望,国王的残酷则出自他的性格。这位布尔高涅人还算直率,因为他粗暴;他从没有想到要掩饰他的恶行;他没有悔恨,因为他事后便忘记了他的罪恶,就像忘记了自己的愤怒。路易则很迷信,也许这是因为他虚伪;对于他这样一个良心上受着折磨犹不知悔改的人,宗教也无济于事;他尽管相信实际上无济于事的赎罪,但在他心头,对自己所犯的罪恶的回忆却不断和要再去干坏事的念头交织在一起。因为一个人对蓄谋已久的事情总是记忆最深的,所以当罪恶一经成为一种欲求和企望的时候,必然也会变成一种回忆。这两位王侯都是信徒,但是查理在凭上帝起誓之前先凭宝剑起誓,而路易则努力以金钱和爵位争取圣者,在他的祈祷中夹杂着权术,甚至对上天也要耍弄阴谋。在战争情况下,当路易还在考虑危险性的时候,查理已经以胜利自慰了。大胆的公爵的全部政治限于他的双臂所及的范围,但国王的眼睛比公爵的手臂达到更远的地方。最后,司各特让这两个敌手你争我夺来证明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来证明看起来什么也不怕的人,是多么害怕对什么都小心翼翼的人。P7-9 序言 在文学史上,维克多·雨果主要是诗人、小说家、剧作者,而不是专门的理论批评家。但是,雨果作为1 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作为文学史上一位成就很高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的理论文字既是当时浪漫主义运动重要的理论文献,也是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的一个理论标本,今天对我们仍有思想材料的意义。 雨果作为诗人的创作活动开始很早。以1 822年的《颂歌与杂诗集》为标志,他不到二十岁便已作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诗人出现于文坛了,而他在理论批评方面的活动,则正式开始于1 81 9年,这正是法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形成的年代。 …… 我们在前面说过,雨果的文艺理论论著,是法国1 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理论文献,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个运动和这一个流派。当然,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虽然是18世纪、1 9世纪的历史产物,而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却不能不说是原来就已经存在着的,但是,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集中而典型地表现在浪漫主义流派之中,却又是毫无疑义的。因此,我们便不难从雨果这一位19世纪浪漫派作家的文艺理论中,看到某些对于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特别是对于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具有一般表征意义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雨果文艺思想的意义。雨果的文艺思想,除了以上指出的一些局限和缺点外,本身也是相当复杂的,而且在论证上有不严密不连贯甚至不统一的地方,其中的论据也有些是不够精确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