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准时机,开拓事业做老板
有这样一句名言:“第一个教大学的人肯定没有读过大学。”一个人永远也不要看轻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只有勇于挑战自我,不断地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才有机会自立门户,自己做老板。
但是,具备做老板的资质和能力,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是成功的老板,能够看准时机、把握时机,才能脱颖而出。即使我们现在只是一名打工者,也应该时刻有自己独立开拓事业的想法,只有这样,我们才有独立创业的可能。
李嘉诚的独立创业,正是基于他对时势的准确判断。
1950年夏,22岁的李嘉诚创立了长江塑胶厂。这时,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20世纪40年代后期,大批难民又一次涌向香港,香港人口呈回升状态,由20世纪40年代日占时期的60万左右急增至1950年的200万左右。内地人的涌入,在给香港带来大量劳动力的同时,也给香港带来了技术和大量的资金,使香港本地的市场容量扩大了许多。
香港经济发展获得了资金和人才等有利条件,加上有大量的廉价劳工,使香港经济获得了喘息以及重新振兴的机会。这一切都显示出香港经济起飞的迹象。
不过,当时的香港谣言四起,搅得人心惶惶。但是,李嘉诚看好香港的经济前景,他坚信,现在是创立自己事业的最佳时机,如果不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则悔之晚矣。
李嘉诚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他不求安逸,有着聪慧的头脑和远大的志向,他毅然辞去工作,他要自己做老板,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李嘉诚投身塑胶行业,正是顺应了香港经济的发展趋势。
创业之初,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问题。
李嘉诚打工时间没有几年,而且他打工的薪水也不是很高。他每赚一笔钱,除了支付日常必需的部分外,其余的全部交给母亲,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因此他并没有太多的积蓄。据他的同事朋友回忆,李嘉诚从未奢侈过一回,他外出从来都是吃大众餐,他的衣着也没有一件是高档的。
不过,李嘉诚从不认为他的积蓄是他自己省出来的,他总是对他人说:“我之所以能拿出一笔钱创业,是母亲勤俭节省的结果。我每赚一笔钱,除日常必用的那部分,全部交给母亲,是母亲精打细算才维持了全家的生活。我能够顺利创业,首先得感谢母亲,其次要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后来,他好不容易凑够了启动资金。
李嘉诚雄心勃勃,对自己的未来抱有极大的希望,因此很想给自己的塑胶厂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他从辞工时起,一直在思考厂名,他先后取了几十个厂名,都觉得不满意,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了中华民族的骄傲——长江。于是,他就把厂名定为“长江塑胶厂”。
他对这一名称的解释是:“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长江之源头,仅涓涓细流,东流而去,容纳无数支流,形成汪洋之势。日后的长江塑胶厂,发展势头也会像长江一样,由小到大。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未来的长江集团,也应该为国人而引以为豪。长江浩荡万里,具有宽阔的胸怀,一个有志于实业的人,理当扬帆万里,破浪前进,去创建宏图伟业。”
由此不难看出李嘉诚的开阔胸襟和远大抱负。
当然,李嘉诚是个实干家,他要以行动来实现他的宏愿大志,而不只是挂在嘴上。很长一段时间后,别人问他“长江”的厂名之意,他只是淡淡地说:“长江的厂名响亮,我便借了过来。”
李嘉诚后来的辉煌成就可以说是以远大的理想为基础的。当然,在创业之初,他也经历了不少艰辛。资金有了,厂名有了,厂房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李嘉诚从港岛到九龙,跑了一个多月,才在港岛东北角筲箕湾租借了一座破烂不堪的厂房。
当时,数十万内地人涌到香港,使香港的房产一下子水涨船高,闹起了房荒,房租高得吓人,工业用户自然更高。李嘉诚手头的资金实在太紧张了,他只能找最廉价的厂房,暂且建起厂来再说。
筲箕湾风景秀丽,但比较偏僻,交通不便,实在不是办工厂的好地方。但就是这样的地方,也让李嘉诚费了好一番周折。
李嘉诚当然也明白办工厂应该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谁让自己穷得没有钱呢?正因为偏僻,所以租金较低,几经讨价还价,李嘉诚租下了这间厂房。
李嘉诚想,创业之初,到处都需要钱,就这么点钱还是尽量放在生产上,等以后收入有余时,再迁入到市区。李嘉诚这一做法,可谓量力而行,深得经商之道。
然而,这间厂房实在是破旧不堪,窗户几乎没有一扇是完好无损的,不是玻璃破碎,就是风钩脱落,房顶上到处都是天窗。香港春夏两季雨水特别多,雨水经常漏泻得遍地都是。厂里的压塑机是从旧货市场上买来的,是欧美淘汰的第一代塑胶设备,落后得不能再落后了。
就是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李嘉诚开始了自己艰辛的创业历程,并最终创造了事业的辉煌。
当一个行业刚刚兴起时,往往意味着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也意味着需要一个艰苦的开拓过程。当一个行业非常成熟时,容易进入,但也意味着发展前景有限。在一盛一衰之间,蕴藏着无穷的风险和机遇。
审时度势,是为商者最重要的素质。机遇来了,许多人都能发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成功者并没有天生的把握机遇的能力,他们只不过是在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并且多积累了一些知识与经验而已。
一个善于拯救自己的人首先要具备突破困难的想法,这样才能战胜自我,彻底改变命运。的确,在拯救自我的过程中,只要把握好机遇,克服危机的路就在脚下。
P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