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燕子红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醒龙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醒龙编著的《燕子红》这部长篇小说,以大别山的城乡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一群刚刚由农村进入城市务工的青年农民的光怪陆离的生活。通过城乡人的冲突和融合,诠释了生命的价值、劳动的快乐。燕子红是一种生在大山里的花,因在燕子飞来时开花,所以又称其为燕子红。小说旨在表现当物质文明浪潮袭来、加剧人类贪欲之心的时代到来时,高洁的灵魂更渴望重回质朴神圣的劳动家园,回归人性的本真和自我。本书为“大地之魂”书系其中的一部。

内容推荐

刘醒龙编著的《燕子红》以劳动和善良作为本作品的核心意义,描写了改革开放初期,大别山地区青年农民抱着对城市的向往以及为实现致富愿望进城打工的经历。小说以陈东风、方豹子为主要描写对象,展现了青年农民在面对扑面而来的城市诱惑,以及利益引诱时所呈现出的不同价值取向。同时通过对陈老小、陈万勤、高天白等老一辈劳动者形象的塑造,歌颂了劳动在生命中的神圣意义。

《燕子红》是一本长篇文学。

目录

第一章 黑夜守望

第二章 燕子红

第三章 铁屑湛蓝

第四章 小城温柔

第五章 花开无季

第六章 翱翔

第七章 生命放牧

试读章节

只有吃饱了胀死的人——

父亲用力说完这几个字,便开始进入弥留状态。

陈东风唤了几声,见没有反应,心里就紧张起来。母亲生下他后,不等他过完三岁生日便突然死去。母亲死时,陈东风什么也不明白,见父亲抱着湿淋淋的母亲号啕大哭,他习惯地叫了声:我要吃奶!往后的很多年里,这一带的人都在传说这个故事。尽管多数人对这三岁男孩的名字说法不一,故事中真实的人始终是陈东风。三岁的陈东风叫过饿以后,光着脚走到母亲身边,撩开她的衣襟,抓起一只乳房就吮吸起来。他趴在母亲胸脯上时,父亲的哭声忽然停止了。陈东风叼着奶头扭过脸来看了一下父亲,他发现父亲泪汪汪的瞳孔里也有一只又肥又白的乳房。陈东风吸空了一只奶正要站起来,父亲哽咽着说,再吸一只,以后就没有吸的了。母亲的奶水是突击坡的女人中最多的。三岁的陈东风食量已经很大了。也只能吸空一只乳房就叫吃饱了。母亲奶水的充足主要得益于父亲。父亲是突击坡男人中最会干活的,无论什么季节,除了干完生产队里的农活,总能抽空到小河里抓几条小鱼或者上山捕一两只小动物,拿回家让母亲弄熟了吃。陈东风捧起另一只乳房后,慢慢感到那奶水的滋味与先前不大一样,先是嘴里冰凉冰凉,然后又出现一种浓烈的腥味,他有些生气地咬了一下嘴里的奶头。见母亲没动静,他便逐渐加大力气,直到由于用劲太大身子发生抽搐,母亲依然静静地一动也不动。父亲上来将他拉开,他心里还大惑不解。后来,外婆家的人到了。父亲又开始放声大哭。在一片哭声中,陈东风不断地听到死,以及与死有关的话题——包括水塘。他断断续续地听出来,母亲是早起出门到水塘边洗衣服时失足掉进水里的。当时她正将洗净的衣服装进竹篮,连棒槌都放进竹篮里了,在她挺直身子时,忽然轻轻歪了一下,人便落入水中。母亲死后手中还死死地攥着一把钥匙。父亲说,当时他正在屋后的菜地边砌石岸,想增加一畦地,才没有听见动静,如果不是在屋后,无论在哪儿他都能听见母亲最后的呼叫。外婆将陈东风搂在怀里,唉声叹气地解释,认为这一定是蹲久了,猛地往起站时,血气跟不上去,脑子空了,惹得头发昏,脚发麻,自己管不了自己的身子便倒了下去。父亲将母亲头天夜上做剩下的针线活拿给外婆看:有父亲那补了半截的裤子,有陈东风那只差几十针就要完工的小衣服。外婆看着那些没做完的活儿。心疑地问家里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不然,她的女儿绝不会将这点活儿留到第二天。父亲脸色有些红,支吾地说是他不好,硬要拖她上床睡觉。他不该让她太受累了。外婆听后不再说话,默默地听着父亲对她说丧事准备如何办。陈东风并不记得自己曾在母亲出殡时,不时地弯下腰去捡路上那没有炸响的鞭炮!他的堂兄陈西风,高中毕业回家种田时,曾写过一篇散文发在省报上,后来还获了奖。文章写的就是他的事。当时,陈东风正在上小学一年级,老师在班上念了这篇散文,同学都明白写的是他,他因此一直不喜欢陈西风。陈东风只记得棺材合盖时,父亲趴在棺材上哭,从此再也见不着母亲了,自己该怎么办。母亲下葬时,坟丘堆得很小,三朝那天,父亲领着陈东风去上坟,他看见母亲的坟一下子长高长大了好几倍,新鲜的黄土堆得如同一座小山。父亲在坟前烧纸钱,陈东风无事可做,竟躺在坟堆旁边的草丛中睡着了。在梦中他叉看见母亲两只又肥又白的乳房。母亲躺在一处荒野上,奶汁流成一条汩汩的小河。父亲后来告诉他,他当时在草丛中翻来滚去,嘴里不停地叫喊,我不吃饭我要吃奶!陈东风第一次趴在母亲坟上大哭则是十几年以后的事。那一年他十七岁,那一天,一个名叫方月的突击坡姑娘出嫁到城里。方月的丈夫就是陈西风,两人年龄相差正好也是十七岁。那一天早上,陈东风看见县阀门厂的一辆东风货车轰隆隆地驶到方月家门前,车上下来的一群人,口口声声地说,他们是来接厂长夫人的。方月的家人都是眉开眼笑的,一个个忙不迭地招呼人将嫁妆往车上抬。陈东风以为方月一定不高兴去给死了老婆的陈西风做填房,因为这一切都是她父母强行包办的。陈东风推说肚子疼没有去上学,非要看到方月的愁眉苦脸才放心。正午时,陈西风坐着一辆桑塔纳轿车回来,后面还跟着一辆一模一样的桑塔纳轿车。陈东风好不容易等到方月被伴娘挽着走出来,谁知方月竟没有丝毫不高兴,脸上反倒漾满幸福的如愿以偿的笑意。方月一笑,陈东风便呆了。眼睁睁看着两辆红色的桑塔纳轿车在旋风中飘然远去,他一个人跑到母亲的坟上哭得死去活来。陈西风和方月家是同时办的酒宴,父亲去了陈西风家,将方月家留给陈东风。他本不想去。但不知怎么还是去了,并喝了不少酒,没等出方月家大门,人就醉成了一摊烂泥。醒来时才发现自己睡在方月的闺房里,他一伸手就摸到一根长长的头发。方家人进来看时。他又装作睡着了。天黑以后,父亲来接他。他闭着眼睛听见父亲请方月的母亲帮忙留个心,有合适的姑娘就给介绍介绍,东风也到谈婚嫁的年龄了。方月的母亲则开玩笑说,自己若再有个女儿,一定会许给东风。陈东风睡在方月的床上不肯睁眼,父亲弄不醒他便想将他背回去。好不容易将他弄到背上,又不得不放了下来。父亲叹口气说自己背不动儿子了。父亲的衰老应该是从这一刻开始的,或者说,陈东风是在这一刻里发现这个秘密的。陈东风独自在方月的床上睡了半夜后,浑身上下开始燥热起来,他想到陈西风的新房里这时候客人一定走光了,陈西风一定开始对方月动手动脚了,方月真的那么乐意像小猫小狗一样偎在这个大她许多的男人怀里吗?陈东风找不到答案,他再也睡不下去。翻身下床,开门就往回走。进屋后,却没有见到父亲,他懒得去找,倒了杯水喝下去定定心气,忽然听见屋后的山坡上有动静。陈东风出门绕到屋后,一见那身影就知道是父亲。父亲手中的锄头举得很高,落下时却不怎么有力,锄头与沙石相碰撞时产生的火花也很微弱。父亲这时刚刚五十岁出头,正是好干活的年龄。然而,陈东风又一次感到父亲已经衰老了。他走拢去问父亲,这晚了挖这山地干什么。父亲说他想多种一些茯苓。陈东风觉得家里的日子已经不错了,劝父亲不要太劳累。父亲扶着锄头歇了一会儿,朝着月亮憧憬地说,他要在陈东风满二十岁时,为他盖一所新房子,然后就再用一年的时间为他找个好妻子。父亲特地补充一句说,一定要找一个同方月一样好的姑娘。陈东风知道父亲已看破自己的心事,红着脸往回走。睡在自己床上时,陈东风想起了方月床上那根长长的头发。父亲回来时他还没睡着。天一亮他就去敲方月家的门,他谎称自己的钥匙可能掉在方月的床上,进屋去装模作样地找了一番。方家的人一直在旁边站着。陈东风分明看见那几根长发仍在枕边,却没有勇气捏到手里。后来他不得不又一次说谎,说自己需要一个手电筒或者火柴,看看钥匙是不是掉到床底下了。方家人转身拿来一盒火柴,陈东风趁空将两根长发捏到手心里。

此后陈东风一直想买一本好书,将两根头发夹在里面。他在学校旁边的书店里挑了几天,最后选中了法国作家左拉的《萌芽》。现在,那本书就在自己的枕边上放着。方月是“三八”节那天出嫁的,3月10日三朝回门。这天学校里搞单元测验,所有学生都不准请假,陈东风怎么也集中不了精力,试卷做得一团糟。天黑以后,陈东风回到家中想从父亲嘴里听到一点儿消息,可是父亲只顾吧吧地抽着旱烟,全神贯注地摆弄那根烟管,一会儿往里添烟丝,一会儿又叭叭地往外磕烟灰,就连学校考试的事也不开口问一声。然后开始吃饭。父亲吃饭速度之快是很少有人比得上的,如果没有酒,三大碗饭下去绝对不需要五分钟。这种习惯是母亲去世后形成的,为了多挤出些时间来干活,他几乎完全放弃了咀嚼食物时的那份享受。父亲总是在省下来的那些时间里,分别干完喂猪、洗衣服、挑水和扫地等家务事,因此那些来家里的陌生人总不相信这所屋子里没有女人在操持。从前住的那三问老屋里,没有一处不是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而且正厅的墙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奖状。奖状的样式虽然不一,文字几乎是一致的,每一张上都少不了“劳动模范”四个字。那些由奖状联系起来的连贯岁月,在搬进新屋之前两年中断了。父亲第一次空着手从村里的年终总结会上回来时,脸色苍白,他望着墙上那一大片陈旧的奖状,喃喃自语,说怎么将劳动模范改成赚钱模范了呢!隔了好几天,陈东风一早起床,看见父亲捡了一筐还在冒热气的猪粪,一边往粪堆上倒一边说,你母亲最喜欢我的奖状,今年没拿回奖状,她一定认为我变懒了,我死了还不好同她讲清楚……

父亲嘴角动了一下。

陈东风以为父亲要说什么,赶紧将耳朵贴过去。

听了一阵,一丝声音也没听见。他忽然觉得,一定是父亲看见母亲站在那高高的坟丘上招手迎接他了。P1-5

序言

《大地之魂》书系,集合了堪称当今文坛最为优秀的男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他们大都是乡村经验的记述者,即便以城市为生活背景,也不时隐约透出乡土的根脉。

现代时期中国的“大地之魂”,首推鲁迅。1928年,台静农把自己起名叫《蟪蛄》的第一部小说集书稿送给鲁迅审读,出版时听从鲁迅的建议,把书名改为《地之子》。这一改,朴实依然留存,但是质地变得阔大深厚。“在争写着恋爱的悲欢,都会的明暗的那时候”而有人仍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到纸上——鲁迅的评语几乎涵盖了所有“地之子”写作的气场。

家园生态、时运流变、身世遭逢、民族性格……承载着一切,依地而生的人,在其中存活,在其中困惑,也在其上立身,更在其上行路。

那些不朽的文字,由鲁迅、台静农们,写作在城中,扎根在地底,敏感多汁、壮硕坚韧的枝干伸向浩茫人间和风云天际。

“他终于还是一个'人之子'”,鲁迅在1924年底谈到既为“神之子”又是“人之子”的耶稣。我们不妨这样揣摩:平凡的“人之子”,都是立“根”于地,缘于父母所生亲情所系的生命;又因为秉持“信”,才既亲和家常又超拔不渝。我们不一定非要将这看成鲁迅的自况,但是我们完全可以依此想象鲁迅。

有“根”,才称得上“地之子”;有“信”,才称得上“人之子”。“根”“信”兼备,才配得上“大地之魂”。

这样说来,读者方家也不一定把每一部小说看成“地之子”并“人之子”的赓续、创新之作,但是,诸君尽可以从中各自寻绎“地”之大者、“魂”之立者。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很少再有当年鲁迅那样为了救国救民而选择文学的机会了。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年纪里,作出这样的决定往往是出于个人的爱好,或者是一己的情感。那时,我是老家一座工厂里最好的车工之一,并且还是厂里的团支部书记、宣传队长。那时候当工人除了犯下很严重的错误会被开除,绝无下岗失业之忧。生活中最大的问题是空虚。看起来一天的日子很快乐,可总有那种找不着位置的漂浮之感。——刘醒龙

在我看来,刘醒龙长篇创作的三座高峰是《燕子红》、《圣天门口》和《天行者》。而浸透了亲历体验,最具感染力、想象朝气和表达才华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燕子红》。——施战军(著名评论家、《人民文学》主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6: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