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黄连厚朴/月光之爱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叶广芩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叶广芩编著的《黄连·厚朴》内容介绍:小说写得很平静,也很痛苦。叶广芩不厌其烦地写那些老北京人的生活细节,写他们的穷讲究和好面子,写他们的软弱和安于现状,写这些没落了的人们的无力和挣扎,但也写了他们的倔强和尊严,爱和重生。叶广芩写了很多很多北京人人性上的缺陷,但你仍然可以强烈地、毫无疑义地感觉到她写了这么多的问题和缺陷只是因为她是爱他们的,她自己的痛苦和欢乐其实都是和他们相通的。叶广芩对这些北京子民的爱恨交加隐藏在她叙事的平静之中,她也将她的痛苦隐藏在这些平静之中,对于长久生活在北京的旗人后代,这种平静似乎又成了痛苦人生唯一的解决方式。

内容推荐

叶广芩编著的《黄连·厚朴》是一部关于满汉家族历史故事的中篇小说集。作者叶广芩出生于一个没落的满族贵族大家庭──她的父亲姓叶赫那拉氏,老祖宗入关后即被清廷安置在北京东城居住,世代为官,直至清亡。叶广芩出生于1948年,自然未能亲眼目睹这一家族从晚清至民国由盛至衰的过程,也没有过深地被满族贵族文化所熏染,但这一生活和文化对她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

《状元媒》的连哄带骗“巧撮合”,促成了生在北京贫民区南营房的母亲和有着“镇国将军”从一品头衔的父亲阴差阳错的婚姻。父亲一生有三个太太和一个心爱的女人;十四个儿女和一个不是自己的却爱惜不已的儿子。整本书如一棵茂盛的大树,它们枝桠丰实、各有华彩,一个个家族故事、人物,在特定的历史岁月中沉甸甸,大悲大喜,各从命运造化的安置,独自完成了每一个人的华美登场和谢幕。也是城南旧事,在密集的鼓点和锣音里,请听一曲“人间凄凉曲”。这曲子来自繁华和喧嚣,去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黄连·厚朴》以父母的婚姻为主线,用平实亲切、拉家常般的口吻,娓娓道来,讲述了京城旗人后代色彩斑斓的生活和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生动鲜活、委婉哀伤。通篇京味十足,是近年中国小说中难得一见的朝代转接启承夹缝里的民生血肉再现,不可不读。

满汉交融的文化神韵生机盎然,是中国文坛中独树一帜的稀缺题材小说。

目录

状元媒

大登殿

谁翻乐府凄凉曲

梦也何曾到谢桥

黄连·厚朴

试读章节

天下夫妻轮得上状元做媒的不多,且不说状元本就稀少,难得的是这稀少的人群还与人说媒,这当然就更微乎其微了。传统京剧《状元媒》是状元给人做媒的一例,说的是宋朝柴郡主跟随皇叔去狩猎,被番邦掠走,多亏杨六郎奋战群敌,救郡主得以生还。柴郡主以珍珠衫赠杨六郎,以示爱意。回銮后,救郡主的功劳被叫做傅丁奎的小将窃取。皇上主婚,欲将郡主许与傅丁奎,柴郡主不得已托新科状元吕蒙正从中周旋做媒,说服皇上,最终如愿以偿。

《状元媒》是戏,是杜撰的故事,而现实生活中,我父母的婚姻却真正是由状元做的媒,在北京的南营房曾传为一段佳话。“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本不相知的父母,由状元做媒,走到了一起,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相携着经历了叶家的日月,走向了平常,走向了衰败,走向了人生的终点,淡出了后辈人的视线,化作了清风,了无痕迹。

在北京城内留下了“状元媒”的故事。

提及母亲,我不能不说说北京朝阳门外的南营房,南营房四甲57号,是母亲的娘家,现在,那里已经变成了一片居民小区,与北京众多小区如出一辙地相似,如出一辙地陌生,那些低矮的灰瓦房没了,成为了记忆;那些熟识的老街坊们也散了,无处查找了。上世纪80年代我还回过那里,去看望意识已不甚清晰的舅舅,尽管那时母亲已经故去十几年,南营房的街坊们见了我还在盛赞母亲的婚姻,怀念从这里走出去的母亲,谈论着状元媒人——刘春霖。

记得我最后到南营房的时候是个温暖的冬日,舅舅陈锡元和他的朋友老纪正坐在小炕桌前喝酒,下酒的是老纪带来的一包“怪昧胡豆”,胡豆来自老纪儿子从四川出差回来的奉献,在北京是一种新兴食品。两老头喝得都有些高了,情绪有些不稳定,被某些悲壮的气氛包围着,引得炕上的黄猫也张牙舞爪地有些亢奋。我进门的时候,两人都是眼泪汪汪的。

舅舅一见面就告诉我,南营房被划人了拆迁范围,开春这儿就将变成一片平地,陈列在朝阳门外几百年的南营房将不复存在,将变作一片大楼。舅舅在说话的时候声音低沉,喉咙里压着痰。很简单的事半天才说清楚。屋内的生铁炉子泛出煤烟的气息,有点儿呛人,南窗污浊的玻璃闪烁着历史的辰光,不是没有擦拭,是压根就擦不出模样来了。推溯玻璃的历史,年龄肯定比我要大,母亲在做姑娘的时候曾经将它们擦拭得晶亮,一尘不染。现在两个苍老的人,在脏污的玻璃跟前,抿着没牙的嘴在吃豆,伴随着胡豆的还有一包用黄糙纸包着的豆制品——素鸡。低劣的白薯干酒,从钉了铜锔子的小酒壶里源源倒出,两个质地、样式不同的酒盅,老旧的图案,在酒的洇润下显得有些生动。红漆的炕桌积满了油腻,难寻本来面目,墙上挂着两年前的盆景挂历,页面停留在夏日的八月。空气中漂浮着尘埃,铁壶里冒着热气……这就是南营房,我母亲的娘家。

我安慰舅舅说,拆了旧的可以住新的,新楼房有暖气,有卫生间,清新亮堂。

舅舅喃喃地说,新缸哪有旧缸腌菜香……

舅舅念叨的是清末街头小戏《锔大缸》里的戏词,说的是走街串巷的锔大缸的匠人跟胡同大姐调情,唱“砸了你的旧缸换新缸”,大姐接下来唱“新缸哪有旧缸腌菜香”。

老纪将一颗怪味胡豆搁在嘴里,眨了半天眼睛,嘴捌了又捌,说不出一句话。炸了一辈子开花豆的他,很难将怪味胡豆一语说清,说不清怪味胡豆就如同说不清他眼前的日子,说不清他那些穿喇叭裤、戴蛤蟆镜的儿女们,他的儿女们先后都从各自的单位出来了,老纪到底也没搞清他们扔了铁饭碗,究竟要从事什么职业。

我跟舅舅谈了安置父母骨灰的事情,老北京的风俗,这样的事情必须舅舅来做主,没有舅舅的首肯一切都不算数。明知道跟糊涂的老舅舅说了也是白搭,可是我不能不说。果然,舅舅愣愣地看着我,半天没言语,大约是没听明白。末了他说,我不搬,他们在墙上防狼一样画满了白圈,只能是吓唬狼,吓不着我。

老纪也说不搬,他要和我舅舅搡着,一块为保卫南营房而战斗。

我说我说的不是拆迁,是我父母骨灰的安置,现在老两口的骨灰还在家里放着,总不是长久之计。舅舅这才问骨灰要安置在哪儿?我说西山,舅舅说西山不好,最好安置在东大桥南边的芳草地,那儿是专门埋人的地方,离南营房也近,说我母亲什么时候想家了什么时候就能回来看看。老纪说,芳草地如今早已不是坟地,成了学校了,再说,那过去的滥葬岗子也不是盘儿该去的地方,盘儿是有身份的人了。

他们说的“盘儿”,就是我的母亲,母亲小名叫“盘儿”,这是她临终的前一天晚上告诉我的。

舅舅说,我姐姐嫁到你们家就是扔了,她再不是我姐姐了。

老纪说,西山风景好,有山有水,盘儿歇在那样的地方,不、亨。 我给老纪斟了一杯酒,恭恭敬敬地端过去,老纪穿着光板军棉袄,身上满是油渍和饭汤,酒糟鼻,老年斑,一双烂眼圈,一肩头皮屑,属于典型的糟老头子系列。老纪并没接那酒杯,却抓过我的手,用那皴裂的糙得像锉一样的掌心小心地摩挲着,一股强烈的油腻味儿直冲我的鼻孔。老纪说我的手像母亲,修长细腻,绵软无骨,于是,烂红的眼圈变得更加红润,如f司沾了露水的桃花,闪烁在下午的阳光中。我有些别扭,按说老纪是长辈了,长辈的老纪这样做是对晚辈的亲切和疼爱,别说摸手,就是摸脸我也说不出什么,可这会儿却总觉得腻歪。

哪儿跟哪儿啊这是。

老纪说,刘状元的媒做得好,我早就说过,盘儿命中注定要遇着贵人,人家该着走出去,活在南营房,生生儿就把她沤坏了。她走的时候,我往轿子里塞了五斤炸开花豆,搁在她脚旁边,给她压轿。

舅舅说,人家正儿八经压轿是用银子的,哪儿有压开花豆的。

老纪说,我不是没银子嘛。再说了,压轿的银子也不该我出哇,那是你的事儿,我算老几!P1-5

序言

月上柳梢头,古今中外多少爱情之花是在月光下绽放。月光无限,爱情永恒。这正是我们将这套书系命名为“月光之爱”的用意。月光还象征着女性的温柔,它表明了这套书系均出自女性作家之手。当我们浏览古今中外的优秀小说时,也许会发现这样一个奥秘:女性作家讲述的爱情故事更加美丽、更加打动人心。正是这一缘故,促使我们下决心来编辑这套女性作家爱情小说书系。

社会意义和经典意义,是我们编辑这套书系的两大目标。

这套书系主要以新时期以后的小说为收录对象。新时期文学开启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新纪元,中国社会从此也开始了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新的历史时期。新时期初始,女作家张洁的一篇《爱,是不能忘记的》,曾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人们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作家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但伴随着社会的变迁,我们越来越感到这篇作品的寓意深远,张洁仿佛是一位预言大师,当她在社会复苏的时刻,就预见到了富裕起来的人们逐渐会把爱情遗忘,因此她告诫人们:爱,是不能忘记的。事实印证了作家的预见。经济的发展带来欲望的膨胀,物质主义盛行,爱情越来越不被人们珍惜,但唯有文学始终与爱情相伴,作家始终在为爱情呐喊。作家们以富有魅力的叙述,保存着爱情这一人类最美好、最神圣的情感。那些在现实中迷失了爱情又渴望寻找到爱情的年轻人,或许能够从文学中获得勇气和力量。我们尤其不能忽略女性作家对爱情的书写,她们是爱情最真诚的守护人。因为正是从新时期以后,女性意识得到空前的觉悟,女性作家可以走出过去的思想迷津。对爱情被亵渎、被消费、被欲望化、被商业化的现实困顿看得更加清楚,批判也更加有力,她们凭着女性特有的敏锐和细腻,能够发现在恶浊的现实环境中爱情是如何顽强生存的。女性作家新时期以来对爱情的书写,不仅真实地记载了在社会大变迁中爱情的遭遇,而且对爱情做了现代性的思索。这恰好是我们编辑这套书系的出发点,我们力图使这套书系彰显其社会意义,读者阅读这些爱情小说,或许能够对当代爱情有更形象和更深切的理解,或许会对爱情更加充满信心。

我们的第二个目标是追求其经典意义。新时期以来的三十余年,女性作家所创作的爱情小说,经过岁月淘洗,逐渐形成了不少经典性的作品,如王安忆的“三恋”,铁凝的“三垛”。有的还介绍到国外,融入世界文学的谱系之中,如徐小斌的《羽蛇》。我们希望这套书系能成为一套打造经典、激发原创的书系。我们想以选编这套书系的方式促成经典的成型,同时也以这套书系集合女性作家的智慧,激发女性作家的原创力,不断推出新的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因此,从经典意义上说,这应该是一套承前启后的书系。“承前”,就是要把当代女性作家已有的成果集中起来,展现在读者面前。承前也是为了启后,“启后”,意味着这套书系注目于女性作家在当下和未来的写作,为女性作家的原创性提供实现的平台。因此我们同时还要期望士性作家们思索爱情所面临的新问题,为这套书系写出新的作品。而新的经典也必将在这种承前启后的不断积累中锻造出来。

海上明月共潮生,当女性作家对于爱情的优美叙述会聚到“月光之爱”时,一定是“澈滟随波千万里”的壮丽景色,我们更期待,女性作家共同建构起的爱情的理想家园,能够成为每一个人的心灵栖息之处。让爱的月光照进每一个人的心灵,也许这才是古人所憧憬的“何处春江无月明”的真正含义吧。

书评(媒体评论)

我最欣赏叶广芩的“京昧”,这是她对当代文学最有价值的贡献。所谓*京味”,不仅是靠四合院的市井文化构建起来的,还少不了以满族文化为基础的皇亲贵族气质。过去,皇亲贵族气质关闭在雕粱画栋的深门大院内,随着清帝国的倒塌,这种皇亲贵族气质弥漫到市井文化之中,叶广葶把这种变化凝聚到小说中,从而让京味文化多了一层醇厚和典雅。——贺绍俊(著名评论家)

从一个京城平民的命运,一个八旗世家的兴衰,折射出中国历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动,这为写作人提供了宝贵、丰厚的矿藏。从“五四”后老舍、曹禺,粱实秋等前辈开创性的作品开始,写这类京味文学的人时隐时现,不绝如缕。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文学新时期中掀起一个高潮。众多高手同台亮相,江彗祺,刘绍棠、浩然,陈建功……一个赛过一个能耐。而叶广芩应算是最近出现、也最年轻的一位能耐人。——邓友梅(著名评论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9: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