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务谈判中,如何看清对手的底牌?
在求职应聘中,如何看穿面试官对你的态度?
在职场相处中,如何看透上司的心思?又如何hold住下属?
知墨编著的《别让你的眼神出卖你:全方位看懂人心的FBI识人术》将美国FBI的侦探技术灵活运用于我们日常的社交中。FBI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简称,在《沉默的羔羊》等大片中,FBI探员利用先进的审讯技术,往往能够一眼看穿嫌疑犯的表情,最终找到真相。本书用日常案例对FBI的审讯技术加以诠释,向大家讲述FBI如何透过表情、姿势、习惯等读懂人心的秘密。书中有方法并且有现实的案例加以解读,可活学活用,让你轻松应对商务谈判、求职应聘、同事相处、家庭关系中的人际沟通。
知墨编著的《别让你的眼神出卖你:全方位看懂人心的FBI识人术》是一本关于人际沟通的书,以与FBI识人的知识作为主线,告诉读者如何通过面部表情、生活习惯、肢体语言等方面了解你自己和周围的人。同时,读者可以从《别让你的眼神出卖你:全方位看懂人心的FBI识人术》提供的FBI众多经典案例中学习分析他人心理与行为模式的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应对工作中与生活中的人际沟通。
第一章 FBI识人术:美国联邦警察的超级秘密武器 1
01 FBI的职业特点与FBI识人术 3
02 FBI识人术充分融入了心理学 6
03 影视中的FBI识人术与真实的FBI识人术 8
04 无处不在的FBI识人术 11
05 经典案例与现实运用 14
第二章 FBI“以貌取人”法:外表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 17
01 通过体型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与心理 19
02 化妆的态度与方式暴露出一个人的性格 22
03 首饰也能反映一个人的心理 25
04 男人的“领”袖风范 28
05 手表:剖析时间背后性格特征的论据 31
06 眼镜背后真实的面孔 34
07 鞋是传达一个人内心的介质 37
08 经典案例与现实运用 40
第三章 FBI表情识人术:留意微表情看透人的真心 43
01 面部表情能折射出真实的内心想法 45
02 笑容演绎心灵风景 48
03 眼睛中蕴藏了丰富的非语言行为 51
04 从眉毛的变化识破人心 53
05 鼻子背后隐藏着大学问 56
06 不说话的嘴告诉你什么呢 60
07 额头及其他表情的信号 63
08 游移的视线暴露了一个人内心的不安 66
09 经典案例与现实运用 69
第四章 FBI姿势识人术:姿势是一个人内心最诚实的表达 73
01 通过打电话的姿势洞悉人心 75
02 看他什么性格就看他怎么走路 78
03 坐姿暗含着什么秘密 81
04 站姿可以透视对方的个性 84
05 睡觉姿势的背后 88
06 抽烟的姿势透露一个人的内心 91
07 从端酒杯的姿势看一个人 94
08 经典案例与现实运用 97
第五章 FBI生活习惯识人术:从生活习惯看他是什么样的人 99
01 生活习惯透露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101
02 喜欢的聚会场合蕴含着对方的处世方式 104
03 刷牙细节虽小,但可有效识人 107
04 花钱能够识人心 110
05 打招呼的方式无不透露一个人的内心 113
06 瞄一眼签名就能摸清对方的性格 116
07 洗澡方式也可以判断一个人 119
08 经典案例与现实运用 122
第六章 FBI肢体语言识人术:肢体语言体现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125
01 以手观人,以手观心 127
02 手部小动作与手势的变化体现了内心的变化 129
03 摸后颈、搓鼻子是欲盖弥彰吗 131
04 双臂交叉的深层含义 133
05 离大脑最远却最诚实的脚 135
06 看看他的腿是怎么表演的 138
07 经典案例与现实运用 141
第七章 FBI其他身体语言识人术:联邦警察教你破解身体语言 143
01 摇头,与生俱来的抗拒动作 145
02 冷漠的斜视意义深远 158
03 脖子传达出的非语言信息 151
04 肩部与腹部:地位、权力与舒适度的象征 153
05 不容忽视的肩部情绪 155
06 难以控制的“下意识小动作” 158
07 经典案例与现实运用 161
第八章 FBI言语交谈识人术:顺着声音潜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163
01 从言语交谈主题中知道对方的心理 165
02 根据声音的变化明白对方的心思 168
03 听出弦外之音,从而知晓对方的真实想法 171
04 通过声气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 174
05 从说话的语态来鉴别一个人的品质 177
06 幽默可以看穿对方的动机 180
07 特有的说话方式带有很深的性格烙印 183
08 从口头禅中挖掘对方话语的真实意图 186
09 经典案例与现实运用 189
第九章 FBI谎言识人术:还你一个“天下无谎” 191
01 人是如何抚慰紧张的内心的 193
02 眼睛是台测谎仪 196
03 频繁地眨眼,泄露了天机 198
04 暗藏欺骗的语言线索 200
05 冒汗的手与颤抖的手 202
06 强装的笑脸,说谎的迹象 205
07 将计就计识破他的谎言 207
08 经典案例与现实运用 210
第十章 FBI设陷识人术:你的“圈套”可以洞察对方的内心世界 213
01 强力战术:连续强烈攻势,击溃心理防线 215
02 疲劳战术:选择在对方疲惫状态下进攻 218
03 “黑白脸”战术:软硬兼施、刚柔并济 221
04 惯性战术:在进入正题前,引导对方说“是” 224
05 引蛇出洞,让他主动上钩 227
06 利益诱惑,看他是否清廉 230
07 突然查问,看他是否机智 233
08 于危难之时,看他的忠诚度 236
09 与之常相伴,看他是否恭敬 238
10 经典案例与现实运用 241
03 影视中的FBI识人术与真实的FBI识人术
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影视剧都是以FBI为题材的。比如,《X档案》、《犯罪心理》、《巴黎谍影》、《极限特工》,还有从2009年开播并火爆荧屏的美剧《别对我说谎》——虽然主角莱特曼博士不是FBI的探员,但是他做的事情很多都与FBI有交集。其中,《犯罪心理》和《别对我说谎》里特别注重识人术的描写,剧中有大量关于探员与罪犯以及证人之间的心理交锋,《别对我说谎》更是直接将主题放在了微表情学上。
这些影视剧中有很多内容都是现实的写照。譬如,好莱坞一系列的以FBI为主题的电影,我们在看过之后会觉得它非常真实,这就是因为好莱坞的电影作品参考了大量的现实的FBI机构的信息。这些影视单位是如何获取FBI的资料和信息的呢?其实很简单,这是因为在FBI有专门的部门处理:FBI与外界的关系,这个部门会指导影视作品的拍摄。在20世纪30年代的影视剧里。FBI探员常常被描述成反面形象,相反一些罪犯反而成了伸张正义的英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当局认为与其遮掩起来,造成民众的不良猜测,还不如用交流的方法,树立起FBI的正面形象。
所以,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关于FBI的描述多数是比较真实的。不过,影视剧毕竟是影视剧,它要为它的商业性和可看性而努力。有的时候这与FBI进行正面宣传的目的正好重合。比如,影视剧中的FBI探员总是英俊不凡,而且永远有香车美女相伴。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FBI不可能找这么多高智商且忠于国家同时又身手不凡的俊男美女。但是影视剧中,特别是早期的一些影视剧中,大家都会这样做。当然,也有与上述情形相违背的时候,有的时候即使经过了FBI的纠正,影视剧中有的情况仍然会误导观众。比如,在影视剧中连环杀手总是拥有高智商并总是得手,以至于他甚至想要“送给”FBI一些线索,帮助FBI追捕自己,以增加“游戏”的刺激性,或者因为杀手内心孤独,想要被抓到,所以表现得肆无忌惮。
《犯罪心理》中就有这样的剧情,犯罪分子向FBI探员提出挑战,如果探员在一定的时间内无法根据最后留下的线索找到罪犯,那么罪犯就会杀死一个年轻人,罪犯还嚣张地在探员违反罪犯定下的“规矩”的时候射伤了探员,当然,最后结果是探员们破解了罪犯留下的线索,将犯罪者绳之于法。
或许你会觉得危险的罪犯无论从容貌还是在行为表现上总会异于常人,但事实上,大部分连环杀人犯都是看上去温和无害的普通人,他们多数有妻有子,生活也美满。事实上,连环杀人犯杀人之前可能刚好参加完孩子的家长会。这样的人说他是连环杀人犯,他的亲人朋友和邻居们通常都会觉得不可置信,但是,这样的人才更有可能多次作案,因为他们看起来无害,所以很少有人会去怀疑他们。
影视剧的拍摄者之所以会作出违背现实的选择大多数是出于商业性的考虑。在上面的例子中,当然是一个高智商、敢于向FBI挑衅的罪犯,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也会让影视剧的情节变得更紧凑、更动人心魄。
当然,也有的影视剧的剧情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其中所描写的情节也尽量做到与事实一致。在《别对我说谎》第一季的第一集中,莱特曼博士的出场给了观众很大的震撼:当时的场景就是莱特曼博士在帮助FBI审问一位想要制造爆炸案的嫌疑犯,仅仅是通过嫌疑犯简单的几句话,莱特曼博士就确认了他埋下炸弹的地点,因为在提及那个地点的时候,这个嫌疑犯出现了隐蔽的轻蔑的表情。在短暂的过程中,莱特曼博士提到了很多识人术方面的知识:数据显示,普通人在10分钟的谈话中平均要说三次谎;人悄悄扬起嘴角是在高兴;单肩耸起是对自己的话不自信;眯眼睛、眉头皱起、嘴唇紧绷、嗤鼻这些是表示轻蔑的动作;以及人真正的惊讶表情转瞬即逝,持续时间不超过一秒钟。
关于说谎频率的这个说法是有根据的,它来自于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费尔德曼的实验成果。上述的关于高兴和轻蔑的表情也符合微表情学的描述,而关于真实的惊讶的表情很短暂,超过一秒钟大部分就是在说谎这个说法也符合行为心理学的范畴。
但是,即使是这样写实的有根据的描写,其中也是有漏洞的,漏洞就在于影视剧中为了在开场的时候突出主人公的能力,将那些识人术运用得太绝对了。真正的FBI识人术中,一次判断或论断可能就要决定嫌疑犯的命运,所以要比影视剧中使用得更加谨慎。
例如,在《别对我说谎》里面,那些专家们常常能通过一个细微的表情就找到事情的症结,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事情的真相。但是,在真正的FBI识人术中,作出判断不可能是那样简单的事情,因为靠人们总结出来的微表情学或者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知识,都不是绝对的,存在一定的概率。真正的FBI识人术只是FBI了解真相破获案件的一个重要工具,而不是说依靠这个工具就能够所向披靡。
由此可见,即使在影视剧中FBI识人术被演绎得极其真实又充满神秘色彩,但是影视剧中的FBI识人术和真实的FBI识人术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可以借鉴影视剧中提到的有关知识,然后查阅资料进行验证后再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所以,大家要明白影视作品的主要功能是娱乐大众,真正想要学习FBI识人术不仅需要认真学习,更加需要大量实践。当然,真正要达到“专家”的高度对非专业人士是很难的,但是,了解相关的识人术知识,并把它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事务中,作为生活的调剂或者是辅助的交际工具还是有必要的。
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