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经济的理性透视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何永江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的理性透视》作者何永江“用经济理性敲打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平庸”,通过经济学视角分析备受百姓关注的通货膨胀、医患关系、房价、城市交通拥堵、道德风气、政府融资、烟花爆竹禁放、民工荒、出租车、企业可持续发展、现代婚姻等焦点问题,视角敏锐,观点独到,内容平实。

内容推荐

《中国经济的理性透视》作者何永江用经济理性敲打着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平庸,目睹了生活的琐碎与平庸中散发出一种持续的理性的光芒,具有恒久弥香的魅力。

《中国经济的理性透视》沿着理性的崎岖小路漫步,逐渐明了经济学家是如何从生活的琐碎与平庸中构建起经济学的巍峨王国。只要我们对经济学的语言和生活的事实如此忠诚而专注,我们也会像经济学家那样进行入世极深的经济学思考。在新闻媒体的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遭受各种各样的新闻轰炸。只要我们触类旁通,明白了经济生活的各类成本与收益,借力发力,我们也可以创作出经济生活的理性分析篇章。

目录

序言

第1章 中国通货膨胀时代到来了吗

 物价的新一轮上涨

 物价上涨的动因

 房价上涨的推动

 存在输入性通货膨胀吗

 通货膨胀的治理办法

第2章 扩大内需的理性与对策

 居民消费率的动态变化

 影响消费率的因素

 收入分配与消费率的变化

 未来预期与消费

 扩大内需的综合办法

第3章 政府融资平台的“近视”

 地方融资平台的增长

 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

 地方融资平台的深层次问题

第4章 城市交通拥堵的理性与对策

 交通拥堵的根源

 交通拥堵的成本

 解决交通拥堵的办法

 解决交通拥堵的深层次问题

第5章 禁放烟花爆竹的哀歌

 烟花爆竹的危害

 烟花爆竹的禁放

 烟花爆竹的文化情结

 烟花爆竹危害严重吗

 烟花爆竹的合理化管理

 烟花爆竹的权利平衡

第6章 游资逐利的“乐命活法”

 市场的投资与投机

 长期投资的妙法

第7章 乳头与房地产成本

 房地产成本的暴露

 暴露真实吗

 欲望的病毒

第8章 中国民工荒还是不慌

 中国劳动力的丰富性

 民工荒的根源

 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民工荒与产业空心化

 民工荒的希望

第9章 出租车市场的沸腾

 政府与出租车行业的权利

 出租车司机的艰辛

 出租车司机的职业病

 出租车的价格管制与拒载行为

 公交车服务的滞后

 黑出租车的根源

 中国出租车市场的未来

第10章 企业可持续发展之惑——梁庆德与格兰仕

第11章 劳动价值论

 不劳动价值论的出现

 劳动价值论的主导

 劳动价值论的式微

第12章 “蜗居”的隐痛

 房价猛涨的好处

 房价猛涨的坏处

 房价猛涨的动力

 房价的治理

第13章 黄牛党的“正气”

 黄牛党,中介也

 黄牛党溯本求源

 黄牛党“功不可没”

第14章 毒品的经济学

 鸦片闯入中国之始

 中国无成效的禁烟一百年

 鸦片自由种植与贸易六十年

 有限禁烟四十年

 毒品产地的国际转移

 美国毒品的起源和泛滥

 毒品自由的虚幻性

第15章 婚姻的经济面纱

 婚前公证财产的骚动

 家庭合伙企业的创立

 婚姻内的互利

 家庭与工作

 婚姻的解体

 离婚创造投资组合新方式

第16章 助人为乐的流逝

 助人为乐的艰辛

 助人为乐的后遗症

 助人为乐的供给

 助人为乐的需求

 助人为乐的动态变迁

第17章 孝道绝唱

 孝道的历史变迁

 父母权威的丧失

 孩子的远离

第18章 医疗的隐痛与患者的无奈

 医生眼中的患者

 患者眼中的医生

 医疗纠纷与虚幻推理

 医患矛盾的深层根源

 医患矛盾的恐慌性根源

 医患关系的未来之路

第19章 以德报怨

第20章 “劣币逐良币”的思考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经济学理论认为,物价上涨的诱因通常可以分为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两个因素。季节性或者短期的需求拉动可能不会引起成本的上升,但是,长期的需求拉动最终将会通过要素价格的增加而推动成本上升。例如,2009年全国查处的酒后驾驶案件31.3万起,醉酒驾车4.2万起,发生的交通事故或者人员伤亡将会在短期内增加医疗需求、拖车业务需求等,但不会导致医疗服务价格或者拖车业务价格明显上升。

同样,短期或者季节性的供给短缺也不会推动要素成本的上升或者全国性的通货膨胀。自2009年年初以来,大蒜、三七(中药材)、绿豆、辣椒等多种商品价格都出现大幅上涨,主要是频繁发生的旱涝灾害和全国耕种面积下降导致农副产品的大量减产和投机因素所致。2010年1~6月,全国发生19553起地质灾害,强降雨、持续降雨、融雪、冻融的自然因素占96%,而切坡建房、修路、采矿、开采地下水和水渠渗漏的人为因素占4%。由于2007年和2008年大蒜价格较低,在静态预期的指引下,大蒜的种植面积在2009年比2008年减少了30%左右,单位产量减少7%。在2009年大旱造成绿豆种植面积减少和绿豆产量减产的情况下,中国出口绿豆增加了13万吨和进口减少了7万吨,造成绿豆供给量的大幅度萎缩和市场价格的攀升。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在2010年5月底发出了整顿绿豆、大蒜等农产品市场价格的通知,要求对哄抬价格、恶意囤积、牟取暴利等违反行为惩处不超过200万元的罚款。2010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披露,物价部门对7家涉嫌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的企业处以100万元的罚款。在天津市,大蒜的批发价格在2010年5月5日还是每公斤10.4元,但到了5月12日就下降到4.4元,大蒜的零售价格也从每斤10元下降到5元。不过,大蒜的价格在6月18日到7月15日之间还是上涨了7%以上,其中宁夏、河北、陕西和天津上涨了22%~27%,甘肃、安徽、河南、山东、北京上涨了16%~19%。2010年一季度蔬菜价格同比增长20%,主要是低温多雪的气候导致蔬菜供给暂时减少。

2010年1月份渤海湾出现了三十年罕见的海面冰冻局面,造成烟台、威海、潍坊、青岛、锦州、葫芦岛等地的滩涂贝类和海上网箱养殖损失严重,鱼类产品在短期内呈现供给短缺现象。对于这些短期性或者季节性因素引起的供给短缺或者需求过剩问题,政府只要抑制过度的投机就能有效解决,因为农民会根据价格不断调整播种面积。例如,受到绿豆价格上涨的影响,吉林和内蒙古的绿豆种植面积在2010年都大幅度增加。

但是,对于长期需求拉动的要素成本上升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国际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和宽松货币政策下的房地产投资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诱发了现阶段通货膨胀的长期性。自2008年11月的二十国集团峰会承诺杜绝贸易保护主义以来,各国政府实施了297项保护主义措施,已经宣布但未实施的保护主义措施有188项。我国的出口产品遭受外国贸易调查的数量从2008年的93起增加到2009年的116起,涉案金额从61.4亿美元增加到127亿美元。在出口市场遭受打击的情况下,国内的股票市场迅速萎缩。股市总值从2008年年初的32.71万亿元减少到年末的12.13万亿元,其中上海股市值9.72万亿元、深圳股市值2.41万亿元。上证综指在2008年下降65.39%,深圳成指下跌63.36%。

为了应对2007年年底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加快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央政府允许各地方政府广泛地利用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进行市政建设。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迅速从2008年年初的1万多亿元增加到2008年年底的4.33万亿元、2009年年底的7.38万亿元和2010年年底的10.7万亿元。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2009年的18.9万亿元贷款余额中,与政府融资平台直接相关的水利环境及公共设施业贷款规模约为3.8万亿元,部分和政府融资平台相关的交通运输物流、电力燃气水务等公用事业的贷款余额为8.8万亿元。

借助于庞大的融资平台,全国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口号,五十多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从而推动了各大城市的五星级酒店、豪华宾馆、写字楼、交通道路、城区改造的建设。内蒙古的康巴什斥巨资建成办公大楼、行政中心、博物馆、剧院和运动场,还有数不清的为百万居民建设的公寓与别墅。天津市政府预计投资2000亿元建成占地面积达386万平方米的于家堡金融区,还提出了2010年“奋战300天”整治市容环境的庞大规划,包括对454个小区进行专项整治。2006—2010年,天津市相继建成京沪天津段、京津二通道等7条高速公路,新增里程405公里,新增城市道路面积230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从2001—3005年期间的7.3平方米增加到2006—2010年期间的10.1平方米,城市面貌得到极大改善。与全市生产总值只有9000亿元相比,2010年天津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23.48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338.39亿元和地方投资3863.99亿元,地方融资平台的作用不可忽视。

为了配合中央政府的财政刺激计划和地方政府的融资,中国人民银行从2007年1月以来就把广义的货币供给量(M2)年增长率维持在15%以上。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的目标,但2009年广义货币供给量增长27.7%。狭义货币供给量从2009年10月的20.75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9月份的24.38万亿元,广义货币供给量也在此期间从58.66万亿元增加到69.63万亿元。

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在2000年之后经历了数轮爆发式增长和相对稳定的阶段,如2000—3003年,平均新增月度贷款规模在1500亿元~2000亿元;2004—2005年,攀升至3500亿元左右,并在2006—2007年稳定在这一规模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信贷规模再次经历爆发式增长。在2008年1月到2010年9月之间,除了2009年的8~12月份以外,每月新增贷款几乎都在5000亿元以上,2010年1~3月之间月均新增贷款近8000亿元。

在2009年上半年银行新增贷款7.36万亿元中,房地产业的长期贷款新增3501亿元,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新增8826亿元,银行贷款占房地产行业负债总额的50%以上,有的城市甚至高达80%。到2009年年底,中国各类金融机构的房地产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在21%~36%之间波动,5.7万亿元的房地产开发资金中有11293亿元来自银行贷款。在购房者中,大约70%的人使用了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占房价的78.4%,个人按揭贷款为8403亿元。2010年1~6月,银行新增贷款额4.63万亿元,其中1.38万亿元流人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开发商获得4423亿元贷款。到2010年7月,银行的土地抵押贷款2.8万亿元,抵押土地310万亩。P3-6

序言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快速转型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道德甚至政策的问题都引起了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小康》杂志从2005年开始对“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进行跟踪调查,2011年最受公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是:房价、物价、食品安全、医疗改革、腐败、住房改革、社会道德风气、教育改革、生活成本上升以及就业问题。物价问题在2008年排第十二位、在2010年排第一位、在2011年排第二位,房价问题在2011年排在第一位。对于社会道德风气问题,47.3%的人感觉“不太好”,30.7%的人感觉“非常差”,20.1%的人感觉“一般”,只有1.9%的人觉得“较好”。医疗改革的受关注度在2005—2008年的调查中位居第一,也一直是2009—2010年被高度关注的三个问题之一,在2011年排名第四位。

在中国的学术界,存在着一种高度关注“热点问题”的内在冲动。这种关注更多的是简单的道德讨伐和情感表达,缺乏对社会现象的全局性把握和忽略对其历史背景的理解。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说:“别让习惯用经验的力量把你逼上这条路,只是以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或舌头为准绳,而要用你的理智来解决纷争的辩论。”对于这些大众高度关注的问题,经济学家如何进行有洞察力的理性分析,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经济学家有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优良传统。诚如西斯蒙第(1773—1842)在181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49页)一书中所说,“亚当·斯密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他始终竭力根据社会状况中的每一桩事实来进行研究。他永远不忽略与事实具有联系的各种客观情况,他永远不忽视足以影响国民幸福的各种结果。”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威克斯蒂德在《政治经济学常识》中敦促同时代经济学家运用经济学原理更广泛地研究社会问题。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们,更是以应用经济学原理广泛地研究社会经济问题而著名,他们认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经济学分析有助于拓展人类的知识范围。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说:“如果没有关于经验形态的知识,我们就不可能全面地理解我们周围的大量现象,也无法在我们的头脑中厘清它们,它是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现实世界的前提条件。如果不能把握典型关系,我们就不可能深入地理解现实世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无法超出眼前观察之范围,即不可能对事态做出预测、进行控制。”从具体的现象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所体现的统一的内在联系。这种分析,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具体现象的内在联系的理解,也让我们看到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强大威力,即解释现实世界的能力。因为,诚如门格尔所言,“不管在哪门学科中,理论知识都只能从实用的判断中,随着人们越来越强烈地需要以一种深入的科学充实实践而逐渐发展出来。有关经济领域的理论性知识也遵循这样的发展过程。”

在这本书中,我们用经济理性敲打着日常生活的琐碎与平庸,目睹了生活的琐碎与平庸中散发出一种持续的理性的光芒,具有恒久弥香的魅力。沿着理性的崎岖小路漫步,我们就会逐渐明了经济学家是如何从生活的琐碎与平庸中构建起经济学的巍峨王国。只要我们对经济学的语言和生活的事实如此忠诚而专注,我们也会像经济学家那样进行入世极深的经济学思考。在新闻媒体的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遭受各种各样的新闻轰炸。只要我们触类旁通,明白了经济生活的各类成本与收益,借力发力,我们也可以创作出经济生活的理性分析篇章。

经济推理的关键在于寻找那些不很显明的或者经常被大家忽视的成本或者收益。如何寻找任何行为的成本或者收益呢?显然,当我们把任何人看成是孤零零的个人,其成本和收益往往都限制在经济利益方面。一旦我们把个人放在不同的社会系统中,我们就会认识到,凡是那些能够满足个人需求或者偏好的东西,不管这些东西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等等,都是个人的收益。当然,凡是那些不能够满足或者需要牺牲个人的需求或者偏好的东西,都是个人的成本。奥地利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在《经济学的认识论问题》一书中写道:“越来越广泛传播的一种认识是,行动的动机和目的都不能区分为经济的和非经济的。经济所涉及的仅仅是行动的人的行为。经济的行动在于补救不满足状态的努力,或者换个说法,是在手段稀缺性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满足欲望……旧的观点区分了经济和非经济的目的。根据现代观点,所有行动都是经济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那些直接涉及货币计算或者货币支付的领域叫做经济领域,而把那些超出货币计算或者货币支付的领域叫做非经济领域。但是,在经济学家眼里,是否适用货币支付并非行为或者现象的本质。如果我们认识到所有的行为都是一种“理性经济化”的行为,所有的社会现象都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行动的结果,那么,单纯地区分经济现象和非经济现象就没有实质的意义。孝道、助人为乐、吸毒、家庭、恩怨相报、医患矛盾这些典型的非经济现象都与经济中的物品具有相类似的逻辑结构,即都要考虑价值、交换和成本的问题,都要考虑人们的偏好与资源稀缺性的问题,都要考虑人们的理性和权利问题。这些基本的逻辑结构也体现在通货膨胀、交通堵塞、扩大内需、政府的债务融资、黄牛党的中介、农民工的转型之中。经济现象和非经济现象都只能是理性行为的不同表现形式。如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言,“通过单方面强化一个或几个方面,通过把分散而不连续的个别现象整合为一个内在统一的概念上的陈述”,我们就可以对各种现象予以经济学的理解。

走上经济分析的第一步是,我们要从触动我们神经的那部分新闻和生活出发,寻找相关的生活材料和数据资料。借助于理性之光,我们就可以抱着深邃细致的悲悯情怀,采用精美而质朴的语句,刻画出生活那温暖而丰沛的经济学图像。这个图像,摆脱了生活本身的片断性和平面性,而赋予了生活以悠长、深邃和丰富的立体感和纵深度。这些清新、细腻、温润的图像,定能比生活更加真实,也更能使我们更加理性地对待生活中的问题。贺拉斯曾说,文笔是语言的法则和规律。完美的文字和华丽的词藻,有时像美丽的面孔,迷惑了睿智的判断。我们不需要用甜言蜜语和数学符号去引诱人们的阅读,因为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会发现,“字不嚼碎不知味,话不贵多而贵精”。这种对生活的理性写实手法,其根可以追溯至经济学的萌芽之初,现今还能在国外不时看到它的身影。只是国内经济学界习惯于高瞻远瞩,要么在政策的高空中眺望,要么在西方经济学界的广寒宫中沉思,以至于在眼大心空的白描手法下,将生活的现实弄得“粉身碎骨”。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经期望,未来的经济学家不再高度关注理论问题,而是像牙医一样就日常问题作一些咨询,提供一些坦率的意见,依靠自己的判断力吃饭。尽管我们并不能达到上帝般的睿智和理性,但愚昧的尘雾将随着理性的光芒而消失殆尽。

我国台湾学者徐复观把现代社会命名为“不思不想的时代”,思想失去了广度和深度,感觉或者视觉的泥点主导了我们的生活,因为“科学与商业结合起来,尽量使人的感官,得到圆满无缺的满足,以销蚀使人去思想的动机”。在这本书中,你也许会发现,公共政策生活的问题,市场的问题,还有民生民道的问题,我们都进行了自己独到的思考和分析。你的理智将会告诉你是否如此。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对于不断变迁的生活,我们如何才能立于其中而不败,这就需要我们共同的智慧和思考。“不学郭驼归种树,却随刘跛去看花”,也许是此书不同凡响之处。本书的不足之处,恰好是你思考的起点。

何永江  2012年2月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