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毅编著的《祖先的铁拳(历代御外战争史)》是一部历史类图书,本书选取中国几个历史时期,试图一窥古代中国文明在世界中的地位,她的文化,她的丰富,她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暴风骤雨与宁静祥和。在书中不单单有战争,更多的是中国人一以贯之的文化与精神,因此本书远不止是一部战争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祖先的铁拳(历代御外战争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宋毅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宋毅编著的《祖先的铁拳(历代御外战争史)》是一部历史类图书,本书选取中国几个历史时期,试图一窥古代中国文明在世界中的地位,她的文化,她的丰富,她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暴风骤雨与宁静祥和。在书中不单单有战争,更多的是中国人一以贯之的文化与精神,因此本书远不止是一部战争史。 内容推荐 宋毅编著的《祖先的铁拳(历代御外战争史)》内容介绍:有没有这样一本书告诉你:我们的祖先曾经称雄中亚,我们的祖先曾经打得日本人在日本岛上疯狂地建造防御工事,我们的祖先在千年之前便发现并占有了钓鱼岛,我们的祖先曾经一个人便踏平了印度,我们的祖先定居在新疆的历史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久,我们的祖先曾经面对十数倍的敌人依然死战不退,我们的祖先曾经作为使节被外族扣押数十年但依然九死而不悔,我们的祖先曾经在佛经辩论会上打遍印度无敌手。如果没有,那么本书会告诉你,这些你从来不知道的历史。 《祖先的铁拳(历代御外战争史)》是一本军事历史。 目录 第一章 凿通西域——初试啼声 张骞通西域 汉匈大会战 直为斩楼兰 汗血宝马的战争 艰苦的拉锯战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东西方文明的伟大交流 第二章 四边伐鼓三军呼——帝国反击战 草原帝国 狼来了 四大帝国 东西突厥 大唐初立 太原李渊 攘外安内 英雄儿女 反目成仇 突厥袭来 第一军神 高昌之灭 拉锯争夺 三打西突厥 尾声 第三章 天竺热风记——大唐圣僧与维和外交官 西天取经 威震天竺 戒日王朝 圣僧与国王 中印交往 惨遭伏击 借兵复仇 大唐维和行动 尾声 第四章 大漠孤烟直——帝国争霸 经营西域 强敌崛起 帝国争霸 山地之王高仙芝 名马云集全民尚武 血战怛罗斯 战乱的序幕 精忠报国千古奇冤 马革裹尸还 孤军守西域 李泌包围网 联合打击 大食反攻 西域好男儿 万里传书 收复旧土 终章 第五章 江山北望——麈战东北亚 燕朝争雄 汉武伐朝 朱蒙建国 毋丘俭东征 天下英雄谁敌手 三国角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辽东粪土臣 钓鱼岛 百万远征 麦铁杖 围攻坚城 攻略平壤 二征高句丽 玄感起事 三征高句丽 东北亚博弈 一触即发 突破辽东 苦战白岩 白袍薛仁贵 撤军安市 痛定思痛 凛冬将至 高句丽灭亡 域外之国 第六章 日坠赤海——中日第一战 日本的野望 黄山伐 抗日第一将 天降富贵 人老成精 日本远征军 日落白江 尾声 第七章 海之怒——倭乱三百年 大“倭寇”时代序幕 明初抗倭 倭寇狂潮 琉球与钓鱼岛 抗倭将星 入侵路线 倭寇的战法与武器装备 明军的战法和武器装备 抗倭城防 倭乱终结 附录 附录1:华美的唐刀 附录2:中日白江之战考 后记 试读章节 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一个叫张骞的汉人和他的百余位随从踏上了向西的路途,在他身后寄托着一个正要雄起的大帝国的期望,而他的面前却是无际的草原、茫茫的沙漠。十三年后这个人终于又回到了他的祖国。此时他衣衫褴褛,步履蹒跚,身边也只剩下一个叫堂邑父的随从。这十三年来他为祖国凿穿了一条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从此知道了一个崭新的西方世界,在中国那浩如烟海的词汇中于是多了一个新词,叫做“西域”。 西汉社会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国力渐盛,史称此时“非遇水旱之灾,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全庚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其富庶之程度可见一斑。可谓“财力有余,士马强盛”。尽管如此,匈奴对我北方边境的侵犯并未减少,汉朝子民经常被匈奴人俘为奴隶,总人数多达十数万;掠夺的金银财宝更是不计其数。北方边境一片哀鸿。汉朝皇帝也曾寄希望于用武力来保护自己的臣民,一代雄主汉高祖刘邦曾亲率32万汉军精锐北征匈奴,却被天之骄子冒顿单于以40万精骑围困在平城白登山,樊哙率二十余万汉军包围圈外,死战七天七夜尚未能解围,围困白登山的汉兵们“七日不食,不能彀弩”。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侥幸逃脱的刘邦畏惧匈奴的强悍,自此便开始实行坚决的妥协政策,妄图以和亲换和平,而这也奠定了此后汉匈两国关系的基调。但是,和平毕竟不是乞求能够得来的。最初汉朝出嫁的都是假公主,可是后来即使以真公主出嫁,也依然遭到匈奴的羞辱,在这样的奇耻大辱面前汉朝仍然隐忍了三代,可以算非常之了不起。两极相通,物极必反,汉武帝刘彻就注定是要改变这一切的人。他将眼光放远到了西域之上。 西汉初年除乌孙、月氏、塞种之外,西域地区尚有三十多个部族或政权,史称西域三十六国。这些国家被西方史学家称为印欧种国家。西域诸国与匈奴相比,有着更加发达的经济和文化。西汉初年他们已经能够种植粮食、蔬菜、水果和棉花;酿酒、棉纺织、毛纺织和玉器制造等手工业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西域诸国的铁器文化甚至较中国更为悠久,他们在铁器的使用和制造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但是,由于各绿洲之间相距较远,交通不便,各国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民族成分又十分复杂,在政治上形成几十个地区狭小、人口不多的集团,难以抵御外来强大势力的侵入。在这种情况下,匈奴的强大骑兵在西域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夷灭月氏,尽斩杀降下之。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由此可见,西域大部分地区已然掌控在匈奴的股掌之中。匈奴起兵西域不单单是获得了大量财富和奴隶,更为重要的是为匈奴获得了一个极为富庶的大后方,从这里匈奴能源源不断地获得补充,使其立于不败之地。 张骞通西域 基于西域对匈奴的重要性,汉武帝刘彻决定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次出行的目的是想与被匈奴人赶到西面的月氏人联系,联合他们共同攻打匈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还要从当时的形势谈起。当时的汉朝,远远不是我们后世认识的幅员辽阔的大汉朝,那时汉朝的疆域甚至不如秦朝时期,今成都西南及西北、云南、贵州以及广西西部的大片地区都不在汉朝的统治范围内,放眼世界就更不用提,就疆域而言远远称不上一个大帝国。而匈奴不仅仅在长城以外拥有绝对的统治权,控制区域西接中亚两河流域,东至辽东,北达西伯利亚,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草原大帝国,加之匈奴人积威数十年,想要对付匈奴人,光凭汉朝自然会力不从心,西结月氏以攻匈奴才是用兵之计。 月氏是居于河西的一支强大民族。战国末年至秦朝初期,月氏与河西的乌孙发生冲突。乌孙战败,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所杀,乌孙部落被赶出河西。刚出生的难兜靡之子昆莫被其傅父布就翎侯携带投归匈奴,匈奴人收留了昆莫及其被月氏打散的乌孙余部。冒顿击破东胡后,乘胜西击月氏。月氏抵挡不住匈奴与乌孙余部的联合进攻,不得不放弃河西故地,沿天山北麓进入伊犁河下游的广大地区。即便这样月氏人的苦难并没有完结,没过多久匈奴的大军再次杀了过来,月氏人又一次被击败,月氏王的头盖骨甚至被做了饮器!屡战屡败,月氏人只能被迫继续西迁,由此引发了起端于亚洲高原的、有史记载的第一次各民族大迁徙。悲伤而又无奈的月氏人永久地离开了自己在甘肃的故乡,他们远远地逃离匈奴人控制的地方,来到了异国他乡。在那里他们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荣耀,被匈奴人打败的月氏人在其他民族面前又显得那么强大和不可战胜,他们打败在这一地区的塞种人,越过阿姆河,占领了巴克特里亚(大夏),从而在喀布尔和天竺西北部建立起一个意想不到的帝国,史称贵霜帝国。而被月氏人打败的塞种人重复着月氏人的故事,他们占领了德兰吉亚那(即锡斯坦)和阿拉霍希亚(即坎大哈),并猛扑向帕提亚帝国,几近将其摧毁。这样横贯东西方民族大迁移的混乱此时只是刚刚拉开一个序幕,同样的进程继续贯穿于我们现在所研究的历史。正如蝴蝶效应一样,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在东方草原一端发生的一个轻微的波动,不可避免地在这条巨大的迁徙地带的每一个角落都产生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后果,同样的命运在之后也降临到了匈奴人的头上,于是历史同样书写下了匈奴人“上帝之鞭”的传说…… 要联络月氏人就必须通过匈奴的领地,而匈奴人对于领地的控制极其严密,张骞一行可以说刚出塞就立刻成了匈奴人的俘虏,被送至远在今蒙古鄂尔浑河一带的单于王庭。一听说张骞等人要寻找月氏人,匈奴人当然不傻,立刻明白了汉朝的用意。于是,张骞等人便被扣留下来。这一待就是十余年,他们甚至在那里娶妻生子,但是张骞始终“持汉节不失”,念念不忘自己的使命。后来,张骞终于等到了机会乘隙逃脱,他带领着随从继续西行,而他们即将遭遇到的却是从来不曾想象的严酷环境。P1-3 序言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祖先崇拜情结的民族,在中华文化中,“敬天法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儒家文化的核心教义之一。对祖先的崇拜,牢牢贯穿了中国人数千年的文明历程,不论外来宗教或者文化如何强势,在这一点上,中国人从来没有妥协过。 对祖先的崇拜,深深地渗入每个中国人的骨髓中;但极端者却往往用这样的情怀非议今世。“老子祖上可比你阔得多啦!”这样以祖先为借口陶醉在虚幻的精神胜利之中的中国人比比皆是,那么《祖先的铁拳——历代御外战争史》这本书也会是这样吗? 从书名来看,似乎带有这么一星半点的“老子祖上也阔过”的味道,可是细看内容,读者当能发现显然不是这样。所谓的“敬天法祖”,其中的“法祖”二字显得意味深长,到底是要学习先祖的优秀精神品质呢,还是凡是祖先规定的制度、法律都不能动呢?对现代的中国人来说,显然前者才是我们需要的。 中国人的“法祖”,并非盲目地崇拜祖先,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当中,确实有无数伟大的闪光点值得被记住、被传颂。在《祖先的铁拳》这本书中,便记录了中国人在历朝历代中对抗外患时曾经有过的闪亮事迹。这些事迹并非是恶俗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而是有胜利、有失败、有死亡、有困顿。但无一例外的是,在这些艰难的历史时刻中,当时的中国人都表现出了自信、坚持、无畏、不屈。我们的祖先在生与死的考验中,用他们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伟大与不朽。 有人说,如今的中国人是信仰迷失的一代,本人却认为,中国人的信仰其实是一以贯之的,不论受到哪种宗教、哪种文化的侵袭,最终都只能成为中国人信仰中的补充。在《祖先的铁拳》一书中,能清晰地看出中国人精神信仰形成的脉络轨迹。从一无所有中,中国人的祖先们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用大无畏的精神在亚洲创建了一个世界性的洲际文明大国。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也不可避免地用铁和血来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从张骞通西域到玄奘法师西游天竺,从汉帝国对匈奴的反击到唐帝国对突厥的铁拳无不显示了这一点。 对中国人来说,《祖先的铁拳》启示我们,民族的脊梁只有靠铁与血来炼就,不论现实情况有多么艰难困苦,都要咬牙挥出自己的拳头,将面前的一切统统击碎打垮,这才是中国人应该具有的真正信仰! 宋毅 2013年07月24日 后记 后记 时间如白驹过隙,从本书第一篇文章的创作时间算起,到最终完成,一晃已十余年。时间在流逝,关于历史,自然也不会停滞在当初那个地方。 本书是对中国历史某些片段的一个积累和总结,但历史不能单纯只是历史。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实际上很有道理,研究历史总是要为现在服务的。对历史而言,越是研究它,越能感觉历史往往是螺旋式上升的。而这本书,就是为了从历史的表象中,探讨中国人的信仰和灵魂到底应该是什么。对一本书来说,这样一个大命题显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便需要集体智慧来进行研究与探讨。以下同仁均为本书做出了莫大的贡献,他们是顾凤娟、曹锦林、曹燕兰、李玉华、宋国胜、李家训、薛莹、胡滨、李巍、景迷霞、查攸吟、周静、刘啸虎、肖倩等,在此对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另外,本书并非是一本面面俱到的通史,也并非是一本单纯的战争史,既不是宣扬民族主义,更非宣扬逆向种族主义,而是试图通过历朝历代的一些典型的战争历史片段来追寻中国人的信仰到底应该是什么,我们到底应该坚持什么,我们祖先的事迹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迪?看完这本书,也许会让人明白一点。 宋毅 2013年09月10日 书评(媒体评论) 《司马法》日:“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泱泱中华千年,大小战事不计其数,金戈铁马,羌笛怨柳,海波浩淼,鼓声桨影。宋毅先生的一本书,为我们揭开古代战争的壮阔绘卷,足资今日之鉴。——著名历史作家陈杰 《祖先的铁拳》将华夏先辈的开拓史、征战史娓娓道来,这些历史时刻值得每个中国人记忆。——著名军旅作家王筠 古代中国是一个无比辉煌强盛的文明,这种强盛不仅是经济以及文化方面,也体现在军事、外交上的无比自信和强势。通过宋毅的这本《祖先的铁拳》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前人在面对周边那些恶邻的挑衅时是如何应对的——不服就打。——著名出版人卫中 很有趣的一本书,对中国人所应该坚守的信仰进行了全新的阐述,非常有新意。——知名书评人刘峰颖 无我中华三千年之傲然挺立,世界史决无东亚之地位。此说盘踞脑海久矣,今日赠与宋毅君!——独立学者黄摩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