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观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作者 柯琳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观》(作者柯琳)2007年列为“北京市精品教材”项目,于2009年结题。由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经费拮据,至此才得以出版。该教材的问世,对于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加强少数民族音乐学科建设及繁荣社会主义文艺都将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内容推荐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观》(作者柯琳)是柯琳教授多年来在教学和科研中,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研究和总结。在内容和体例上有明显的特色:《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观》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按不同的地理状况和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分为八大地区,每一地区为一章,每章中把这一地区的音乐文化概况、音乐特征、代表性乐种作扼要阐述,其中选择该地区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作为案例,进行较详细介绍和论述。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概况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的起源、发展及文化特点

第三节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第四节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研究回顾

第五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第二章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导入

第一节 相关概念梳理

第二节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分类及所属乐系

第三节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属性

第三章 北方草原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第一节 地区概观

第二节 代表性乐种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四节 地区案例

蒙古族传统音乐

第四章 东北平原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第一节 地区概观

第二节 代表性乐种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四节 地区案例

一、满族传统音乐

二、朝鲜族传统音乐

第五章 沙漠绿洲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第一节 地区概观

第二节 代表性乐种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四节 地区案例

一、维吾尔族传统音乐

二、哈萨克族传统音乐

第六章 西北黄土高原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第一节 地区概观

第二节 代表性乐种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四节 地区案例

回族传统音乐

第七章 西南云岭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第一节 地区概观

第二节 代表性乐种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四节 地区案例

一、苗族传统音乐

二、侗族传统音乐

三、纳西族传统音乐

四、傣族传统音乐

第八章 雪域高原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第一节 地区概观

第二节 代表性乐种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四节 地区案例

藏族传统音乐

第九章 中南丘陵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第一节 地区概观

第二节 代表性乐种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四节 地区案例

一、土家族传统音乐

二、壮族传统音乐

第十章 东南山地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第一节 地区概观

第二节 代表性乐种

第三节 音乐特征

第四节 地区案例

一、畲族传统音乐

二、高山族传统音乐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中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共存的国家,宗教信仰受宪法和政策的保护。中国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除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外,有的还信奉萨满教、东巴教或其他原始宗教。其中藏族、蒙古族、土族和裕固族等民族信仰藏传佛教。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德昂族、布朗族中也有人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苗族、彝族、景颇族、拉祜族、佤族、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的部分群众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京族、仫佬族、白族及彝族部分群众信仰道教。锡伯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满族、赫哲族、达斡尔族多信仰萨满教。俄罗斯族信仰东正教。纳西族曾信仰东巴教。部分少数民族尚无一致而明确的宗教信仰,但大都信仰某些神灵或保持着原始的多神崇拜。

五、社会形态和经济文化类型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存有三种社会形态。

(1)保留着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主要是藏、傣、哈尼等民族,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的迪庆、西双版纳、德宏地区。

(2)保留着较为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形态,主要是分布在川滇交界的大小凉山的彝族(其他彝族地区已进入封建社会)。

(3)处在原始公社制社会形态的末期,主要是云南西部地区的独龙、怒、傈僳、景颇、佤、布朗等民族,内蒙古东部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以及海南岛五指山地区的部分黎族。

中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生活在山区、牧区、荒漠区,这些地区多不适宜于农业生产。但是,长期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各民族,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如新疆维吾尔族在沙漠上开垦绿洲,修渠引水,利用“坎儿井”这一独特的地下引水系统,发展了独具特色的绿洲灌溉型农业。云南的哈尼族等民族,依山凿田,在群山中开辟出一道道梯田,犹如天梯直抵云端,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奇迹。

历史上,少数民族传统生产方式主要是农业、牧业、渔业、狩猎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也有一些民族的生产方式有了较大改变。55个少数民族都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

中国的草原草场占国土面积的40%。生活在草原地带的蒙古、藏、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鄂温克、裕固等民族,目前仍以畜牧业为主。维吾尔、达斡尔、羌、锡伯、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等民族,也有部分人口从事畜牧业生产。中国从事畜牧业的民族,历史上大都“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帮助下,大部分实现了定居或半定居。以蒙古族为例,这个曾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绝大部分牧民实现了定居。近一半的蒙古族,从原来单一自然放牧的生产方式转向“种、养、加”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并逐步走上生态畜牧业发展道路。

一些民族的传统狩猎生产方式有了较大改变。以鄂伦春族为例。1996年,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实行全面禁猎,政府组织猎民下山,划给猎民草场,扶持猎民发展畜牧业,猎民全部纳入低保,鄂伦春族从以狩猎业为主转为以农牧业为主。一些少数民族有经营商业的传统,如回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等。目前,相当数量的回族群众在全国各地从事各种商业活动。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传统手工业,如藏族的手工业是青藏高原三大传统产业之一,历史悠久。

由于各民族的历史和地理环境的不同,新中国成立前,各少数民族之间在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从经济文化类型的角度看,我国少数民族可分为渔猎、游牧、刀耕火种农业、锄耕山地农业、畜牧灌溉农业、农业工业经济形态等六种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正确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根据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民众的意愿,党和国家采取不同方式,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并在20世纪50年代末完成。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些在新中国成立前尚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制度或封建农奴制度下的少数民族,在短短几十年里跨越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历史,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总之,中国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多种多样,各地区、各民族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当前,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都已改变,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民族之间事实上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依然存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总体来说还比较落后。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政策指引下,在西部大开发及共建和谐社会的倡导下,各民族在中华大家庭中将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少数民族在民族的起源、形成、历史、演变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由于各民族长期的共同生活,并受到汉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在历史演变的基本特征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P12-13

序言

从音乐教育角度来看,长期以来,少数民族音乐教材始终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音乐教育与研究中,一些学校没有把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作为具有独立意义的概念和系统内容结构来进行教育教学,多数学校是以讲座的形式讲授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这门课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未能真正被系统地纳入学校音乐教育体系之中,而是以“零星化”、“点缀性”的方式出现,这极大地影响到了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和人才的培养。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人才培养的发展阶段,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教材建设及专业学科建设亟待改革和提高。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资源引入到音乐教育中,是中国音乐教育中的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系统建设:理论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2)学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步骤:成立少数民族音乐教育协作组、构建学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理论框架、出版少数民族音乐教材、建立教学试点、建立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网点。(3)学校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研究成果:论文集、图书、音响、影像、教学软件、试点评估、专题报告、学术研讨等。《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观》2007年列为“北京市精品教材”项目,于2009年结题。由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经费拮据,至此才得以出版。该教材的问世,对于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加强少数民族音乐学科建设及繁荣社会主义文艺都将起到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观》是柯琳教授多年来在教学和科研中,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研究和总结。在内容和体例上有明显的特色:它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按不同的地理状况和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分为八大地区,每一地区为一章,每章中把这一地区的音乐文化概况、音乐特征、代表性乐种作扼要阐述,其中选择该地区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作为案例,进行较详细介绍和论述。从概观的角度,以专题探讨的方式,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作了系统而简明的阐释,适应了当代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教材从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便于学生对此领域有全面的理解,增强其探索、研究音乐问题的兴趣。同时该教材还介绍了我国客观存在的丰富多彩的多元音乐文化,能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克服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林的片面性。打破那种忽视其他音乐文化,以某一、二种音乐文化的审美观点标准来评价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观念。该教材的出版能帮助学生建立音乐文化多元性的概念,使学生能够以客观公正、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各民族音乐文化,更好地进行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学习、创作和表演,更有利于推进继续教育和开放式的音乐教育体系。

21世纪将是人类社会更加趋于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新世纪,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各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共同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各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在音乐教育中,加强和推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教育,重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是音乐教育的重任。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这本教材注重教学改革项目的实践性,体现教学方法及理念现代化的发展趋势的特点,在学科建设上充分体现出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关注;在教材设计环节中呈现出人文关怀与学术坚持;在理念和教材的编写上,体现出适应教改的新理念新方式。

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音乐文化相互交融发展的结果。纵观中国音乐史,哪一个时代各民族音乐文化交流频繁,哪一个时代的音乐文化就得予发展,反之则走向衰落,这是中国音乐历史发展的规律之一。未来中国音乐的发展必然是建立在各民族音乐文化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关注,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内中国音乐发展的主流。重视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搜集、整理、学习和研究,加强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教材的建设,对发展和振兴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13年7月于北京

后记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概观》立项为北京市精品教材,结题之后,由于经费拮据,书稿搁置至今。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现在终于得以出版。值此之际,感慨万千。在此,首先感谢中央民族大学教务处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感谢音乐学院梁静副院长为该教材争取出版经费所做的努力;感谢美编的付出;感谢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的支持。是大家的理解、帮助和支持,才使本书得以出版,再次表示由衷致谢!

柯琳

2013年11月1日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1: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