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道健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唐似亮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唐似亮所著的《大道健行》笔触真实,用杨善洲的精神写杨善洲。在结构布局、行文风格、叙述对话更加接近于自然、朴素、平易的品质。这本书就是一面镜子,一部历史记录,是一部有思想深度,又充满艺术魅力,有自已艺术个性,又有较高审美品味的能让人感动的作品。作家的心灵、才气完全融入到了这部作品,造出了一个完全真实动人的杨善洲形象。

内容推荐

唐似亮所著的《大道健行》全书共16万字。《大道健行》以翔实的资料、丰富的事例、感人的事迹,全面真实地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杨善洲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为民谋利、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事迹,以纪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目录

不朽的精神 光辉的历程(序) 张田欣

引子

一 天远小个山

二 人生第一春

三 民生食为天

四 命脉手中握

五 逆风任我行

六 寸心世人知

七 碧树天涯绿

八 至爱深似海

九 日月昭天地

十 忠魂慰长空

尾声

试读章节

一天远小个山

远在天边的山,不管多高,看上去都很渺小。

怒江北岸的一片大山,最高处虽然时有云遮雾罩,但远远看去,那些山峰如浪涛,从天边拍打而来,又向天边席卷而去,看不出有什么雄伟之处。

山高林密,既让人有恐怖感,也让人有安全感。尤其是兵荒马乱的年月,一有风吹草动,人就往山林里跑。如果与谁结下了仇隙,就会干里迢迢找一个人迹罕至的山坳落脚,让大山阻隔住外面的纷争,自己躲入一方清静,过着平淡的日子。过些年出山,人非物是,恨灭怨消。千百年来,许多村庄就这样藏在这些大山的皱褶里,让人摸不清虚实。

大柳水可能就是这样来的。大柳水的村民们,不知道祖辈们是怎样搬到这条山沟里来的,又是怎样找到这个地方的。后辈们没有心存感激,反而有一点点怨言:天下好地方多着呢,为什么不找一个比这儿好的地方?

大柳水确实不怎么样。这一片的大地名叫陡坡,背后的山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一条条深深浅浅的箐沟,把一座座山分割得七零八落。山陡坡就陡,从山上流下的水也陡。

大柳水夹在一前一后两列陡山间,沟里长年有水,时大时小,沟两边长着两排柳树,村子叫做大柳水,树也占了,水也占了。

先搬到大柳水的人家,房子沿着沟边盖,依水傍山。后来的人家没地方,便往山坡上盖。房子盖到半山腰,出门回家,不是上坡就是下坡,怨言在所难免。不过只是口头上说说,说过了,一样地过日子。

大柳水杨家肯定是后来的,茅屋只能盖在村边的山坡上。但漂泊的人家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再陡,再边,再难走,也觉得十分幸运。

1927年的中原,血雨腥风。西南边陲的滇西,相对平静。1月4日,杨家的破茅屋中,传出一声声婴儿的啼哭,一个精赤身子的小生命呱呱坠地,破茅屋里一下充满了阳光。以旧历算,这是1926年的腊月,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刚刚到来,添丁增口,总是一件喜事。穷人家没有其他奢望,只求自己的儿子长得壮实,于是就给这个腊月里出生的儿子取了一个小名:黑蛮儿。

“黑蛮儿”是云南土话。别方人称云南人为“南蛮子”,云南人不嫌弃,对“蛮”字情有独钟。但“蛮”字的意思已经演化,意为壮实;音也变了,读作“蛮儿”,是两个字的合音。普通话中根本找不到一个对应的音和词。云南农民没多少讲究,认为黑是粗壮,蛮儿是有力气。有这两条,就够了。

黑蛮儿来到人间,睁开眼,看到的是对面的陡山和脚下的深沟,陡山与深沟之间,是一条扁担宽的天空。

一个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地,更不能选择出生在什么样的人家。黑蛮儿降生的人家,用一个字可以概括:穷!

穷是穷人的身份证,但同是穷人家,还穷出了不同的档次。

黑蛮儿家在村子里,绝对属于最穷的人家之一。没有田,没有地,更没有牲畜,只有一所破茅屋,屋顶到处是“眼睛”,睡在屋里,夜里可数天上的星宿。碰上刮风下雨,屋子里四壁透风,八面滴水。

穷人家不比较,破屋烂房,总比没有强。头上有一个顶的,就算得上有个家了。有了家,吃喝拉撒,生儿育女,一样有条不紊。黑蛮儿会走路了,母亲又生下一个妹妹。过了两三年,又生下一个妹妹。这样一来,杨家成了一个大家庭,人丁兴旺。祖父(爷爷)是全家的顶梁柱,父亲、母亲和叔叔、婶婶是梁、椽,黑蛮儿和两个妹妹在祖父、父母和叔叔、婶婶的庇护下,其乐融融。

黑蛮儿的童年多少有一些“优越”。黑蛮儿是这个大家的独儿子、独孙子,为着传宗接代,为着杨家的未来,黑蛮儿当然得宠一些。在那个缺医少药的时代,生一个男孩不容易,养活并长大成人更不容易。长辈们怕这根独苗苗有闪失,便按照当地习俗,给他讨个封口,即拜祭一个干爹,另取一个名字。这在当时很普遍,小孩子爱哭,拜一个;爱生病,再拜一个。习惯上把拜祭干爹叫做打干亲家。

打干亲家也要讲门当户对。选来找去,找到了一户赶马人。登门说明来意,赶马人没有推辞,但一时想不起来该给干儿子取个什么样的名字。虽然穷人的名字不讲究,但也要有一点意思。赶马人想了好一阵,瞟了一眼堂屋外的院子,突然看到院子里有一棵拴马桩。这棵拴马桩立了几十年了,拴了几百干次马,还稳稳当当地站在那里。赶马人灵机一动,说:“我这个干儿子就叫马桩吧!”

于是,黑蛮儿有了第二个名字:马桩。

拴马桩稳当,赶马人的干儿子马桩,平安地度过了小孩子最容易夭折的年月。

独苗苗马桩生在穷人家,糊口是头等大事。从记事开始,马桩也要劳动。春天,山上的野菜萌发,在最嫩的时候,马桩和妹妹提个篮子走出家门,或约上村里的小伙伴,或跟着父母亲,到对面大山上采摘野菜。

这是一本生活的书,打开书,里边的内容很丰富。到了山上,父母亲告诉马桩和妹妹,什么野菜出在什么季节,什么野菜长在什么地方。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能吃,哪些东西外表好看,里边却有毒。身教言传,马桩和妹妹心领神会。不几年,不用大人带领,兄妹仨也可以自个上山。一般情况下,上了山,只要能吃的,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拿回来。好的拣出来,拿到街上卖;孬的留下来自己吃,填饱肚子就行。

家的对门是山,家的背后是山,走在村子里等于走在山上。出门上对面和背后的大山,等于天天远行。村子里不独马桩一家穷人,采摘野菜生活的穷人家多,采摘的路就越走越远。到了野菜即将老硬的时候,天蒙蒙亮就得出门,傍黑才能回来。一天走多少路,翻几架大山,马桩不问,别人也不说。

幼小的马桩没有想到,采摘野菜的这片大山,日后会和他的一生纠缠不休。先是妹妹嫁到大山里,接着是自己藏到大山里,再后来,他的晚年时光,全洒在大山的每一个角落里。

在这片大山里走的路多了,看到的东西多了,穷孩子马桩不时也会有美丽的幻想。好的野菜不是要拿到街上卖吗?街在哪里?街上好不好?街是什么样子?

这些问题过于艰深,马桩搞不懂,只有去问母亲。母亲对儿子说:“街在大山外。顺着下面淌水的沟往下走,走出山,可以看到一条河,这条河叫姚关河。河边有平地,平地叫坝子。坝子里有田,有田就有白米吃。过了河,往前走到了摆马村,再往前,就到了姚关。街子在姚关。”

马桩问母亲:“街子什么样?”

母亲说:“街子什么样?两排大瓦房,中间一条石板路,路边的铺子一家接一家。”

马桩又问:“街上只卖野菜吗?”

母亲笑了,说:“街上什么东西都有卖的。”

母亲摸了摸儿子的头,说:“儿子,快快长。等你长大了,妈带你去赶姚关街。”

马桩听了,心里也很渴望。渴望自己赶快长大,然后跟着母亲走出大山,走到坝子里,走到姚关街,哪怕只看一眼也行啊!

在马桩的心里,姚关街子是大山外最诱人的世界。

P6-9

序言

不朽的精神 光辉的历程

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张田欣

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90华诞前夕,云南省作家协会组织作家创作了十部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多个方面,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我省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辉煌成果和艰辛历程。生动、真实、客观并富于作家感性的观察角度和直敏的情感体验,为建党90周年,留下了一份生动记录,为经济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份可资参阅的文学读本。这十部文学作品的出版,值得祝贺。

文学事业是永恒的事业。因为文学是伴随历史而前进的,是反映社会发展进步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学的“人民性”也体现在对历史进程的观照中。列宁就评价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是“历史的镜子”。这个评价适用于一切文学作品,至今也是我们评判一部文学作品最基本的标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上个世纪后20年和新世纪世界最瞩目最具影响力的伟大事件。和全国一样,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走过了不平凡的改革发展历程,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有幸经历并伴随这个历史进程,对作家是幸运的。我们一贯倡导作家要深入生活,这合乎文学的创作规律,是科学发展观对于文学事业科学指导的主体部分。因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作家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激发创作灵感,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云南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作出真正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学作品。

这十部文学作品,有相当一部分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统一,但这个“统一”不是“文学”与“新闻”的单纯叠加,而是新闻的客观性本身就具有无数生动感人、极富时代特征的元素。这些历史的片段、事件、人物,对新闻来说,从事件的整体到具体的细节,都必须以真实为生命,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但对于报告文学而言,在追求真人真事的同时,也追求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因而有可能完成新闻中不能完全概括的思考、对照、挖掘、回顾、综合阐发及艺术化的再现和释放艺术语言的强大感染力等等。所以,报告文学是一个很好的武器,是一种大众喜闻乐见、便于传播的文学样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如《震撼世界的十日》、《红星照耀中国》等等,都曾改变了世界的目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一个民族、一段历史的走向、命运。

中国共产党在90年既艰辛曲折,又充满各族人民、党员干部、人民军队、社会各界创新性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历史的辉煌,有很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具有永久魅力的事迹。历史永远具有美好的“故事”,永远不乏妖娆风姿,只是我们的作家能否找到她、发掘她、理解她,并通过文艺创作劳动展示她。这里,就有一个“被感动也感动人”的问题,“被感动”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作家不会激发才艺和想象力,便谈不上有好的作品。那么,“被感动”是否也存在一个“前提之前提”呢?我想是存在的。一个作家没有很好的艺术修养固然是很大的缺失,但如果没有对人民的真挚情感,没有对历史的深邃理解,没有对党和国家的坚实责任,没有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就不会被激发与被感动,就没有创作的原动力。这并非对作家的努力有所苛责,相反的是,我从他们业已取得的成绩中,恰恰看到了这一点是如1司重要,如何决定了一部作品的成败。十部文学作品,不可能水平一样齐整,会有一些参差,还会有作者知解表达的不同。但我看到,参与这个写作工程的每位作家,都注意到在记录真实历史的同时,把突出‘‘人”,即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和感人事迹,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说文学创作源自实践,源自生活,归根到底是源自人民。纵观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无不是把人民作为创作的表现主体和服务主体,把最美好的人生感悟奉献给人民。我认为,这也是这次写作活动的重要启示。

一部文学作品、一台戏剧、一部电视剧和电影、一首歌曲等等,当它出版、演出或歌唱后,它就不再是作家、艺术家个人(或创作群体)的自由创作,而是社会产品。围绕着阅读、观赏、品评,是一个作用于受众精神和心理的“场”。这就是我们说的社会效果,及其导向作用。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通过审美直达人的精神世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给人向上的精神力量,对促进社会和谐起到推动作用,对文化的发展也会有基础性的再创作的推助力。一部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作品,即使赢得再大的市场,这也是对文学的亵渎,是文化的垃圾。围绕这一中心环节,广大作家艺术家,包括各级文艺主管部门、各专业团体,都要作出持久的努力。

让人欣喜的是,近几年来,云南的文学事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有一大批力作,如夏天敏的《好大一对羊》、于坚的《只有大海苍茫如幕》、彭荆风的《解放大西南》、雷平阳的《云南记》、黄晓萍的《真爱长歌》、吴然的《踩新路》等等,先后荣获鲁迅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国家级大奖。这充分说明我们云南的作家是努力的,是有很高艺术修养的,也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只要我们扎根云南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扎根各族人民的伟大实践,就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云南的文艺百花园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彩。

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革命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的新中国,直到今天的震撼世界的极其伟大的改革发展事业,其间经历了无数曲折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必将深远地影响世界的未来。在这个伟大时刻,作家们抒写时代豪情,高奏时代凯歌,记录时代足迹,阐扬时代精神,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祝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祝时代的文学与时代携行!

书评(媒体评论)

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

——胡锦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4: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