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科学家习惯将整个社会机构划分为三大部门,即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与公共部门相对应的即是政府,它依靠强制权力进行社会管理及提供公共服务;与私人部门相对应的即为市场,它包括各种以利益为导向的工商企业;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也被形容为“公民社会”,它包括各种非政府和非营利的公民组织。三个部门各有特点,也各有短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三个部门的有效合作。
由边慧敏等主编的《灾害应对中的社会管理创新》共八章节,主要内容为现实背景,跨界的合作,应急平台:“遵道模式”的探索,资源的系统整合:绵竹市灾后援助社会资源协调平台,互动与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等。
前言
第一章 现实背景
第一节 5·12汶川地震及绵竹市受灾情况简介
第二节 政府、非营利组织组织和参与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总体情况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参与灾后重建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跨界的合作
第一节 第一时间投入救灾
第二节 遵道的合作
第三节 更高层次的合作探索
第四节 合作机制的创新
第三章 应急平台:“遵道模式”的探索
第一节 “遵道模式”的运行机制
第二节 遵道办公室的工作内容
第三节 对遵道办公室的评价
第四章 资源的系统整合:绵竹市灾后援助社会资源协调平台
第一节 绵竹社会资源协调平台的运行机制
第二节 绵竹社会资源协调平台的工作内容
第三节 绵竹社会资源协调平台的成果
第四节 社协平台的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章 互动与发展:联席会议机制
第一节 联席会议的运行机制
第二节 联席会议的内容概况
第三节 联席会议机制的成果
第四节 联席会议机制的不足与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六章 绵竹模式成效分析
第一节 友成救灾“第一时间”创造惊人奇迹
第二节 绵竹灾后援助社会资源协调平台成果显著
第三节 绵竹社会资源协调平台成果分析
第七章 社会成效
第一节 实现了减灾模式的创新:跨界合作
第二节 提高了救灾的工作效率
第三节 提升了当地政府的形象
第四节 推动了公民社会的发展
第八章 反思与发展
第一节 灾后重建中公益组织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第二节 构建跨界的灾害管理体系
第三节 公益组织发展所需的支持因素
第四节 救灾型人力资源储备
第五节 跨界模式未来的发展——基于绵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