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一个老总的读书笔记)》作者滕征辉遍览群书,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将带领读者走进书的世界,谈古论今,告诉大家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世道人伦、财富聚集的规律,并教给大家作为一个成功的商界名流应该怎么读什么书,怎么读这些书,以提升自己的学识、眼界、修养、智慧、品味……
本书作者学识渊博,天文地理,哲学历史,政治艺术等等无所不通、无所不晓,尤喜好读书。
本书内容包罗万象,古今中外,包括商、政、史、哲、文、禅等诸多方面,极为丰富,而且作者通过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对社会的敏锐观察和博览过的各派系书籍,悟出了自己特有的对世道人生真理的看法,读者看后不仅会增长知识而且对与社会的把握也会大开眼界,综合学识和修养可以迅速得到提升,并在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中也会得到指引。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今人说,知识改变命运。毛主席的一生则告诉我们,以书为伴,笔杆子比枪杆子更重要,走马打天下靠的不是武功,是城府、头脑和雄略。
海有多深,天有多广,历史的车辙通向何方,社会的发展和人生的路径遵循怎样的规律?成功到底有没有捷径?每个人都“注定”拥有怎么样的命?读书是获知一切的捷径。
《黄金屋(一个老总的读书笔记)》由滕征辉所著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写人物,涉及到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名人及其思想,作者从这些人的机遇命理中看透了社会、人生发展之一般规律,可谓眼界更高人一般,悟性更远人一筹,定会给迷途中的凡人以点拨而开悟。
后半部分写的是作者推荐读者阅读的一些书目以及作者结合这些书和自己的经历所观对于人生、社会、管理、财富的一些心得,作者本人的学习和成就可以说有一多半源于这些书的影响和点拨,所以本书中作者与读者一同分享了这些思想的精华和成功经验,可以说这又是一本不可多的的读书规划指南性读物。
“9·11”以后,反恐成了当今的世界主题之一,相对于以德报怨,以暴易暴是更有效的传统报复手段。司马公给古人做史,特别写了《束0客列传》,歌之为“不欺其志,名垂后世”的豪士。相对于隐忍待杀的猎人及壮游天下的豪侠,刺客往往带有一种可歌可泣的精神。当今,人们坐在沙发上为情感剧洒泪时,不应该忘了那些曾经『京天的人物和故事。
要说刺客,除了著名的“四大刺客”外,我首先要提的是鲁人曹刿。曹刿其人见于《左传》,在著名的长勺之战中,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谋略,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齐桓公。当初有朋友劝他别管国家的事,曹刿回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而在《史记》中,又说他在齐鲁会盟的仪式上,以短刀逼住齐桓公,获得平等条约。此外,他还留有一部兵法《散蔑之陈》,可惜失传。
阖闾,原名公子光,善于使用刺客抢班夺权。周敬王五年(前515年),楚平王薨,吴国伐楚,内部军备空虚。公子光趁此机会要夺王位,伍子胥推荐刺客专诸行刺当时的吴王僚。专诸答应担当此任后,苦心学习烹调,以一道糖醋鲤鱼获誉王府,凭着美味佳肴中藏着的鱼肠剑,要了僚的命,不过他也当场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丢了自己的命。令人奇怪的是,这位老兄当年横行乡里、万夫莫敌,却当不得老婆一呼,史书记载“惧内始于专诸”。
吴王僚的儿子庆忌为吴国第一勇士。公子光即位后,庆忌逃到了卫国,招兵买马、伺机为父报仇。阖闾获悉此事后,故技重施,又请了丑陋矮小的剑客要离来帮忙,这回更狠:先是砍断要离右臂,后又杀了其妻子。要离获得信任后,终于伺机重创了庆忌,庆忌单手将他浸入船下的江水,连续三次,然后让手下放过,说完“天下岂可一日死二勇士!”后气绝。要离不辱使命,却拒绝一切赏赐,自杀而谢知己。
聂政屠夫出身,感于流亡政治家严仲子对母亲的孝敬,发誓以身相报。母亲过世三年后,他仗剑直人相府,杀了严的廷争仇人权臣侠累,然后手刃几十名卫兵,突之不出后,自破其面,挖眼、剖腹而死。他的姐姐聂荽在闹市认出了弟弟后而一头撞死。这个壮烈的故事被谱成《广陵散》,嵇康在天下美女面前,一曲奏罢而引颈受刑,令狐冲琴箫合奏而笑傲江湖,后辈才子郭沫若也为此写了历史剧《棠棣之花》。
P3-4
与征辉的友情是在30多年前结下的。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相互砥砺着冲刺高考,走出了家乡的小县城,至此我们的人生得以改变。
此后,我俩基本上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征辉在这充溢着亢奋迷惘希冀失落和阵痛的社会剧变中,从东北到北京到海南阅尽人间事,官学商干了个遍。我则一个弯儿没拐,以一生只做一件事儿的劲头,以不变应万变地做着学者和教师,搞着我的考古学。
把我们又拉到一股道上的。是他策划、总编的《三十年三十人》一书(学苑出版社,2008年12月)。这书网罗人文社科界的各科学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分别是两卷的书名),我的笔谈《发掘最早的“中国”》也忝列其中。长年“螺蛳壳里做道场”,对于自己基于学科发展的若干思考并不自信,这毕竟是一本面向文化人而非考古界的书。征辉对这些思考的肯定,显然是我走出学术“象牙塔”,立志以己所长回馈社会的重要契机之一。他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宏阔视野和独到见地,令我折服。
你不得不相信缘分。正是在《三十年三十人》出版前后,我俩不约而同地在新浪上“玩”起了博客。征辉开博是2008年的11月,我是2009年的元旦。他也没告诉我开博的事,“傲楚阁”博客的发现是我网上“发掘”的结果。
在网上互相串门、留纸条跟帖给人奇妙的感觉。借用一句外交套话,这种交往方式无疑“加深了我们的传统友谊”。想想还是台湾的译法精当——“部落格”,博客确实会让你有回到咱村的感觉。
通过博客,我才有机会近距离地了解老友征辉,乃至触摸他的思想。而我们完全不同的工作生活轨迹,又提供了一个适当的观察距离。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最令我讶异和赞叹的,是征辉身上所显现出的巨大的“反差”。一个老总.一个重商主义发展主义时代成功的弄潮儿,却没有跟着这个社会沉浮,没有在喧嚣浮躁的氛围中失去自我,而是能够洗去铅华,在心底里保有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显然不是“儒商”一词就能涵盖的。他是如何游移于物质与心灵,动与静,经商与读书,红尘与净土之间,如何把这些对立的矛盾的要素自然和谐地统一到一个人身上的呢?我觉得,这就是这本小书最诱人之处,最大的魅力所在。
征辉是有信仰的人。因了这信仰,才会有止水般淡定沉静的心态,其真性情和高境界才得以彰显。因了这信仰,他是充实的、幸福的和快慰的。你可以不信教,但能体会到他的这份充实、幸福与快慰。他朝圣,他读书,他行走,他思考,正像他喜爱的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个遨游商海的社会人的善良与纯真被唤起。这是精神的力量。
静能生慧。在我们这个仍“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时代,连学者都很难沉下心来读书写作。但征辉一定要给自己留下独处和读书的时间,这对许多成功人士来说太难。他的阅读范围极广,有深厚的文史积淀,更多的是从书中汲取人生智慧.探寻生命的意义。智者尝言所谓学问大抵只是知识,而人生才是真正的大学问。可以说,通过读书与思考,征辉把人生和事业融通到了哲学的层面,身心也得以安顿。读他的文字,也会让你安静下来,思考些切身的问题。
因此,书名《黄金屋》中“黄金”的含义,也就不言自明了。
有了这样的底蕴与才思,笔下才会流淌出如此精彩的作品。征辉是写“段子”的高手,这些小文亦庄亦谐,大俗大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睿语箴言,比比皆是。本人笔拙,无法复述其精彩,短文背后的深意需要读者自己去慢慢感悟。
征辉的博客,没加入任何圈子,也没上过首页,所以10余万的点击率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之谓也。新媒体与传统出版物有各自的读者群,因此二者互动,将博文结集出版,值得大力褒扬。说实在话,目下虽有读电子书的便利,但我仍愿买书来读,那种享受是网络所不能比拟的。枕边书、厕边书,都是能读进去的好书(比如征辉自己就有微博日:“刚刚去洗手间,随手拿了本《世说新语》,翻了翻忽然笑了:整个一古代版微博。”)。我相信,这本隽永的《黄金屋》也会成为爱书人的枕边书或厕边书。
征辉的博文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短小精悍,妙语连珠,文末还得来个警句什么的并加粗以醒目。给这样的文集写了这么长的序,有违全书风格,因此赶紧打住,并请容许我东施效颦一把,以他博文中的一首小诗作为收束:
暗衣不知侵,天地无所谓。
浩然我自知,尘待风云起。
考古人许宏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