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村、朱文君、陈金铭所著的这本《为什么是抚松——中国乡村教育再造》不仅是一部关于乡村教育再造的书,而且是一部关于基础教育再造的书。
一所所充满生机的学校,一间间魅力四射的教师,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教育故事,一幅幅鲜活生动的教育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清风拂面的教育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为什么是抚松--中国乡村教育再造 |
分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
作者 | 李振村//朱文君//陈金铭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振村、朱文君、陈金铭所著的这本《为什么是抚松——中国乡村教育再造》不仅是一部关于乡村教育再造的书,而且是一部关于基础教育再造的书。 一所所充满生机的学校,一间间魅力四射的教师,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教育故事,一幅幅鲜活生动的教育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清风拂面的教育世界。 内容推荐 李振村、朱文君、陈金铭所著的这本《为什么是抚松——中国乡村教育再造》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深度长篇教育纪实。 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教育故事、一幅幅鲜活生动的教育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清风拂面的教育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校长们行走在通往教育家殿堂的路上,老师们努力营造生机勃勃的课堂,孩子们在自主快乐地成长,甚至连校训、仪式、节日这样的校园文化细节,也被经营得流光溢彩、创意迭出…… 《为什么是抚松——中国乡村教育再造》中描绘的,绝不仅仅是中国新乡村教育的美丽图景,更是素质教育、生命教育的动人诗篇。 目录 引子 抚松是个例外 邹平七年 梁漱溟的眼泪 巴西副总统的震惊 衰落的乡村教育 抚松奇迹 第一章 打造校长铁军(上篇) 说说陆世德 这是支什么样的队伍 吃盒饭 逼上“梁山” 拉练式听评课 记不住校训的尴尬 “我的大学”之杨洪毅篇 “我的大学”之丛树森篇 读懂李希贵的眼睛 “闯关东”的那股劲儿 逼出来的思考习惯 日记体中国乡村教育史 第二章 打造校长铁军(下篇) 我在改变 从校训开始 健康比分数重要 借别人的种子,开自己的花 藏巧于拙 身在乡野,心在世界 经典之光照亮乡村 让每一朵花儿都说话 袖珍小学的大教育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 第三章 不一样的课堂 一声叹息 打一套“课改组合拳” 山雨欲来 攻坚,攻坚,攻坚 “另类文件” 老师哪里去了 由一篇课文到一部名著 小窗口对接大世界 种一棵“识字树” “黄金三百秒” 第四章 “新课程” 山里娃子的经典传承 读书派对 科技玩家 我的合唱我的团 秘密开设的单亲课程 竹竿舞 德育从美好的黎明开始 第五章 微班化教学 两个人的村小 三个人的课堂 这是一个美好的前景 第六章 刷新学校文化(校训篇) 中国的校训为什么如此雷同 “练好每一招” “用心去做” “把握今天,精彩明天” 最好的名片 第七章 刷新学校文化(环境篇) 这里有个江南园林 最美的乡村小学 “世外桃源” 第八章 刷新学校文化(仪式、节日篇) 最有创意的开学仪式 最感人的退休仪式 最动情的毕业仪式 最暖心的出征仪式 校园贸易节 收获节·感恩节 礼仪节 第九章 刷新学校文化(班级管理篇) “我是班长,我怎么能干活呢?” 先行者闫继敏 第十章 新督导 “黑包公” “两把尺子” “四轮驱动” 结语 只要人好,世界就好 试读章节 抚松奇迹 建县刚100年,辖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山区,30万人口,分布在莽莽苍苍的崇山峻岭中;密林里跑着野狍子,住着黑瞎子。这是抚松。 46所中心校级以上的学校,星星般散落在山川纵横的大地上,散落在林海雪原里。全县四成校长是民办教师转正,八成以上学生是山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年没有招考、引进过一个新教师,专任教师平均年龄40岁。这是抚松。 100%的学生诵读经典并能脱口而出背诵从几十篇到几百篇美文佳作,100%的班级有合唱活动,100%的学校建立了课外活动基地,100%的专任教师参与教科研,90%的校长都有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学习的经历。这是抚松。 每年都把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顶尖名师一批批请来,进校园,进课堂,与校长、老师面对面,作演讲,作策划,作指导,连续10年,从未间断。这就是抚松。 先后两次登上《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曾经数次得到包括副部长在内的教育部高层官员的高度评价。这还是抚松。 实验小学学生登上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表演,第二实验小学学生的合唱团在香港音乐大厅演出,外国语学校学生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录制节目。这依然是抚松。 高考呢,高考如何?连续8年,年年有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一本上线率多年来一直在白山市遥遥领先。这依旧是抚松。 严苛的自然环境,简朴的办学条件,薄弱的师资队伍——跟这堪称辉煌的成绩联系在一起,有点叫人难以相信。 我们刚开始听人这样讲也不相信,难道整体衰落的中国乡村教育还有例外?我们决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2011年初春,我们一行三人从上海浦东乘两个多小时的飞机到长春,再乘5个小时的汽车,越过一座座白雪皑皑的山峦,穿过一片片高耸挺拔的白桦林,终于来到了吉林省白山市的抚松县。 刚下过一场大雪,抚松大地银装素裹,白茫茫一片。 一下车,零下29度的寒气猝然袭来,整个人像挨了一棍猛击,呼吸几乎瞬间停滞。握着前来迎接的教育局长陆世德温暖的手,我们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是:“抚松,冷得爽透了!” 第二天,裹上厚厚的棉衣,钻进车,一个学校一个学校看。 座谈、问卷、看资料、听课,采访的十八般武艺统统用上,甚至不惮用最坏的恶意逼问学生:“是不是你们老师嘱咐你们这样子表现?”学生回答:“你可以出更难的问题呀!” 30天。早上8点出发,晚上10点回来,整整30天。 走访22所学校,访谈560人,听课12节,阅读各种材料330多万字,我们终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现实中的抚松教育,远比传说中的更加令人惊叹! 抚松教育,一个被埋没了的奇迹! 抚松教育,中国乡村教育的一个例外! 原本以为自梁漱溟后,乡村教育再无复兴之望;原本以为,在滚滚的城市化洪流里,乡村教育再无振兴的可能。谁曾想,在巍峨的长白山脚下,在广袤的抚松大地上,乡村教育之火,被重新点燃了! 我们在只有一个老师两个学生的西岗村小,看到了那么润泽生动的课堂和那么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在有31个学生的温泉学校,目睹了山区孩子精彩的综合素养展示;我们在有184个学生的砬子河学校,看到了那么开放、那么富有创意的茶馆式教学;我们在偏远的兴参小学,聆听了山里娃子那么高亢激昂令人热血沸腾的合唱…… 抚松的学校,硬件设施很一般,但校园文化都做得精致高雅。 抚松的教室里,学生人数都不多,但孩子阳光开朗,健康活泼。 抚松的校长,学历不高,但都爱读书、爱思考。 抚松的老师很辛苦,但都在动脑子改革自己的课堂。 尤其是,我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细节:在中国中小学生平均近视率连年升高、据说已达到世界第一的背景下,我们在抚松的中小学,看到戴眼镜学生的比例大大低于城市学生! 这说明了什么?这个不起眼的细节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教育大秘密? 亲爱的读者,让我们一起走进长白山,走进抚松县,走进抚松教育,经历一个奇特的教育发现之旅!P12-14 书评(媒体评论) 这不仅是一部关于乡村教育再造的书,而且是一部关于基础教育再造的书。我尤其喜欢抚松的这一教育理念:只要人好,世界就好。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朱永新 我多次与陆世德局长相见、谈心,他不断追求变革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在他的推动下,抚松一所所学校充满生机,一间间教室魅力四射,师生充分享受着身心发展的幸福! ——当代著名教育家 魏书生 抚松的改革,从教学方法层面深入到了教育文化层面,从教学质量的层面升华到了关注生命的层面。毫无疑问,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 ——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冯恩洪 抚松教育深深吸引我的,是对人本身的关注:尊重人、理解人、鼓励人、成就人……当所有的变革和策略都指向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时候,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教育。 ——国家督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 李希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