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智慧精髓,也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由成墨初编著的《让孩子做最棒的自己》采用说故事的形式,精心选择教育女儿的点滴琐事和身边的发生的教育案例,并结合当前孩子的典型、普遍问题,在趣味十足、娓娓动听的讲述中,向父母朋友阐述了“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本质规律和关键点,并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操作性建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让孩子做最棒的自己(因材施教成功教子的66个秘笈)/智慧父母自修书系 |
分类 | |
作者 | 成墨初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智慧精髓,也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由成墨初编著的《让孩子做最棒的自己》采用说故事的形式,精心选择教育女儿的点滴琐事和身边的发生的教育案例,并结合当前孩子的典型、普遍问题,在趣味十足、娓娓动听的讲述中,向父母朋友阐述了“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本质规律和关键点,并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操作性建议。 内容推荐 《让孩子做最棒的自己》是国内近年来第一本阐发“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原创家教读品。作者采用说故事的形式,精心选择教育女儿的点滴琐事和身边的发生的教育案例,并结合当前孩子的典型、普遍问题,在趣味十足、娓娓动听的讲述中,向父母朋友阐述了“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本质规律和关键点,并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操作性建议。 《让孩子做最棒的自己》由成墨初编著。 目录 第一章 做个智慧型父母——不一样的孩子,不一样的教育 秘笈1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材施教是最有效的教育 秘笈2 我喜欢读卡通漫画书——了解了孩子再教育 秘笈3 这法子用在我女儿身上昨不管用——避免盲目照搬别人的教育方法 秘笈4 咱不报班就落后了——教育孩子切忌盲目跟风 秘笈5 你怎么就不如人家——不以其他孩子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 秘笈6 你一定要考医学——别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第二章 什么季节种什么果——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教育 秘笈7 0~3岁: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秘笈8 3~6岁:小幼儿,大世界 秘笈9 6~12岁:帮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 秘笈10 12~18岁:让孩子的花季绽放美丽 秘笈11 同龄也有差异——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实施教育 第三章 量男女有别——遵循孩子的性别特征进行教育 秘笈12 男孩女孩不一样——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 秘笈13 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培养男孩的坚强 秘笈14 好男儿志在四方——培养男孩的远大追求 秘笈15 男子汉要靠自己——让男孩早点儿独立 秘笈16 你能自己解决难题——让男孩吃点儿苦头 秘笈17 气质是女孩的名片——培养女孩的高贵气质 秘笈18 你不化妆也很漂亮——培养女孩正确的审美观 秘笈19 你要做个小淑女——培养女孩的优雅举止 秘笈20 那个老奶奶很可怜——培养女孩善良的性格 第四章 不一样的土壤,不一样的栽培——根据孩子的成长环境进行教育 秘笈21 我为什么没有爸爸——单亲家庭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爱 秘笈22 我要奶奶,不要妈妈——隔代教育要慎重- 秘笈23 爸爸妈妈你们别吵了——父母关系紧张g易带给孩子伤害 秘笈24 爸爸的事情也很重要——独生子女如何教育 秘笈25 给孩子找个高素质的保姆——保姆带孩子父母怎么做 第五章 富要穷养,穷要放养——别让物质条件成为教育的障碍 秘笈26 孩子生下来是不一样的——气质不同,教育也要有区别 秘笈27 我女儿反应总是很慢——鼓励黏液质孩子多参加活动 秘笈28 她做什么都没常性——培养多血质孩子的耐心 秘笈29 我女儿是个林黛玉——给抑郁质孩子更多自信 秘笈30 乱发脾气会不长个儿——教胆汁质孩子学会约束自己 第六章 孩子的内心世界你懂吗——不同心理特点的孩子教育方法不同 秘笈31 你怎么这么笨啊——让孩子远离自卑 秘笈32 我不敢——帮助孩子战胜懦弱 秘笈33 儿子太黏我——帮助孩子克服焦虑 秘笈34 爸爸给你揉一揉——孩子缺乏安全感怎z,办 秘笈35 我的连衣裙多元呢——虚荣让孩子的欲望膨胀 秘笈36 我给你讲个故事——避免孩子骄傲自满 秘笈37 我也能做到——应对过于争强好胜的孩子 秘笈38 她总喜欢一个人玩——让孤僻的孩子拥有朋友 第七章 红黄蓝绿各有千秋——根据性格和个性教育孩子 秘笈39 这是学习成长的好机会——让消极被动的孩子积极主动 秘笈40 我女儿有点儿懒——孩子好静有错吗 秘笈41 我家孩子有多动症——多动并非多动症 秘笈42 我家有个捣蛋包——如何对待调皮捣蛋的孩子 秘笈43 看,我的衣服漂亮吗——爱表现的孩子怎么教 秘笈44 这些都是我的——改变自私的孩子 秘笈45 我的孩子不爱说话——怎样对待内向的孩子 第八章 每颗星星都会发光——了解孩子属于什么智能类型 秘笈46 我喜欢学文科——怎样辨别和教育语言智能强的孩子 秘笈47 我们数花生米吧——怎样辨别和教育数理逻辑智能强的孩子 秘笈48 我就喜欢学体育——怎样辨别和教育身体运动智能强的孩子 秘笈49 这是个美术的好苗子——怎样辨别和教育空间视觉智能强的孩子 秘笈50 音乐比你妈还亲——怎样辨别和教育音乐智能强的孩子 秘笈51 小小外交家——怎样辨别和教育人际智能强的孩子 秘笈52 我了解我自己——怎样辨别和教育自我认知智能强的孩子 秘笈53 她会成为达尔文第二——怎样辨别和教育自然认知智能强的孩子 第九章 你的孩子喜欢怎样学习——针对孩子的学习类型有效施教 秘笈54 这孩子是读书的料——让视觉学习型的孩子多看 秘笈55 你学习时嘟嘟囔囔干什么——听觉学习型孩子喜欢用耳朵和嘴巴学习 秘笈56 只能看,不能动——给动触觉学习型孩子更多实践机会 秘笈57 我学习时谁也不要打扰——给自主学习型孩子更大独立空间 秘笈58 一个人学习好没意思——培养协作学习型孩子的学习主性 第十章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行为问题的孩子如何教 秘笈59 女儿网聊是因缺乏情感寄托——如何让孩子远离网瘾 秘笈60 不打架我就手痒——孩子为什么爱打架 秘笈61 不要我要自己穿——孩子叛逆有绝招 秘笈62 你自己解决这件事——让依赖性强的孩子独立起来 秘笈63 写作业的时候玩就不好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秘笈64 这孩子就是个马大哈——纠正孩子马虎的毛病 秘笈65 我一看书就头大——帮助孩子远离厌学情绪 秘笈66 你要撒谎我就打你——孩子撒谎有原因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做个智慧型父母——不一样的孩子,不一样的教育 1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材施教是最有效的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拥有与其他孩子不同的个性、身心特征,拥有不同的智力、体力、能力、成长经历等,这决定了其家庭教育也要有独特的方法手段。 有这样一个富含深意的故事: 动物们创建了一所学校,设置的课程有游泳、跳跃、跑步、飞行等,所有入学的动物都要参加每一项课程。 泥鳅、松鼠、老鹰等有幸成为这所动物学校的首期学员。 开学第一天,第一堂课是游泳。松鼠、老鹰首先遭遇尴尬,它们迟迟不敢下水,遭到了老师的训斥和嘲笑。 而泥鳅却在游泳课上出尽了风头,它以舒展自如的泳姿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喝彩。 接下来是跳跃课。跳跃是松鼠的强项,它的成绩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赞誉和同学们的嫉妒,而泥鳅却总掌握不好跳跃的技能。 飞行是老鹰的看家本领。在飞行课上,看到它轻易从地面飞到树梢,泥鳅、松鼠都很有挫败感。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课程也如期进行着。 跳跃和飞行让泥鳅吃尽了苦头,为了提高成绩,它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这两个项目上。但一学期过去了,泥鳅摔得伤痕累累,苦不堪言,但在这两个项目上仍没有很大的长进。 松鼠对飞行课产生了恐惧,而老鹰又常常望水却步,它们都想过要放弃这些自己并不擅长的课程。 期末,教练总结各位同学的成绩如下: 泥鳅训练刻苦,跳跃、跑步虽有长进,但也只是刚及格,飞行最终没有学会。原来擅长的游泳,因为长期没有训练,泳技大不如前,由学期初的A级降到现在的B级。 老鹰在飞行上以绝对优势得到了A级,但在跳跃与跑步项目上只得到C级,游泳不及格。 松鼠的飞行没通过,在跳跃项目上破动物界的最高纪录,但也只得到B级,因为它是在树顶上起跳,而没遵照学校规定的在地上起跳的要求。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教育要因材施教,否则只会伤害孩子,埋没人才。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拥有与其他孩子不同的个性、身心特征,拥有不同的智力、体力、能力、成长经历等,这决定了其家庭教育也要有独特的方法手段。 也就是说,教育孩子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真正做到因人而教,而不是盲目地套用别人的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关于“因材施教”,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给出了精到的诠释。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后,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来一杯水。 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孔子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或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又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毕恭毕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 孔子马上回答说:“对,应该立刻去做。” 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孔子:“先生,子路和冉有两人提出同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 孔子笑着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而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三思而后行。” 公西华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我想起了另一个寓言故事: 一把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走了过来,使出全身力气朝大锁砸去,企图砸开它、打开门。可是,无论铁棒怎么用力,仍旧打不开大锁,铁棒很沮丧。 这时,小巧轻盈的钥匙走了过来,只见她钻进锁孔,轻轻一转身,大锁“啪”地打开了。 铁棒不服气地问钥匙:“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都打不开锁,而你毫不费力就将它打开了呢?” 钥匙轻声说:“因为我最了解锁的心,也最切合它的心。” 实际上,岂止是铁棒,就是另外一把钥匙,也不能打开这把锁。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这一把钥匙会切合这把锁,而其他钥匙的凹槽与锁孔里的销钉总是无法切合,也就无法打开这把锁了。 同样,在家庭教育中,也没有适合所有孩子的万能的教育法,只有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才是科学的教育态度。 因为,因材施教可以切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尊重孩子的个别差异,扬长补短,让孩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能得到最好、最快的发展。 2 我喜欢读卡通漫画书——了解了孩子再教育 了解孩子,不仅要看到孩子表面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孩子的行为了解他真实的内心。 我曾在一本书上读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火车上,一个还不太会说话、不到2岁的男孩坐在妈妈的怀里,双手摆弄着一瓶饮料。 过了一会儿,男孩突然将饮料瓶扔到地上,妈妈俯下身给他捡起来。男孩接过后,又一次扔到地上,妈妈再一次帮他捡起来。 就这样,男孩一次次地扔,妈妈一次次地捡,饮料瓶已经被摔得有些变形,其他乘客都好奇地看着这对母子的举动。 妈妈觉得有些尴尬,开始责备儿子。每次看到他要扔饮料瓶时,妈妈就事先抓住饮料瓶,训斥儿子:“别扔,再扔就不给你捡了。” 可儿子不听,趁妈妈松手的时候,又一次将饮料瓶扔到地上。 妈妈生气地打了儿子一巴掌:“叫你不听话!” 男孩大哭。 这时,旁边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对这位妈妈说:“阿姨,他是想像孙悟空那样将饮料瓶的瓶盖摔开。” 妈妈对男孩的话将信将疑,转头问儿子:“你是想打开瓶盖吗?” 男孩的哭声渐小,眼里还带着泪花,点了点头。 妈妈苦笑:“这孩子!”然后,她将饮料瓶打开,递给儿子。 儿子开心地抱着饮料瓶喝了起来。 这个故事说明,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父母就容易采取错误的回应方式和教育方式,从而可能伤害孩子。 很多父母会主观地想,自己与孩子每天朝夕相处,还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吗?的确,了解孩子,是很多父母没做好的功课。 因为,了解孩子,不仅要看到孩子表面的行为,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孩子的行为了解他真实的内心。 我认识一位朋友,为了让自己读小学的儿子吸收最有益的精神营养,他抱回家许多获奖的儿童图书,要求儿子读。 可每次,儿子对爸爸抱回来的图书都不屑一顾:“这是什么书啊?有什么好看的?” 没多久,爸爸拿回来的儿童图书都被束之高阁。 这位朋友并不知道,儿子喜欢看卡通漫画书,一有了零花钱,他就去买卡通漫画书。 儿子看卡通图书非常痴迷,常常废寝忘食,甚至课堂上也要偷着看。 爸爸对儿子不读自己买回来的书有些不满,问他:“我给你买的书你为什么不看?这些可都是好书啊!” 儿子不说话,低着头。 “你小子就是不求上进,这样下去怎么行?以后少玩点儿,多读点儿书。” “我怎么不求上进了?我也读书,但我喜欢读卡通漫画书。”儿子不高兴地说。 小斌是我一位亲戚的儿子,初中毕业后没有考取高中,在父母的安排下上了一所中专,学习电子专业。 小斌刚在学校读了1个月书,他爸爸就带着他找到了我,希望我帮忙做做儿子的工作。 原来,小斌并不喜欢电子专业,闹着要退学。实际上,他想学厨师。 “男孩子学电子专业,以后当工程师,这多光荣啊!当厨师多没出息,我看你小子是偷懒,不愿读那些电子书吧!当厨师炒菜,不用动脑子,那多省心啊!”小斌的爸爸无奈地指着儿子说。 “当厨师怎么就没出息?怎么就不用动脑子?当厨师一样很有前途。”小斌跟爸爸辩解。 经过与小斌认真交谈,我了解到,他是真决心要当厨师。上初中的时候,他从在酒店当厨师的叔叔那里学得了做一手好菜。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他就喜欢露一手,客人的赞赏给了他成就感,这是他想学厨师的重要原因。 我鼓励小斌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愿望告诉爸爸。 然后,我对小斌爸爸说:“我的意见是,孩子的人生要他自己做主,我们做父母的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 最后,小斌也表态:“我一定努力,做个最有水平的高级厨师。”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有效的因材施教,首先需要父母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了解孩子的天赋、潜能等,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天赋以及需求进行教育。 要了解孩子,父母可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也要用心观察孩子,在孩子的日常行为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天赋,了解孩子的特点。 3 这法子用在我女儿身上咋不管用——避免盲目照搬别人的教育方法 如果父母不顾自己孩子的特点,硬把别人的教育方法套在自己孩子身上,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最终可能会毁了孩子。 前几年,《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让广大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趋之若鹜。 该书中有一段宣传语是这样写的: “我的女儿进了哈佛大学,她是一个素质全面、能力出色、表现杰出的学生。那么,我们是如何培养出这么出色的女儿的呢?我们培养她的秘诀是什么呢?你是不是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刘亦婷第二呢?且听我们细细道来。” 朋友老杨的妻子就是刘亦婷教育法坚定的身体力行者。 老杨的女儿读小学二年级,她的妈妈遵照书中的做法给女儿制订了详细、严格的学习计划和作息时间表,要求女儿严格遵照执行。 可是女儿对妈妈的这套安排非常反感,时常抗议说:“我讨厌刘亦婷,我不是刘亦婷,我是我,我为什么要学她?” 老杨妻子的“如意算盘”还是落空了。最终,在妈妈的“高压”教育下,原本活泼开朗的女儿变得暴躁、寡言,与父母之间不再有那种融洽的关系。 而老杨的妻子也因此疲惫不堪,她无奈地感叹:“这法子用在我女儿身上怎么不管用? 不可否认,刘亦婷是个优秀的榜样,但这并不能说刘亦婷的培养方法是放在任何孩子身上都有效的“真经”。 刘亦婷的父母之所以培养出了优秀的女儿,是因为刘亦婷的个性与父母的教育方法正好相匹配。 但每个孩子所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每个孩子也都有独特的个性特点。如果父母不顾自己孩子的特点,硬把别人的教育方法套在自己孩子身上,就会犯教条主义错误,最终可能会毁了孩子。 我的邻居——月月父母的做法也说明了这一点。 月月有一个读高中的表姐,弹得一手好钢琴,经常到全国各地演出,上电视,还获得了几项国家级、省级大奖。 表姐一家很以表姐为荣,表姐也因此成了周围很多孩子的榜样。 受表姐的影响,月月的父母也希望女儿能学好钢琴,培养高雅的气质,并期望她成为一名钢琴家。 妈妈为月月报了钢琴班,每周上一次课。而且,她仿照月月表姐父母的做法,为月月制订了严格的钢琴训练计划: 周一至周五每天晚上7点开始弹琴1小时;周六、周日每天各练习3小时,上午、下午、晚上各1小时。 在月月的生活中,弹琴和学习是第一要务,玩耍、交友、看电视等都不重要。 每到月月练琴的时候,妈妈就在一旁监督她,发现她不好好练,就用尺子狠狠地打她的手心,并时常以表姐为榜样教训女儿。 月月忍无可忍,整日郁郁寡欢。终于有一天,月月趁父母不注意,将价值一万多元的钢琴毁坏了。 月月的父母并不知道,女儿其实并不喜欢弹钢琴,而是喜欢绘画。 我的一位朋友是某企业的会计,她有一个女儿。从女儿出生时起,夫妻俩就开始着手女儿的教育计划。 最早,朋友接触了某早教专家的教育理论。于是,她买来一套该专家的书、光碟等,严格按照这位专家的早教理念教育女儿。 经过3年的教育实践,女儿确实遥遥领先于同龄孩子。她不到两岁就能阅读,唱歌、背儿歌、讲故事都不在话下,性格等方面也发展得不错。 后来,朋友又看了另一位早教专家的教育书,对照专家的做法,我的朋友觉得自己剥夺了女儿很多自由,阻碍了女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于是,朋友又按照这位早教专家的教育方法,对女儿进行另一种模式的教育。 可是过了大半年,朋友发现女儿几乎没有什么进步,而且周围的孩子也开始疏远女儿。朋友着急了,开始怀疑这位早教专家的教育方法,担心影响孩子的发展。 朋友又继续阅读了一些外国教育家的书籍,觉得每位教育家说得都有道理,但又有些区别。朋友有些茫然,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 事实上,每种教育法都不是绝对的“真理”,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也都有其局限,这些教育方法并不完全适合所有的孩子。 父母要做的是,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然后,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借鉴那些适合自己孩子特点的有益的教育方法,汲取其精华转化为有利于自己的东西。P2-11 序言 “因材施教”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日:“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智慧精髓,也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但近些年来,随着家庭教育问题的日渐突出,在功利主义思想的驱使下,教育者和父母都去向西方寻求“短、平、快”的解决方法,忽视了育人成才的根本规律,淡漠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教育智慧。 我清晰地记得一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女主人公很希望自己16岁的儿子考个重点大学,常把姐姐家刚考上北京大学的外甥作为儿子的榜样,时时以他比照自己的儿子。 “你要向你表哥学习,看看人家学习多刻苦,你要是不刻苦就考不上重点大学。” “你表哥上中学时晚上都是lO点半睡觉,早上5点半就起床学习,你早上也5点半起床,早点起来看一会儿书。” “我5点半起不来。”儿子不满地说。 “你表哥能起来,你怎么就起不来?”妈妈责怪儿子懒惰。 “我是我,他是他,你为什么要求我像他一样?”儿子很反感妈妈总拿表哥的标准要求自己,愤怒地抗议。 是啊,这个孩子说的话是真理。孩子和孩子不一样,彼此间有很多方面的差异,父母不能生硬地套用别的孩子的教育方法,否则,只会限制和破坏孩子的发展。 如果让不喜欢唱歌的孩子去唱歌,那只会让他难堪; 如果让不善交际的孩子去领导别人,那只会让他痛苦; 如果让5岁的孩子去解方程式,那就是强人所难; 如果让好动的孩子长时间坐在书桌前,那对他就是煎熬; 这样的教育都不会达到教育的真正效果,相反,这只会与父母的愿望以及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家庭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理条件、遗传特点、个性特征,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做事方式,有自己的兴趣和梦想。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只有充分了解孩子的特点,根据孩子这些不同于别的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才会使教育收到实效。也就是说,因材施教才是真正对孩子有效的教育。 就像早期教育专家李跃儿所说的“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只有找到适合孩子的鞋,孩子穿上去才会合脚而舒适,走路的时候才不至于摔跤,走起来才会稳当而快速。 因材施教,这个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教育理念,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仍有很大的价值。而且,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坚持这一教育理念更有必要。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得到了一些朋友的帮助和支持,他们是张玉霞、朱德德、李秀丽、李彦芳、张建乐、烟爱民、赵光玲、程永虎、顾新民、刘江、张欣、王亚军、张振刚、黄秋月、游红云、张江江、李剑伟、郑道勃、周开宇、张振雷、赵学锋、赵光金、李风云、周伟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经验及能力所限,书中会有许多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作 者 书评(媒体评论) 该书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把高深的教育理论加以分解,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家教书。 ——教育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张玉霞 这是一本让父母轻松阅读但又过目不忘的家教书,书中故事里孩子遇到的问题,就发生在每个孩子身上,相信各位父母读过后,会受益匪浅。只要你读透这本书,将书上的观点用在孩子身上,相信你的孩子定会成为“最棒的自己”。 ——家庭教育指导师《跟孩子心贴心》作者林夕 本书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娓娓地讲述了对孩子因材施教的精髓和技巧,能够有效地帮助家长们发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资深亲子教育分家《让孩子把话说完》作者 蒙谨 本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说教书,而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生活中一些真实生动的小故事,讲述教育孩子时经常遇到的问题,从而指导和帮助家长怎么教育孩子。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好父母一定要说的100句话》作者木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