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精)》由弗兰西斯·培根所著,世界上最伟大的随笔经典,被译为世上几乎所有文字的传世经典;流芳400余年,是欧洲三大哲理散文之一,美国公众最喜爱的十大著作之一;充满了作者对人世的通透洞察,以及对生存智慧和人生的经验的深刻体验。
《培根随笔(精)》由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是1597年培根论说文集的初版书。该版作小八开本,卷首有题辞,把这书献给作者的哥哥——安东尼·培根。书中文章含义丰富,文笔精悍,因此这卷文集遂成为划时代的作品,非常受人欢迎。这本《培根随笔(精)》,可说是经过了三个进化阶段,不断地增删修改完善的精品。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文字简明透彻,独具匠心,将现实主义同理想道德相融合,充满了谙通人世的智慧,是培根哲学智慧与人生经验的结晶。此书虽然篇幅不大,但却是世界散文和思想史的一块绝世魂宝。四百年来这本书经久不衰,被译成世界上的几乎所有文字,一直是世界上所公认最受欢迎的好书和名著之一。
“真理是什么呢?”彼拉多曾这样笑着问周围的人。他并不指望得到任何答案。世人的心态多数会随着境遇的变化而变化,他们认为坚持一种信念就等于给自己戴上一副枷锁,会使思想和行为无法自行其是。虽然,这一类学派的哲学家都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这个世界上仍有些喜欢夸夸其谈的才子,他们与那些先贤一脉相承,与古人相比只是少了些血性,多了些狂妄。然而谎言之所以能够博得人们的欢心,并不仅仅在于人们在发现真理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就需要付出努力,也并不仅仅在于一旦找到真理,它就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同时,人们对谎言自身有一种天生的、尽管是堕落的爱。
希腊后期有一位哲学家曾探讨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些欺世的谎言能够如此迷人,尽管它们既不像诗歌那样优雅,也不像经商那样能够使人致富。但我不能妄下结论,因为真理是未加遮掩的日光,如果要想让这世间的种种假面舞会、化装演出和胜利庆典显得优雅高贵,那么这种光是远不及灯烛之光的。
如果把狂妄的见解、悦人的希望、虚假的评价、随意的想象这些东西从人们的脑子里清除出去的话,那么在有的人的脑子里所剩下的东西也就寥寥无几了,充满了忧郁和厌恶,那些表情严肃的神甫曾非常严厉地把诗歌称为“魔鬼的酒”。因为诗歌占据了想象,然而诗歌又只不过是谎言的幻象而已。对人有害的并不是脑子里瞬间即逝的错觉,而是那种沉人心底并盘踞心中的假象。但即使这些假象深深地扎根于世人堕落的观念与情感之中,只受自身评判的真理依然会教导我们去探究真理、认识真理并相信真理。探究真理就要向她表示爱慕并向她求婚,认识真理就要和她相依相随,而相信真理就要享受真理的快乐,这就是人类天性中至真至善的东西。
上帝在创造天地万物的那些日子里,他创造出来的第一件东西就是感觉,创造出来的最后一件东西就是理性,而从那以后,他在安息日所做的工作,就是以他的圣灵昭示世间的人们。他先是把光洒在物质或者说是混沌的表面上,然后又把光芒照射到每个人的脸上。现在他依然用光照耀着他的选民,让他的选民享用这些阳光。
P1-2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提到他,人们就会立刻想到他的那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弗兰西斯·培根是近代哲学史上最早提出经验论原则的哲学家。他重视感觉经验和归纳逻辑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开创了以经验为手段,研究感性自然的经验哲学的新时代,对近代科学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人类哲学史、科学史都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因此,罗素尊称培根为“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培根的著作涉猪至多方面。但在他的所有著作中,最为广大读者所欢迎的就是他的随笔集。诗人雪莱曾经赞扬培根的这部文集: “他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从这部《培根随笔》所体现的思想来看培根,我们可以这样评价他:培根是一个乐观的、进步的人文主义者;是一位政治思想十分开明的君主立宪论者;是对人类进步和社会正义充满信心的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宗教上是一个自然神论者和理性主义者。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本人以意译为主,直译为辅,并根据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对部分内容进行了增删。但鉴于能力有限,本人同时参阅了水天同、张毅、曹明伦等人的译著,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如在翻译中出现了一些不当之处,请读者见谅,并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