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中编著的《带着孩子学科学》面对的是生活中的普通事物、普通现象,用普通的方法来探究这普通背后的科学真谛。即以“观生活中的现象、用生活中的材料、探生活中的科学”为思路,让少年朋友处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书中所描述的一个个探究主题,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经历一次次令人兴奋的求知体验过程,从而获取隐藏其中的科学知识。
本书突出了“带”、“孩子”、“学”。“带”可以理解为老师带学生、父母带孩子,以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共同参与到本书中各个科学主题的科普实践中去。“孩子”是应用本书的主体,他们可以自己独立学习本书的内容;可以和伙伴合作进行实践;还可以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令人兴奋的科学实验。“学”是孩子们经历了书中每一个科学主题实践后所能培养起来的科学素养,即: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科学探究的体验、能力和方法;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周建中编著的《带着孩子学科学》设计的是一个个主题式的活动,而非一个个实验的简单堆积。全书共设立50个科学主题,每个主题的内容包括“引言”、3个实验、小问题、贴士栏和“加油站”。这样使得每个主题能以“引言”部分中的生活现象中展开;通过3个实验的层层递进让读者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本次科学主题的理解。每个实验中的小问题用以启发读者对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思索;贴士栏用以帮助读者解答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为实验提供线索;最后的“加油站”进一步拓宽了与本次实践主题有关的科学视野。在这样一个步步加深、环环相扣、巧妙的实验设计中,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科学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植入科学的种子。本书的每一个主题都突出“活动”,即体现了所有现象的发现、所有知识的习得、所有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人的主动实践,即在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中普及最直接、最深刻的科学知识。
全书涉及植物、动物、人体、物理、化学、气象、环境、地质、天体、工程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和实践体验活动,以身边的现象为切入点、以身边方便取得的材料为实验资源、以简单的实验方法获取科普知识为途径,适合10~15岁的少年朋友进行课外阅读和实践;适合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随迁儿童学校等,可以不受场地和设备的限制,方便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适合10岁以下的孩子在成人的指导下在家中进行科学探索实验;适合校外教育机构、社会公益性组织(如流动科技馆、流动少年宫)借鉴,在社区、乡村、老少边地区,以最简易的材料、最直观的实验效果,向少年儿童普及科学知识。所以《带着孩子学科学》一书在普及少年儿童科学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