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胡雪岩是中国近代最富传奇色彩的“红顶商人”,究其成功之处,最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不求完人,以长取人,善于用人。
胡雪岩的故事已经流传了近百年,迄今依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中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单从胡雪岩经商的事迹中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懂得结交之术的人。胡雪岩曾经说过:“朋友多,事情当然好办。”商人的成功,有一半是靠着人脉关系,胡雪岩有一张强大的人际关系网,这样多的人愿意和他成为朋友,自然是因为他有着过人的结交手法。《胡雪岩成功密码》全面解析胡雪岩的为人处世以及经商之道,是经商者必备的处世指南。本书由杨赟编著。
胡雪岩以“仁”“义”二字作为经商的核心,深谙钱财的真正价值。他广交朋友,善于随机应变,精明而决不投机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怀着一颗仁厚之心,开办胡庆余堂,以图济世救人;他经商不忘忧国,协助左宗棠西征,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在救亡图强的洋务运动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虽然胡雪岩因陷入官场太深,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且在生活方面极尽奢靡,但毕竟人无完人、瑕不掩瑜,在他身上仍有许多值得今人学习的亮点。唯有细细揣摩,方有助益。《胡雪岩成功密码》全面解析胡雪岩的为人处世以及经商之道。
《胡雪岩成功密码》是经商者必备的处世指南。本书由杨赟编著。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地成功。研究一个人为什么会成功,第一步就是要研究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人,这样的情况决定了一个人不会独自成功。一个人只有一双手,力量再大,也不能登上成功的巅峰,总要有人从旁边协助。想要取得别人的帮助,人格魅力必不可少。决定一个人人格魅力的多寡,就是这个人的德行。红顶商人胡雪岩最大的成功无疑就是因为他有强大的人格魅力。
胡雪岩胡雪岩出生在安徽绩溪胡里村,自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无论做什么,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做人。做人无德,什么事情都不能做成功。其实,胡雪岩并没有读过什么书,只读过两年私塾。他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只是知道《三字经》、《千字文》这些最基础的东西。但是只要肯学肯想,即使是最基本的知识也会蕴藏着最深刻的道理。胡雪岩从这些最浅白的知识里汲取了最深刻的道理。再加上父母对他的教育和影响,为他的高尚德行铸就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凭借着良好的德行获得的。年幼的胡雪岩在一次外出劳动的过程中捡到了一个包袱,他先打开了包袱,查看了一下里面的东西。当然,包袱里面的银子他也看到了。对家境一直不好的胡雪岩来说,这样一笔飞来横财无疑是天降喜事,这笔银子如果拿回家里的话,可以解决家里一时的困难,然而,少年胡雪岩并没有这样做。书中的道理和父母的教诲让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在清点完包袱里面的物品后,他就把包袱放在了一个僻静的地方,然后坐在捡到包袱的地方开始等待。
夕阳西下的时候,胡雪岩终于等来了一个人。这个人急匆匆地走过来,看到坐在那里的胡雪岩然后问道:“小兄弟,你有没有看见过这里有一个包袱啊?”胡雪岩看着来人,不慌不忙地问道:“是有一个包袱,但是你知道包袱是什么颜色的吗?”
来人急急地说:“包袱是我丢的啊,那个包袱是蓝色的。”
胡雪岩还是没有任何动作,他继续问道:“那么,你说说包袱里有些什么东西呢?”
这个时候,来人才算冷静下来。他想了片刻,然后把包袱里的东西一一地说了出来。胡雪岩听完,知道和他清点的东西一样不差,然后他过去把包袱从僻静的地方拿了出来。来人一看包袱,激动万分,连连道谢。
他说:“小兄弟,真是谢谢你啊,你真是救了我。”和胡雪岩说完道谢的话,这个人才意识到眼前的这个少年不但有智慧、有谋略,品德还十分高尚。于是他说道:“小兄弟,我姓蒋,在大阜开了一家米行,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跟着我去做学徒,这样总比你放牛要好。”
当然,这样的工作正是少年胡雪岩需要的。因为父亲刚刚病逝,母亲一人要养活他们兄弟三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这样冒冒失失地跟着这个人离开,会让母亲担心的。责任心极强的胡雪岩回答道:“我也很想跟着你走,但是我必须回家问过我母亲,母亲允许了,我才能去。”
这位米行老板越发觉得这个少年可敬,于是点头说:“好好,如果你母亲允许,切记一定要到我的米行来找我。”说完便告辞了。
胡雪岩就这样得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这个米行老板为什么要给他这份工作呢?说白了还是因为胡雪岩把他的这个包袱还给了他。想想看,少年胡雪岩有什么能力可言呢?即使是有能力,这个米行老板也不可能在一时之间就看出来了,所以,最终帮助胡雪岩走出第一步的就是他拾金不昧的德行。这个良好的品质就是一架助推器,一下子让他的人生上升了一个高度。
胡雪岩的品质用到今天这个社会一样有效,经商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要求经商者有一个良好的品行。无论是经商还是做人,能在人群中拔得头筹者,凭借的就是一个良好的德行。社会上有很多人,提到商人两个字立即就会想到“奸”,无奸不商,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然而真正成功的商人并不是靠着奸诈取得成功的,胡雪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虽然说商道从胡雪岩那个时候起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中间的真理是没有多少改变的。一个成功的商人做到最后,是否能取得卓越的成就还是在于他有没有良好的德行。
德行对于商人之重要,就像电灯对于人类一样。有了好的德行,走到哪里都会让人感到人性的光辉,企业家的人格魅力里最重要的就是德行的光辉。
有很多创业之初的领导者并没有什么高额的奖励给员工,甚至有些人连工资都不能按时发给员工,但是员工还是跟着他们辛辛苦苦一起努力。这个时候,吸引员工的就是这个领导者的人格魅力。许多人可能会质疑这样的问题,一个商人拥有高尚的德行,那么还可以成功经商吗?其实,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就可以比较出来。就拿最简单的买卖问题来说,广大的消费者在选择商家的货物时,是喜欢诚实、信誉好的商家,还是短斤少两、没有丝毫诚实可言的商家呢?广大消费者明白的道理,作为一个经商之人更要明白。
少年胡雪岩可能是凭借一种无意识的良好德行取得了米行老板的信任,但是在接下来的成长之中,可以说他每走一步都没有离开这个良好品德的指导。良好的德行之于一个人,就像是一个牢固的根基之于一座大厦一样。成功商人并不是靠着欺诈、牟取暴利起家的,对于很多白手起家的商人来说,用良好的德行建立起良好的人脉关系才是成功的关键一步。P2-5
清朝人陈代卿评价:“胡雪岩游刃于官与商之间,追逐于时与势之中,品够了盛衰荣辱之味,尝尽了生死情义之道。”商人胡雪岩生活在清朝末年,先后经历了道光、咸丰、同冶、光绪四朝。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清廷内忧外患、国库空虚,极需商人扶救时。因为这样特殊的时代,造就了胡雪岩传奇的经历。胡雪岩取得那么大的成就,也和那个时代的特殊性不无关系。
鲁迅先生评价胡雪岩是“中国最后一位商人”,实在是因为胡雪岩造就了很多第一。他可以算是晚清第一大豪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外国银行开展业务往来的人,第一个被朝廷特赐二品顶戴、黄马褂殊荣的商人。胡雪岩的一生也非常具有戏剧性,由一个钱庄伙计到成为闻名朝野的红顶商人,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
胡雪岩的故事已经流传了近百年,迄今依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其中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单从胡雪岩经商的事迹中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懂得结交之术的人。胡雪岩曾经说过:“朋友多,事情当然好办。”商人的成功,有一半是靠着人脉关系,胡雪岩有一张强大的人际关系网,这样多的人愿意和他成为朋友,自然是因为他有着过人的结交手法。
商人说的是一个利字,连结交朋友为的也是利益。当然,胡雪岩也是商人,他结交朋友也是为了生意上的方便,唯一不同于别人的就是他懂得情义结交原则。无论是对待王友龄还是左宗棠,都是一样。情义二字,远远胜过了利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身边时常围绕着很多朋友,这些朋友也为他成就自己的生意铺平了道路。
对一个商人来说,结交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能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其实也就表示这个人的事业已经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胡雪岩除了在结交方面有着过人的智慧外,在用人方面也有过人之处。
胡雪岩说:“篾签也有用处。”他知道把什么样的人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善于抓住别人的特点,并且能够帮助别人隐藏缺点,把优势发挥出来,因此也获得了下属的拥护。
结交朋友,与下属之间的相处,胡雪岩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因为本着宽厚、仁义、慷慨的做人法则,胡雪岩为自己编织了一张巨大的人际关系网。社会上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人都愿意与他做朋友。
然而,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要“天时地利人和”,只具备“人和”是远远不够的。
胡雪岩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对他来说生活在那样一个纷乱的年代是一种机遇,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但是,最终他的失败也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环境。
胡雪岩的成功虽然已经成为一种历史,但是历史中的一些经验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非同一般的教育意义。无论在做人还是在做生意方面,胡雪岩已经算是做到了极致。
胡雪岩还有着非同一般的韧劲,敢于冒险拼搏的勇气,豁达开朗的人生观,沉着冷静的思辨能力等,所以,在人格方面,他也有着过人的魅力。
当然,胡雪岩并不是没有缺点,就是因为太过于要强,最终使自己成了清朝官场斗争的牺牲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生活在封建社会的胡雪岩来说,做出的成绩已经让他有资格成为那个时代的商人榜样。对今天的人来说,在学习胡雪岩经验的时候,自然要懂得吸收好的经验,总结他卓越的智慧,为自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