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年年岁岁海棠开--总理家人的亲情追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周保章//周晓瑾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以前,我们对周恩来总理的了解总是从国家领导人的角度出发,但是,今天,周保章、周晓瑾主编的这本《年年岁岁海棠开——总理家人的亲情追忆》将从亲人的角度出发。本书收录了十几篇总理家人对周恩来总理的追忆文。

内容推荐

《年年岁岁海棠开——总理家人的亲情追忆》收录了十几篇总理家人对周恩来总理的追忆文,包括:《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七伯与我们家》、《西花厅纪事》、《我和爷爷、奶奶》、《婚礼收到爷爷和奶奶祝福》、《泪别七妈》等。

《年年岁岁海棠开——总理家人的亲情追忆》由周保章、周晓瑾主编。

目录

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七伯与我们家

西花厅纪事

刻骨铭心

艰难岁月

谆谆教诲

家有家规

春风化雨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七妈的信

严以律己 严待家人

最后的时刻

送伯伯

泪别七妈

我和爷爷、奶奶

金色的回忆

婚礼收到爷爷和奶奶祝福

大无大有周恩来——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

试读章节

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邓颖超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12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年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26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38年了。

海棠花现在仍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它结的果实味美,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真像花果山。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

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候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12年以前。12年已经过去了,这12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偶尔我感到是漫长漫长的。

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有人说,落花比开花更好看。龚自珍在《已亥杂诗》里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你在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地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使你有些回味和得以休息,这样也是一种享受。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你经过春风的吹送和踏雪的足迹,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也飘进了黄河、长江,经过黄河、长江的运移,你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在那里跟人民并肩战斗。

当你告别人间的时候,我了解你。你是忧党、忧国、忧民,把满腹忧恨埋藏在你的心里,跟你一起走了。但是,你没有想到,人民的力量,人民的觉醒,我们党的中坚优秀领导人,很快就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四人帮”粉碎之后,祖国的今天,正在开着改革开放之花,越开越好、越大、越茁壮,正在结着丰硕的果实,使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给我们的人民带来幸福。

曾记否?遥想当年,我们之间经过鸿雁传书,我们之间的鸿雁飞过欧亚大陆,越过了海洋,从名城巴黎,到渤海之滨的天津。感谢绿衣使者把书信送到我们的手里。有一次,我突然接到你寄给我的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的明信片,你在明信片上写了“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样英勇的革命的誓言。那时,我们都加入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宣誓的时候,我们都下定决心,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我们之间的书信,可以说是情书,也可以说不是情书,我们信里谈的是革命,是相互的共勉。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因此,我们革命几十年,出生人死,艰险困苦,患难与共,悲喜分担,有时战斗在一起,有时分散两地,无畏无私。在我们的革命生涯里,总是坚定地、泰然地、沉着地奋斗下去。我们的爱情,经历了几十年也没有任何消减。

革命的前进,建设的发展,将是无限光明的、美好韵。一百多年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我们无数的英雄儿女和爱国革命志士,为了挽救祖国,建设新中国,被敌人的屠刀、枪弹杀害。他们的忠骨埋在祖国一处处青山下,他们的鲜血染红了祖国的大地山河。在我们党的鲜艳的镰刀斧头的红旗上,在我们的五星国旗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无数的战士倒下了,我们这些幸存者,为继承他们没有完成的事业,双肩上的任务很重很重。恩来同志,有外宾问你,你哪里来的这么充沛的精力去工作?你说:一想到我们死去的那些烈士,我们亲密的战友们,就有使不完的劲,要加倍地努力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也激励着我,使我无限振奋。我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把我有生的余力和余热,更好地为人民多服一点务。

你和我原不相识,姓名不知。1919年,在我国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反帝、反封建、反卖国贼,要救亡图存。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包括工农商的举国上下的最广泛的一次伟大爱国运动,反对签订凡尔赛和约。就在这次运动高潮中,我们相见,彼此都有印象,是很淡淡的。在运动中,我们这批比较进步的学生,组织了“觉悟社”。这时候,我们接触得比较多一点。但是,我们那时都要做带头人。我们“觉悟社”相约,在整个运动时期,不谈恋爱,更谈不到结婚了。那个时候,我听说你主张独身主义,我还有个天真的想法,觉得我们这批朋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愿望。我是站在这样一种立场上对待你的。而我那时对婚姻抱着一种悲观厌恶的想法:在那个年代,一个妇女结了婚,一生就完了。所以在我上学的时候,路上遇到结婚的花轿,觉得这个妇女完了,当时就没有考虑到结婚的问题。这样,我们彼此之间,都是非常自然的,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只是为着我们共同的斗争,发扬爱国主义,追求新思潮,追求进步。就是这样的,没有任何个人的意思,没有任何个人目的的交往发展起来。我们建立起来的友情,是非常纯正的。我不曾想到,在我们分别后,在欧亚两个大陆上,在通信之间,我们增进了了解,增进了感情,特别是我们都建立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要为共产党奋斗。三年过去,虽然你寄给我的信比过去来的勤了,信里的语意,我满没有在心,一直到你在来信中,把你对我的要求明确地提出来,从友谊发展到相爱,这时我在意了,考虑了。经过考虑,于是我们就订约了。但是,我们订约后的通信,还是以革命的活动、彼此的学习、革命的道理、今后的事业为主要内容,找不出我爱你、你爱我的字眼。你加入了党,我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我们遵守党的秘密,互相没有通报。我们的思想受了国际、国内新思潮的影响,我们彼此走上了共同的道路,这使我们的感情不只是个人的相爱,而是上升到为革命、为理想共同奋斗,这是我们能够相爱的最可贵的基础;而且,我们一直是坚持把革命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事情、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二位。我们在革命征途上是坚定的,不屈不挠的,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是勇往直前地去奋斗,不计个人的得失,不计个人的流血牺牲,不计夫妇的分离。

我们是经过这三年时间,有选择地确定了我们的相爱关系。又经历了三年的考验,一直等到党中央调你回国,才在我们两地党的组织的同意下,我从天津到广州,于1925年的8月结婚了。当时我们要求民主,要求革新,要求革命,对旧社会的一切的封建束缚、一切旧风习,都要彻底消除。我们那时没有可以登记的地方,也不需要什么证婚人、介绍人,更没有讲排场、讲阔气,我们就很简单地,没有举行什么仪式,住在一起。在革命之花开放的时候,我们的爱情之花并开了。

你的侄辈让你讲你我的恋爱故事,你曾说,就是看到我能坚持革命。我也看到你这一点。所以,我们之间谁也没有计较谁的相貌,计较性格上有什么差异,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奋斗,这是最可靠的长期的相爱的基石和保证。我与你是萍水相逢,不是一见倾心,更不是恋爱至上。我们是经过无意的发展,两地相互通信的了解,到有意的、经过考验的结婚,又经过几十年的战斗,结成这样一种战友的、伴侣的、相爱始终的、共同生活的夫妇。把我们的相爱溶化在人民中间,溶化在同志之间,溶化在朋友之间,溶化在青年儿童一代。

每当我遥想过去,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我们的青年时代,并肩战斗的生活中去,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现在老了,但是我要人老心红,志更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努力为人民服务。一

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

我写的这一篇,既不是诗,又不是散文,就作为一篇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吧。

P1-7

序言

周家是个大家庭,在“恩”字辈分里,周恩来排第七,我父亲周恩彦排第十三。所以,我们称周恩来为七伯,按南方人的习俗,称邓颖超为七妈。

周济渠是我祖父,是周恩来的三伯父。

1916年,周济渠回到天津任津浦铁路局局长秘书,收入要比其他部门高,周济渠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他时常接济一些给四弟周劭纲和侄子周恩来。1917年周恩来去日本留学时,他也给侄子一些资助。

妹妹保庄曾回忆:“当走到西花厅不染亭旁时,七伯说:这个地方(西花厅)可是与周家有关的两届总理的住地。我三伯父‘周济渠’的妻兄,就是保庄奶奶的哥哥,姓钱(钱能训,清光绪年间进士),做过内阁总理,也曾在这里住过,三伯父在铁岭的工作就是他安排的。”清朝末和新中国成立初,两届总理与我们周家有关,与西花厅也有关。这种历史的偶然与巧合,精神的默契与传承,确实应该留下一笔。

弟弟保章曾作《七伯与我们家》。邓颖超跟他传递“家书”20载,50多封家书殷殷叮嘱,传承着周家的家风和精髓。

我们家住广东。上世纪50年代末到“文革”中期,因为公务,七伯和七妈常来广州。我们见两位亲人机会多,时常聆听他们的教诲。特别在那样一个是非颠倒的晦暗岁月,他们指点迷津,让我们清醒和觉悟,影响了我们和孩子们的人生道路。

走出西花厅,走进茫茫人海,我们和其他普通的人没什么不一样。

如果问,七伯和七妈生前曾给我们什么照顾?那就是:要求我们比普通人更严格,比普通人更守规矩。

在官场上,周恩来的亲属没有一个人受过特殊的照顾。

在我们家里,哥哥周保昌是铁路工人,弟弟周保章参军转业当工人,妹妹保庄是小学教师,我在家排三(上有一兄夭折),七伯和七妈叫我“三保”,1979年部队转业后,我在省委纪检会工作。我有三个孩子,长女周晓瑾、大儿子周伟兵、幼子周卫东,他们都是通过高考,求职工作,承继七伯的勤劳和简朴。我这辈子“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个孩子,四间房子”足已。

在当兵、读大学、留北京工作、解决夫妻分居等问题上,这些被普通老百姓都看作可以通融解决的事,在周家却是“禁区”。周恩来的亲属更没有特权。比如:大家都在排队,周家的后代绝不许“插队”,甚至要为其他人“让队”。

1978年恢复高考后,当知青的女儿晓瑾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当她兴高采烈到西花厅找奶奶时,赵炜(邓颖超秘书)说奶奶同样担心你被“照顾”,占了农民或工人孩子的“高考指标”,专门派她查过女儿的档案。直到确认晓瑾“是自己考来的”,才肯在西花厅见她。

生前,七伯和七妈严格自律;逝后,在遗书里,还留下周家的“家规”。

1992年7月11日,七妈邓颖超病逝了。在中共中央发布讣告的同时,应她生前的要求,公布了一封信。在补充的两点中,她写道:

1.我所住的房舍,原同周恩来住的,是全民所有,应交公使用。万勿搞什么故居和纪念馆等。这是我和周恩来同志生前就反对的。

2.对周恩来同志的亲属、侄儿女辈,要求党组织和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勿以因周恩来同志的关系,或以对周恩来同志的感情出发,而不依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予照顾安排。

对亲属的关心和照顾,七伯和七妈是有原则的。他们决不顺从迁就,决不动用人民赋予的权力牟取私利。

七伯、七妈非常关心和爱护亲属。在建国初三年困难时期,他们节衣缩食,也会帮助家人渡过难关。但是,他们对我们要求很严,不能随便坐他的公车,不能白拿公家的东西,不能打着他们的名字请求特殊照顾。无论上世纪60年代,弟弟保章第一次进京忘带洗脸毛巾,还是70年代我们寒冬里借穿一件棉大衣取暖……只要是用了公家的东西,最后都要按周家的“家规”,钱,如数寄回,分文不缺。

在一次党的干部会议上,七伯告诫干部子女好好学习、发奋向上、不学“八旗子弟”。七伯这里所说的“八旗子弟”,是指清末那些倚仗祖宗福荫而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

七伯和七妈教育亲属晚辈时说过: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执政者,包括许多出色的农民起义领袖在内,他们走入“人亡政息”周期率的第一步,都是从人事上的“任人唯亲”开始的,都是从纵容子女享受特权逐渐腐败堕落的。因此,我们要彻底否定“一人做官,全家享福;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建亲属关系,过好“亲属关”。

七伯说:“过亲属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1998年,七伯周恩来100周年的诞辰。当记者的女儿晓瑾说广东省委党刊《党风》杂志社总编辑高凯明向我约稿。我婉言谢绝了。我跟女儿说:你爷爷不喜欢炫耀这种关系。之后,高总编辑又来说服我。晓瑾说:“爷爷已走了20多年,我们从来没利用亲属关系搞特殊。他对亲属教育的故事,鲜为人知,我们叙述于世,就是用独特的方式怀念他。”于是,10年前,我口述历史,女儿写了《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日子》。

这些年,回忆七伯、七妈的文章和书很多,我们却一直低调。现在为什么要写出来?

作家梁衡说:“周恩来,作为在这个世界上走了一遭的伟人,他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有形的东西,连一个最普通的人该有的遗物也没有。但是,他的身影却时时在我们身边。至今,许多人仍是一提总理双泪流,一谈国事就念总理。”

爱因斯坦生生将一座物理大山凿穿而得出一个哲学理论:当速度等于光速时,时间就停止;当质量足够大时,它周围的空间就弯曲。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再提出一个“人格相对论”呢?当人格的力量达到一定强度时,它就会迅如光速而追附万物,穹庐空间而护佑生灵。

他们是怎样的人?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

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

用你的眼睛诉说,

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多想,不能多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

不能多想,不能多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

人们在心里呼唤,

你是这样的人。

周恩来和邓颖超真善美的人格和品德,日积月累,在他们内心中建立了一个巨大的精神宝库,造就他们高尚的灵魂。

这一生,我们有幸成为他们的后代!如同烛火,他们的灵魂,照亮了我们的人生!搜集、储藏那点点滴滴的感受,回味起来,是这样的温暖,是这样的明亮……

我想:我们应该写点什么,留下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3: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