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与他者(C.S.路易斯的他者性美学思想)》编著者苏欲晓。
牛津大学的C.S刘[路]易斯……是杰出的学者、批评家,还是令人生畏的论辩家,然而在我国。他只是以儿童文学《纳尼亚传奇》的作者闻名。……[他的文学批评思想]强调我们在阅读、写作的过程中必须隐去主观自我,认识、接受并敬重与固有的自我立场相对应的各类“他者”。比如对应于读者的作者与文本,对应于作者的读者与群体意识.对应于当下自我的历代传统。
《自我与他者(C.S.路易斯的他者性美学思想)》编著者苏欲晓。
《自我与他者(C.S.路易斯的他者性美学思想)》内容提要:根据路易斯的生前挚友,英国哲学家、批评家与诗人欧文·巴菲尔德(1898—1997)的判断,20世纪最“牛”的牛津人C.S.路易斯(C.S.Lew’ls,1898—1963)拥有三重身份:“杰出的具有独到见地的文学批评家”。“高度成功的小说家”,以及“通过文字与广播深入人心的基督教护教家”。其中,身份之二以《纳尼亚传奇》最闻名遐迩;身份之三以《纯粹的基督教》、《魔鬼家书》最发人深思,也令人捧腹。然而。他最重要的第一重身份——文学批评家——在英美国家却“很遗憾”地被后两者过于普及的光芒“淹没”了:当然,2010年之前。汉语语境对于路易斯的文学批评思想价值更是完全陌生。本论著旨在填补这份空白。
导论
第一部分 路易斯“他者性”美学观根基:恒存的他者——“道”
第一章《人的消解》的核心思想
第一节 理性、情感对客观价值的“合宜”反应:《无心胸之人》
第二节 客观价值之道的必然性:《常道》
第三节 “道”的消解与人的消解:《人的消解》
第二章《人的消解》与路易斯“他者性”美学思想
第一节 恒存之道——路易斯“他者性”美学的根基
第二节 “道”的客观性与文本与批评的“他者性”
第三节 对于“道”的依从与对于文本的接受
第四节 超越时代的“道”与超越时代的文本传统
第五节 人与“道”的和谐与阅读批评实践中自我对他者的仁爱
第六节 “道”的包容性与路易斯美学中的“埃及金银”
第二部分 阅读、批评与创作的他者性
第三部分 路易斯的“他者性”美学及其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研究
第四部分 路易斯美学观的思想溯源
结语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路易斯与当代批评语境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摘要(synop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