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事业单位现场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指现场从事行政、生产管理工作、计划、统计、会计等经济管理工作以及宣传、政治思想工作和群众团体等工作的人员。一般仅有作业主管、党支部书记和T程技术人员为干部系列管理人员,其余人员由工人兼任。另一部分是指在现场中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相等能力的人员,包括:(1)已取得工程技术职称,并担负工程技术工作的人员(包括由工人晋升的技师)。(2)无技术职称,但从大学、中专理工系(科)毕业,已担负工程技术工作的人员。(3)无技术职称或相应学历,从工人群众中提拔或从其他非工程技术工作岗位调来并实际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具有中专以上水平并能处理相应技术工作的人员。(4)已取得工程技术职称或大学、中专理工系(科)毕业,在企业中担负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如主管生产的厂长、作业主管,担负计划、生产、生产准备、检查、安全技术、设计、工艺、劳动定额、工具设备、动力、基建、环境保护等专业技能操作与管理工作等的人员。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高科技产业现场技能与管理人员是现场作业灰领的主体。
3.确立灰领阶层的依据
根据中国现代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现场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人员的构成及实践,我们将上述两部分人员定义为灰领阶层,是有客观依据的。
首先,这是由我国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与管理聘任制度决定的。随着企事业单位的劳动、工资、人事制度的改革,企事业单位技术与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而且是竞争上岗、动态管理。原先是工人身份的员工可以竞争技术管理岗位,已有技术与管理身份的员工在竞争中落选就自然到操作岗位,这种技术与管理岗位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的“白领”,明天根据需要就要变为“蓝领”,而过一段时间,则根据需要又会变为“白领”。这种落实企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打破专业人员职务终身制的聘任制,对于调动技术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这样,对于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在整个工作期间就很难区别谁是制度上的“白领”,谁是制度上的“蓝领”,而谁属予“白领”与“蓝领”相融合的灰领。
其次,从企事业单位现场生产经营的工作性质来看,“管理者参加劳动,操作者参加管理”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式,这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高新产业为主体的企事业单位管理的主要特征。而从事企事业单位的现场生产经营的技术、管理人员,这种特征就更为突出。生产一线的具有创造性工作的工程、质量、工艺、设备、安全、环保等技术人员,多数时间和大部分工作是在现场处理解决问题,他们具有极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我国企业技术人员与西方白领的基本区别。服装上很难区别专业技术管理与操作人员,只有到档案名册上才能区分。就是从事计划、统计、核算、财务、劳资、材料、行政的经营管理人员,他们也有相当的时间在现场从事管理工作,根本不存在单纯的办公室内的“图上作业”及“纸上谈兵”。这样,把他们定义为灰领阶层就更为确切。
再次,从他们承担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形式来看,企事业单位现场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除作业主管、党支部书记、工程技术人员为在编的技术与管理系统的人员,其余人员均由岗位工人兼任,这部分管理人员是“既工又干”的兼职人员,他们只是部分时间或业余时间从事管理及社会群众团体的工作,如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思想宣传员、环保人员等都属于由岗位操作工人兼任。他们集“白色”与“蓝色”于一身,实质呈“灰色”形式。
最后,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传统的一、二、三产业及新兴产业中所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的生产过程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事业单位员工的文化技术水平逐步提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正向着逐步消失的方向发展,取而代之的则是具有二者特征的复合类型、创新行为新型的管理者与劳动操作者,即灰领阶层。P7-8
新版即第二个版本《中国灰领——高职教育定位:动脑与动手技能人才》一书,在热心的师长与朋友的关怀下与读者见面了。本书提出灰领概念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为高职教育的定位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的形成及其逐步完善,为高职教育目标定位于“灰领”提供了可操作的运行方法。其作用就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加快培养社会紧缺的高技能操作与现场专业管理人才,即知识型、技能型、应用型中国灰领阶层。进而,确立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乃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定位的理论基础。
2006年,本书的第一版,在国内外第一次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动脑与动手技能特征的灰领职业技能人才。运用现代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教育与高技能开发等相关理论,密切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刻的表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定位于“灰领”,即动脑与动手技能型人才。并且揭示了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动手与动脑、管理与操作的职业属性。全书从灰领理论、国家战略、专家评述、社会聚焦、职场呼唤、延伸研究等环节逐层深刻表述理论,表述界定确切,职业教育应用性强,不仅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理论特色,又具有现实职业教育的应用需求。对各类高等、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管理者与师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本书再版,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地补充与完善,研究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得到了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关心帮助,河北省社科联曹宝刚主席、廊坊市政协郑广富主席给予全程指导,我尊敬的老师徐寿波院士在我多年的研究和著述过程中给予支持和鞭策并欣然为本书作序,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于河北廊坊
2012年12月
李景元教授撰写的《中国灰领——高职教育定位:动脑与动手技能人才》一书,是他1995年2月在我国首次出版灰领专著即《现代中国的灰领阶层》、2004年12月出版《中国灰领——知识经济时代高技能操作与现场管理阶层》、2006年以来两次再版《中国灰领——知识经济时代高技能操作与现场管理阶层》潜心研究成果的集成,这一新作在保留了原作以基层作业现场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的研究主体的同时,特别突出了灰领阶层崛起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在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统一的同时,体现了这一阶层依托信息技术的高技能运作与复合型素质的特征。并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于灰领,这是一个创造。
灰领为作业现场职业群体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学的特征。李景元教授作为我的学生,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对我主持创建的技术经济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潜心研读与该学科相关的专业课程。而后进入高校从事经济管理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将专业理论知识延伸运用到企业现场管理与科研教学工作之中。曾出版数十部企业管理及基层工作方面的著作。他创造性地将技术经济学科知识及相关专业理论与企业现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了技术经济学科及企业管理相关理论的应用领域。本书理论基础部分阐述了灰领主体“车间主任、班组长、经营计划、定额管理、统计核算、工艺技术、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生产调度、安全监察”技术与经济岗位管理人员的运行操作过程中,渗透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颇有独到之处,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实现了知识品格与实践应用价值的有机结合。
企事业单位的分厂、车间、场队、工段、班组、作业线等现场作业单元作为灰领工作环境,是生产任务和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加强企事业单位现场管理是深化改革、开发潜能、推行现代化管理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面对进入wTO的挑战,进一步增强企事业单位的整体素质、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而今天作者出版研究中国灰领专著,实质上是作者对企业基层建设的主体,即车间主任、分厂厂长、分公司经理、工段长、区队长、作业长、专业技术主管、班组长等这一群体深入研究,从职业群体层次进行全薪表述,颇有创意。“企业千条线,现场一根针。”企业管理的所有管理职能最终都要由现场来实现,也就是说由灰领阶层来实现。这是由现场自身的任务、地位、作用所决定的。从工作任务上讲,企业现场作业单元是根据企业内部劳动分工与协作的需要或不同的产品(劳务)而划分的。它的任务主要包括:根据生产计划具体安排作业进度,保证按质、按量、按期完成生产或工作任务;强化生产纪律和职业道德,保证安全生产;积极开展劳动竞赛与合理化建议活动,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全面开展经济核算,注意保管和合理使用设备、工具和材料等,不断降低产品与劳务成本,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做好各项原始记录,及时为企业职能部门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努力建设标准化的企业现场作业组织。这是现场管理者从事基础工作的着眼点、出发点、立足点、突破点,同时也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提高劳动效率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这就要求强化企业现场管理,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构成科学先进的管理技术体系。这种先进的管理技术体系必然要实现技术与经济的交叉,必然以技术经济学科理论知识为基础。这样才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强化企业管理、深化改革、推进科技进步紧密结合起来,继承优良传统、努力开拓创新。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因此,灰领阶层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灰领概念的提出恰恰能科学界定这一困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与属性问题。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面对21世纪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工厂的现实,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培养既动手又动脑、心智合一、体脑兼容的高技能操作与现场管理人员。本书中各级领导、不同专家学者都各自围绕灰领属性与高教定位问题撰文论述,其论述内容对我国高职教育定位,具有重要的借鉴指导作用,必将推动这一研究的深入开展,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来讲,灰领作为社会基础层次企事业单位作业单元的高技能操作者与专业管理者,其现场作业的职业具有技术与经济的二重性,其工作性质要求他们具有技术与经济管理的复合功能。该书揭示了现场专业技能人员的运作规律,开拓了企业管理学科新的方向和研究领域。这一创造性研究工作,必将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定位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必将对我国经济与管理学科领域人力资源优化产生重要影响,并预示以本研究为基础的作业技术经济学与人力资源经济学、职业教育经济学即将诞生,望作者再接再厉,潜心研究取得新的研究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寿波
2012年8月8日
《中国灰领(高职教育定位动脑与动手技能人才第2版)》(作者王拥军)运用现代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职业教育与高技能开发相关理论,密切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刻的表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灰领即动脑与动手技能型人才。
《中国灰领(高职教育定位动脑与动手技能人才第2版)》揭示了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动手与动脑、管理与操作职业属性 。全书从 灰领理论、国家战略 、专家评述 、社会聚焦 、职场呼唤、延伸研究等环节逐层深刻表述 。
中国灰领,动脑与动手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定位第一书!
《中国灰领(高职教育定位动脑与动手技能人才第2版)》(作者王拥军)具有中国管理特色,理论涵义表述界定确切,作业现场应用性强,适应各行各业企业作业现场管理,也适应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与政府基层组织及其社区现场作业人员应用。
《中国灰领》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理论特色,又具有现实职业教育的应用需求。本书理论表述界定确切 ,职业教育应用性强,对各类高等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管理者与师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