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读者提供最丰富、最精致、最具地方韵味的城市人文读本。
一座城市,历经百年沧桑,都拥有许多只属于自己那个年代的建筑,且记录下许多辉煌岁月或悲情往事。但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经历过多次改造后,许多历史遗迹湮灭难寻。
《寻城记成都》作者田飞、李果带你走遍蓉城,寻访城市角落,追踪风物变迁,听那摆不完的龙门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寻城记成都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田飞//李果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们为读者提供最丰富、最精致、最具地方韵味的城市人文读本。 一座城市,历经百年沧桑,都拥有许多只属于自己那个年代的建筑,且记录下许多辉煌岁月或悲情往事。但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经历过多次改造后,许多历史遗迹湮灭难寻。 《寻城记成都》作者田飞、李果带你走遍蓉城,寻访城市角落,追踪风物变迁,听那摆不完的龙门阵。 内容推荐 成都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一砖一瓦、一楼一池,都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变迁、工商业的兴衰故事;无论旧闻轶事、风物民俗,都蕴涵着蜀地人民生生不息的热烈、洒脱、诙谐的精神气质。《寻城记成都》作者田飞、李果从小生活于此,对于城市的变迁有着独特而深刻的体验,在寻访历史旧迹的过程中,以自己的眼光和思考,为读者带来惊喜的同时,更为屡兴变迁的城市留下宝贵的记忆。 在悠闲逍遥背后,美食美景近旁,竟还有那么多的历史碎片,《寻城记成都》将为你一一拼接,还原城市的历史记忆。 目录 缘起 陌生的城市 卷首语 且逍且遥,实号成都 九天开出一成都 古蜀开国——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望丛祠——望帝教民农桑,丛帝治水兴蜀 大佛岩——古驿路上的北朝摩崖 王建墓——五代宫廷二十四伎乐 孟知祥墓——五代帝王陵,西蜀芙蓉城 皇城坝——三桥九洞望四川 明蜀王陵——精美绝伦,地下宫阙 三国?成都 武担山——开明王妃冢,玄德称帝处 汉昭烈庙——君臣合祠,昭烈千秋 八阵图——武侯推演,尽得其妙 古关帝庙——尘廛间的武圣小庙 关庙街——关氏父子,一门忠良 张爷庙——肉铺屠肆间的桓侯祠 和平街——平侯洗马池,子龙显圣处 马超墓——威侯墓冢的前世今生 娘娘庙——杀妻告庙,损身酬烈祖 二十二里城 成都,更迭兴废之城 北较场城垣——清时演武骑射,民国黄埔军魂 同仁路残垣——惊探神秘藏兵洞 下莲池古城垣——最后的南城城垣,最后的铭记 青莲街残垣——金河出城处,水警缉私地 水东门——帆樯林立,昔时水码头 城隍庙——三城城隍,最后的庙堂 宽窄巷子——满洲城,旗下营 碧水贯城流 祠堂街——溪涧环庙阁,书香满街头 少城公园——满城幽境,西川第一园 西御街——皇城根外的回回老街 青石桥——鱼游鸟语花香街 龙王庙街——官邸群,百年祠 水井街——水津喧肆,六百年烧坊 黄伞巷——华盖高张,钦差府邸 锦官驿——锦城水陆第一驿 双槐树街——老街上的幸福生活 宋公桥街——墓祠泥庵,古今二学士 国立四川大学——幽境濯锦江,名师荟萃地 崇丽阁——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 四川机器局——仿外洋枪炮之巧,精求武备 白药厂——匿身尘嚣间的洋务工厂 一寺一尘廛 古大圣慈寺——精妙冠世,堪媲敦煌壁画 糠市街——百工列肆,市市新鲜纷呈 笔帖式街——昔日的满汉译文官署 纱帽街——官帽戏衣次第排 寺周闾巷——僻街陋巷话大慈 书院街——寻常巷陌,五百年翰墨书香 锦官城杂记 文庙街——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 青羊宫——赶花会,川西第一道观 文殊院——北门通衢,香烟袅袅飘 草市街——两间火神祠,两把无名火 九思巷——回坊故地,满汉回三交界处 贲园书库——书香尽散,西南第一藏书楼 西川邮政大楼——七十年前的样板工程 华兴街——百货纷呈,戏窝食肆 玉泉街——关庙故地,走马转角楼 陈家桅杆——雕镂工巧,西蜀第一名园 钟家碉楼——东山,最后的客家碉楼 柏合场——梨花、草帽、客家大瓦房 红光镇——毛主席来到咱农庄 西学,东渐 平安桥总堂——悚,中国式署廨衙门 张家巷堂——北门外的法国教区 白家塘堂——最后的圣堂,最后的老牧师 仁济医院——四川西医院之肇始 华西坝——逝去的坝上百年梦 医药城堡——西学东渐,医学圣地 青年会——非以役人,乃役于人 戎马川军 刘公馆——佛刹庙堂间的川军首脑官邸 唯仁山庄——龙泉山巅的避暑胜地 李家钰公馆——草履布衫去,马革裹尸还 刘湘墓——出师未捷身先死 刘宅——国庙会府旁的省主席宅 王氏公馆——将门父子,戎马一生 肇第——乌墙朱匾,最后的大门楼 其他公馆——散落市廛间的昔日老公馆 试读章节 古庙地处喧闹的华兴街上。这是一条位于商业场后的小街,虽说老旧逼窄,但因地处闹市,早己成为这座城市闻名已久的商街食肆,著名的悦来茶园、盘飧市、铜锅煎蛋面就诞生于此。在一排售卖潮人服饰的店铺间,有条极不易被人察觉的僻巷,巷内立有一门楼,青砖垒砌,券门上方置一匾,菱纹饰边,中嵌一方红砂条石,虽已风化剥蚀得厉害,但仍能清晰地辨出额上的四字“古关帝庙”。 入到门内是一进旧式的四合院,一殿两厢,那种老成都随处可见的小青瓦房。曾婆婆见有人来访,忙放下手上的活计,和我们摆起了龙门阵。 “这里以前是座关帝庙,好像是民国时修建的,我们刚搬来时,庙门石匾上还刻有中华民国多少多少年,现在都风化了,只剩了‘中’字。庙子里原来住了位敲更的大爷,每天时辰一到,他就带着竹筒出门,‘笃笃笃’地报平安,直到前些年才去世。” “关帝庙原来的山门比现在漂亮多了,匾额两边各雕有一只石狮子,可惜文革时被敲掉,剩了一只绣球在门上。天井里摆了四口红砂石制成的方缸,有一米见方。后来住家户把这四口大缸缸壁卸下,铺了排水沟,剩下的石板拿去砌了外墙。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个拱门是关帝庙的二门,外面还有一座大门,但早给拆了。二门外有眼老井,八九米深,可惜前几年盖高楼抽地下水,结果把井水也给抽干了。” 关庙街·关氏父子,一门忠良 地址:青羊区玉泉街、小关庙街 现状:已无存,附近有一些古老的小巷 作为蜀汉国的将军,关羽却从来来到过成都。但集忠、信、义、勇于一身,且身兼武圣、武财神双重身份的关二爷自是备受蜀地百姓的崇奉。且不说那些必把山西老乡关羽供在正堂上四时祭拜的晋商会馆公所,城廓内外、乡场街子,官绅商民们所集资修建的关帝祠庙就已数不胜数,如下同仁路关帝庙、纯化街关岳庙、武圣街关帝庙、红墙巷关帝庙、三桥南街关帝庙、沙河堡关帝庙、石羊场关帝庙、自冢场关帝庙、大面铺关帝庙、西河场关帝庙……众多关帝庙中,成都人最耳熟能详的,莫过老关庙和小关庙。 老关庙、小关庙都位于成都北门内,隔街而居。相传明初的一年,成都遭遇大旱,满城的水井都见了底,唯独城北玉泉古井依旧水位不减,清澈甘洌,即使附近好几条街巷的住户都来挑水,也始终不见干涸。于是有传言道,此乃关老爷显灵(据说关羽死后在湖北玉泉山显圣)。消息很快传遍全城,人们蜂拥而至,围着古井又是烧香,又是叩头,祈求关老爷保佑。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人们集资在原玉泉寺旧基上新建了一座关帝庙,新庙高大轩敞,重殿叠宇,大殿中塑有一尊铁铸关公像,威武凛然。后来,商民们在与关帝庙相邻的街上也筑了问小庙,祭祀与关羽一同被斩于临沮的义子关平。为了区分两座关庙,人们将祭祀关氏父子二人的庙宇分别称为“老关庙”和“小关庙”,所在街道也跟着命名为“老关庙街”、“小关庙街”。 清时的老关庙、小关庙香火很盛,尤其是老关庙,几乎成了那些将军、都统、提督、总兵、副将等武官聚集宴饮之所。清光绪年间,老关庙街和东段的女儿碑街合并,更名为“玉泉街”。民国十八年(1929年),川军旅长蔡海珊以慈善之名,将老关庙更为了学堂,庙堂从此被废。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军人强占庙产,把老关庙卖给富豪人家修建公馆”(按惯例,民国所发生的大小事件,多有两个以上截然相反的版本)。不过玉泉街上确有许多旧时军人显贵们的深宅大院,但解放后都一律充了公,成了十数家人混居的大杂院,再后来又因破败不堪,无保留价值而拆除干净。小关庙街南临老关庙街,北抵城垣,西接东通顺街,东连马镇街,全长两百多米。据说街中除了那座专祀关平的小关庙外,街北处还有一座关帝庙,名叫“圣帝宫”,当然也已是无了踪迹。 成都历史上是经过数次洗礼过的城市,因此要想在地面上寻个什么旧迹故址,比起其他城市,或许要困难许多。书中所载庙堂宫观自是无迹,与之相邻的街道也多成了通衢马路,老关庙街即是如此,没了丝毫的旧痕。唯小关庙街尚未遭到旧城改造的洗礼,虽没了祠庙,但偶尔还能见着一些旧时的小巷、门楼、矮墙、天井、院落……P44-46 序言 且逍且遥,实号成都 儿时听大人唱歌,除了“东方红”、“红太阳”,入耳最多的要算是“好地方”了。长大后喜游走,也陆续去了不少“好地方”。好地方自有好地方的好,风光好,人淳朴。但当地百姓似乎却不那么认同,每每聊起,嘴里总是嘟囔着,“好个啥呀!……” 印象中,成都这个地名似乎没怎么在“好地方”歌词中出现过。但外出每每自报家门,换来的回应也每每总是三个字“好地方”。成都的好的确让人羡慕。如果抛开人世的功名利禄,剩下的人的欲望,美食、美酒、美景、美色都聚在了成都。这种聚不是掰着手指数来的,更不是为打造逍遥之都而生拉硬扯的凑数,而是来自上天的眷顾,采得一把珠玉撒向了西蜀大地。无人能揽尽川中美景,无人能尝尽蜀中美食,美酒、美色更是早已让蜀人自醉自迷了数千年。 关于蜀地,千余年前,李太白就为其开了篇,“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蚕丛、鱼凫,再加上柏灌、杜宇、鳖灵,谓之“古蜀五祖”。五祖个个仙化,不是从天坠,水中生,便是羽化飞仙,甚至还带着部族一同仙化。以至于千百年后,张道陵在大邑鹤鸣山上开宗立派,创了道教,蜀地的百姓也乐得逍遥自在。先王们的故事代代相传,“茫然”数千年,直到出了三星堆,出了金沙。那些豕首纵目、宽耳阔鼻、似巫似神、又似王者的古蜀人在世人面前一一得以复活。古蜀先王教民农桑,治水兴蜀,使蜀地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公元前五世纪,古蜀王开明九世徙广都樊乡(今双流)至北边平原,号为“成都”。两千五百年,城址未迁,城名未更,举世所罕见。造物主在赐予蜀地千里沃野的同时,又在其四围立上重重群山,峰峰高峻险绝,自成天堑。北方的秦国垂诞于蜀地的肥美,施金牛小计,诱开了蜀道,荡平了古蜀国。秦人张仪仿长安筑起了成都的第一座城池。成都的肥腴险绝,世人尽知。随后的四百年间,西汉的公孙述、东汉的刘玄德、西晋的李雄、东晋的李寿、谯纵先后在此自立为国。唐末五代时,王建、孟知祥再度建立前蜀、后蜀。明末的义军首领张献忠也学着李自成的样,在成都建了大西国。 李白的“开国何茫然”道出了古蜀的神秘,那诗圣杜甫的“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则描绘出了当时成都人世的美好。温软富庶,色彩斑斓。秦蜀守李冰筑都江堰,灌溉三郡,谓之“天府”。西汉设锦官,织造锦帛,谓之“锦城”。文翁始创石室,教化民众,开中国地方官学之先。巴蜀好文雅,始于此。继而又有了司马相如、王褒、严君平、扬雄等名冠天下的巴蜀文宗。西汉后期,成都人口仅次于长安,名列汉“五都”之一。隋朝虽短,蜀王杨秀(隋文帝四子)也掘得“摩诃池”,构筑“散花楼”。李太白曾登楼高叹,“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陆放翁曾游池咏道:“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唐后期的成都,无比的繁华,时称“扬一益二”。仅大圣慈一寺,就筑九十六院,殿阁堂舍八千五百四十二间。壮丽宏阔,天下第一。壁画之盛,天下第一。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喜花好文,不但赐号爱妃“花蕊夫人”,还于城头遍植芙蓉,每至秋日,四十里花开如锦,谓之“芙蓉城”。还集时人词曲五百首,编撰成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花间集》。设立中国最早的宫廷画院翰林图画院。宋太祖攻取成都后,西蜀的翰林画院,以及百余人的宫廷伎乐队一同迁去了汴梁。赵宋王朝华丽细腻的宫廷画风和曲乐肇始于此。没了皇室的华美,成都依然花团锦簇,陆游有诗云:“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宋末元初,蒙古军四入成都,烧杀掳掠,人口锐减。元末明初,明玉珍入蜀,改元称帝,后为明朝所灭。明代蜀王历十世十三王,多以治蜀著称,故“川中二百年不被兵革”。然而两百年不识兵革的蜀地百姓却在明王朝的末时见足了滴血的钢刀,遭受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屠戮。曾繁花似锦的天府之国竟绝人迹五六年,唯见草木充塞,麋鹿纵横,市廛闾巷,官署民居,皆不可识。清康熙初年,百万移民相继入川,自为村落,耕垦繁衍,史称“湖广填四川”。经过康、雍、乾三朝,百余年的耕垦营建,成都再度恢复了往昔的繁盛,甚至殊倍于昔。清朝末时,长江上游重镇重庆因开埠通商而迅速崛起,逐渐取代了成都在四川以及在整个西南的地位。 今世成都的美誉度年年攀升,无人不爱。女人爱这里的时尚靓丽,男人爱这里的女人多情。男人女人又都爱这里的佳肴美味,不管是僻街里的苍蝇小馆,还是竹林间的农家小菜,总能道出一种别样的风味:或美食的鲜香,或环境的韵致,或厨娘老板的随性豁达,更或是价钱的美好。若厌倦了尘嚣,你还可徒步穿越四周的险绝群峰、溪谷幽峡,露营于郊野。也可找家植有花果林木的农家小院,喝喝坝坝茶,搓搓老麻将。院中四季花香不同,春有桃,夏有荷,秋有桂,冬有梅。闲散安逸,自得其乐。 《寻城记》,记的是城市的故迹,此乃成都诸多优势中的弱项。数次大起又数次大落的成都城,尤长于建设。当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杭州等大城市尚在为大片老旧城区的改造犯难的时候,成都早在数十年前就已早早地平了溪渠,夷了故城,兴筑起规划整齐的大道和楼宇。剩下的几片保护区、零星的几条街巷老屋也随着大地产时代的到来,或化为了乌有,或改装换颜,幻化成了新的老街,没了旧痕。书中图片,虽为近年所拍摄,但也已成为久远的记忆,切莫按图索骥。 二〇一一年八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