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毛泽东与国际友人
分类
作者 孙大勋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个秘密寻访毛泽东的美国朋友——毛泽东与埃德加·斯诺

1936年7月,一位很有才华的美国青年,充满着对共产党的好奇心,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冲破国民党的封锁线,走进了中国西北红区,成为第一个秘密到延安访问毛泽东的美国人。他与毛泽东的友谊,历经沧桑,毕其一生,这在毛泽东一生的国际交往中是不可多见的。他在那里以极大的热情勤奋地工作了92天,把他在红区访问的第一手资料公布于世,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这位青年就是后来享誉全球的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

埃德加·斯诺1905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他父亲詹姆斯·埃德加·斯诺,曾就读于美国的西南大学,毕业后做印刷出版生意。斯诺的祖父塞缪尔·斯诺曾担任过美国驻中国广州的第一任领事。斯诺年轻时曾当过农民、印刷徒工和铁路工人。1924年,斯诺进入密苏里大学学习,后转入该大学的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学习成绩优秀。毕业后从事新闻工作。1928年初,通过朋友的介绍,斯诺来到一家远洋航运公司,由于公司老板(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儿子)帮助安排,他在一艘开往远东的“兰德诺号”轮船上当一名临时锅炉工。于是斯诺就萌生着随这艘船周游世界,一年后写一本轰动美国畅销书的愿望。

斯诺的愿望就要实现了。1928年2月,斯诺乘坐的海轮在纽约港起航,驶过巴拿马运河,经夏威夷、日本到了上海。他受聘担任了当时美国在上海办的英文周刊《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天真的斯诺表示,他只打算在中国逗留六星期,主要是寻找“东方的魅力”。他不曾想到,此后他在中国一住就是13年。1929年开始,斯诺在《米勒氏评论报》主编鲍威尔的赞助下,他用四个月的时间,沿着当时中国8000公里的铁路沿线进行了第一次旅行。亲眼目睹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令人震惊。1930年秋,斯诺被美国统一新闻协会聘为驻远东的旅游记者,为采访新闻,他先在中国的广东、广西、台湾诸省访问,后经云南到缅甸和印度访问。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斯诺从印度返回中国,1932年在上海目睹了淞沪战争和1933年的热河战争。在上海时期,斯诺同宋庆龄建立了友谊,通过介绍,他又结识了中国文学家鲁迅和美国进步新闻记者史沫特莱。在他们的影响下,斯诺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变化,他根据所见所闻,写成《远东前线》一书,这是他的第一部著作。斯诺在书中公开宣扬东北和上海军民的英勇抗战,并对江南红区也作了报道。斯诺还编译了《活的中国》(现代中国短篇小说选),书中收录有鲁迅、柔石、郭沫若、矛盾、巴金、丁玲等15位中国左翼作家的作品。特意写了《鲁迅评传》,开始把鲁迅等人的著作介绍到西方。后来,毛泽东称赞斯诺说:“你把他们的作品介绍到国外太好了,你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1933年秋,斯诺应邀到燕京大学新闻系任教,讲授“新闻特写”和“旅游通讯”。在鲁迅和其他左翼作家的影响下,斯诺开始关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他利用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仔细阅读了许多马列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书籍,并努力寻找一些可能得到有关中国共产党的资料。

在燕大期间,斯诺同青年学生中的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来往密切,并且同他的夫人尼姆·韦尔思一起积极参加了伟大的“一·二九”运动。斯诺正式从这些学生那里得知红军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于是他激起多年来在脑海中萦绕的问题:中国红军是怎样长征的?毛泽东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南京把他列为“赤匪”名单的第一名,并悬赏25万元捉拿或打死他?他头颅里装了些什么?他受过什么教育?是社会先知还是为了活命而盲目战斗的农民?他长得什么样?有胡子吗?经过反复思考,一个前无先例的采访计划在斯诺胸中酝酿成熟,他决心突破国民党对苏区的封锁,向世界报道红色中国的真相。

1936年春,斯诺为寻找进入陕北苏区的途径,他专程去上海会见宋庆龄,向她表示希望能访问陕北苏区毛泽东的心意。经宋庆龄介绍,他与中共华北地下党取得了联系。同年6月,斯诺带着中共北方局负责人刘少奇授权柯庆施用隐色墨水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由徐冰转交斯诺),在美国出版商的支持和赞助下,斯诺由北平启程,前往西安,开始了他的首次西北红区之行。临行前,斯诺高兴地给史密斯和汉斯(美国出版商)写了封密信,说:明天,我真正地要去红色中国了,我要去见毛泽东……如果我能突破封锁,这将是一个世界头号新闻。

7月初,斯诺在张学良将军的帮助下,乘一辆有特别通行证的东北军的卡车,与马海德一起藏在军用棉衣下面,由戒备森严的西安到延安,然后步行前往当时红军前沿司令部所在地安塞。

在安塞,斯诺受到一个面目清瘦,长着一脸黑色的大胡子而又温和文雅青年军官的接待。他用英语同斯诺讲话,使斯诺大为吃惊。原来这位军官就是“鼎鼎大名”的周恩来。斯诺在安塞住了两天,同周恩来谈话并接受了周恩来为他92天行程时间和行程路线的安排。周恩来随后派人护送斯诺前往中共中央当时所在地保安。

P1-3

目录

前言

第一个秘密寻访毛泽东的美国朋友——毛泽东与埃德加·斯诺

毛泽东与马海德

一位来自德国的“女八路”——毛泽东同王安娜

我与他建立了一种特殊关系——毛泽东与尼姆·韦尔斯

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谈话——毛泽东同贝特兰

两个伟人历史性的会晤——毛泽东与斯大林

毛泽东与白求恩大夫的诚挚友情

一个护士的心愿——毛泽东和尤恩女士

他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毛泽东同德国共产党人希伯

“日本和美国总有一天要打起来”——毛泽东与卡尔逊

一片冰心在玉壶——毛泽东和胡志明

是中国的斯大林,还是“红色的拿破仑”——巴斯哈特谈毛泽东

“他的名字,就是吸引青年们的一种力量”——弗莱敏谈毛泽东

永恒的友谊——毛泽东与柯棣华

他在延安办起了“工合”——毛泽东与艾黎

疾风知劲草,危难识知己——毛泽东与野坂参三

“深切的责任感”——毛泽东与班威廉

他们在延安建立起了一座大型电台——毛泽东与林迈可和李效黎夫妇

“八千六百万人民沿着他的道路前进”——毛泽东和斯坦因

“共产党的名称不能改”——毛泽东与福尔曼

“他高瞻远瞩”——谢伟思回忆毛泽东

赫尔利带来了不愉快的事——毛泽东与白修德

一张表现友谊的照片——毛泽东与三个美国士兵

相遇在重庆——毛泽东与韩丁

永远不忘画中人——毛泽东和爱泼斯坦

她在延安得了一个非常特别的绰号——毛泽东与斯特朗

永久的纪念——毛泽东和罗别愁女士

参考书要目

序言

今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承蒙山西人民出版社通力合作,修订出版了《毛泽东与国际友人》一书,以资纪念。

毛泽东一生结交的国际友人很多,本书主要记述了毛泽东从延安时期开始交往的、有代表性的三十几位国际友人,这些人物大都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贡献的知名人士,他们从不同国度、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以不同的方式,从各个方面帮助中国革命。在战争年代,他们有的冒着生命危险到陕北红区访问,向中国和世界传播毛泽东思想,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有的与中国人民同甘苦,共患难;有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的支持和参加抗日斗争;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当中又有许多人继续留在中国,成了中国公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们与毛泽东和中国人民一道,既分享胜利的喜悦,也同样经历了艰苦斗争的考验。毛泽东事业的成功,与国际友人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以上记述,多数从初次交往写起,内容包括重要谈话、思想交流、理论探讨、函电来往、合作共事、私人交往、矛盾斗争以及彼此评价与怀念等。真实地记载了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在国际交往中的高瞻远瞩、多谋善断的科学精神和果断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是如何以自己博大精深的理论、无与伦比的思想、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卓越的领导艺术来吸引一大批国际友人走近他、跟随着他,舍身亡命的奋斗。书中还简要介绍了毛泽东所交往人物的生平经历,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他们的性格特征,客观公正地评价了他们的功过是非,同时也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奇闻轶事,不少情节十分感人。

本书展现了与毛泽东交往的国际友人的高贵品德和深厚情谊,力图在更广阔的空间、时间和视线上,更多地宣传毛泽东思想,弘扬延安精神,以利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并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国际关系史和毛泽东思想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一部材料详实而又十分珍贵的资料。让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一代更好地了解过去。并从历史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本书目录的顺序基本是按时间先后编排的。人物的取舍,篇幅的长短,大多数是根据交往的深浅和掌握材料的多少来确定的。

为了全面、系统和准确地反映毛泽东与国际友人的关系,查阅和利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参考有关当事人的回忆录,吸收了中外有关研究成果。由于篇幅所限,未作注释和指明出处。在此请予谅解。

在本书的编写出版过程中,凡是给予我支持帮助的同志和朋友,都请接受我由衷的谢忱。

孙大勋2013年9月修订

于北京大有庄100号

内容推荐

孙大勋编著的《毛泽东与国际友人》从初次交往写起,内容包括重要谈话、思想交流、理论探讨、函电来往、合作共事、私人交往、矛盾斗争以及彼此评价与怀念等。真实地记载了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在国际交往中的高瞻远瞩、多谋善断的科学精神和果断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是如何以自己博大精深的理论、无与伦比的思想、高尚的革命情操和卓越的领导艺术来吸引一大批国际友人走近他、跟随着他,舍身亡命的奋斗。《毛泽东与国际友人》中还简要介绍了毛泽东所交往人物的生平经历,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他们的性格特征,客观公正地评价了他们的功过是非,同时也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奇闻轶事,不少情节十分感人。

编辑推荐

孙大勋编著的《毛泽东与国际友人》展现了与毛泽东交往的国际友人的高贵品德和深厚情谊,力图在更广阔的空间、时间和视线上,更多地宣传毛泽东思想,弘扬延安精神,以利今天的改革开放事业,并为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国际关系史和毛泽东思想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一部材料详实而又十分珍贵的资料。让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一代更好地了解过去,并从历史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