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人性、人心是古老永恒的课题,目前观点繁多却难以圆融。
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哲学界的两大基本命题,长期以来人们围绕着这两大命题争论不休。
《人本人性人心》作者单振文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和哲学出发,对人类存在的本质,对人心和人性展开了哲学的思考和分析,发展人的认识,扩宽思维的角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本人性人心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单振文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本、人性、人心是古老永恒的课题,目前观点繁多却难以圆融。 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哲学界的两大基本命题,长期以来人们围绕着这两大命题争论不休。 《人本人性人心》作者单振文从现代物理学的角度和哲学出发,对人类存在的本质,对人心和人性展开了哲学的思考和分析,发展人的认识,扩宽思维的角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内容推荐 人本、人性、人心是古老永恒的课题,目前观点繁多却难以圆融。《人本人性人心》共分三篇:第一篇是以人本论为基础,对人类生命的本质进行了探讨,认为人类生命的本质就是能量。第二篇在人本的基础上对人性进行了探讨,认为人性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自我属性的统一。第三篇以人本、人性为基础,对人心进行了探讨,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现象是人类感知能量生命体所具有的感知属性,伴随着感知能量体运动的结果。古老的课题,全新的解读正是本书的特点。 《人本人性人心》的作者是单振文。 目录 第一篇 人本——人类生命的本质 第一章 关于生命 第二章 人是什么,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第三章 论存在 第四章 人类生命的存在及生命的本质 第五章 信息与人类生命的存在 第六章 人类生命的本质、属性、现象和关系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人类生命的记忆 第八章 关于人类灵魂的存在 第二篇 人性——人类生命的属性 第一章 关于人性 第二章 关于人类生命体的功能属性及特异功能 第三章 人类的生命活动 第四章 人类生命的行为活动 第五章 关于人类生命体的新陈代谢 第六章 关于人类生命体的遗传和变异 第七章 关于人类的睡眠与觉醒 第八章 人类生命的健康与疾病 第九章 人类生命体的生存与死亡 第十章 关于人类生命体的生理活动 第十一章 人类生命体中的无感知潜能量活动 第十二章 人类的感知能量生命体与心理活动 第十三章 人类的意识类心理活动 第十四章 人类的潜意识类心理活动 第十五章 人类的感知宁静类心理活动 第十六章 人类的感知、认识和行为心理活动 第三篇 人心——关于人类的心理活动现象 第一章 关于人心 第二章 人类的心理活动现象 第三章 人类的潜意识类心理活动现象 第四章 人类的意识类心理活动现象 第五章 人类的感知宁静类心理活动现象 第六章 人格与性格 第七章 人类的情绪和情感 第八章 人类的感性和理性 第九章 人类的心态和态度 第十章 人类的需求和欲望 第十一章 人类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意志 第十二章 人类的概念与观念 第十三章 人类的想象、幻想和联想 第十四章 人类的焦虑与恐惧,满足与失望 第十五章 人类的痛苦与幸福 第十六章 人类的智慧与愚昧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生命对我们人类而言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之所以说熟悉,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生命体,“生命”已成为人们常用的一个名词。同时,人类自身还不停地依赖其他生命体的存在而生存。说其陌生,是因为我们很难从根本上说清楚生命是什么?也很难去界定世界万物哪些有生命,哪些无生命,而且也很难说清楚生命从何处来,到何处去。虽然人们对部分有机生物体的生命体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的各种现象有所了解,但并不知道这些生命活动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所以生命对我们来说也就显得十分神秘。对人类来说,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对有关人类自身生命的认识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但是时至今日,我们除了对我们的生命发生的一些现象、结构组成和行为表象有所了解外,我们并不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现在就来针对生命的问题作一些探讨,鉴于目前人类对生命认知的现状,尚未对生命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内涵的表述,所以我们要对有关生命的问题进行本质的、系统的论述之前,我们还要对“什么是生命”作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以便在后续文章的论述中有一个基础性的概念。 由于人类对生命现象及生命科学研究的历史较长,层面较多,范围较广,所以对生命的定义也就比较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生命科学的定义,这类定义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是现代生物学对生命的定义,认为“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复合现象”。另一种是分子生物学对生命的定义:“生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分子体系,它具有不断繁殖后代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第二类是现有的哲学的定义。其中一种定义为:“生命是生物的组成部分,是生物具有的生存发展性质和能力,是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刺激、进化、运动行为表现出来的生存、发展意识,是人类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生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出来的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另一种定义为:“生命就是生物所具有的存在和活动能力。” 第三类为《辞海》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对“生命”的定义。《辞海》的定义是:“生命是高分子核酸、蛋白质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并有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是:“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性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系统。” 以上仅只是目前人类所常用的生命定义中的一部分,可见目前人们对生命的定义是较为繁杂,而且混乱的。这些定义大多都是立足于通过对生物体的活动规律、组织结构、活动现象进行总结而得到的结论。也就是说,这些定义首先要承认某个特定对象是生命体,然后又对这些生命体具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运动规律和行为特征进行总结来定义生命。这些定义并未涉及生命的真正本质。针对以上三类定义,我们不免会提出类似以下的问题: 1.难道生命只是存在于有机实体物质层面吗?若是,那么意识、潜意识等感知体验又是什么呢?而且是什么力量促使有机生命体表现出生命特征的?如果代表生命特征最重要的现象是细胞分裂,那么又是什么力量促使它进行分裂活动?细胞分裂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2.难道只有有机生物体才有生命存在吗?有机生物体的本质又是什么,而且有机生物体所表现出的生命现象的本质又是什么? 3.各种定义中所描述的现象难道只是有机生物体所特有的现象吗? 由这些定义引起的类似的疑问还很多。面对以上问题,用现有的生命定义是很难解释清楚和说得明白的。根据笔者在《空间的层面——关于能量与空间的哲学思考》(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所建立起的体系——“宇宙空间本体论”,我们对生命作如下定义: 从广义上来讲,生命就是由一种(类)或多种(类)能量体所组成的一个能量运行体系。这个能量运行体系不仅具有对来自体系外部各种能量进行吸引、转化、贮存和利用的能力,还具有对体系自身的特性进行保持和转化的能力。 根据以上定义,生命所包含的不仅是可见的能量运行体系,还包含了不可见的能量运行体系。另外从生命的功能来看,生命体不但具有对来自外部能量体进行吸收、转化、利用、贮存的功能,还具有对自身能量体系进行保持、转化的能力,例如:对有机生命体而言,对外部能量体进行吸引、转化、利用、贮存的功能往往得通过食物、呼吸等方式实现的。保持自身的特点是通过生命的延续、遗传、繁殖等方式来实现的。转化自身的功能是指生命体自身具有以新陈代谢等方式对身体内部的各种能量体进行转化和利用,从而形成量变和量变到质变的变化。也就是说,一切生命体都存在产生、保持和灭亡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生命的周期。P3-5 序言 “人本”、“人性”和“人心”这三个问题长期以来就是哲学界、宗教界和心理学界作为重点讨论的几个重大问题。 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哲学界的两大基本命题,长期以来人们围绕着这两大命题争论不休。在无休止的争论中,有的是以唯物主义为前提,把“人本”、“人性”、“人心”视为是物质的产物,是人类生理的正常反应的结果;有的又是以唯心主义为前提把“人本”、“人性”和“人心”视为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产物。有的则干脆忽视人本、人性、人心的本质存在,通过对人类的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进行观察总结,然后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出发,对“人本”、“人性”和“人心”进行探讨和说明。这种方法由于受到讨论的基础不够坚实和牢固,以及受到方法的局限,最终还是观点百态,谁也说服不了谁。 笔者写作本书的目的就是试图以作者在《空间的层面——关于能量与空间的哲学思考》一书中所建立起的以空间和能量为宇宙空间要素的本体论为依据,对“人本”、“人性”和“人心”的问题作一个相应的有别于传统的探讨,并以此来回答,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两大哲学命题。本书共分三篇: “第一篇人本——人类生命的本质”主要是以作者在《空间的层面——关于能量与空间的哲学思考》一书中所建立起的“宇宙空间本体论”为基础,从“能量”和“空间”的角度对生命及人类生命进行了重新界定,并从宇宙空间的要素出发对“宇宙空间的存在”及“人类生命的存在”进行了论述,并以此为依据对人类生命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和论述。同时还对“人类生命信息”、“人类灵魂”等几个有关人类本质的敏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第二篇人性——人类生命的属性”是在第一篇基础上对“人性”及与“人性”相关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本篇文章中,作者首先对“人性”进行了定义和界定,并从人类生命的本质出发,重点对人类的生理、心理和生命所具有的一些本质属性和现象属性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和论述。同时,我们还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对人类生命的生命活动、生理活动、心理活动所具有的属性,以及其形成这些属性的主要原因和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和论述; “第三篇人心——人类的心理活动现象”是在第一篇和第二篇的基础上,以“人心”为重点进行相关的探讨和论述。本篇文章中,首先从什么是“人心”开始对“人心”进行了相应的定义和界定,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本书中所建立起的“人本”、“人性”的理论体系,对长期以来人们所关注的一些主要的心理活动现象的形成和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相应探讨和论述。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人本”、“人性”、“人心”方面的探讨比较多,所以作者在写作本书时虽有试图做到简明扼要的想法,但是由于本书涵盖的内容太多,最终还是未能如愿。总的来说,希望此书的诞生能让读者在读过之后,面对我们人类自身和生命过程体验中能够有所启发,并对过去的一些传统观念能够有所反思。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一直得到张一方教授、刘枫先生和郭尧女士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单振文 2013年6月28日于昆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