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普顿爵士非常善于洞悉一些繁复的概念,并将自己的深刻理解转变为客户的生财之道。在《抄底》一书中,斯科特·菲利普斯运用邓普顿爵士的投资理念为大家指明了能够赚取大笔钞票的投资机会。所有读者都应该好好学习,并能够从中获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抄底--未来十年的六大价值投资领域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美)斯科特·菲利普斯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邓普顿爵士非常善于洞悉一些繁复的概念,并将自己的深刻理解转变为客户的生财之道。在《抄底》一书中,斯科特·菲利普斯运用邓普顿爵士的投资理念为大家指明了能够赚取大笔钞票的投资机会。所有读者都应该好好学习,并能够从中获益。 内容推荐 斯科特·菲利普斯的《抄底——未来十年的六大价值投资领域》从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出发,为读者解析了为何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是进行“抄底”的最好时机,并从那些在未来5~10年间前景广阔的价值投资领域中选取了六个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为读者一一详解其投资价值所在以及如何进行操作。 作为劳伦·邓普顿资本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基金经理和主要负责人,作者将邓普顿爵士的投资理念与自己在投资业多年的丰富实战经验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具体的例子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使读者能够轻松掌握这些理念的内涵,并学会在最佳时机获得优厚利润。 《抄底——未来十年的六大价值投资领域》适合在投资领域工作以及对经济学和投资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美国民众被债台高筑 用信贷堆起来的经济复苏 低利率和高房价成为解决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 顿顿都有鸡肉吃?那就试试能否家家都有悍马车开 信用的3C让位于金融革新 第二章 房地产豪赌中的大玩家 天堂里的灾祸 孤独死去的金丝雀 把所有疯牛都拉进来的信贷泡沫 第三章 金融混乱 次贷危机正在愈演愈烈 危机从次贷市场向优级市场蔓延 一场美梦的幻灭 第四章 谁来监督监管者 一连串救援缩略语将会拯救我们 第二套方案:用刺激消费来解决消费问题 危机的残余效应开始受到关注 笨拙的“看得见的手冶呼之欲出 第五章 改天换地 创业在许多主要新兴经济体中发展迅速 对有准备的人来说危机就是机遇 投资新天地 第六章 即将成为一线明星的中国 中国文化十分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在危机后大量购买廉价优质资产 城市化是中国的增长引擎 中国内需增长之路 在中国大有发展潜力的产品 第七章 大有可为的农业 牛肉、鸡肉和猪肉在哪里 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巨大潜力 巴西在农业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巨大增长前景 第八章 成功秘诀:早起努力,钻探石油 高涨的需求将导致石油长期生产成本的增加 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市场扭曲 寻找替代性烃燃料 第九章 司空见惯的悲剧 人类的行为亘古不变 过度开发之下的强劲需求 转危为机 第十章 谁来满足7亿人的额外教育需求 教育费用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家庭的优先支出 技术和革新的作用 1000万人争取600万个入学名额——没有压力 继续教育 金融危机预示着新兴市场的教育服务业持续增长 教育行业的特性 第十一章 稀有的机会 全世界对于高科技的需求依然强劲 打造绿色生活并不容易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不幸的是,现如今依然严格遵守这一原则的银行家不多了,发生于20世纪下半叶的一些“金融革新”将品格这些重要因素彻底抛弃了。这些革新始于20世纪70年代,那时证券化的按揭贷款首次登陆资本市场。按揭贷款的证券化指的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把银行账本上类型相似的贷款资产打包,然后以可交易证券的形式卖给外部投资者。就在这一革新发生的同一年,卡朋特组合(Carpenters)演唱的《我们刚开始》(We've .nly Just Begun)这首歌在流行音乐榜单上的排名恰巧也节节攀升。当然,这首歌的主题并不是方兴未艾的结构性金融市场,不过用它来形容这一新事物的诞生并没有什么不妥。房贷以及其他各种贷款的证券化发展形势一发而不可收拾,并在此后的30年里愈演愈烈,很快就背离了金融创新的初衷,变得声名狼藉。 贷款证券化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的投资人能够参与放贷,让这项业务不只限于融资机构。由于这些证券能够非常方便地在债券市场上交易,所以无论你身处何方或属于哪类投资人,都可以通过购买这些证券成为相关资产市场上的债权人。因此,美国的债券共同基金、欧洲的养老基金和亚洲的对冲基金都可以参与其中,这使相关市场的投资者队伍得到了极大扩充。这一过程造成的结果就是投资者们对这些贷款的需求大幅增长,市场的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张。永远都是机会主义者的美国政客可不会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一金融革新能让老百姓更加轻松地获得属于自己的房产。而普通民众美国梦的实现无疑会为这些政客赢得大量选票,所以美国政府非常支持这项革新,毕竟他们无需付出什么就能收获颇丰。美国政府推出的一项支持性举措就是为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这两家公司证券化和出售的房贷提供隐性担保。例如,美国各家银行可以将自己的房贷卖给两房(房利美和房地美的简称),然后两房将这些贷款证券化,并出售给投资者。而投资者只需支付一些费用,两房就能为这些贷款提供担保,投资人无需担心举债人违约。虽然两房是私有企业,但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一旦发生危机,美国政府会力挺两房。换言之,美国纳税人会为一切损失埋单。这种私人股东赚大钱、美国民众担风险的经营模式不出问题才怪。美国国会也不甘落后,开始插手结构性金融市场,并于1992年颁布了《联邦住宅企业金融安全和健全法》(The Federal H.using Enterprises Financial Safety and S.undness Act)。美国国会希望通过两房在证券化市场重现1977年《社区再投资法》(C.mmunityReinvestment Act)的效果。《社区再投资法》规定银行必须将一定比例的资金贷给低收入和不发达的社区。国会通过银行监管机构对各家银行的放贷操作进行审查,如果有银行被发现违规,那么就会受到惩罚,如不允许增设分支机构等。这一法案的实际效果是迫使银行冒险将钱贷给信誉不佳的借款人。1992年,这一法案的实施范围扩展到了两房,这无异于给资信不佳的贷款人开了绿灯,让他们呈几何级数的增长率源源不断地流进世界资本市场,而且还拉上了美国纳税人垫背,为未来的违约损失埋单。 一般来说,通过发行证券来赚大钱的好事总是少不了华尔街(Wall Street)和各类投行(投资银行的简称)的参与。所以,虽然美国政府通过两房推动了这一市场的发展,而美联储通过激进的利率政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数目众多的投行和金融危机的形成怎么也脱不了干系。2003年,政府资助的机构控制了房贷担保证券市场76%的份额,而到了2006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43%。但在这段时间里,华尔街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却从24%跃升到了57%。这些精英显然发现了新的发财致富之道。 统计数据向我们展示了房贷担保证券市场在这一时期的加速发展。这一切始于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并随着投行的广泛参与而不断升温。如图1-7所示,在2001-2006年间,房贷相关证券市场的规模以15.4%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迅猛发展。 当然,可以证券化的远不止房贷。其他贷款如车贷、信用卡贷款、助学贷款等都陆续被证券化,它们也很快融入了资产担保证券市场的洪流。P19-20 序言 牛市开始于悲观,成长于怀疑,成熟于乐观, 而终结于疯狂。悲观情绪最为盛行的时候是最佳买 入点,而乐观情绪达到巅峰的时候是最佳抛出点。 ——约翰·邓普顿(J.hn Templet.n)爵士,1994年2月 在我叔公邓普顿爵士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块铭牌,上面写着“麻烦就是机遇”这几个字。正是他创造出了“在悲观情绪最为浓重时出手投资”这句格言。 这句话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却是经过了市场残酷考验的成功法则,而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市场大起大落的时候,即便是最理性的投资者也很难完全排除悲观或乐观情绪的干扰。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这场危机始于贝尔斯登(Bear Stems)两大对冲基金的崩盘,随后便迅速在金融领域蔓延开来,最后几乎让美国金融系统陷于瘫痪。心脏不够好的人可经受不住这么大的刺激。 当这场风暴席卷而来的时候,就算是经验最为老到的投资者也会感到十分绝望。我发现,在崩盘的时候,即便完全理性的人也很有可能做出非常不理性的行为,我对这一现象非常感兴趣。行为金融学是一门让人着迷的学科。在经历大级别调整的时候,许多投资者在心理甚至生理上都会感到不适。这的确是人们仓皇出逃、不敢大笔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并不是全部原因。 在我看来,要想充分利用危机带来的机遇,最好的办法就是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很多人都知道“危机就是机遇”这句话,但当机会真的来临时,大多数人却不知所措了。由于危机总是突如其来,所以往往会引发恐慌。投资者必须学会有意识地期盼危机的到来,并为大显身手做好准备。2007—2009年的这一轮大熊市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这样的机会一辈子也碰不上几次,但许多人却与之失之交臂,因为他们事先没有做功课,而且也扛不住沉重抛压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而那些做好了充分技术准备和心理准备的投资者却赚了个盆满钵满。 为了充分利用市场波动所带来的机会,约翰叔公时刻都准备好一张清单。他在上面列出了自己想要买入的股票,只不过他愿意买入的价格比市场价低很多罢了。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市场变幻莫测,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走势。因此作为投资者,我们不应该花大把时间分析股市每天的走势,而是应该多想一想,股市一旦暴跌,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来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我和我的丈夫沿着叔公的足迹,在投资这一行当继续前行。我们不断地在全球范围内为委托人寻找质优价廉的股票。我们坚信,长期投资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最好的投资方法。在本书中,我的丈夫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领域。我们所做的研究让我们相信,在未来的许多年里,这些投资领域会具有长期投资价值。读者们可以在这些领域中寻找有潜力的股票,并将它们列在清单上,一旦等到好机会就可大胆出手。此外,书中列出的这些投资领域充分考虑到了此次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一些巨大变化。总之,本书能够帮助读者为充分利用下一次大跌而做好准备。 祝大家投资愉快! 劳伦·邓普顿(Lauren C.Templet.n) 劳伦·邓普顿资本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主席和创始人 后记 从整体上来看,本书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的是这场旷世危机的来龙去脉,错过了或者没看懂这部“好莱坞大片”的观众可以细细品味。抛开剧情的细节不谈,作者总结出的一些教训是非常有价值的:第一,只放不收的货币政策是治标不治本的,甚至会让问题进一步恶化;第二,无论对国家、公司,还是个人来说,保持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性平衡都是至关重要的,用过多的流动负债来支撑大量不可变现的长期资产无异于给自己埋下一颗地雷。 当然,我们总结过去,是为了放眼未来。而在这个充满变数的大变革时期,本书的作者就为大家指明了未来十年的投资方向。无论是石油、农业,还是稀土,这些选择都体现出了同样的投资思路:为了抵御美元超发所带来的通货膨胀,我们必须投资于稀缺的,且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资源;其次,在供给过剩的未来,具有强劲且持久需求的行业是让投资保值增值的首选。作者用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向大家推介了在未来十年6大可以长期看好的行业。不过,是否能够通过投资于这些领域获益还取决于另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买入点。凯恩斯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了“动物精神”这一概念,市场的波动的确能反映出人们对于经济未来走势的预期,但这些预期是否理性、是否靠谱就不好说了。作为价值投资理念的忠实拥护者和实践者,本书作者自然认为市场经常会跑偏。因此,利用极度悲观情绪弥漫的时刻大肆抄底就是最好的策略。不过为了实现这一策略,我们必须学习邓普顿爵士,在平时就列出心仪的收购对象,把清单放在抽屉里,等到时机到来的时候,再从容地拿出清单按计划出击,而不是吓得仓皇出逃。这也许是本书最有价值的建议了,因为道理人人都懂,但能否用于实际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由于本书作者身处美国,看待问题的视角比较特别,因此,作者所持有的一些观点,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国内的具体情况,请读者在阅读时加以甄别。 最后,我还要感谢那些在本书翻译过程中对我给予大力支持的家人和朋友。陈晋、王军和王佩幸不仅承担了部分章节的翻译工作,而且还让我以非常愉悦的心情进行翻译。此外,尹洪波和贺皖琍也在资料的查阅和收集过程中给予我很大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王佳艺 2011年6月于上海 书评(媒体评论) 斯科特·菲利普斯所著的《抄底》一书不仅能够吸引你的眼球,还能够帮你轻松探寻到投资领域的“水晶球”,书中处处体现出价值投资传奇人物邓普顿爵士的智慧光芒。 ——金融界读书频道倾情推荐 “邓普顿爵士非常善于洞悉一些繁复的概念,并将自己的深刻理解转变为客户的生财之道。在《抄底》一书中,斯科特·菲利普斯运用邓普顿爵士的投资理念为大家指明了能够赚取大笔钞票的投资机会。所有读者都应该好好学习,并能够从中获益。” ——Everkey全球合伙公司创始合伙人杰弗里·埃弗雷特 “《抄底》一书再次显现出邓普顿爵士的投资睿智。由于美国深陷危机,进行海外投资是明智之举,而本书将为你指明极有前景的海外投资机会。” ——Newsmax媒体公司CE.克里斯托弗·鲁迪 “在《抄底》一书中,斯科特·菲利普斯为大家描绘了鲜有人问津,但收益颇丰的投资之路,他以轻松的语言教你如何不走寻常路,并获取高额回报。” ——《巴菲特的CE.》作者罗伯特·迈尔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