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引言
第一章 中国传统民族主义的式微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
第一节 民族与民族主义概念辨析
第二节 中国传统民族主义的式微
第三节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勃兴
第二章 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民族主义动因
第一节 民族主义派生的“新民”运动
第二节 “新民”运动与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
第三章 种族民族主义与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种族话语
第一节 清末的种族民族主义
第二节 清末“排满”文学中种族话语的流行
第三节 民国文学中种族话语的延续——以蔡元培、鲁迅、黄震遐等人为例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文学启蒙话语的民族主义关怀
第一节 近代中国启蒙运动的民族主义关联——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例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文学启蒙话语的民族主义关怀——以郁达夫的《沉论》和郭沫若的《女神》为例
第五章 中国现代文学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的纠葛
第一节 国共两党民族主义的阶级倾向
第二节 右翼文学“民族”旗号的双重指向——以《民族文艺》、《民族文艺月刊》为例
第三节 左翼文学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的共生共存——以《吕梁英雄传》等为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作为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民族主义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中国近现代文学。本书《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从现代转型、话语嬗变的视角,对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紧密、复杂关联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深入的揭示,探究了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型的民族主义动因,分析了种族话语、启蒙话语、阶级话语、民族话语这几种最为重要的文学话语类型与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又有精细入微的个案解析。
《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由王学振编著。
王学振编著的《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在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脉络进行切实梳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学现象,实例解析与理论归纳相结合,以点带面,探究民族主义如何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文学。本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中国现代文学,但是由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兴起于晚清至五四时期,而且这一时段也是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所以本书把这一时段也纳入考察范围。本书的目的在于较为系统、全面、深入地揭示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民族主义的紧密、复杂联系,从一个比较新颖的角度深化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认识,也为当今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史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