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宣昌能//孙平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作者宣昌能、孙平)研究了宏观经济;政府、企业和住户财务状况;构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部分国家和地区金融监管改革及启示;加快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国际社会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进展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内容介绍:2010年是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的一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各经济体表现不均衡。中国经济继续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金融业改革成效显著,整体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府、企业和住户部门财务状况总体较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同时,全球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持续产生负面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持续震荡,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加大,金融体系潜在风险仍然存在,维护金融稳定面临新的挑战。

宏观经济总体良好。2010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内需求增长动力强劲,外部需求逐步改善。财政收入增速较快,用于民生和“三农”的财政支出大幅增加。物价上涨较快,通货膨胀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大,房价涨势趋缓。货币信贷逐步向常态回归,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宏观调控难度加大。下一阶段,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银行业认真贯彻宏观调控政策,继续优化信贷结构,整体运行稳健。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规模持续扩大,资产质量不断提高,拨备覆盖率高位提升,资本充足水平保持稳定,中间业务收入绝对量大幅增加,存贷比与上年基本持平,流动性较为充足。金融机构改革成效显著,综合经营和金融创新取得新进展。银行业信贷总量和结构日趋合理,涉农贷款和小企业贷款占比有所提高。稳健性标准和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能力显著增强。但存款活期化和贷款长期化趋势明显,期限错配风险有所加大,贷款集中度较高的问题仍然存在,风险管控仍需进一步加强。下一阶段,要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强化杠杆率监管,完善资本补充和约束机制,着力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全面提升银行业综合实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证券期货业健康发展,证券经营机构稳健运营,股票市场规模稳步扩大,融资功能显著增强。股指期货顺利推出,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启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期货市场功能不断完善。合规监管得到强化,市场主体规范发展,防范和打击内幕交易初见成效。但随着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出和发展,应关注创业板高估值、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相对单一及私募基金的潜在风险等问题。下一阶段,要继续推进市场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监管,强化投资者保护,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创新,促进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保险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资产规模继续扩大,保费收入大幅增长,经营体系更加健全,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监管进一步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整体充足,保险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保险业资金运用收益率下降,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仍较狭窄,产品结构不均衡有所加剧,银保渠道有待继续改善。下一阶段,要抓住保险业快速发展机遇期,推动业务结构调整和产品创新,加快建立巨灾保险体系,建立多渠道资本补充机制,强化偿付能力监管,提高资金运用水平,防范投资风险,规范市场秩序,更好地发挥经济补偿和社会风险管理功能。

金融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了改善融资结构和完善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货币市场保持活跃,市场利率明显上升。债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债券成交量大幅增加,债券价格呈总体上行趋势。票据市场快速增长,外汇市场波动较大,黄金市场量价大幅攀升。融资结构多元化发展,政府融资市场化程度提高。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银行间实时收益率曲线正式发布,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得到加强,信用缓释工具试点顺利推出,银行间贷款转让市场和黄金市场进一步规范。

政府、企业、住户财务状况表明,政府债务水平总体良好,财政赤字和国债占GDP的比重较低。企业部门生产经营状况持续好转,盈利能力大幅提高,偿债能力稳步提升,流动性状况有所改善。住户部门金融资产和负债规模增长较快,负债占GDP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政府部门隐性负债问题和部分企业面临的融资压力值得关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仍需改善,住户部门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有待提高。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支付体系不断完善,非现金支付工具创新发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不断加强,农村支付环境取得新进展:金融业法律法规不断建立健全,金融运行的法律基础进一步强化:新会计准则全面实施,会计标准国际趋同取得重要进展;信用环境不断改善,征信系统作用日益显著,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国家洗钱风险评估首次开展,反洗钱监管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推向深入。下一阶段,应进一步建立健全支付结算制度,完善金融法律体系,加快会计标准建设,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提高反洗钱力度和成效。

探索建立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和强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监管等内容在危机后取得积极进展。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需要处理好促进金融体系稳定与影响金融体系效率、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及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管理与会计标准之间的关系,建立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机制,降低系统性金融机构风险,加强金融统计和系统性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危机管理和系统性风险处置框架。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对于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升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的作者是宣昌能、孙平。

目录

第一章 宏观经济

 一、2010年全球经济金融形势

 二、2010年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特点

 三、2011年全球经济形势展望

 四、2011年中国经济展望

第二章 银行业

 一、运行状况

 二、稳健性评估

 三、展望及改革措施

第三章 证券期货业

 一、运行状况

 二、稳健性评估

 三、展望及改革措施

第四章 保险业

 一、运行状况

 二、稳健性评估

 三、展望及改革措施

第五章 金融市场

 一、市场运行概况

 二、市场融资情况

 三、市场制度建设

第六章 政府、企业和住户财务状况

 一、政府部门

 二、企业部门

 三、住户部门

第七章 金融基础设施

 一、支付体系

 二、法律环境

 三、会计标准

 四、信用环境

 五、反洗钱

第八章 构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一、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形成背景和内涵

 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进展

 三、加快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

专题一 部分国家和地区金融监管改革及启示

 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对我国的启示

专题二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监管改革综述

 一、巴塞尔协议的演变

 二、巴塞尔Ⅲ的主要内容

 三、巴塞尔Ⅲ的启示

附录一 银行业稳定状况定量分析:以17家主要商业银行为例

附录二 统计资料

专栏

 专栏1 201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刺激政策动向

 专栏2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和跨境投融资个案试点稳步推进

 专栏3 客观分析货币总量和货币超发问题

 专栏4 推动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

 专栏5 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国际经验

 专栏6 2010年房地产信贷状况

 专栏7 逆周期资本缓冲的研究及实践

 专栏8 2010年我国银行业压力测试取得新进展

 专栏9 股指期货的功能及需关注的问题

 专栏10 高频交易对股市影响的案例分析

 专栏11 保险合同会计准则的发展变化及影响

 专栏12 表内证券化债券

 专栏13 我国债券市场创新

 专栏14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分析

 专栏15 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监督管理

 专栏16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的发展与应用

 专栏17 宏观审慎管理中有关中央银行作用的观点

 专栏18 宏观审慎分析探索:基于支付结算信息的金融网络稳定状况跟踪

 专栏19 加强金融统计标准化建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