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近核心决策的人,最有权披露国民党高层内幕!
读懂蒋介石,从陈布雷开始!
最接近核心决策的人,最有权披露国民党高层内幕!
全面披露蒋介石最精彩的言论,大多出自陈布雷之手!
《陈布雷自述》内容全部源自陈布雷的个人自述经历,依据《陈布雷回忆录》、《陈布雷文集》、《陈布雷日记》等原始材料整理而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陈布雷自述(珍藏双色图文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陈布雷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最接近核心决策的人,最有权披露国民党高层内幕! 读懂蒋介石,从陈布雷开始! 最接近核心决策的人,最有权披露国民党高层内幕! 全面披露蒋介石最精彩的言论,大多出自陈布雷之手! 《陈布雷自述》内容全部源自陈布雷的个人自述经历,依据《陈布雷回忆录》、《陈布雷文集》、《陈布雷日记》等原始材料整理而成。 内容推荐 《陈布雷自述》内容全部源自陈布雷的个人自述经历,依据《陈布雷回忆录》、《陈布雷文集》、《陈布雷日记》等原始材料整理而成。 《陈布雷自述》中讲述了陈布雷家世经历、求学教书、新闻工作、以及蒋氏幕僚的一系列经历,着重于陈布雷的新闻宣传、操守信念、为蒋氏服务期间等言论和著述,全面、客观、公正、详实地再现了一个真实的陈布雷。 目录 第一卷 家庭 慈溪陈家 父亲陈依仁 大哥陈屺怀 前妻弘农君和后妻默君 兄弟姐妹 以“正直平凡”四个字教导子女 第二卷 兄教弟学 学方块字 从大哥读书,兄教弟学 从“名落孙山”到“独占鳌头” 新式教育 第三卷 愿以新闻事业为终生职业 任《天铎报》撰述 迷津唤不醒,请作布雷鸣 为孙总理翻译南京临时政府对外宣言 《商报》馆任事 北惟颜旨微,南推陈畏垒 第四卷 喜欢做教书先生 执教郡城效实中学 兼任宁波四中教职 第五卷 书生从政,浮沉政海(一) 获赠蒋总司令签名照 南昌见蒋介石,起草《告黄埔同学书》 蒋介石第一次下野,陈回乡小住 入《时事新报》为总主笔,主持社论 为蒋介石撰拟《祭告总理文》 当选为中央候补监察委员 就任浙江省教育厅长 为杭州第一次全国运动会撰写大会宣言 任教育部次长 被推任为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 蒋介石二次下野,陈决心共进退 就任南昌行营设计委员会主任 侍从室二处主任 随蒋介石巡视云、贵、川 叹息杨畅卿被刺杀 汪精卫被刺,未几痊愈 参加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蒋介石妥善解决粤、桂事变 蒋介石口授《报国与思亲》 西安事变,念蒋介石之近况,忧前路之茫茫 西安事变结束,整理记录《对张、杨之训词》 居杭州撰写《西安半月记》 第六卷 书生从政,浮沉政海(二)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为蒋介石撰拟《对卢沟桥事件 之严正声明》 退守武汉,为蒋介石撰写文稿,号召全面抗战 为蒋介石撰拟《抗战周年纪念告全国军民书》 武汉沦陷,为蒋介石连撰数文,号召持久抗战 为蒋介石撰拟《驳斥近卫东亚新秩序》之讲词 入渝治事,为蒋介石撰拟文字,此时期为最多 陈五十初度,蒋介石手书“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八字相赠 怜儿失踪了 受蒋介石之命派人监视好友张治中 太平洋战争爆发,为蒋介石夫妇对外宣传献言 为蒋介石起草《告入缅将士书》 为孔祥熙向参政会说情 为蒋介石写文章“难乎其难” 陪都“人心散漫”,悲从中来,为之下泪 受蒋介石委托主持《三民主义半月刊》 写诗勉励参军抗日的侄儿陈迨,儿子陈迈、陈适 蒋介石与美国史迪威将军的矛盾 与蒋介石相谈开罗会议情况 检讨宣传业务,批判陈伯达和郭沫若 只愿为蒋介石之私人秘书,体力心力不堪负荷 抗战胜利了,准备不足啊 参加政治协商会,对会议前途悲观 第七卷 书生从政,浮沉政海(三) 还都南京,公私诸事难措置矣 只不过是一个记录生罢了 文稿只是拼凑而成 归乡扫墓,访亲拜友 为蒋介石修家谱 怜儿的被捕与释放 物价狂跳,谣言四起,深感经济之严重 怅念时局,百感交集,无力回天 绝笔 第八卷 修身之要 治心之要 五箴 录委座自撰之四箴 读《修省杂纪》心得 新春杂记 第九卷 陈布雷结识的各种人物 极为尊重林主席 辞修为总统干将 与二陈相交多年 经国兄生活经历丰富,意志坚定 劝慰道藩兄莫要自杀 冯玉祥实为不可多得的宣传家 奉蒋介石之命夜探汪精卫 佛海投敌,陈布雷甚为痛心 周君为人很是难得 与季鸾相交多年 陈布雷年表 陈布雷为蒋介石起草的经典文章 祭告孙总理文 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 南京撤守告国民书 抗战周年纪念告全国军民书 “八一三”告沦陷区民众书 驳斥近卫东亚新秩序 告人缅将士书 1942年元旦对全国国民广播稿 共赴国难宣言 试读章节 1890年12月26日,陈布雷出生在浙江省慈溪县西乡官桥的一个茶商之家。按照宗族文化传统,被取名训恩,字彦及。“训”是恪守圣训、古训,“恩”是不负父恩、皇恩及知遇之恩。“训恩”,顺于恩的意思。 据族谱记载,陈布雷这支陈氏家族是奉明代吏部尚书为一世祖,家族在明代自山西迁至浙东奉化,经九世,又迁至慈溪西乡官桥,在官桥建宅,开河、建桥、立家庙,繁衍生息。 慈溪县位于东海之滨,属于宁波府,本叫句章,县城南边有一条小溪流,叫大隐溪。慈溪县原本是一个平凡的小镇,后因汉儒生董黯“子孝母慈”的事迹成为一个有名的地方。人们将大隐溪改为“慈溪”,意为“子孝母慈”的溪水。 官桥属慈溪二六市,是一个山口小镇。官桥离慈溪县城有二十几里,水陆便利,出入方便。慈溪濒临杭州湾,有水道直达宁波,距杭州也不远,隔海还与大上海相望,是浙东沿海贸易和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受强劲的经商风气的影响,不少人都弃农经商,形成实力雄厚的浙东商帮,发了大财。但陈布雷的祖上却是标准的耕读之家,对经商无动于衷,直到陈布雷的祖父陈克介时,才开始打破传统,投身商海。他本是一个读书人,有知识,有文化。一经行商,就比其他没文化的农民强。他往来于浙、赣间贩卖茶叶,生意越做越好,赚钱后,又在慈溪城经营钱庄和典当,钱越赚越多。祖父陈克介老了时,回想起祖上“亦耕亦读”的家训,幡然醒悟,重新回到了西乡官桥,买田置产,督耕兴学,把一半家业在江西办义庄、义学,救济、扶助族中的贫苦人家,陈家的后辈也全被他组织起来读书,以求仕途。陈家自陈屺怀开始,读书之风越来越浓,陈屺怀中举后,文名鹊起,与同邑冯君木、洪佛矢、应复悔被人誉为“浙东四才子”。 陈布雷的一生,到处奔波,无论身在何方,一直怀念故乡慈溪,那里不仅留下了陈布雷青少年时代求学求知的足迹,而且还勾起了陈布雷与许多亲人的美好回忆。 父亲陈依仁 陈布雷的祖父陈克介有三个儿子,大伯父为陈依宝,族中称陈孟房,父亲陈依仁为老三,称陈季房。 陈依仁考科举没有考中,秉承父志经营茶业,往返浙、赣两省之间,并热心于族里的教育、公益事业。陈布雷出生的时候,因为二伯父死得早,膝下无子,就出继给二伯父为后,但是二婶子没隔几个月也病逝了,于是陈布雷又回了亲生父母家。 1914年6月19日,陈依仁患伤寒症去世,年仅49岁。陈依仁生命最后的几年,精神状态非常不好,常常说自己的日子不多了。1913年旧历除夕,陈依仁把孩子们召集起来说:“算命先生说我40的时候,你们的母亲将离世,又说我48岁的时候要有一个劫数,过了这一关则可活到60多岁。你们母亲去世的时候,我39岁,印证了之前的预言。因此,这些年我经常担心自己会突然离开你们。今天已经是除夕了,应该没有什么事情了,因此才把这件事说给你们听。” 陈布雷听了非常高兴,庆幸父亲熬过了48的劫数。不想1914年6月5日起,陈依仁略有寒热,六月天气酷热,不宜于调养,又一直没有请医生诊治,直到初十以后,才请慈城保黎医院吴莲艇医生前来诊治,诊断为伤寒。至17日起病加重,夜里陈依仁做了一个噩梦,梦中似乎有人以草绳缚他身子,陈依仁吓得大声呼喊,惊醒之后,不敢再睡。到了19日夜9点,陈依仁气促痰塞,病情严重。陈布雷赶紧跑到父亲的床前,陈依仁握着陈布雷的手眼睛直直地看着陈布雷,发音模糊。陈依仁握着陈布雷的手,再三屈曲陈布雷的拇指及食指。陈布雷不解其意,最后高声问道:“父亲,是否家事及宗族之事?儿必放下其他一切事业努力承当。”陈依仁微微颔首死去。 陈依仁的墓地,选在离家很近的地方建造,那时,陈布雷每天都要去看一看。 大哥陈屺怀 在陈氏兄弟的仕途之路中,起先驱作用的,既不是祖父,也不是父亲,而是长房长孙陈训正。陈训正,字屺怀、无邪,号圮卫人、天婴子、句阳伯子樱宁老人。拥有这么多别出心裁的字与号,可见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价值观念中,陈屺怀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人。陈屺怀生于1872年,长陈布雷18岁。按照长房为正,长子为尊的中国宗法传统,陈布雷称陈屺怀为大哥。 陈屺怀与陈布雷的一生有着密切关系,他们兄弟情深意重。陈屺怀小时候就极为聪慧,很早就开始照顾这个家,对母亲极其孝顺,对弟妹极为关心。 1903年,陈屺怀中举了,名扬乡里,声噪慈东,但是他不热衷于科举,而是热衷于科学和新知识,对古代算学尤其喜欢。 1905-1911年,陈屺怀出任宁波教育会首届副会长,这6年中他为所属(慈溪、鄞县、奉化、宁海、象山、定海)6县,共兴办中、小学百余所。 1910年,陈屺怀当选为浙江省咨议局议员,同年加入同盟会,系早期同盟会成员,并至上海与汤寿潜、戴季陶等创办《天铎报》。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后,浙东国民革命胜利,宁波光复,开始参与组织宁波市军政府,主管财政,后来改任参议。 1912年,陈屺怀在上海参与创设平民共济会,主办《生活杂志》。 1920年底,陈屺怀在上海创刊《商报》,任报社社长兼经理。国民革命军北伐时,满怀文才,为蒋总司令所倚重,曾聘任私人机要秘书。陈布雷后来能够成为蒋介石的秘书,就是陈屺怀推荐的结果。 1927-1931年,陈屺怀先后历任浙江省政府委员、杭州市市长、浙江省民政厅代理厅长,西湖博物馆馆长、国民政府参事等职务。1932年夏,应蒋委员长之邀,修纂《国民革命军战史初稿》。 卢沟桥事变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屺怀回乡任浙江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省参议会议长。1943年10月,陈屺怀因病辞世于浙南云和县。 10月21日,陈布雷在重庆得到陈屺怀去世噩耗。陈布雷回顾起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悲痛不已。陈布雷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晨六时即醒,不能入睡,悼念大兄,悲怅万状,忆自髻龄受业,以迄于出外就学,乃至成人以后做人做事,罔费大哥之所赐。抗战既起,两地分隔。兄之念我,尤甚于我之念兄。今乃永诀,不可复见。从此以后,我家更无长上能关切余之辛劳,而被以温熙之爱者,而余体力之衰,负荷之重又与日俱增。辗转思念,实引起无尽之悲怅,盖今日之凄凉寂寞,为十年未所仅历之境类。七时卅分起,虽勉强做事而悲思屡起,不能自抑,迄临睡时犹忆慢之念也。” 陈屺怀逝世后,前上海《天铎报》总编辑、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特致函悼唁: 布雷先生惠鉴: 今晨阅报,惊悉屺怀先生在云和病逝,不胜凄切。敬请吾兄暨贤昆季善自节哀。屺怀先生一生德行文章事业,皆已大成;虽未及目睹抗战建国之胜利成功,当已确见其临。而昆弟子侄,均各有建树,乃安心而逝。且以弱而多病之体,享古稀之上寿,没于领导全浙人民之任所,功德件于林公子超,而福且过之。逝者可以无憾,而贤昆季更可自慰而不过伤矣。肃颂道安。 戴傅贤敬启 十月廿二日 蒋介石从重庆寄来“硕望清风”一幅字,表彰这位乡贤先辈。P1-9 序言 陈布雷(1890-1948),名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畏垒,浙江慈溪人。追随蒋介石22年,是蒋介石的“文胆”、“智囊”,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作为蒋介石的“文胆”,其首要任务当然是为蒋起草重要文告。自1927年春在南昌第一次见蒋介石,为蒋起草《告黄埔同学书》以后,凡蒋介石的重要文告,差不多都出自陈布雷之手,诸如1928年6月随蒋介石去北平,为蒋介石起草《祭告孙总理》一文;1934年9月,秉承蒋的旨意,起草《敌乎?友乎?》的长文;1936年10月31日,蒋介石的50岁生日,秉承蒋的旨意,为蒋介石写了《报国与思亲》一文;1936年“西安事变”后,为蒋起草《对张、杨之训词》;并竭尽全力为蒋介石编写了《西安半月记》;七七抗战全面爆发后,为蒋介石起草了《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又名《最后关头》)一文;1938年,在日机轰炸下,为蒋介石起草的《抗战周年纪念告全国军民书》…… 陈布雷撰写的文告和日记中,不乏一些精彩的文字,这些文字不仅真真切切地记录了那段重要的历史,还淋漓尽致地剖析了陈布雷的内心世界,现摘录一些如下: ◎ 游子浮云梦不成,挑灯独坐夜凄清,明朝欲向横塘路,大雨潇潇久未晴。(《苦雨》一绝) ◎ 谁当举世纷纭之日,独来独往,勉为无名之英雄,为之鞭策,所欣慕焉。(载上海《天铎报》) ◎ 在蜗角中争阁总交椅者,或见不及此,而吾心地明白之民国,则固昭昭然也;在内幕中发踪指示者,或自矜其手段之高妙,而吾眼光深远之国民,方且为其自身地位危也,呜呼!(载上海《商报》) ◎ 义军起事,在于清廷政治的腐败。 ◎ 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 不良政治者,革命种子之所由胎息也。 ◎ 不惜犯空前之大难,志在出同胞于水火而已。 ◎ 鄂风泱泱,扇遍天下。 ◎ 我入报社,酬薄事多,非为金钱,乃兴趣关系耳。 ◎ 学法政者志趣卑下,好尚空谈,不务实事,法政学校不关门,民国必无治日。 ◎ 位不必高,禄不必厚,但求能有涓滴之助。 ◎ 蒋先生下野,余亦决心共退,遂我初愿。 ◎ 我写文章,是呕心沥血之作。 ◎ 我接近委座,愧无积极贡献,仅在消极方面,曾作善良之建议而已! ◎ 自负太高,言论行动易开罪于人。 ◎ 勿慑于强暴以馁其气,勿狙于急效而乱其心。 ◎ 刻苦自强,精诚贯彻,共同一致,以报我民族于千秋万世。 ◎ 世界万事,惟坚忍乃能成功,故必有乐观之精神,乃有坚强之毅力,而后所抱持之主义,乃卒因继续不断之活动与奋斗,克达其目的焉。(载《中国一周,五七七期》) ◎ 如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 季鸾先生所给予我之印象太深,嘉言大多,凡他友所已道,兹均略之,谨述其有系于国家民族与教化之大者,泫然书之,而犹不能尽。呜呼!善人逝矣,其精神不死,其立言乘教之苦心。永远不死,奕奕光辉,如在左右,邦人诸友,吾党同志,必有以慰先生九泉之望也。(选自《追念张季鸾》,载《中央周刊》第四卷第九期) ◎ 精神萎顿,心绪烦乱,仍一如昨日。长此以往,将成狂易,为之奈何。 ◎ 怅念时局,百感交集,观近来群言庞杂之情形,为一二年前所预想不到者也。 ◎ 自己拿不出一些些主意,可以说我的脑筋已是油尽灯枯了。 ◎ 六十老人得此极不荣誉之下场,只有罪愆,别无可说。 ◎ 我只有一句话,奉劝各位好友与同志,乘少壮时,精力旺盛时,速为国家为人民加紧工作。 陈布雷不仅仅是蒋介石的“文胆”、“智囊”,在没有遇见蒋介石之前,就被誉为“报界奇才”。1911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校后留任《天铎报》撰述;1912年兼任《申报》译述;1920—1927年,任职上海《商报》;1927年10月加入《时事新报》,后任主笔。陈布雷经历了19年的报业生涯。辛亥革命期间,他写了许多赞扬革命的文章,抗战时期,他发表了很多激扬民族斗志的文字,这些文字无一不体现着这位“报界奇才”的文采和情怀。 书评(媒体评论) 我的初愿在以新闻事业为终身职业,若不可得,则愿任先生(蒋介石)的私人秘书。位不必高,禄不必厚,但求能有涓滴之助。机关重职,则非所胜。 ——陈布雷 畏垒(陈布雷笔名)椽笔,逾百万师。综其生平,履道之坚,谋国之忠,持身之敬,临财之廉,足为人伦坊表。 ——蒋介石 陈布雷先生不但有正义感,而且还有革命性。当时人民痛恨军阀,倾心北伐,他的文章往往以锐利的笔锋,公正的态度,尽人民喉舌的职责。 ——邹韬奋 高山长水仰清风,栩赞精诚天地通,湖海当年豪气在,如椽大笔走蛇龙。 ——郭沫若《敬步原韵呈畏垒先生》 文章天下泪,风雨故人心。 ——于右任挽陈布雷 为政不忘清勤慎,居家无愧孝友慈。 ——朱家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