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海的智慧是无穷尽的。邓顺天成编著的《胡雪岩商道宝典》有“95种计谋”,一方面是因为本书确实整理出了胡雪岩弄潮商海的95种智慧谋略;另一方面也寓意我们要稳操胜券,必须付出智慧的努力。本书是一本畅销的商道宝典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胡雪岩商道宝典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
作者 | 邓顺天成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商海的智慧是无穷尽的。邓顺天成编著的《胡雪岩商道宝典》有“95种计谋”,一方面是因为本书确实整理出了胡雪岩弄潮商海的95种智慧谋略;另一方面也寓意我们要稳操胜券,必须付出智慧的努力。本书是一本畅销的商道宝典 内容推荐 邓顺天成编著的《胡雪岩商道宝典》内容简介:胡雪岩作为19世纪下半叶叱咤中国商界的风云人物,他的传奇人生使无数的后来者为之痴迷。 经商是一门智慧性很强的活动。凡是无头脑、无眼光、无手段的人,都不能进入这一行列。在这个商业主导全球经济,每个人似乎都企盼跃身商海去击水千里的时代,胡雪岩——这位晚清富甲天下的“红顶商人”,就像一部永远的商场教科书,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胡雪岩去世一百多年来,关于胡雪岩的书就一直没有停止出版过,特别是关于他经商谋略的书更是长盛不衰,不断有后人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对他的商道进行阐发,他的传奇人生似乎包含着一切时代的基因,他为后人解读不尽。 《胡雪岩商道宝典》是一本畅销的商道宝典。 目录 励志篇 计谋1:大自信通向大成功 计谋2:要干大事需自立门户 计谋3:要一本正经地去做事 计谋4:要有极强的“忍”功 眼光篇 计谋5:要有敏锐的商业眼光 计谋6:眼光要看得准 计谋7:眼光要看得远 计谋8:视野要开阔 计谋9:把握时局是头等大亭 计谋10:为人真是不可不读书 机遇篇 计谋11: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 计谋12:善于变通才能抓住机遇 计谋13:要能从变化中寻找机缘 计谋14:与其待时不如乘势 计谋15:要善于创造机遇 人才篇 计谋16:一个好汉三个帮 计谋17:察人于无形 计谋18:看人的角度要灵活多样 计谋19:看人要往好处看 计谋20:遭人嫉妒的多是能干之人 计谋21:要敢出大钱揽人才 计谋22:让别人知道你诚心需要帮助 计谋23:奖惩福利要有制度 计谋24:用情来感动每一位伙计 计谋25:要善于“烧冷灶” 计谋26:用人所长,容人所短 计谋27:大材大用,小材小用 计谋28:放手使用,用人不疑 计谋29:请将不如激将 计谋30:要让别人死心塌地地替你出力 计谋31:要有肯用人的好名声 计谋32:要用靠得住的人 计谋33:精心栽培良才 处世篇 计谋34:做生意第一要齐心。第二要人缘 计谋35: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计谋36:同行互助。商而成帮 计谋37:花花轿儿人抬人 计谋38:得饶人处且饶人 计谋39:记住别人的名字和面孔 计谋40:要掌握亲疏分寸 计谋41: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 计谋42:要善于处理金钱账背后的人情 计谋43:情义无敌 计谋44:信义是处世的根本 计谋45:做事要说一句算一句 计谋46:要始终如一维持信用 计谋47:烫手的钱不能用 计谋48:要学会当众拥抱敌人 计谋49:不要自招嫉妒 计谋50:欲擒故纵,长袖善舞 计谋51:处事圆融才能全身成功 权场篇 计谋52:雪中送炭,涌泉相报 计谋53:靠真才实干赢得赏识 计谋54:真心赞美,奉承无痕 计谋55:捧场要得体 资本篇 计谋56:玩一回“借鸡生蛋” 计谋57:弄一弄“移花接木” 计谋58:铜钱眼里翻跟头 计谋59:八坛七盖不穿帮 计谋60:有了钱就要用出去 计谋61: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营销篇 计谋62:创造名牌最要紧 计谋63:为品牌取一个好名字 计谋64:先做名气后赚钱 计谋65:向公众宣扬实力 计谋66:要善于做场面 计谋67:面子就是最好的招牌 计谋68:门面设置“三绝招” 计谋69:做善事可以扬好名声 计谋70:广告出奇才能制胜 计谋71:要善于利用名人效应 计谋72:物之真精,系业之存亡 计谋73:优质服务才能赢得顾客 发展篇 计谋74:找一个贤内助 计谋75:要善于抢占地盘 计谋76:放长线钓大鱼 计谋77:要学会两面占便宜 计谋78:联合“虾米”吃大鱼 计谋79:货真价实——竞争取胜的关键 计谋80:做生意一定要遵守规矩 计谋81:做生意没有固定的套路 计谋82:要悉心维护市面平静 计谋83:慷慨豪爽方能成大事 计谋84:三思而后行 计谋85:做生意要反应迅速 计谋86:要敢于在刀刃上舔血 计谋87:别因跑得太快而不顾退路 计谋88:胆大成事,胆小误事 计谋89:不要被钱物所役 计谋90:借助他人抬高自己的身价 计谋91:让人看不见头上顶的石臼 计谋92:商者诡道,兵不厌诈 计谋93:做事不要“驼子跌跟头” 计谋94:无为而治胜有为 计谋95:事缓则圆 附录:胡雪岩小传 试读章节 胡雪岩还未出道时,就曾说:“早晚有一天,我要自立门户,闯出一条通天路来,这样才算得上是个大男人。” 这正是胡雪岩在商界不断开疆拓土、走向辉煌的巨大内在动力。 胡雪岩创业的起步非常艰辛。他父亲死得早,家境贫寒,读书无望,十多岁便到信和钱庄当了学徒。从扫地、倒夜壶开始,熬到师满,成了钱庄的一名伙计。由于胡雪岩聪明伶俐,吃苦耐劳,再加上他能说会道,人缘极好,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专门负责跑街收账。当时不过20来岁的胡雪岩实在有些胆大妄为,有一次居然自作主张,将收回来的500两银票资助潦倒落魄的王有龄进京捐官。这不仅使自己在信和钱庄的饭碗丢掉了,还在同行中坏了自己的名声,再没有钱庄敢雇用他,他落魄到靠打零工糊口的地步。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王有龄得到胡雪岩资助,进京捐官,一切顺利,回到杭州后,很快便得到浙江海运局总办的肥缺。王有龄知恩图报,到处寻访胡雪岩的下落,终于在一个饭摊前,找到了正在吃“门板饭”的胡雪岩。 重逢王有龄,胡雪岩因资助王有龄的恶名清除了,恢复了名誉。这时,胡雪岩的人生之路在常人看来有两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一是回到他做过伙计的信和钱庄。以胡雪岩此时的条件,回到信和钱庄肯定会受到重用。而这时,信和钱庄的“大伙计”张胖子在收到王有龄还回连本带息的借银后,已经做好请回胡雪岩、让出自己位子的打算。他找到胡雪岩,恳请胡雪岩重回信和钱庄,甚至将胡雪岩离开信和钱庄期间的薪水都给他带去了。 二是留在王有龄身边当他的左右手。而此时王有龄也希望胡雪岩能够留在衙门里帮自己。按王有龄的想法,适当的时候,胡雪岩自己也可以捐个功名,以他的能力,肯定会有飞黄腾达之日。 然而,这两条路胡雪岩都没有走。混迹官场不是胡雪岩的兴趣所在,他不喜欢走这一条路;帮助王有龄他自然不会推辞,但最终他还是要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至于回到信和钱庄,这种被胡雪岩称作“回汤豆腐”的事,他更是不会去做。这不仅仅是俗言所谓“好马不吃回头草”,在胡雪岩看来,其关键在于,这“回汤豆腐”做得再好,也不过做到“大伙计”为止,终归不过是一个“二老板”,并不能事事由自己做主。 胡雪岩说:“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算得了什么好汉?” 他要的就是自己能做自己的主,开办自己的钱庄,自立门户做老板。 这不仅是一种不甘受制于人的自主意识,而且也是一个要取得大成就的商人必不可少的素质:只有自己能做自己的主,才能使自己的正确决策通行无阻,不受那些毫无胆识的老板的限制,失去发展的机会。 需要说明的是,要干大事必须自立门户,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立门户就一定能干大事,世界上自立门户的人何其之多,而干出大事的又是何其之少!同时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能否自立门户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何才能正确判断你有没有自立门户的才能呢?这个问题讲起来可以写上百万言的专著,不过我认为对一般的读者没有那个必要。根据胡雪岩的经验,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感性的判别方法,那就是:当你在工作中感到自己善于判断、决策,提出合理化建议,而不被领导所采纳时,就说明你有自立门户的潜质。如果具备适当的外部条件,你就可以自立门户了。 一个人要有大自信,才可能有大成功,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与此紧密相连的是,一个人要获得成功,还必须真正踏踏实实地去做事。这是一个渴望有大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胡雪岩特别重视这一点。 清军刚刚从太平军手中收复杭州,胡雪岩就来到了杭州着手恢复自己的钱庄。 这天晚上,因为想的事情太多,胡雪岩怎么也睡不着。忽然,从墙外传来一阵打更的声音:“哐哐,当,哐哐,当……” 听着这自远而近的梆锣声,胡雪岩有种空谷回音的喜悦和感激。那是太平时的声音,如今又听到了!胡雪岩陡觉精神一振,翻身下床,走到窗前倾听着。这惊醒了同睡一房的刘不才和小张,两人也随即起了床。 “胡先生,你这是干什么?”小张问。 “你们听这打更的梆子声!”胡雪岩说。 小张听了一会儿,说:“这杭州城什么都变了,只有更夫老周没有变,每夜打更,从没有间断过一天。” 胡雪岩动容地说:“难得!难得!这老周多大年纪?” “60多岁了,身子倒还健旺。”小张说。 “他没有饿死,而且每天能打更,在杭州严重饥荒、饿死人无数的这段日子里,看来这个人的禀赋倒是得天独厚。可惜!,'刘不才停了一下,才说,“只是打更!” “三爷,话不能这么说。”胡雪岩肃然地说:“世界上有许多事,本来是用不着才干的,人人能做,只看你是不是肯做。只要肯一本正经地去做事,就是个了不起的人。” 随即胡雪岩将头转向了小张说:“小张,我托你问问那老周,愿不愿改行?” 最后,胡雪岩重用老周来管理自己的仓库。 胡雪岩这里所强调的“只要肯一本正经地去做事,就是个了不起的人”,与他经常对自己的雇员说“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像个样子”,意思是一样的,也就是强调不仅要能立志,有自信,还要能踏踏实实地去做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概括了一个成功者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秘诀。诚然,做生意的确需要才干,但是,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实际上更加重要。道理很简单,因为立志在人,谋事在人,成事还是在人。 自古以来,没有一个成功的商人不是在艰难困苦中凭着一股锲而不舍的韧性,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一步一步干出来的。 很多人都知道,香港巨商李嘉诚就曾经做过很长时间的推销员,整日穿梭于大街小巷。 他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除工作外,他晚上还要进修,抽时间学习英语,阅读报刊,甚至在事业上有了辉煌成就后,仍然不断进修,从中英文报刊上汲取知识,绝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1984年8月,长江实业的一位高级职员将一篇翻译文章给他,他接过一看,马上就说出了它的底细: “这不就是《经济学人》那篇文章!” 李嘉诚年轻时养成的一丝不苟、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一直保持到现在,他每天的工作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他的手表永远比别人快10分钟,为的是不耽误下一个约会。 新东方教育集团总裁俞敏洪,也是这样一位踏踏实实干出事业来的人。P5-8 序言 经商是一门智慧性很强的学问。凡是无头脑、无眼光、无手段的人,都不能进入这一行列。在这个商业主导全球经济,每个人似乎都企盼跃身商海去击水千里的时代,胡雪岩——这位晚清富甲天下的“红顶商人”。就像一部永远的商场教科书,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作为19世纪下半叶叱咤中国商界的风云人物,他的传奇人生使无数的后来者为之痴迷。 胡雪岩出身贫寒,开始时只是一个钱庄的小伙计。然而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却变成了富可敌国、显赫一时的大财神,在全国建立起了自己庞大的金融帝国,被清廷授予“头品顶戴,穿黄马褂,准紫禁城骑马”的殊荣,史称“红顶商人”。胡雪岩出身阜微,又生逢一个动乱的时代,国家内忧外患,到处是兵荒马乱,他如何能够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取得这样一个辉煌的成就呢? 胡雪岩的生命历程是那样的离奇曲折,风云变幻,并非一帆风顺。用他同时代人陈代卿的话来说,就是:“游刃于官与商之间,追逐于时与势之中,品够了盛衰荣辱之味,尝尽了生死情义之道。”真诚与虚伪,欺骗与狡诈,机遇与挑战。贫穷与富有……凡是人世问可能遇到的各种祸福,他都遇到过。这些特点正适合众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们的状况,使他们心中升起向这位商界奇才求教的渴望。 胡雪岩还处在一个特定的新旧交替的变革时代,他既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鲁迅语)——他的一生是我国封建时代商人经营、发展经历的浓缩;同时,他又结束了旧式传统商人的时代,开启了中国新商人的时代。他借助权贵、政要的势力,营造亿万家财;太平天国运动时,他纳粮助赈,支援政府的工作;洋务运动兴起后,他引进技术和人才,推动洋务运动和中国革新……他的这些特点,又正适合处于目前这样一个变革转型时代的创业者们的状况,使他们总想从这位商界巨人身上学些什么。 因此,自胡雪岩去世一百多年来,关于胡雪岩的书就一直没有停止出版过。特别是关于他经商谋略的书更是长盛不衰,不断有后人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对他的商道进行阐发,他的传奇人生似乎包含着一切时代的基因,永远为后人解读不尽。 多年来,笔者也一直在研究胡雪岩的经商之道,出版了一些关于胡雪岩经商智慧的书,其中有两本还曾分别上了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二名和第四名。这部著作,是笔者研究胡雪岩商道最全的一个版本,它以曾经名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二名的“胡雪岩致富的101个忠告”为蓝本,又增加了一部分内容,其中大部分是作者精心收集到的典型经商案例故事。同时,这本书在写作方法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每一个计谋都采用典型案例故事加精要,最评的形式,不仅力求向读者传达出胡雪岩在每一件项目活动中的谋略和运作技巧,而且结合古今中外的典型案例故事,做深入浅出的进一步阐发,以使读者能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之所以要采用这种形式,是因为笔者坚信,对一个真正的经商人员而言,读一个好的案例胜过读百篇空洞的文章,一个案例中所包含的智慧信息量是抽象的理论不可比拟的。这是一本处处为读者着想又很实用的书。几乎字里行间都潜藏着智慧的谋略。没有多少废言。因此,这本书一出版后就一版再版,已经正式出版了两次,这次是第三次出版。同时,又做了进一步的修改,使它变得更加完善。 邓顺天成 2012年2月26日于北京昌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