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梁启超传/大师人物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吴其昌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论中国人种之将来》;《论中国国民之品格》;《吾今后所以报国者》……《梁启超传》(作者吴其昌)是梁启超的学生吴其昌的绝笔之作,虽只有短短五万言,《梁启超传》却继承了梁文“笔锋常带感情”的特点,饱含着深沉的家国之痛,因此有字字读来皆是血的感觉。

内容推荐

《梁启超传》(作者吴其昌)是梁启超的学生吴其昌的绝笔之作,虽只有短短五万言,却继承了梁文“笔锋常带感情”的特点,饱含着深沉的家国之痛,因此有字字读来皆是血的感觉。《梁启超传》作者运用史家之笔法,将乃师的生平置于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背景之中来写,深刻展现了梁启超的觉醒与奋斗、抗争与失败,于情于理,入木三分,发人深省。

目录

第一章 一世纪来中国之命运——从鸦片战争至梁氏诞生的前夕/001

第一节 绪说/002

第二节 梁氏生前中国一般的惨况/003

第三节 梁氏生前中国一般的教育状况/021

第四节 梁氏后来对于祖国命运的影响/029

第二章 亡国景象与维新初潮——从梁氏诞生至戊戌政变/036

第五节 综叙/036

第六节 亡国现象的种种——梁氏生后的中国惨况/038

第七节 梁氏幼年的家庭生活及家乡环境/046

第八节 康梁会接——关于思想、学术、政治的渊源/051

第九节 梁氏独立事业的开始/054

第三章 维新的失败与革命的成功——自戊戌变法至梁氏亡命/070

第十节 促成戊戌变法的原因/070

第十一节 戊戌政变史剧的绘影/103

第十二节 政变失败原因的解析/115

附录

三十自述/124

论中国人种之将来/130

论中国国民之品格/136

沦独立/140

服从释义/145

说希望/152

敬告我国国民/156

余之死生观/161

作官与谋生/173

吾今后所以报国者/179

“知不可而为”主义与“为而不有”主义/182

为学与做人/190

梁任公先生年表/196

试读章节

要说当时日本吞华的野心,中国方面完全不知道,那也绝非事实所宜有。汉学甚深、道德甚高的犬养毅氏,和孙、康、梁,都是至交。但他也会亲向任公吐出肺腑之言:民国纪元前十三年——一八九九年,梁氏有澳洲之游,往拜犬养木堂:

……犬养木堂(毅)语余云“日本今无事可做,唯将投身于亚洲大陆耳!”……(《饮冰室诗集·壮别二十六首中自注》)

这话是在庚子八国联军之役的前一年说的。由此可知,纵然中国无拳匪的内乱,纵然全世界列强都要保全中国,而日本的居心,无论有道德、崇汉学的学者,以及吃人肉、亡人国的军匪。人人都毫不留情地要吞中国而帝中华!我现代多血多泪的有志青年啊!如果你生长在这时候,你将要如何的悲愤切齿、奋发淬砺啊!

二十五镌留着悲壮史迹的“崖山"熊子乡

熊子乡——这梁氏降生的地点,也足够刺激梁氏一生之荣誉和热血。何以故?梁氏自己就曾说过:

余乡人也,于赤县神州有当秦、汉之交,屹然独立群雄之表数千年,用其地与其人,称蛮夷大长!留英雄之名誉于历史上之一省。于其省也,有当宋、元之交,我黄帝子孙与北狄异种血战不胜,君臣殉国,自沈崖山!留悲愤之纪念于历史上之一县。是即余之故乡也。……余实中国南端之一岛民也。……(《三十自述》)

梁氏以一“数百年栖于山谷”而为“岛民”之特质,而自幼即受本乡过去“光荣”和“悲痛”两大纪念之刺激,梁氏一生命运“种子的薰习”,即奠基于此时。

他脑海薰习中所受最早、最洁、最纯和一生印象最深的,当推他祖父梁维济的口训。

余逮事王父者十九年。……王父爱余尤甚。四五岁,在王父及母膝下授四子书、诗经。夜则就睡王父榻,日与言古豪杰、哲人嘉言懿行。而尤喜举亡宋、亡明国难之事。津津道之!……(同上)  后来,梁氏虽然受“康党”所挟持,不能始终追随中山先生以倒满清,但他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所发表的言论,竟是一个激烈的革命党!

……鄙人诚非有爱于满洲人也。……鄙人虽无似,一“多血多泪”之人也。每读《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纪略》,未尝不热血溢涌!故数年前主张“排满论”,虽师友督责日至,曾不肯即自变其说。至今日而此种思想蟠结胸中,每当酒酣耳热,犹时或问发而不能自制。苟思有道焉,可以救国,而并可以复仇者,鄙人虽木石。宁能无歆焉!……(《伸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

像这种明确痛快的文章,真可与当时革命党的宣传品的笔锋,交相比美。严复批评“梁氏实为亡清代二百六十年社稷之人!” (见《学衡杂志》:严几道与熊纯如手书)。虽然未免推奖过甚,然而他的首先发难的功绩,实在是不容否认。而梁氏也曾说:

当光绪、宣统之间,全国有智识、有血性的人,可算没有一个不是革命党。但……手段却有小小差异:一派注重种族革命,说是只要把满洲人撵跑了,不愁政治不清明。一派注重政治革命,说是把民治机关建设起来,不愁满洲人不跑。……(《时事

杂论·辛亥革命的意义》)

这话可以代表当时多少有血性的人的意见,虽不可知;但无论如何,却确确实实可以代表梁氏个人当时的意志和行动。

二十七开始离乡——睁开眼睛了

童年的梁启超,究竟不过是一个不见世面、孤栖山海的“岛民”,然则他后来一生的政治、民族、文化、……意识,是怎么样养成的呢?他虽然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天才:六岁,五经卒业。九岁,能做千言的文章。十二岁,便中秀才。可是天天所埋头钻研的,不过是“八股”。虽是他自己极其讨厌“八股”,然而不知天地间除了“八股”以外,还有所谓“学问”!他说:

……余自先世数百年,栖于山谷。族之伯叔兄弟,且耕且读,不问世事,如桃源中人。余生九年,乃始游他县。生十七年,乃始游他省。犹了了然无大志。梦梦然不知有天下事!余盖完全无缺,不带杂质之乡人也。……(《夏威夷游记》)中了秀才以后怎么办呢?

……十三岁,始知有段、王训诂之学。大好之。……肄业于省会之学海堂。堂为嘉庆间阮元所立,以训诂、词章课粤人者也。至是乃决舍帖括(即八股),以从事于此。然不知天地间于训诂、词章之外,更有所谓“学”也。……(《三十自述》)P46-49

书评(媒体评论)

“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享年虽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则云变波折,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响应。梁启超以“善变”闻名于世。从戊戌年的_变法开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创办《新民丛报》,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鼓与呼。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复辟,再造共和。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转变成新的人格和社会理想,在不断的“变”里,其宗旨和同的始终不变,“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

——萧公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5: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