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淮南钩沉--淮南文史资料集粹(上下)》(作者:梁爽)是一部淮南市政协近三十年的文史资料汇总集,由淮南市委宣传部、淮南政协办公室和淮南文史资料办公室共同主编,分为上下两部,精选了《淮南文史资料选辑》1~15内容编著而成,不仅征集整理了淮南近百年来特别是解放后以矿业为主的工业发展和农业发展资料,而且展示了淮南百年来的历史名人和重要事件,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百年淮南钩沉--淮南文史资料集粹(上下)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梁爽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百年淮南钩沉--淮南文史资料集粹(上下)》(作者:梁爽)是一部淮南市政协近三十年的文史资料汇总集,由淮南市委宣传部、淮南政协办公室和淮南文史资料办公室共同主编,分为上下两部,精选了《淮南文史资料选辑》1~15内容编著而成,不仅征集整理了淮南近百年来特别是解放后以矿业为主的工业发展和农业发展资料,而且展示了淮南百年来的历史名人和重要事件,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内容推荐 这部文史资料新书《百年淮南钩沉--淮南文史资料集粹(上下)》(作者:梁爽)是在集纳了“文革结束”、淮南市政协组织恢复以来出版的所有文史资料选辑精粹部分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是新一届政协推出的首部具有一定历史和现实意义、史料较广、篇幅较长、文字也较多的读本,《百年淮南钩沉--淮南文史资料集粹(上下)》分为上、下两部,共计69万字,上部“淮南建市初始”为记事,下部“淮南风云人物”为述人。主要围绕淮南建市前后,百余年来淮上地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艰辛坎坷的经济发展史、跌宕起伏的社会进化史等,运用大量丰富、鲜活、翔实的亲闻、亲历、亲见史料,历史地再现了淮南矿区一百多年来绚丽多彩、曲折百转的发展历程。较为系统地描写了清末时代淮南地区的英雄前赴后继为推翻封建帝治而进行奋争的历史风云故事;民国时期各路贤达为开发淮南煤田而进行的不懈努力;日伪统治时期侵略者疯狂攫取煤炭资源和淮南人民为保卫资源,汇集各种力量勇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史实;国民政府后期、新中国解放前夕进步人士积极奔走斡旋、淮南矿工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所进行的曲折护矿斗争、迎接解放过程中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历程以及解放后翻身当家作主的淮南矿区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热火潮天、大干快上的可歌可泣感人画面,书中内容包涵涉及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历史事件,从书中可以看到,包括辛亥革命、民国初期军阀混争、大革命时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等等大事件,书中所涉及的人物都是历史上可查的,基本架构是以真实的历史记载搭建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部规模较大的长篇史料性小说,虽书中文章各自成篇,但用时间和事件把相关史料串联在一起,不仅是一部史料性资料性文史读本,也可算得上是一部长篇写实性历史小说。 目录 前言 上部 淮南建市初始 第一章 淮矿史,一蓑烟雨 淮南煤矿概况 淮矿简述 淮南煤矿的纵断面 淮南煤矿和官僚资本 我所知道淮南煤矿的缘起 淮南煤矿职工英勇护矿迎解放 淮南矿区解放前夕纪实 淮南煤矿史的一些回忆 忆程士范先生与淮南路 胡卫中与淮南矿路 中共淮南矿区地下支部情况回顾 回忆淮南矿路警察总所 抗战胜利后接收淮南煤矿之经过 淮南煤矿之开发与淮南铁路之修建 投身淮南煤矿建设四十年 第二章 抗日寇,一腔怒火 抗战前期在淮南战斗生活回忆 抗日时期的程家集 日寇占领下的风台县城 日寇血洗三里沟 腥风血雨的大通煤矿万人坑 淮南大通煤矿的万人坑 忆争取日军川井小队的起义 忆方绍舟父子 第三章 黎明前,一波三折 解放前的淮南铁路 解放前的淮南航运史略述 解放前淮南发电厂工人斗争史简述 解放前淮南电力工业实况 保卫电厂纪事 解放前夕保护淮南煤矿电厂纪实 解放前的淮南面粉厂概况 解放前后淮南电厂的护厂斗争和反轰炸 回忆解放前我同倪荣仙、胡卫中谈判的经过 解放前,我做地下党工作的一些回忆 淮南解放前后情况回忆 3000矿工拦火车 三进淮南联络护矿 关于接收淮南煤矿的情况 保卫电台迎接解放 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迎接解放军渡淮河 淮南解放概述 第四章 解放初,一心向上 淮南矿区的接管与生产恢复概述 解放初期淮南电厂的一些史实 开国两年来的淮矿建设 淮南解放初期一段工作情况 解放初期筹建淮南肥皂厂的回忆 回忆在淮南工作二三事 1954年抗洪治淮纪实 田家庵的变迁 下部 淮上风云人物 第五章 淮上军,一呼百应 淮上起义军始末 淮上志士前赴后继 廖湾人民与淮上军 淮上军在凤台的活动 洛河光复记 淮上军光复寿州前后 淮上军的活动和寿县的光复 倪嗣冲镇压淮上革命 淮上健儿讨伐倪嗣冲 淮上军总司令王庆云事迹片段 历史学家胡绳对淮上起义军的概述 第六章 柏文蔚,一世之雄 柏文蔚将军纪事 柏文蔚与淮上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柏文蔚 柏文蔚在花垣 缅怀先父柏烈武将军 回忆父亲二三事 第七章 廖湾人,一身是胆 淮上军中的廖氏兄弟 戎马倥偬前半生 廖梓英自述 廖梓英逸事几则 风雨沧桑六十秋 廖宜民事略 廖运泽回忆东征 辛亥革命烈士后代廖多芳 我在“伊犁事件”时的一段经历 甘肃近代体育事业的开拓者廖中威 第八章 忆前辈,一往情深 先父常恒芳传略 忆先父二三事 回忆先父倪荣仙 忆父亲倪凌阁 缅怀先父张纶二三事 忆先父回族人民代表洪捷三 我记忆中的曹式夷将军 第九章 群英会,一柱擎天 我的革命经过 王绍九先生在辛亥革命前后 辛亥革命的坚强战士陈子香 我参加淮上军淮上自治军的经过 岳相如逸事 蔡梦周事略 张耀西事略 鲍刚将军事略 倪荣仙其人 耿林父牧师小传 著名劳动模范酆绪然 乐为海峡搭金桥的孙铁山先生 征集文史资料启事 试读章节 淮南煤矿的纵断面 潘企之 一、沿着露头挖掘时期 淮南的舜耕山煤田是一个弧形构造,中间是平原,被冲积层所掩盖,深达600至1000公尺,东北翼是上窑山,西南翼是舜耕山,都有煤层的露头出现,有的离地面很近。在明朝的时候,便有人开土窑,挖煤作燃料。当时规模如何,很难查考,也缺乏文献的记载。现在土窑的遗迹累累,沿着煤层延长达数公里,大部是开掘石灰岩内的煤层,大概因为石灰石较硬,沿着煤层挖下去,洞子不容易塌陷的缘故。但是石灰岩多水,当时没有排水机械,如何克服水淹的困难,还不确定。一般的说法,是顺着煤层做了楼梯式的许多级水仓,每级一个人,用水桶把水逐级提上来。还有一个说法是利用粗毛竹管做汲筒抽水。第三个说法是顺煤层向下做平行的两个斜洞,把积水放到较深的一个斜洞去,然后把多水的斜洞接着向深处做下去,到一定程度,再把水放回来,加深原来那个积水的洞子,轮流操作。从井下发掘到的油灯的式样和地位推测,知道当时照明是用油灯,在明朝土窑便挖到100公尺深。当时采煤工作的辛苦和我们先人的工作毅力,是可以想象的。 到清朝,这些土窑据说就被封闭了。是否因为缺乏机械,无法克服排水和通风的困难而终止开采,还是因为淮上是清初汉族抗拒清兵的根据地之一,窑洞是天然的堡垒,因而被清兵封闭,还无法判明。总之,土窑时代,到明末结束了。 二、官僚方式的经营时期 到清朝末叶,帝国主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一般接触到资本主义文化的官僚,希望把经年积累的资金,转化为工业资本,以攫取更大的利润,但是主观上缺乏工程技术知识和客观上受封建势力的限制,这个天真的梦想,终成泡影。这就是淮南煤矿组成之一的大通煤矿创始人段云书等所遭受的命运。他带了30万两银子于1900年来到大通开矿,由于自己生活的腐化,对矿业的无知,地方封建势力的阻挠和侵蚀他的资本,结果毫无建树,大通公司也随清朝的覆亡而宣告停顿。 1904年,怀远县的大地主、大绅士林文瑞集合了一批人,共谋复兴大通煤矿,封建势力的阻挠,暂时被统一起来,使之能在现在的大通矿场筑井修坑,铺设大通到田家庵的轻便铁道,在田家庵建立煤栈……但是由于缺乏技术,缺乏企业管理方法和制度,日产煤仅10吨,资本主义式的工业终难生长,又只得投靠帝国主义,乞援于中德合办的中兴煤矿公司和他合作。但中兴是平槽,淮南是立槽,当时中兴派来技师多是监工之流,对这一煤田构造的基本知识也没有,只是仿照中兴办法,垂直向下凿井打钻到厚煤层。因此大通公司虽几经挣扎仍是奄奄一息,毫无转机,1923年改组为保记公司,紧缩工作。 三、官僚资本主义经营时期 1927年大革命后,资产阶级叛变了革命,与封建势力妥协。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以浙江财阀巨头张静江氏为主体的建设委员会,从事电气和矿山的经营。1929年派探勘队来舜耕山煤田,利用政权,很快就领得九龙岗(大通以东)、洞山(大通以西)和上窑的采煤权;1930年成立淮南矿务局,延聘美国留学生,先发展九龙岗矿区,收买一些旧的锅炉、绞车、40个千瓦的发电机,1931年3月出煤,到1932年l,,q,日产300吨,1936年日产2000吨,畅销宁沪一带。1937年春,这个开始获利的矿山和淮南铁路,即在开发其他新矿的理由下,出售于宋子文财团的建设银公司。差不多与淮南发展的同时,大通的股东,于1931年在上海的银行家支持之下,重振旗鼓,中兴退出,改称华商大通煤炭公司,延聘九一八后东北撤退来的采矿工程师,开设新井,添加设备,到1936年日产达1800吨。 淮、通两矿有这样的成绩,主要是依靠政治的力量和技术方面、经营方面的进步,但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及当地封建势力的把持,所以这种发展是没有坚实基础的。 1938年,皖北沦陷,淮、通两矿,变成日本三菱、三井财阀的猎物,合并经营,称淮南炭矿,成为侵华战争中华中燃料的重要补给地。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以后,宋氏的建设银公司,利用政治力量,不但接收了淮南矿和铁路,接收了日本人添设的田家庵电厂和其他设备,并且还接收了大通公司,总称淮南矿路公司。一直到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覆亡,接收的日伪资产,分文未曾缴纳,而大通的股权关系,也始终未算清楚。更从善后总署拨到大批发电机、绞车、工具机等器材,来充实他的财产。到1948年秋,月产量20万吨,达到抗战前的生产水平,但能运达浦口的仅5万吨。 四、解放前后 淮南八公山煤田的发现,是根据地质理论的推断,用钻探的方法加以证实的。这是1946年秋季的事。但是它的开发受封建势力的束缚,到1949年1月解放时,还停留在探采阶段。封建势力利用新矿要购地设矿场,架设电话线、筑路等机会,从土豪劣绅到国民党县党部、县长、省政府,重重勒索,以致买不到地开井,买不到地竖电线杆子,要买也得花上几倍的代价和巨额的贿金。P20-22 序言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人民政协组织的一项独具特色的经常性工作,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倡导开展起来的。在上个世纪的1983年,经历了“十年浩劫”之后,政协淮南市委员会编辑出版了《淮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从那时迄今,30个年头过去了,历届政协淮南市委员会薪火相传,笔耕不辍,陆续编辑出版了《淮南文史资料选辑》,总计15辑。 今年元月,政协淮南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组成。接过编辑淮南文史资料工作的接力棒后,本届政协经过研究,作了一个决定:把以往30年所编纂的文史资料进行一次系统梳理,将其精华部分整理汇编成册出版。此举,意义至少有三条:一是让更多的人,特别是让当今的年轻同志了解淮南的历史和往事,增加对我们这座城市的认识与热爱,激发建设美丽淮南的信心和干劲;二是对30年淮南政协文史资料工作进行系统性小结,承前启后,进一步发挥好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三是开启《淮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的文史资料征集及编辑工作。 按照上述思路,经过五个多月的艰辛努力,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于是有了今天这部呈现在读者面前,名为《百年淮南钩沉——淮南文史资料集粹》的书。该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共计60余万字,上部记事,下部叙人,尊重历史,保留原貌。 “文以载道,史以鉴今”。我相信,这是一部开卷有益、值得一读的书。 本书的出版得到中共淮南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陈儒江部长的大力支持,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梁爽、岳葆春、程晋仓等同志为本书的问世付出了辛勤劳动,感谢所有在此书编辑出版过程中给予过关心、支持、帮助的同志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