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快乐长大(学前小学版)
分类
作者 周定南//吕育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吕育、周定南编著的《怎么做家长,让孩子快乐长大》引用了“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现代学校心理辅导”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作者二十多年的学校教育教学经验,通过记录女儿从出生到大学的成长教育细节,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阶段(学前篇、小学篇、中学篇)、比较系统完整地讨论从出生、成长到成人过程中的家庭教育问题。《怎么做家长,让孩子快乐长大》是较为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参考用书。一书在手,家教不愁!

本书是《怎么做家长,让孩子快乐长大》(学前、小学版),着重论述了学前和小学阶段所面临的家庭教育着重点。

内容推荐

《怎么做家长,让孩子快乐长大》作者吕育和周定南以扎实的教育理论基本功,结合二十多年丰富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贯穿孩子出生、成长到成人的整个过程,从父母、家长的角度,通过回顾反思女儿成长的家庭生活教育的点滴细节,全面系统的阐述人生从出生(零岁)到成人(十八周岁),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对人生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尤其注重在家庭教育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本非常值得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家长学习借鉴的好书。

《怎么做家长,让孩子快乐长大》以人生发展成长的时间顺序,论述不同年龄阶段所面临的家庭教育着重点,譬如学前阶段的性格与思维方式的形成、注意力发展、记忆力训练以及道德习惯养成;小学阶段的听课习惯和作业习惯养成、兴趣选择培养、心灵保护以及学习中的独立性、上进心、意志力等方面;中学阶段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指导,以及学习动力的激发和维护等。这一切都是密切影响着孩子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是我们每一个家长在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家庭教育问题。同样也值得广大在职教师学习借鉴。

本书是《怎么做家长,让孩子快乐长大》(学前、小学版),着重论述了学前和小学阶段所面临的家庭教育着重点。

《怎么做家长,让孩子快乐长大》(学前、小学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学前篇

第一章 婴幼儿教育实践与理论/3

一、宝宝出生(独立)/3

二、银手镯的思索/9

三、人生发展的关键期/12

四、孩子学步(鼓励)/19

五、控制与自我控制/24

六、关于情商/31

七、学习理论/33

第二章 成长足迹/39

一、观念决定一切/39

二、个性在教育中形成/41

三、童年在玩乐中学习/46

四、注意在兴趣中发展/51

五、记忆在娱乐中提高/56

六、概念在生活中生成/65

七、道德在细微处培养/68

八、心灵在幼儿园净化/78

九、错误在偶然中产生——一个不该错的教育实录/80

小学篇

第三章 小学生二三四/85

一、小学家长的教育任务/85

二、小学生二三四/87

三、独立性的培养/88

四、自尊心的维护和激发/91

五、意志力的培养/100

六、关于责任心/103

七、遵守纪律、尊敬老师/104

八、做一个孩子信赖的家长/107

第四章 小学生学习习惯/109

一、第一习惯:上课认真听讲/109

二、第二习惯:独立、认真、自觉作业/116

三、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127

四、阅读能力的培养/133

五、有意记忆培养的关键时期/135

六、写作能力的培养/139

七、依法履行家长职责/143

第五章 小学生素质教育/145

一、学会放弃/145

二、放弃田径队训练/148

三、孩子要学钢琴/151

四、关于小学英语/153

五、关于“生命”的概念/157

六、关于书法学习/158

七、电脑的烦恼/159

八、关于素质/163

第六章 小学生身心保护/165

一、保护孩子身心健康/165

二、我比别人笨吗?/168

三、老师不公平/173

四、书法大赛/176

五、委  屈/177

六、考试成绩/180

参考文献/184

试读章节

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研究显示,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三岁之前的生长发育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成就,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而这个时期的教育责任就完全落在年轻父母身上。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家长是孩子成才的第一受益者,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也是终身的老师。

当您在享受快乐人生的时候,您也许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悄然来到了您的身边,这时的您应该怎么办?赶快学习婴幼儿教育理论和前人的实践经验!

一、宝宝出生(独立)

1.成长日记:初为父母  1993.5

1993年5月9日,女儿在全家人的满怀期待中呱呱坠地了,一周后我们出院了。

回到家,奶奶忙拿着早就准备好的小棉袄帮宝宝穿上,一层又一层,捂得严严实实的,生怕孩子冻着……

黄昏时分,女儿不停地吵闹啼哭。

初为父母的我们急得不知所措。

“上医院去!”这是我们唯一的也是无奈的选择。

早上刚刚出院,傍晚我们又无知地把女儿抱回了医院。

在医院小儿科,刚好遇上了一位年轻的医生在值班,医生含含糊糊,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打一针吧!”医生说得也有些勉强。……

当我拿到针剂的时候,看着女儿正在熟睡的小脸,回想起医生的勉强话,我犹豫了:

“这么娇嫩的皮肉就要这么不明不白地被扎上一针?”

看看女儿红彤彤的脸蛋,穿着厚厚的棉袄,还有捂得严严实实的小被子,再看看自己身上只穿着两件衣服,还有额头上的汗水。

“会不会是太热了?”

于是,我没有给孩子打上那一针,只是减去了孩子身上穿的衣服和包裹的棉被,女儿满意地安睡了。

现在的孩子,就是这样被我们父母长辈们用浓浓的爱,一层一层厚厚地包裹。初夏时节,我们自己身上穿着两层单衣,稍一活动还要冒汗,初生的婴儿却被我们裹上了三层、四层,这还嫌不够,还得包上棉衣和棉被,这就是我们现今的家庭关爱模式。也许衣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而“爱”却是说不清也道不明,可它却真真切切地存在着,紧紧的包裹着我们的孩子……

通过这一次的折腾,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我们多了份冷静,多了份理智,多了份思考:自从离开母体那一刻起,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自我独立的感官感知这个世界,他应该和我们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强迫孩子去实现我们未尽的心愿。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但她不是过度的爱的倾泻对象,我们不能过分干涉孩子的成长自由,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但父母也只能在他们的身后默默地关注着,让他们自由地成长。

孩子离开母体的第一声,就是对地球人宣告: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有自己感知世界、探索自然的权利,我的权利不容许任何人(包括妈妈)侵犯,如果任何人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我,我就要抗议——哭,这是我的权利,请您——爸爸、妈妈以及所有关心我爱护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阿姨、婶婶、舅舅、姑姑尊重我!孩子的啼哭声是对我们过度保护的最初抗议。

独立性是能力发展的根本,没有独立就没有能力的发展。现阶段家庭教育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过度保护问题,尤其是精神层面的过多限制和控制,这个不准、那个不行,早期一个眼神的暗示,或是一个不经意的面部表情,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压力,给孩子的独立性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面对幼小的孩子,家长需要冷静,要有理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克服过度保护的不良倾向。

保护过度是当今家庭教育过度化的严重倾向,表现为物质环境的无限度满足,精神环境的过度控制。父母对子女日常生活的过度关心和过度保护,对子女行为过多的限制和过分的干涉,是一种错误的家庭教育态度和行为。特别是在我国独生子女一代的家庭教育中,保护过度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结果往往影响孩子人格的独立形成和发展,养成依赖父母、轻视劳动、厌恶劳动的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导致人格扭曲和精神变态。第一代独生子女中,保护过度造成了很多孩子低能、懒惰已经成为事实。我们今天常挂嘴边的一个词叫做“80后”,正是验证我们的过度保护的严重后果。其实哪一代人、哪一个人不是从小长大,不是在失败和挫折中成长的呢?为什么“80后”就特别值得担心呢?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反思的,现在的新一代家长要从前人失败的教育中吸取教训,从成功的教育中积累经验。

现在的孩子不缺乏物质的享受,也有许许多多的长辈给予物的关爱,就是在这浓浓的爱,厚厚的情包裹之下,孩子的内心精神感受被忽略了,玩耍自由被无知的爱剥夺了。

物质发达给孩子带来更多的是物质的享受,而层层的厚爱却把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内心世界层层地包裹了,孩子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机会、失去了玩耍的自由。改革开放带来生产大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观念,同时也给人们造成了一定思想的混乱。有些人就把所有的传统道德都当成了旧观念给抛弃了,放弃了对孩子道德的教育。这些导致了孩子的需要停留在最低层次,即生理性需求层次,而高层次的需要,即尊重和发展的需要就很少地被激起。

我们认为家庭教育要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越是生活富足越应该重视道德培养。精神上应该给予更多的独立和自由,智力开发更应该讲究科学的培养方法,物质方面只要满足健康成长的基本需求就足矣。

P3-5

序言

(一)

当今社会,经济大发展,生活大改善,独生子女家庭占据了主流,形成了二比一,六比一,甚至更多比一的家庭关爱模式,孩子被层层的爱严严包裹着,我们的孩子成为了家庭的中心,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忧无虑,什么都不用他们动手,什么都不用他们费神,动动口,茶水送到嘴边,最多撒点娇,什么物质的满足都得到了,唯一遗憾的就是玩耍的自由也被剥夺了,不知不觉中成长独立的机会也失去了。

事实证明,什么都不让儿童动手,实际上是剥夺了他们的发展权利。婴幼、儿童阶段是智力、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儿童阶段智力和能力发展的不足对学习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教育因果关系的滞后性和隐蔽性,往往让我们无法得到学习问题的正确归因,婴幼儿时期形成的依赖性往往就迁移到上学时期,表现在学习上的依赖性和思维习惯的惰性,没有独立的思考过程也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学习效率也就大大下降,逐渐表现出成绩的落后。

以目前家长对学习成绩的重视和关注,难免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寻求帮助,家教市场就此而火热。也许正常的知识教学并不是太难的问题,但对于许多已经出现了教育问题孩子的帮助和教育,并不是目前家教(包括多数学校在职教师)所能够很好解决的,往往很多家教是帮倒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相反会贻误治理和改变时机,使教育问题进一步深化。目前医疗责任鉴定都很难,教育责任更是无法认定的,甚至是无处申述,当然绝大多数教育问题责任主要应归因于家庭教育,作为家长,认真学习前人的家庭教育经验,提高自身教育素养,懂得教育之道,是教育好孩子的根本出路。

(二)

沿着孩子成长的足迹,对照现代教育理论,反思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皆是一本书,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肯定存在一些失误和教训。

1993年5月9日,在人民医院妇产科,女儿第一声清脆的啼哭告诉我:“你已经做爸爸了!”

几乎是同一时间,当我还沉浸在初为人父的喜悦中,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隔壁产房里传出了一阵热闹喧嚣,“呱哇!呱哇!……”啊!原来是诞生了一对龙凤双胞胎。就此缘分,我们相识相熟起来。  “快乐长大、长大快乐”。这是女儿出生时,我写在《成长日记》扉页的座右铭,也是我们孩子教育的理念和期望。转眼18年过去,如今女儿已经成人,作为父母,教育、监护责任已经完成,总结过去,“快乐长大”已基本实现,“长大快乐”可以期待。

18年的育儿经历,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父母面前新生儿童就如一张白纸,任何美丽的人生图画都是可以想象和期待的,对于父母而言,“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对于每一个家长,孩子的教育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没有从头再来,教育是不可逆的!如果没有任何前人经验借鉴,没有完整理论的指导,年轻父母对教育会很茫然,这就是我们家庭教育的难点吧。

20年职业教育生涯,让我了解了太多太多的孩子,在没有“快乐”中长大了,也认识许多长大后享受不了“快乐”人生的孩子及其父母。特别是16年后的一个偶然中,我又再次遇见前面那对“龙凤”兄妹,和女儿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的缘分,使我对他们多了一份亲情,多了一些关注,也更多了一分纠结,本不该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失败教育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而且无可挽回,我的心像被针扎一般的疼痛着。

这件事深深地震撼了我,更加坚定的想给年轻的家长们写一点家庭教育之道,整理我们两人二十多年从教积累的资料,经过数载的加工整理,潜心调查挖掘、研究验证,结合女儿的《成长日记》和相关教育理论,《快乐长大》由此而生。

(三)

今天的教育,正前所未有的引人关注,特别是广大的家长们,为了孩子更是到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地步,用“不择手段”来形容某些家庭教育也不为过。家庭教育需要耐心和技能,有良好的愿望未必就有良好的结果,这是因为“自我实现预言”的结果。而孩子的教育,无论怎么样的老师,其作用效果都无法替代父母、超越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为重要的、终身的老师!父母的教育在诸多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中,是第一位的。

因此作为父母与其花心思给孩子寻找“好老师”,倒不如用一点时间和精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即便是“好老师”也离不开好父母的慧眼和支持。好老师加好家长,教育效果是加法和乘法;反之,则可能是减法或除法。

“好老师”不好找,好书却不少。《成长足迹》带你走向成功,《快乐长大》给你指方向。前车之辙,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后事之师!智者善于借鉴,愚者重蹈覆辙!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改革开放、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影响了多少代人的传统教育观念已经受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如今,“严厉惩罚、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观念已经被多数人抛弃,少生优教的观念刚刚开始,什么是优教?吃好、穿好、包裹好?我们的教育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教育理念出现了很多的混乱,今天我们到底该怎么教育孩子!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受到挑战,新的教育观念却未形成,破旧要立新,我们将用什么样的教育来培养孩子,这不是简单的学校的事情,教育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更是社会、家庭和父母的事情,教育牵涉千家万户的幸福。

“教之道、贵以专”我们要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统领我们的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培养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孩子在新的家庭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快乐长大。

本书引用了“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现代学校心理辅导”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作者二十多年的学校教育教学经验,通过记录女儿从出生到大学的成长教育细节,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阶段(学前篇、小学篇、中学篇)比较系统完整地讨论从出生、成长到成人过程中的家庭教育问题。本书是较为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参考用书。一书在手,家教不愁!

(四)

教育是一门艺术:子女的教育是一门要求极高的艺术,不仅要求我们知道哪些教育内容,更要求我们掌握好教育尺度。

如人生发展关键期,不仅要求掌握人生发展的时间点,还要把握其教育的力度,运用得当、恰如其分的把握,可以高效率的培养孩子,甚至可以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天才,如果运用不当,时间点把握不准或者教育力度掌握不恰当,过度的不当刺激,会导致“点位白痴”。  控制与自我控制,是关系到孩子一生命运和成就的理论,不仅要求我们能够培养孩子的控制与自我控制能力,还要恰当地掌握其自我控制水平,自我控制水平过高容易导致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控制水平过低则会一事无成,自我控制水平的发展应该与年龄发展相适应。人们常说的“情商”的核心成分便是自我控制。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了我们要懂得欣赏孩子,看到孩子的优点,家长的期望,就是孩子的未来!要求我们能够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抵御眼前不良的社会风气侵蚀,过滤影响孩子成长消极信息,把积极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信息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在有限的成长时间内,得到最好的发展,学到最为有用的技能,长大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尊心,是人生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不仅要知道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更要注意到自尊心的强度和自尊品质,不当的自尊会演变成自卑或虚荣,形成虚假自尊、妄自菲薄,自尊强度和品质应该和能力发展相匹配。

独立性,是能力形成和自我发展的根本,没有独立就谈不上能力,但我们不仅要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更要注意培养独立与合作意识的协调,不当的独立形成偏离和叛逆,影响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甚至给生存带来威胁,我们要有独立也要学会遵从,适应环境是生存之道。

道德,道与德的有机结合是做人之本,但道德发展层次并不是越高越好,有德而无道,显得懦弱无能,或许会给家庭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有道而无德,人们敬而远之,道和德有机结合才是道德。道德发展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

学习理论,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可以说影响着孩子一生的生活品质,当前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程度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但是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习好却是一片茫然。要想孩子的学习有个好成绩其实也并不难,但前提条件是父母要好好学习,掌握认知学习的规律,及早布局。

周定南

2011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7: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