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由著名文学家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
为什么中国的古代小说都会有一个作者的问题?《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水浒传》的版本状况是怎么样的?《话说水浒传》从《水浒传》作者研究、《水浒传》的人物形象、《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水浒传》的文化反思几个方面来了解这本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本书由萧相恺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话说水浒传(文学江苏读本)/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文丛 |
分类 | |
作者 | 萧相恺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由著名文学家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 为什么中国的古代小说都会有一个作者的问题?《水浒传》的作者是谁?《水浒传》的版本状况是怎么样的?《话说水浒传》从《水浒传》作者研究、《水浒传》的人物形象、《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水浒传》的文化反思几个方面来了解这本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本书由萧相恺著。 内容推荐 有一句老话,叫做“知人论世”,谈《水浒传》,首先要谈的自然应该是它的作者——它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时候人?他是怎样一个人?因为了解了作者,更有助于了解他的作品——作品的思想、作品的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蕴、时代风云。可惜的是,在中国古代许多的通俗小说书上,或者因为通俗小说本身地位低下,作者耻于在书上写上自己的真名实姓;或者为了躲避文网的罗织,作者不敢在书上写上自己真实的名讳字号;或者署上了自己的真名实姓,却因为通俗小说不登大雅之堂、作通俗小说的人又没有社会地位,因此名不见于籍载,于是,中国绝大多数的古代通俗小说作家,都笼罩在一团浓浓的云雾之中,像谜一样难见底里。 《话说水浒传》从《水浒传》作者研究、《水浒传》的人物形象、《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水浒传》的文化反思几个方面来了解这本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 《话说水浒传》由萧相恺著。 目录 一、谜一样的《水浒传》作者 (一)《水浒传》作品上的作者题署 (二)《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 (三)《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什么地方人什么时候人 (四)《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二、《水浒传》的人物形象(上) (一)高衙内和衙内现象 (二)从偷鸡到盗甲——梁山的“随才器使”与时迁的修成正果 (三)燕青为什么能进三十六天罡的行列 (四)《水浒传》中的三淫妇: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男性话语中的女性形象 (五)《水浒传》里的三女将:孙二娘、扈三娘、顾大嫂——男性话语中的女性形象 三、《水浒传》的人物形象(下) (一)追踪水浒英雄的原生态——对宋江、吴用、武松、鲁达、石秀的考察 (二)吴用运筹帷幄艺术一例——“智取生辰纲” (三)一样是好汉——漫议鲁达、林冲、李逵 四、《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一)豪侠·绿林豪侠集团·侠文化——《水浒传》的根本性质 (二)浓浓的市井情结——《水浒传》的市民文学特色 (三)忠义·招安·儒家思想——《水浒传》的重要思想内蕴 五、《水浒传》的文化反思 (一)关于“泯合恩仇”与“倡言平等”:排座次的文化反思——《水浒传》文化侧面的理性反思之一 (二)一把双刃剑:关于“义”——《水浒传》文化侧面的理性反思之二 (三)执法向护理的倾斜——《水浒传》文化侧面的理性反思之三 (四)仁恕对义侠的屈从——《水浒传》文化侧面的理性反思之四 试读章节 有一句老话,叫做“知人论世”,谈《水浒传》,首先要谈的自然应该是它的作者——它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时候人?他是怎样一个人?因为了解了作者,更有助于了解他的作品——作品的思想、作品的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蕴、时代风云。可惜的是,在中国古代许多的通俗小说书上,或者因为通俗小说本身地位低下,作者耻于在书上写上自己的真名实姓;或者为了躲避文网的罗织,作者不敢在书上写上自己真实的名讳字号;或者署上了自己的真名实姓,却因为通俗小说不登大雅之堂、作通俗小说的人又没有社会地位,因此名不见于籍载,于是,中国绝大多数的古代通俗小说作家,都笼罩在一团浓浓的云雾之中,像谜一样难见底里。《水浒传》的作者也是如此。 (一)《水浒传》作品上的作者题署 跟那些不署名号的作品相比,研究《水浒传》作者的人算是比较幸运,因为他还有迹可寻——一些历史文献中还留有作者名字的记录,今存的《水浒传》上,也都署有作者的姓名。 明代嘉靖年间,著名的藏书家、学者高儒,在他的《百川书志》中便记载着所藏的一部一百卷本的《忠义水浒传》,说那部书上署的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百川书志》编成于嘉靖十九年。今存的《水浒传》本子,也多署上了施耐庵、罗贯中的名字,只不过,有的是两个名字都署,比如万历三十八年在杭州刊刻的容与堂本,上面就明标着“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有的却只署一人,比如,金圣叹的批评本,就只署“东都施耐庵撰”;而双峰堂本则署“中原贯中罗道本明卿父编集”、“后学仰止余宗云登父评校”、“书林文台象斗子高父补梓”,这里的“贯中罗本道名卿父”当即罗贯中,只是不知余仰止、余象斗为什么要这样故作“狡狯”?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有一种藜光堂本的《新刻全像忠义水浒传》(一百十五回),居然题着“清源姚宗镇国藩父编”。 (二)《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 《水浒传》作品上的题署是那么不统一,《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呢?历史上的文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很不一致。 按照《百川书志》的著录,这《水浒传》的作者应该是施耐庵、罗贯中两人,高儒之后,郎瑛的《七修类稿》卷二十三说:“《三国》、《宋江》(即《水浒》,下不另注)二书,乃杭人罗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日‘编’。《宋江》又日‘钱塘施耐庵的本’。”不谈《三国》,郎瑛看到的《宋江》的题署似乎与《百川书志》著录的《水浒传》的题署是相同的,或者他就是在解释《百川书志》中关于《水浒传》的这则著录。他说的是:我想《宋江》原先一定有个底本,所以题罗贯中“编”,而《宋江》“旧本”的作者则是施耐庵。嘉靖二十六年田汝成撰著的《西湖游览志余》却说:《三国》、《水浒》都是罗贯中编撰的。他的意见,与郎瑛的意见大同而小异——虽将《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名字抹去了,但一个“编”字却暗暗透出“旧必有本”的含义。 到万历十四年,王圻编成《续文献通考》,其中有这样一则记载:“《水浒传》罗贯著。贯字本中,杭州人,编小说数十种……”所谓罗贯字本中,当是罗贯中之误(《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七)。他的另一部书《稗史汇编》卷一百三又记着:“如宗秀罗贯中、国初葛可久皆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而葛寄神医工,罗传神稗史。今读罗《水浒传》……”他将罗贯中编撰《水浒传》改换成了“著”,又将《水浒传》的著作权完全断给了罗贯中一个人。 又后来,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学者胡应麟在他的《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一《庄岳委谈下》中,对于郎瑛、田汝成的观点作了批评。他认为郎瑛、田汝成等将《三国》、《水浒》的著作权都归给罗贯中是个大错误,他的理由是,两书的风格大不相同,所以不可能出于一人之手。指出《水浒传》是“元人武林施某所编”,将著作权断给了施耐庵一人。 尔后,关于《水浒传》的作者,文人或以为是施耐庵,或以为是罗贯中,或者施、罗并列。直到金圣叹说自己获得了一个古本《水浒传》,上面题的是“东都施耐庵撰”。又竖起恢复作品原貌的旗号,对《水浒》进行批改。金圣叹实在是个“怪杰”,他具有极强的文学赏鉴能力,他的批评给人以清新的甚至是震聋发聩的感受,给《水浒传》这一漂亮的锦上增添了鲜花,于是金批《水浒传》风行天下,施耐庵为其作者,也渐渐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