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一个历史的裂痕。
在这里,旧的制度遭到了挑战,新的平衡逐渐形成;旧的伦理面临着瓦解,新的思想涌入了国门。人们渴望冲破封建思想的桎梏,同时又在捍卫祖宗的伦理。
朝代的交替、政权的变换,各方力量你方唱罢我登场,使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之中。政局的不稳定,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混乱。
历史陷入了新旧争夺、权力更迭的泥淖。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身处其间,无一幸免,上演了一幕幕人间喜剧、悲剧、闹剧……令后人拍案惊呼、唏嘘不已。
孙鹏编著的《案中暗(清末民初诈骗纪实)》为您展现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官场图。有的让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捧腹大笑,有的让人厌恶异常。有的让人唾弃愤怒……这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你看懂清末民初的官场。读懂一个时代。
清末民初的官场集合了数千年来旧官场之风气,《窝里斗(清末民初官场纪实)》将旧官僚声色犬马的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官场百态,丑相毕露,他们奢侈享乐,邀宠固位,贪恋权势,横加勒索,极尽搜刮、享受、阿谀奉承之能串;他们不顾一切往上爬,不求政绩,但求高位,以谋得更大的利益;他们为钱财不惜施重刑造成冤案,作威作福,使百姓不堪其苦。
清末民初的官场可喻为一桌黑暗的潜规则下的牌局。
《窝里斗(清末民初官场纪实)》由孙鹏编著。
沉湎于色乱判案
“名为民之父母。实是娼家宾朋”,这是当时不少官员的写照。吉林府署有个审判官丁大人,掌管一方的司法大权(按现在的官制,相当于中级法院院长),吉林百姓盼着他能做个青天大老爷,可这丁大人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官。他与翠芳书馆的名妓如月感情甚笃,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而且这个丁大人还有耳朵根儿软的毛病,最怕如月姑娘的枕边风。当时。恰有一个富商诈骗他人财物犯了案,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官司,有人给他出主意。不如托翠芳书馆的如月姑娘帮他转圜。富商连忙送了一箱上好的衣料给如月姑娘。如月姑娘当晚就对丁老爷一板一眼地讲明,应如何断这官司。丁老爷一一点头应承,口中连称:“姑娘说的极是!”
没想到第二天到了堂上。丁大人才发现这官司实在太棘手,看来看去都明摆着是那富商的罪过。糊弄了半天,也只判了个双方都有罪。当夜回到书馆,向如月一一汇报。没想到如月姑娘大怒,来了个“三娘教子”,对丁大人大加训斥。丁大人连忙讨饶。说好明天再升堂,一定按姑娘的意思翻案。姑娘这才转怒为喜。
大清朝的官员,狎妓的不少。惧内的更多,可像丁大人这样对一个娼家女子言听计从的,还真是少见。做官做到丁大人这分上算是到头了,弄得司法审判大权不在官府,却在妓馆。这样的官员要是再多几个,恐怕国家大事就要搬到妓院里来商议了。
官员妓院出丑
要问大清朝的官员嫖娼的共有多少,说全都有这个“业余爱好”,恐怕夸张了一点,毕竟还有一些年纪大的,身子骨差的,夫人管得严的和个别为人正直的,但要说清末官场嫖妓成风,却一点都不为过。以奉天省为例,据说这一带的大小官员,好嫖妓者极多。有一届的东北大都督徐菊徐大帅,下决心要整顿奉天官员的“风流”恶习,就命令手下的巡警局总办黄琴斋黄观察,亲自赴奉天调查当地官员勾留妓馆的情况。黄观察到了奉天,思考再三,觉得人生地不熟,办起事来恐有阻碍,想找几位当地官员陪同前往妓院微服探访。可他转念一想。带去的官员如果也是妓院的常客,不免会出现尴尬的局面。于是他找了当地一位最忠诚老实、声誉最好的于大人同往。这个于大人平日少言寡语。衣着简朴,言行谨慎,绝不像逛窑子的人。刚刚查访到第二家妓院时,二人才走进大门,妓女们一见全迎上前来,争着给二位大人装烟倒茶,那热情劲儿就像是对待两位熟客。
这时从里面走出一个姨娘,看见于大人就嗲声嗲气地问长问短,走过来一屁股坐在了于大人的椅子扶手上。手摸着于大人的后背。媚笑着说:“于老爷,您怎么这么多天都不来我们这儿呀?是嫌弃我们照顾不周呀,还是隔壁翠香楼又添了什么可意的小娘子了?”
同行的黄观察一看。真是大吃一惊。久闻奉天省官员好嫖妓,没想到这么一个看似朴实厚道的于大人也是嫖客。看来不用再调查了,回去可以直接向徐大帅汇报了,要想彻底整治奉天省官员嫖妓之风,就只有一个办法——所有大小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免职。
丁祭奇闻
俗话说:“酒乃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饮酒可以误事,纵欲难免伤身。身为大清的堂堂朝廷命官,夜宿青楼、纵欲无度这类事。一旦传扬出去,面子上也过不去。所以这嫖妓的官员纵然骨子里荒淫不堪,大部分表面上还要装得斯斯文文,摆出一副老夫子的架势,卫道士的嘴脸。可是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由荒淫而至无耻、不顾脸面的也大有人在。
有一年汉口文庙举行丁日大祭。按照旧时规矩。每年阴历二月、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学宫里要祭祀孔子,称为丁祭。旧时做官的人大多走的是科举之路,全都是圣人门徒,因此对这丁祭大典无不恭恭敬敬。到这一天一大早。全城官员就会同上千名秀才、举人来到文庙。官员们按例都要在大门前下轿,步行进庙。正当大典即将开始之时,忽见一顶大轿风风火火地赶来,经过大门竟不停轿,直接抬到了大殿前。这可惹恼了在场的读书人,值此大典之时,坐轿闯入,简直是对圣人大大的不敬。众人都要看看轿中坐的是什么人物。只见轿帘一掀。从轿里颤颤巍巍走下来一个人,官员们一看,无不吃惊。这人正是平日官声不错的警察二局正巡官刘家怡刘大人。
这刘大人下得轿来,看见自己原来立在大殿前,数千名官员、举子正在盯着自己看,顿时吓得清醒过来,慌手慌脚不知如何是好。原来这位刘大人也喜欢逛妓馆,前一天晚上他在新马路长源里谢姗姗妓院打了一宿的麻将,直到天明牌局才散。他直接赶来文庙参加大典,就在这轿中打起了盹。偏巧这几个轿夫不懂规矩。直接将老爷抬到了庙里,停在全体官员面前。等刘大人明白过来,连忙蹿上轿让轿夫抬着就跑。后面的举子们不干了,大声喊着:“停轿!有辱圣人,莫跑!”书生们跟在后面紧追,几个轿夫慌不择路,跑到门口正撞上迎面而来的一顶大轿。轿上坐的乃是刘大人的同僚。警察一局正巡官蒋大人。偏巧这位蒋大人与刘大人素来不睦,便借机将刘大人闯庙失仪之事,报告给了上司本堂监督宓绅。宓绅将刘大人唤来一问,才知道他闯庙原来是由于在妓院打了一宿麻将。刘家怡生怕此事声张出去颜面扫地,于是甘愿受罚,不光赔蒋大人被撞坏的轿子,还提出将自己的轿夫送官府惩办。监督大人一听大怒,岂有主罪罚仆之理?于是斥责道:“糊涂!虽然抬你闯入禁地的是你的轿夫,可你身为朝廷命官,读书多年,深晓礼仪,怎么坐在轿里就如木雕泥塑一般无知?难道你乘轿闯入,还要责打你的轿子不成?”说得刘家怡无可分辩。最后命他缴纳罚金,作为地方公益经费,以示惩戒。P4-7
官场,是一个有着太多规则的地方,也是一个展现人生百态的场所。沉浮起落,荣辱无常,人们在官场中起起伏伏,没有人能料到自己的最终结果。也许,当年的落魄书生会一朝得势;也许,曾经的谦谦君子会变得贪图权力。在这里,能固守清贫、一心为民的官员已经很少,但鱼肉百姓的官员却满眼皆是。清末民初的官场,像一个万花筒,让你看尽世态炎凉、人生百态。
政治斗争历来是最黑暗又最残酷的,清末民初官场上的各色人等,构成了一幅幅鲜活的官场百态图。他们是社会的蛀虫,对人民作威作福;巴结上级,巧言令色,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除此之外,他们之间的窝里斗则更加激烈。争财,争权,争女人。甚至为此大打出手,丑态百出,令人晒笑之余又不免感到厌恶。
自从秦始皇建立起正式的官僚行政体系以来,经过汉、唐、宋、元、明、清的发展,官吏的选拔和管理制度已极其完善,形成了一套十分完整的体系。走上仕途几乎已成为读书人追求的唯一目标,没有人不幻想着“金榜提名时”的荣耀,都想以此来光宗耀祖。然而,做官最有吸引力的,还是为官者可以作威作福,搜刮钱财,独霸一方。所以,有人为了谋得一官半职,或为求得更高的位置,不惜一切代价,连牺牲自己的亲生骨肉也不在乎,至于钱财,那更是在所不惜。因此出现庸碌无能之辈占据高位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本书为您展现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官场图。有的让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捧腹大笑,有的让人厌恶异常。有的让人唾弃愤怒……这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你看懂清末民初的官场。读懂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