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把爱留下把梦带回--一个外交官的德国生活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作者 江秀凯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把爱留下 把梦带回——一个外交官的德国生活》以外交官的独特角度,用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活场景,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的德国风情画卷,记录了青岛市旅游局副局长江秀凯担任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外交官期间的生活点滴。

内容推荐

德国,神奇的国度,独特的风情。

江秀凯编著的《把爱留下 把梦带回——一个外交官的德国生活》站在外交官的独特角度,绘就了一幅五彩斑斓的德国风情画卷,跳入您眼帘的是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活场景。

动人心魄的乡村狩猎:美丽的田野,神奇的森林,奔跑的羚羊,瑰丽的霞光。

千姿百态的德国社会:买车、找房、遇袭;出席各类活动,与热情而又深情的德国朋友在咖啡飘香的烛光中交流。

走进柏林的尼古来小区、汉堡的阿斯特湖畔、慕尼黑的阿尔卑斯山麓,可以感受生活的宁静安详和民风的质朴简约。晨钟暮霭中,歌德、席勒、申克、俾斯麦、黑格尔……正缓步走来。出得城去,德国东部的十万里河山都将进入您的心怀。

《把爱留下 把梦带回——一个外交官的德国生活》笔触细腻,行文优美,有动人的场景描写,有智者的思索和沉吟。春风秋雨中,星空月夜下,这个进入知命之年的人,发出了关于人生意义的声声追问。在他看来,最美好的生活在大自然中,世间万物最可贵的是亲情和友情,他对妻女的眷恋之情、对父母的怀念之情、对朋友的感激之情跳动在字里行间。

目录

别具风情的异域画卷(代序)/001

奇趣奇遇篇 / 001

 初次狩猎/002

 二进猎场/011

 驱兽行动/020

 集体围猎/025

 第3638号战俘的故事/032

 追寻青岛德军后裔的足迹/036

 郎哈茂的爷爷/041

 周末淘古董/043

 再收获八件艺术品/050

 淘宝要果断/054

 找房记/055

 我是外国人/057

 买车记/060

 德国社会百态/063

 免费午餐/065

 配眼镜/066

时事思考篇 / 067

 经济和政治密不可分/068

 痛苦的改革/070

 中国问题研讨会/072

 经济与文学论坛/074

 德国科技大会/076

 约见培尼博士/077

 萨尔州的晚会/078

 令人钦佩的女部长/080

 路德市的德中友协/082

 对中国一往情深的人/084

 户外采摘活动/086

 核能政策会议/088

 基尔世界经济研讨会/090

 再赴基尔/093

 夫妻同赴研讨会/098

 参观汉诺威博览会/100

 我在德国作报告/103

 出席国内艺术家画展/104

 使馆招待会/106

 外交的历练/108

 工作需要专注/109

 计算机故障引发的思考/110

德国朋友篇/ 111

 克劳斯一家/112

 耶纳一家/116

 戈鲁石卡其人/118

 一个坚定的反法西斯战士/121

 汉斯·于尔根/122

 画家史塔克/124

 青岛德军的后裔——雷柏音/126

 水乡三兄弟/129

 告别俞钟烈/132

 与黑人兄弟同行/134

 发贺卡念朋友/136

游历德国篇/ 139

 走进阿尔卑斯山/140

 博登湖圆梦之旅/143

 德国东部的十万里河山/148

 勃兰登堡的沉浮/150

 柏林的魅力/151

 柏林的尼古来小区/155

 柏林的艺术气息/157

 多萝西墓地的名人们/160

 飒蕾河谷/162

 耶尼肯村的秋收节/164

 纳斯飘逝的梦/167

 找个地方过春节/169

 寂寥的乡村/171

 游古堡收获幸运/173

 乡村的教堂/174

 宗教改革之城/176

 和女儿一起游自然公园/178

 再到鸟的天堂去/180

人生感悟篇/ 183

 五十岁老吗/184

 半生漂泊/186

 二十年前/188

 人生失与得/193

 人生的意义/195

 人生的境界/197

 人生的奋斗/199

 如今方知行路难/201

 生活的激情/202

 做一个谦卑的人/204

 厚积薄发当此时/205

 名人背后的辛酸/206

 圣诞夜的思索/208

 新年感言/209

 到德三周年/211

 保持童心何其难/213

亲情友情篇/ 215

 梦中与父母相见/216

 梦游金佛寺/218

 给妻子过生日/221

 亲人聚散/222

 父女在一起的日子/225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27

 床前明月光/229

 雨/232

 落叶随想/236

 第一场雪/238

历史人物篇/ 239

 德国历史上的三个帝国/240

 十字军东征/246

 三十年战争/248

 李鸿章与俾斯麦/250

 犹太人的苦难/256

 纽伦堡审判/260

 那些奔向自由的生命/262

 孤独的魏格纳/264

 走近蔡乐/266

 我与冯塔纳为邻/269

 魏玛的历史名人/272

 路德维希二世/274

叫我如何不写她(后记)/276

试读章节

驱兽行动

我们十二个驱兽员沿着森林的弧形一侧弯曲排开,一声令下,大家同时迈步,钻进了茂密的森林。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驱兽行动,任务是通过行走和吆喝惊跑动物,而在森林尽头的另一边有二十个猎手严阵以待,一旦动物逃到那里,他们就举枪射猎。

这是冬天的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我今天起晚了。按照约定,我应在早上七点半到戈鲁石卡家,共进早餐,然后一同前往狩猎地集合。我的闹钟本该在六点叫醒我,但它直到七点都一声不吭,害得我醒来时急出一身冷汗,连脸都没顾得洗,便驾车急奔狩猎地点。一路上阳光柔和美丽,特别善解人意,似乎在安慰我这是周末,不要太着急,不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紧张,时间来得及。戈鲁石卡在家焦急地等待我。见面后,三下五除二换上猎装。八点三刻,我们赶到了集合地点,比预定的时间竞提前了一刻钟,不过,其他人都已到了,我和戈鲁石卡是最后两个。

多日不见的太阳今天露出了圆圆的笑脸,不到十点钟,竟然把整个大地和空气都烘出了一股暖意。我们在林外一片麦田旁的空地上,分两边站立,听从狩猎队长讲解注意事项和分配任务,猎手和驱兽员一共四十人。随后,我们这些驱兽员离开村庄,分乘十几辆小车浩浩荡荡地向远处森林开去。离森林还有一段路时,大家就熄火停车,低声悄语地走进广阔的森林,而猎手们则开车去了更远的地方。清晨的麦田本来有一层薄霜,经过两个小时的阳光照射,白霜变成了露珠,余热化做轻雾向上蒸腾。大家的服装并不统一,但共同的特点是上衣外套格外鲜艳,基本上为红色和黄色,为的是林间行动时互相可以瞥见并有所照应。

我们十二个人中,有一半是像我一样的中年人,还有一半是退休老人,大家都是报名参加义务驱兽的人。我们的队长手执全铁长矛,几个老人手执拐杖,其余一些人拿着木棍,还有一个中年人牵着一只小猎狗,这狗个头不大但却特别勇猛,是只小公狗,名叫桑特拉。

今天队伍中有好几个跟我一样,第一次参加驱兽行动,看着密不透风且绵延无边的森林,心里都有点发怵,万一在里边迷失方向出不来了怎么办?没办法,谁让你报名参加呢?既然来了,就只好硬着头皮往里走了。

进入森林前,我已在林边树下找了一根胳膊粗的树枝,折掉细长柔软的枝条,就成了一个称手的木棒。我的左边是维纳先生,他家自己也有森林,9公顷大,不过不在这里。我的右边是温特先生,是我们的队长。他们提醒我,进了森林后,一直往前走,同时注意着左右伙伴,这样就不会走失。

一头钻进密密的森林,我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尘世的一切离我远去,不,应当说是我离开尘世飘然远去。千姿百态和纵横交错的枝条挡住了我前进的道路,我不得不用手拨开它们,实在拨不开,我要么从枝权下猫腰钻过,要么从旁边找个缝隙绕道而过,偶尔也横空腾跃飞身而过。行进中,身体各个部位撞在树枝上,发出轻微却清晰的响声,噼里啪啦声中多数树枝应声而断,冬季赋予了它们非常刚烈而脆弱的应变能力。我一边走,一边用余光向两边搜索同伴,以便与之保持相近的步速,不至于孤军深入,也不至于落在后边。刚一开始,怎么也看不见他们,但随着向深处行进,发现森林茂密程度在逐渐减弱,树木之间的空隙明显变大,森林的奇姿美态也一幕幕呈现在眼前,吸引着我不顾一切地向里边走去。

我的脚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树枝和碗口粗的树干,由于时间较久,它们都已开始腐烂,双脚踩在上边可以听到断裂的声音。再往前走,地上出现厚厚的落叶,双脚踩上去,如同走在弹簧床上,非常舒服。继续前行,出现一道浅浅的水沟,水沟两边长满了各种叫不上名的小草,大多数已经枯萎发干。跳过这无水的小沟,就可以看到地形的小小起伏,阳光从树木缝隙中穿越而入,洒在长满小蘑菇的地上,留下冬日清瘦树木的斑驳身影。我大口呼吸着清晨林间的新鲜空气,环顾四周,视线可以看到很远,但除了森林还是森林。我们平时驾车从林边经过,只知道森林茂密,却无从知晓森林到底有多大。生活在漫漫森林中是何等的自由,没有任何的拘束,想去那儿就去那儿,永远不会与喧嚣的尘世相接,这时我才明白野生动物的天地竟是如此的广阔。

我不由得羡慕起动物来,整日与大自然和睦相处,春天有鲜花,夏天有绿荫,秋天有果实,冬天有落叶,想怎样支配就怎样支配,想怎么放松就怎么放松,真是何等的幸福!这里是它们的家园,到处可以看到它们生活的影子,地上有一排排深浅不同和形状不一的足迹,树旁有一片片翻起的泥土,林间干土地上不时有动物睡眠过的浅窝,草丛旁不时出现颜色和外观各具特征的粪便,有的分明是几分钟前才排泄出的东西,好像还冒着热气。

远处传来那只叫桑特拉的小猎狗的叫声,还有人们“喔呵喔呵”驱赶野生动物的喊声。就在我为自己作为不速之客惊扰了动物家园而暗生自责之心的当口儿,突然看见一只母鹿带着两只小鹿连蹦带跳地从我面前急奔而去,逃往了我刚刚走过的地方。哦,我真为它们庆幸,多亏没往我们前进的方向跑,那边可有猎枪在等着它们呢。我不由得佩服起这只鹿妈妈的伟大来,它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竟可在围堵下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真是太不简单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听说野生动物老远听到人声就会逃之天天,没想到它们竟从我的眼前跑过。难道它们有灵感,预先就知道我虽在帮助猎人但内心却充满了对它们的爱怜和珍惜吗?

枯枝落叶的覆盖,让人无法判断脚下是否平坦,一脚迈去,有时踩在坚硬的地方,有时踩入低洼之处,但我不怕,齐膝高的靴子穿在脚上,坚韧的靴底比手掌还要厚,什么东西也奈何不了我。走过林间一个个高坡和低地,我的眼前突然没有了树木,出现了一大片沼泽地,里面长着齐腰深的茅草,厚厚的草茎交错缠绕,踩在上边,丝毫没有危险的感觉,但要是不小心踩空,就会陷入泥潭之中。沼泽地的中间有一个几尺见方的水池,上面结了一层薄冰,平日里,野猪会来这里洗澡,这是猎人为野猪提供的“福利”,为的是吸引野猪在这片林中长期安家和繁衍后代。

我的额头冒出了汗珠,越来越多。为了保护头上这顶高级毡帽,我把它摘了下来拿在手中,在阳光树影中继续蹒跚而行。从来没有一口气走这么多的路,所以肚子有点饿了。早上本该与戈鲁石卡共进早餐,但我的迟到打乱了计划。戈鲁石卡为我夹了一个猪肝酱面包,还装了一个苹果,在赶往集合地点的路上,我已狼吞虎咽全部吃掉了。我身上本来带有一盒维生素,可以含化,但在戈鲁石卡家更换狩猎服时却忘记拿出来。没办法,只能坚持。我观察到,林中树木种类繁多,但主要是针叶松,它们笔直挺拔,直刺蓝天,仿佛在迎接着阳光和鸟儿的到来。大自然的美景(虽然是冬天)和对野生动物的怜悯情感让我很快忘记了饥饿。

大家陆续走出了森林,来到林间小路上,重现了一字排开的队形。队长拿出一瓶酒,让每人喝一口,暖暖身子,然后再次散开,继续前进。

我们又进入了一大片带刺的松林中。地形变得更加崎岖不平,穿行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避免松刺扎在手上和脸上,我不得不放慢行进速度,但我又怕掉队,万一碰上野猪来袭怎么办?值得庆幸的是,不一会儿我就看见了橘黄色的影子,我知道那就是我的同伙。

刚刚走出连绵的松林,又进入了一片灌木林,枝条把路挡得严严实实,简直无法行走,只得左右寻找,看什么地方稀疏一些便拨枝穿过,地下的落叶更加松软深厚,有一种踏进久远的大自然历史长廊的感觉。

走过这片森林,眼前豁然开朗。原本以为是出了野生动物区,没想到却是一望无际的湿地,蒿草接天连地,一群野猪从我们刚才走过的林中窜出,没命地钻进了这片沼泽地。这片沼泽地的更远处,好像是收过果实而秸秆挺立的大片玉米地,再远处则是黑色的森林。野猪钻进沼泽地就等于进入了保护地。这片沼泽地水深域阔,人们不敢进入,一不小心就会陷入齐胸的水中,能否自保那可就难说了。

突然,一群羚羊大摇大摆地出现在我们的后方,大概有七八只,最高的好像跟人差不多高。十几分钟后,枪声接二连三地传来。这时听到有人高兴地说,“好了,今天有收获了。”

中午的阳光送来大自然的关爱,无边的光芒抛洒在树梢、草丛和水边,四周一片寂静,偶尔传来的枪声似乎成了这奇美大自然中的不和谐之音。

P20-24

序言

别具风情的异域画卷

王辉湘:各位朋友,今天大家聚在一起,聊聊《把爱留下把梦带回》这本书。作者江秀凯留学德国并曾任中国外交官,在德国生活过很长时间,该书是他欧洲岁月的真情写照。我们都是作者的好友,对德国也都不陌生,所以尽可畅所欲言和各抒己见。正如大家所知,德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度,美丽的莱茵河、易北河、多瑙河孕育和滋润了迷人的的山川景致和灿烂的德国文化。本书展示了一幅幅别具风情的异域画卷,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对德国那片土地的回忆和想象油然而生。现在,就请大家谈谈对此书的看法吧。

朱晓悦:我和作者是德国工作时的同事,又是同龄、同乡,这本书让我想起了柏林的施普蕾河畔,那是一段难忘的外交岁月。德国盛产哲学家、音乐家和诗人,黑格尔、费希特、尼采,巴赫、舒曼、贝多芬,歌德、席勒、海涅,一个个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泰斗级人物。作者的视角很独特,他从很不起眼的黑格尔墓地说起,倾诉了对先贤谦卑风范的仰慕。娓娓动听的叙述,释放出音乐的震撼、诗情的曼妙和哲思的光辉,我们跟历史人物的距离好像一下子拉近了,心驰神往变成了心领神会,高山仰止变成了情感交融。

李秋红: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了书稿。书中那悠然雅致的语言、字里行间渗透出的人文情思,以及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闪烁的思想火花,引领我回到了德意志大地。这里有马丁·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领袖,有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巨匠,有可以生产出全球最精密机器的德意志人民。当然,这里也出现过挑起世界大战的恶魔,出现过分割东西德的柏林墙,出现过战后西德的经济奇迹以及20世纪未期的两德统一。对这片土地的感知愈生动,就愈加热爱和难忘这片土地,细读此书不难品味出这种美好的情致。

刘英兰:我和我的先生一直期盼着这部作品的问世。这本书是作者献给妻子和女儿的珍贵礼物,也是献给他父母在天之灵的赤子心语。书中提到父母,着墨不多但感人至深,欲言又止却意味悠长。我们比作者年长几岁,柏林共事的岁月里,几乎无话不谈,书稿把我们带回到那段难忘的时光。我们觉得这也是作者代表妻子和女儿献给所有亲朋好友的书,因为书中还提到了包括我们夫妇在内的众多亲人和朋友,足见亲情和友情在作者心目中的神圣位置。这份真切的表达,让整本书弥漫着浓浓的情意。

任国强:我跟作者都在20世纪80年代留学联邦德国,而且命运把我们安排在了同一座城市并让我们成为挚友,在那里我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留学生时光。作者书中回忆了乘坐火车历时八昼夜行程两万里的赴德旅程:穿越西伯利亚雪原、一路忍饥挨饿、夜半流落街头、托运行李丢失、坐车碰上罚款、中国式的客套等,这是我们这代留学生当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写照。作者在柏林当外交官时,我和我夫人曾前去拜访,“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留学生活历历在目,抚今追昔让人无限感慨。在那里我们努力,奋斗,付出,痛苦过,欢笑过,那里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热爱那片土地!

李秋红:书稿给我的印象是:深沉,有厚度;博大,有气象;流畅,有文采。那种与家乡故土血脉相连的感情,与历史脉搏相谐共振的心灵;那种亲人情,师生情,同学情,朋友情;那种对事业的执著、对生活的热爱和人生的信念……一切的一切,让作者思维活跃,心潮激荡,一句句话语,蕴含至情,一篇篇文章,尽显才学。在物欲横流、众生追名逐利的功利主义时代,在一些作品走向浅俗与失真的今天,我们能在这里聆听到用心灵奏响的大音希声,实属万幸!

王辉湘:感谢各位朋友如此真挚地抒发自己的情怀!作者以一个外交官的视角来描述他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思所想,他的文字的背后,跳动的是一个人对整个天地的观察和思考。他笔端所及,无论是森林原野的狩猎、旧货市场的淘宝、乡村教堂的探幽,还是德军后裔的寻访、旅途见闻的描述、四季更替的跟踪,只要是经历和体验过的人间事物,无不让他牵肠挂肚,藉文字一吐为快,性情之率真,让入感同身受。文如其人,透过书稿,我们对作者有了更深的了解。

李秋红:确乎如此。林语堂先生有“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之语,作为外交官的秀凯先生能够博览群书,观今鉴古,勤于思考,不倦写作,殊为难得。我虽然不曾与他同学或同事,但作为朋友我感觉他是个待人诚挚而不事张扬的入。读这样的文章,特别是散文随笔,只有像倾听至友谈心那样,才可能愈读愈有味道。

这本书给人感动和启迪的地方很多,参加活动和外出调研的一系列文章,折射出作者睿智独特的思想见解。经济学博士的专业背景及从事外交工作的特殊经历,使得作者这些文章不同于一般作者笔下的散文。他的散文不但展现了一位外交官宽阔深邃的视野,更有经济学人从容淡定的观察角度,因而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朱晓悦:诚如斯言。秀凯是个好学不倦的人。第一次随他外出,是我初到德国的一个周末。风景如画的郊外公路上,他一边驾车,一边历数周边掌故,从16世纪选帝侯狩猎休息的小木屋,到闪耀着文艺复兴之光的意大利式别墅,从表现主义画作《柏林街景》,到二战后柏林妇女用建筑废墟堆积起来的山丘,让我这个外来客听得津津有味,初识了神奇美妙的格吕纳瓦尔德森林。一次同秀凯散步来到洪堡大学对面的皇宫广场,他盯住一座雕像久久不肯移步,从那时起,我认识了德国19世纪伟大的建筑设计家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

不久前,我和夫人翻起了当年参观柏林乐器博物馆的照片。馆藏的2500多件16世纪至20世纪的乐器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秀凯的解说如同点晴之笔、张目之纲,从动物膀胱制成的古老风笛,到柏林古老乐器作坊的贝多芬钢琴,从约翰·哥特弗里德·弗里茨制作的世界上第一面低音鼓,到现代电子音乐,他对音乐历史的了解让我和曾经留学意大利的夫人赞叹不已。秀凯成了与我相处甚为密切的音乐爱好者。

任国强:说到秀凯也就绕不开他的妻子叶敏,因为他们俩有着太多的共同经历,因此也结交了众多的共同朋友。我们夫妇就是他们伉俪的老友、好友和挚友。老友者可追溯到1982年,由于在大学教授德语的机缘,我们结识了一批有志向、有才华、有品位的德语学员,秀凯便是这中间的佼佼者之一。他不仅因高大的身材引人注目,更因温文尔雅的不俗谈吐令我等心向往之。这期间,叶敏则与我们同是大学的教师。好友当从1987年算起,德国留学,异域重逢,惺惺相惜,两家的友谊从此就在“润物细无声”的境况下滋生、发芽、成长,友谊之花就在馥郁芬芳中开放了。挚友在于我们敬重他们那种矢志不渝、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记得他们留学德国时曾在研究所通宵达旦撰写博士论文,朴实爽朗的德国女清洁工下班时祝他们晚安,清晨再来时,看他们在工作,感叹他们上班来得这么早,殊不知他们挑灯夜战根本没有回家。不屈不挠正是他们今天取得可喜成就的重要原因,我们为有这样的老友、好友和挚友而骄傲。

朱晓悦:说到秀凯的敬业精神我也有同感。有一次,使馆人员和家属参观大众汽车公司,秀凯身兼数任。听到他深入浅出的解说,感叹他不愧是研究德国经济问题的专家;看到他和大众公司高管谈笑风生,感到他真正展示了中国外交官的形象;当翻译为一个生僻词汇犯难,秀凯为其指点迷津的时候,又让人觉得他像是一个高级翻译;看到他扶老携幼,为驾驶员打开饮料瓶盖的时候,我感到他更像一个老大哥。

刘英兰:说到他们的乐于助人,我有很深的感触。我虽然已经退休,但在柏林与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仍不时地冲开记忆的大门。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年5月的一天,驱车600多公里从波恩搬家到柏林,全馆人几乎倾巢出动烧烤联欢去了,只有叶敏放弃了活动,在宿舍区静静地等着我。从车窗看见她在路边跟我招手时,我心中的感动千回百转,简直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叶敏热情爽朗、亲切大度,秀凯风趣细腻、博闻强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阳光、干练、好学上进,朋友遍天下。

朱晓悦:有一年暑期,家人赴德探亲,其时我公务繁忙,还时有外出。两难之中,秀凯助我。他陪同我的家人,几乎转遍了大半个柏林。

刘英兰:他们夫妇除了上述特点外,还是生活情趣很高雅的人。我们一起出席外交场合,一起去乡间探奇访幽,一起欢歌或欣赏经典乐曲。夕阳余晖里,我们去有名或无名的咖啡馆神侃闲聊;忙里偷闲中,我们也会潇洒逛街和疯狂购物一把……过去的日子让入留恋,真挚的友谊仍在继续。

王辉湘:衷心感谢各位的肺腑之言。就像在很黑的夜空中,星星才能闪烁出它的亮光,人在淡定宁静的时刻,思想感情的灵,光才会显现。秀凯是个善于捕捉自己心灵之光的人,他在德国当外交官的五年中,习惯于在夜深入静、风清月白之时记录自己的心声。因为在那时,凡俗之情会悄然消退,最易于和天地精神相往来。秀凯的心灵记录,让人读后倍感清爽,有如深山流出的泉,野地开放的花,既自然纯朴,又清雅别致。读一个人的文章,不是读这个人的语句,而是读这个人的心灵;读这个人的心灵,不仅仅是感受他心灵的跳动,而是要因此激发起自己的思维。秀凯的文章,给人珠藏蚌里、玉蕴石中的感觉,让我们去思考这个人生、地球、宇宙,以及在其之上的各种问题。至于能否放宽我们的心量,展开心灵的翅膀,则是各人自己的造化了。

如同开头所说,本书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越是登堂入室,就越会发现引人入胜的地方。那片土地上留下了作者的挚爱眷恋,更让回国后的作者时常梦绕魂牵,这就是《把爱留下 把梦带回》书名的由来。我们对秀凯为人为文的畅谈,有感而发而意犹未尽,衷心祝贺他的作品问世,就以此作为本书的序言吧。

后记

叫我如何不写她

这本书记录了我在德国五个春秋的生活。这段时光无论对我个人还是家庭来说都非同寻常,所以我不能不写她。

这是我重返德国的五年。经过海归后近十年的历练,我得到了重返德国的工作机会,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留学七年的联邦德国。“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人却可以两次进入同一片土地。故地重游,老友重逢,这种无与伦比的喜悦我必须记录下来。

这是我担任外交官的五年。重返德国,我的身份发生了重大转换,由昔日的留学生变成了中国的外交官,视野和境界由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外交官的工作似乎有些神秘和不可与常人道,外交官的生活也有其普通平凡和五彩斑斓之处,这些奇特的经历我必须记录下来。

这是我全家悲喜交加的五年。全家离别三年半后我来到了柏林,可刚刚团圆两年的家庭,又以叶敏的离任而分别。外交官这一职业似乎就意味着不断承受分离的煎熬。苍天不负苦心人,一年半后,受商务部派遣,叶敏又来到德国,到汉堡总领事馆任职,我们全家终于再次团聚。汉堡与柏林近300公里的距离也可忽略不计,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慨我必须记录下来。

这是我见证女儿成长的五年。女儿的求学之路充满欢乐与艰辛,她的身上既有爷爷奶奶不屈不挠的韧性,也有爸爸妈妈爽朗聪慧的特质。她跟随我们在德国度过了她的童年,回国读书八年,奠定了中文的坚实基础,培养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14岁重返德国,拼搏中实现了从中学到大学的跨越,探索中经历了从少年到青年的转变。这期间环境的调适、朋友的更替、德语的提升等,困难可想而知,这种酸甜苦辣的时光我必须记录下来。

这是我进入知命之年的五年。我没想到会在德国迎来知命之年,我更没想到知命之年会带给我如此强烈的冲击。我把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想了个天翻地覆,对大自然的四季更替和盛衰荣枯有了无比的敬畏。德国宁静安详和简约质朴的生活为我的思考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这种穿越古今的感悟我必须记录下来。

这本书出自一个外交官的视角,在我看来,外交官视角的独特性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直接性。外交官通晓当地语言,因而可以直接与在驻国人们交流,尽享近水楼台和向阳花木之先机。二是长期性。外交任期一般都是好几年,因而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可以保持对社会生活的连续观察和关注。三是广泛性。外交官有特有的平台,在各种层面上与人交往和建立关系,有较为通达的人际网络。四是深入性。外交官对自己周围的或自己接触的事物,应当像游客那样好奇,像居民那样熟悉,像学者那样探究,像作家那样痴迷。正是上述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才构成了外交官的独特视角。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外交官视角的独特在于它的全方位和高难度。

出于中国传统“为尊者讳”的考虑,书中一些朋友用了化名。如果个别字句引起朋友不悦,那绝非本意。愿化名和故事带给朋友们的是回首人生和回味友谊的欣慰。

感谢文龙玉老师,她与我素昧平生,听了我的故事,看了我的书稿,就欣然应允帮我出版这本书。为此,她和一些编辑们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并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感谢为本书作序的王辉湘、朱晓悦、李秋红、刘英兰、任国强以及对本书出版格外关心的薛青一、张泽宝等朋友,他们与众多的关爱我和我们全家的好朋友们一起,构成了我生命中美好而又值得永远珍藏的记忆。

我希望这本凝聚着我人生的经历、情感和思考的书能给您带来夏日的清爽和冬日的温馨,我希望无论是夜深人静时还是休闲度假中,阅读此书,您可以感受到一种春风拂面的喜悦和一丝秋雨沾衣的牵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