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早期乡土文学理论与域外文学理论、思潮之关系
第一节 早期乡土文学理论核心概念与域外乡土文学理论、思潮之关系
第二节 早期乡土文学理论的思想基础与域外文学理论、思潮之关系
第三节 早期乡土文学写作目的、艺术风格与域外乡土文学理论、思潮之关系
第二章 乡土文学的性质与功能理论的流变
第一节 乡土文学的概念、题材范围、表现对象等基本理论的流变
第二节 乡土文学功用观的流变
第三章 乡土文学审美趣味的流变(上):自由主义文学群体审美趣味的流变
第一节 审美趣味:一种可以争辩的理论倾向
第二节 “认知的趣味”:自由主义者审美趣味的基调
第三节 “认知的趣味”与现实情怀的结合:自由主义者审美趣味的发展
第四章 乡土文学审美趣味的流变(下):左翼文学群体审美趣味的流变
第一节 鲁迅派乡土作家与思想文化领域的“实践的趣味”
第二节 三十年代左翼文坛与“实践的趣味”的强化
第三节 四十年代左翼文坛与审美趣味的实用化和政治化
第五章 乡土文学形式理论的流变
第一节 语言问题
第二节 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与知识分子身份问题
第三节 结局模式理论的流变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余荣虎编著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理论流变论》从史料出发,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理论的流变,包括从1917—1949年时段内乡土文学理论的发生、发展与变迁,主要探询存在之由,变迁之故,也即乡土文学理论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是如何因国情现实、文艺思潮、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的,并探讨乡土文学理论的变迁对现代乡土文学面貌的影响。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理论流变论》主要从两种文学理念——自由主义文学理念和左翼文学理念的对话、交流与碰撞中考察现代乡土文学理论的流变,历时性地追踪乡土文学基本理论问题的时代变迁,剖析现代乡土文学理论话语的阶段性特征,探寻理论话语转型的深层缘由。
余荣虎编著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理论流变论》从史料出发,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理论的流变,包括从1917-1949年时段内乡土文学理论的发生、发展与变迁,主要探询存在之由,变迁之故,也即乡土文学理论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是如何因国情现实、文艺思潮、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变化的,并探讨乡土文学理论的变迁对现代乡土文学面貌的影响。 本书历时性地追踪了乡土文学基本理论问题的时代变迁,认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理论大致经历了早期带有“阐释”性质的理论建构,以及后来带有“立法”性质的理论言说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自由主义者的乡土文学理论与左翼乡土文学理论,既不是平行发展,也不是对立抗衡,而是发生了汇流与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