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向天再借五百年(康熙新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周远廉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向天再借五百年(康熙新传)》(作者:周远廉)让你对康熙帝有全新的了解。

内容推荐

《向天再借五百年(康熙新传)》:《康熙新传》是著名清史专家周远廉先生利用辛勤搜集到的四万六千件朱批奏折,再加上《清实录》、《康熙起居注》、《雍正起居注册》、14辑《清代档案史料丛编》、《满文老档》、《国史院档》、《乾隆会典》、《光绪会典事例》、《清通考》、《清文编》、《清奏议》、《清史稿传》、《八旗通志》等众多文献,以及70多种文集笔记等新资料写出的新题目。《向天再借五百年(康熙新传)》新章节、新资料、新见解,让我们对康熙帝及其时代有全新的了解。

目录

我写康熙

第一章 八岁登基

 一 三朝弊政

 二 孝庄决策

 三 辅政功过

 四 计擒鳌拜

第二章 长胜统帅乾纲独断

 一 勇捍邦国

 二 平定三藩之乱

 三 两下雅克萨

 四 三征噶尔丹

 五 逐准安藏

第三章 英明天子

 一 免赋贤帝

 二 治河明君

 三 奖廉英主

第四章 “康熙盛世”

 一 六项标志

 二 十大弊政

 三 盛世的基本特点:邦强国富、君富官富、小民勉可“安生”

第五章 裁存留富朝廷

 一 摄政王未减存留

 二 顺治帝裁减存留百分之三十

 三 辅政大臣裁减存留

 四 康熙减存留

 五 大裁存留祸害无穷

 六 议论存留巧言诡辩

 七 将外省钱粮尽收入户部

第六章 捐俸工地方遭殃

 一 地方公共用费

 二 军需报效

 三 办理“皇差”

 四 孝敬京官

 五 直隶之例

 六 捐俸三害

第七章 捐纳泛滥敛银万万

 一 《清史稿》论捐纳

 二 监贡之捐

 三 军需之捐

 四 捐例之争

 五 西安赈灾之捐

 六 山东储粮之捐

 七 广西积谷之捐

 八 广东备赈之捐

 九 京师开捐

 十 利国库益贪官

 十一 圣德大损圣欲难消

第八章 盐课翻番

 一 引、课简表

 二 课银激增

 三 盐政“余银”十万两

 四 匣费超过正课

 五 地方官员的陋规

 六 纲商富甲天下

 七 盐贵、私盛、引滞、课欠

第九章 关税倍增

 一 税关的设立

 二 额税增加

 三 余银、盈余、铜斤银后患无穷

第十章 广设皇庄 占地数百万亩

 一 增置粮庄数百

 二 三大祸害

第十一章 内帑如山

 一 祖遗内帑

 二 外库、内库银,皆系“朕之帑金”

 三 工程节省银

 四 草豆节省银

 五 铜铅节省银

 六 税关盈余银

 七 年进百万,主要来自国库

 八 内帑八害

第十二章 督抚规礼“朕管不得”

 一 总督规礼20万两

 二 巡抚规礼

 三 司道规礼

 四 规礼的来源与支出

 五 规礼的性质与危害

 六 “外边汉官有一定规礼,朕管不得”

第十三章 火耗年征数百万“钦定加一”

 一 严禁加耗

 二 火耗难革之因

 三 “有耗银之实,无加派之名”

 四 耗重民苦

 五 “从来之积弊”——雍正帝评皇考之耗银政策

第十四章 钱粮亏空

 一 国库亏缺259万两

 二 “各省亏空钱粮至达数百万两”

 三 亏空根源

第十五章 窥伺储位皇子互斗

 一 东宫之废

 二 阿哥内讧

第十六章 轶事冤屈疑团拾遗

 一 苏麻喇姑

 二 曹寅之“清”

 三 九条铁链重锁索额图

 四 刑部尚书齐世武之冤死

 五 康熙六十一年国库存银之谜

结语:丰功伟绩杰出帝君

试读章节

一三朝弊政

玄烨,姓爱新觉罗,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是顺治皇帝福临第三子,母为皇妃佟佳氏。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福临逝世。初九日,年方八岁的皇三子玄烨继位为君,改明年年号为康熙。人们一般称玄烨为康熙皇帝、康熙爷,或简称为康熙,卒后尊谥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故清人常简称其为圣祖或圣祖仁皇帝。

康熙即位之时,国内国外的形势,可以说是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而且还出现了一定的危机。

康熙年间(1662~1722年),虽然外部环境并不太平,俄国正在向外急剧扩展,漠西蒙古准噶尔汗有南下野心,对清政府带来威胁,但前者是远在万里以外的国家,清军击败其占据雅克萨的殖民军后,俄与清朝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并且沙俄政府从彼得一世到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上百年里,主要忙于欧洲的扩展,先后与瑞典、土耳其进行了几次大的战争,又三次参与瓜分波兰,腾不出更多的兵力、财力和时间。因此,沙俄虽然一直对中国东北、西北边疆虎视眈眈,时时想伺机出兵,侵占中国领土,但力不从心,没有采取大的行动。

清王朝周边的少数民族,尽管漠西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正在蓬勃兴起,噶尔丹汗、策妄阿拉布坦汗叔侄二人先后率军南下,侵占漠北喀尔喀蒙古,进略西藏,但清军此时还有力还击,也不会带来多大危害。

国内来说,有利的条件是顺治十六年下云南,基本统一全国,第三年擒南明桂王朱由榔,康熙二年南明郑经退据台湾,三年八月灭李自成余部夔东十三家,全国尽隶清帝。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较为严重的潜在危机。对于康熙来说,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皇前三朝的弊政,给清王朝的统治带来很大的危害。

玄烨的曾祖父清太祖努尔哈赤雄才大略,勇冠三军,统一女真各部,屡败明兵,建立大金国,其子清太宗皇太极臣服漠南蒙古,统一东北地区,父子两人对促进满族的形成与发展,对多民族国家的壮大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建树了丰功伟绩。但是,由于他俩的民族处于农奴制阶段,他俩本人既是大农奴主。又是农奴主专权的农奴制国家之君汗,所以自然要从这个立场处理军政大事,尤其是对待汉民的政策。

努尔哈赤攻占辽沈地区以后,把汉人视为被征服者,施行严厉的民族压迫政策。他制定了“抗拒者杀,俘者为奴,降者编户”的方针,一再宣布“我等豢养尼堪”,勒令汉人按照女真的发式剃发归顺。

豢意为何?查看字典,豢者,喂养牲畜。原来,努尔哈赤视他占领、辖治地区的汉人为牲畜。既是牲畜,当然要为主效劳,纳粮当差,听任主子打骂驱使,不得叛逆逃亡,否则要遭主子关押枷责,斩杀流徒。

“豢养尼堪”的第一条就是剃发归顺。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二十一日,金军攻下辽阳,“官民皆剃发降”,“河东海州、岫岩等七十余城官民俱剃发降”。

汉人地区,一二千年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损伤和任意改变,已经深入民心。发式服饰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尊严,岂能任意强令更改。何况,“华夷有别”,今天要辽东汉人取消原有发式,改从女真式样,不从者,斩,这是赤裸裸的野蛮的民族压迫。剃发归降,就是金国农奴制国家汗、贝勒将整个汉族贬为被剥削、被统治、被压迫民族的标志。

“豢养尼堪”还有五项具体措施。一是圈占田地,圈占辽东五卫“无主之田二十万日”,海州、盖州、复州、金州四卫“无主之田十万日”,分给女真人员,掠夺了大量汉人田地。二是纳粮当差,天命八年二月初十日,“督堂计算后而上奏之书云:一年一丁之征取官赋者,赋谷、赋银、军马之料,合共三两。按三两银计,淘金之六百丁,一年取金三百两。炼银之一万丁,取银三万两。”同时,还要按丁出兵,按丁出夫,筑城屯田修路造桥。三是将辽民分隶八旗官将。“给女真督堂、总兵官三千丁,副将一千七百丁,参将、游击各一千丁,备御各五百丁。给汉人总兵官各四千丁,副将各三千丁,参将、游击各二千丁。”四是“尼堪、女真合居同食”,“尼堪种地所获粮食”,“女真、尼堪”“计口同食”,让汉人供养女真。。五是尽捕无谷之人,因为“凡偷杀牛马者,火烧积谷屯舍者,皆是不耕田、无谷、不定居,欲由此处逃往彼地(明国)之光棍也”。

对于不愿归顺接受豢养或者降后又复叛逃的汉人,汗、贝勒则大肆屠杀,掠民为奴。天命三年四月,取东州等城堡500余,掠人畜30万。第二年打下清河、开原、铁岭,“杀掳官兵军民数十万”。进据辽沈地区以后,努尔哈赤多次遣军剿杀反金人员。因复州民欲逃往明国,派兵2万征剿,复州城原有1.8万余男丁,除残留500丁外,其余尽行屠杀。P13-1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3: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