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种植
偶然发现致富路,开起上百亩苗圃
20世纪80年代,电影《泉水叮咚》几乎无人不知,电影中有个内向的孩子名叫“小木头”。“特别内向,邻居都说我真像电影里的小木头。”那时的刘姝秀见到生人不说话,光盯着看,“小木头”成了她的外号。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被大家唤作“小木头”的女孩,会与木头结下如此深厚的缘分。
1997年,刘姝秀参加工作。在大家的眼中,刘姝秀的工作是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但头脑灵活的刘姝秀却并不这么认为。当时刘姝秀所在的公司有位股东,在潍坊经营苗圃生意,刘姝秀经常帮忙联系客户。在帮忙的过程中,刘姝秀发现了其中的致富路。经过考察,刘姝秀发现烟台的苗圃市场刚刚起步,是个入行的好时机。2000年,刘姝秀毅然辞掉“铁饭碗”,开始了创业路。她在福山和牟平找了两块地,上百亩的苗圃正式开张。
“当时烟台刚有苗圃绿化这个行业,很多老板要求很简单,绿化能盖死地面就行了,不需要美观。”很快,刘姝秀的苗圃就发展成为烟威地区有名的苗圃基地。“招投标有时候就意味着要降低价格,我不喜欢打价格战,价格低了品质可能也会降低。”2005年前后,苗圃供应逐渐改为投标制,刘姝秀决心在坚持做苗圃的同时,调整工作重点,投资新的项目。
家具代理
散步时发现商机,专做欧美风家具
2005年的一个夏夜,刘姝秀在和老公散步时,忽然发现路边一个家具商场在招商,刘姝秀那根创业的神经再次兴奋起来。“只有个别家具商场零星摆着欧美风家具。”她考察市场后发现,当时烟台没有专营欧美风格的家具店,市场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刘姝秀再次抓住了这个入行的好时机。在商场经理提供的一大堆家具品牌中,刘姝秀一眼看中了某知名品牌,随后她果断代理了该品牌并开设了一家600多平方米的家具店。
买家具的时候,不少顾客会问刘姝秀是否知道哪个品牌的地板或者木门不错。在顾客不经意的询问间,刘姝秀又发现了商机,她迅速代理了多个地板、木头、楼梯等品牌,最多的时候开了8家专卖店。“我对每个品牌、每个门店都投入了大量精力,说实话,砍掉哪个我都舍不得。可我一个人毕竟精力有限,如果盯不过来,可能品质和服务就不完美。如果不完美,我宁愿不干了。选择关哪个店的时候,我真的哭了,心疼呀,舍不得。,’经过一段时间的扩张,刘姝秀发现了其中的问题,虽然每家店生意都不错,但她最终还是含泪关掉了大部分店面。
高档装修
应邀给客户做吊顶,注册装饰公司
“我卖的是有品质的高档家具,如果顾客一进来闻到一股甲醛味儿,别说顾客,我自己都不愿意待,谁还愿意买家具呢?我从不包工包料,每一种材料都是我精挑细选的,然后我自己找工人,现场监督他们装修。”刘姝秀的8家店面前后经历十几次装修,每次都是她亲力亲为。正是这十几次的经历,让她发现并了解了装饰行业。
“我家的家具、地板、木门都是在你家买的,我就相信你,你给我吊顶吧。”一次,一位顾客在刘姝秀的店里购买了大量产品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2009年,刘姝秀注册成立了装饰公司。刚开始,刘姝秀只为在自家店里购买家具的客人提供装修服务。可随着客人的增多,公司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经营范围逐渐扩大到别墅、会所、售楼处和部分高端办公楼等高端工程。
装饰之路
卫生间地砖不好,果断砸掉
在对待装饰上,刘姝秀依然属于“完美主义者”。一次,公司到淄博去装修一处别墅。“当时是冬天,一些工人回家了,只能在当地找工人。”虽然找的是当地工资要求最高的工人,但当看完其为卫生间铺设的地砖后,刘姝秀马上辞掉了这名工人,并砸掉了刚刚铺好的地砖。
“虽然业主还没看到,但我这关就过不了。”这次,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刘姝秀不惜花重金从北京请来工人铺装地面,“别人家铺地板的工人一小时20元,我们家一般都是一小时40元,最贵的一天工资就上千元。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业主花了这么多钱请我们装修,我们要对得起业主的信任。”
窗台石质量一般,掏钱换掉
窗台石,施工中非常小的一个环节,但在刘姝秀眼里,再小的环节也得完美。“当时施工经理回公司后还向我炫耀,说他买的窗台石比以前都便宜,我一听这价格就知道质量恐怕难以保证。”刘姝秀马上派监理去客户家查看窗台石。 很快,监理的反馈是窗台石用手摸会掉灰。“虽然客户说换不换无所谓,可我觉得必须换,不换我会觉得对不起客户。”当天,刘姝秀就派人重新买了一块窗台石为顾客安上。“原来那块窗台石是正品,但属于高端品牌中的低档产品。”为了一块窗台石,刘姝秀赔了5000元。
除了过硬的质量和品质外,刘姝秀将装饰公司的服务定位为“贴心小秘书”,客户能想到的刘姝秀会想到,客户想不到的刘姝秀也会想到。
油漆有阴影,主动上门维修
对于很多装饰公司来说,一旦验收完工也就意味着工作结束,但刘姝秀的公司却有严格的回访制度,以便及时发现客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011年,刘姝秀为潍坊一位客户装修别墅。“一般木门定做需要三四十天,因为催得急,厂家15天就发货了。”当时快春节了,客户催得很紧,希望春节前能搬进去,为了尽量达到客户的要求,刘姝秀也一直催促各配套厂家。第二年,当客户经理去客户家做回访的时候,却发现木门出现了问题。“当时客户经理说油漆有阴影,客户根本没看出来。”刘姝秀说,由于当时厂家发货太急,油漆没干透,造成油漆有阴影,虽然客户没有提出任何疑义,她还是迅速联系厂家,尽快为客户维修木门。
睡衣拖鞋,全帮客户准备好
新房请装饰公司装修完成交房的时候,你打开冰箱,里面都是你喜欢喝的饮料;你打开橱柜,里面已经摆好了油盐酱醋;你走进卧室,床头灯正是你喜欢的风格:打开衣柜,舒适的睡衣已经整齐地摆在里面……
“比如说电视,我们会先与客户沟通,了解他想要的价位或者品牌,希望有什么样的功能。依据客户的要求,我们会列出一些适合的产品,并标出它们的优缺点,便于客户选择。”大到冰箱电视,小到锅碗瓢盆,刘姝秀的装饰公司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装修,还包括家居摆设。窗帘、床品、厨房用品、睡衣、拖鞋等,只要是你不想自己购买的东西,刘姝秀都会给你买好,并设计摆放在最合理的位置。
P2-4
外号“小木头”的她,与木结缘十几年/001
拒绝“潜规则”,模特掘金照样风生水起/007
飞出农家小院,19年撑起5家公司/013
揣一毛钱闯港城,装卸工拼成董事长/019
因“痘”得福,七年开起三家美容店/025
为“艾”执著,坚守十年将“草”变成宝/031
服务展会“装”出“钱途”,一杯热水把客商留住/037
退伍军人结“鹰”缘,“卫生问”里展拳脚/043
46岁当老总,莱阳女演绎创业传奇/048
自考本科三战司考,栖霞农民39岁圆律师梦/054
边卖房子边卖酒,要打造中国“拉菲”/060
毛能制衣粪种枣,彩兔全身都是宝/066
瞅准网购热,“80后”小伙教人开网店/072
造价师转行做会计,给千余企业当“管家”/078
不做时装做工装,立志港城No.1/084
当过司机卖过海鲜,老兵打造童装世界/090
产后发胖嗅商机,开店教人当辣妈/og6
爷们拿起绣花针,给新娘子缝婚纱/102
背靠会展,小人物捡金蛋/108
为给母亲治牙疼,拜师苦学造就“牙博士”/114
失业后拧起螺丝刀,五年拧出第一品牌/120
小伙儿炒瓜子,炒红港城老口味/126
小推车八年推出40家“西北娃”凉皮店/131
“多管闲事”打动顾客,“自找麻烦”争得项目/136
妈妈叹息愁午饭,IT哥转身卖盒饭/141
听钢琴曲嗅商机,把“音乐厅”搬进家/146
文科男爱做科研,专为酒店省燃气/151
玩转和田玉,莱州市民港城当“玉霸”/156
大学校园开琴行,立志港城No.1/161
跛脚青年百元起家,4年成烟台“马扎王”/166
卖“花”两年买商城,“90后”身家过千万/171
“潮男”开起美学馆,专门教人穿衣服/176
厂长改行做“庄主”,韩国客人常光顾/181
瞅准户外运动热,六年开起三家店/185
放下剪刀当校长,商机无限从“头”越/190
十几平方米小店起家,电脑迷成就“广告”梦/195
生财瞅准“物联网”,港城公司第一家/200
盯上路边擦鞋匠,成就港城“美鞋王”/205
不怕“伺候人”,“80后”的她有个“家政梦”/210
一包零食嗅商机,“吃货”开起蓝莓店/215
天蓝海阔,秋虫呢喃。伴随着新一届大学生踏入校园,我也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受《蓝色快报》之邀,为他们即将出版的、由采编人员精心打造的创业故事书《赢在烟台》写几句话。说实话,我跟媒体很熟,也经常接受记者的采访,但作为读者和见证者为媒体的作品集结写序,这还是头一遭。
我认真看了《赢在烟台》中的创业故事,感触很深。在高端产品上做足创新文章的“老胶东”范会涛;一直和木头结缘的“小木头”刘姝秀;转身卖盒饭的“IT哥”陈明;将凉皮当事业来做的“西北娃”雷国梁;从会展业中觅得商机的“淘金男”国连忠……虽然这些人在家庭出身、受教育程度、所从事行业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但他们有着显著而鲜明的共同闪光点:都胸怀一种坚定执著的创业信念,都历经一段坎坷曲折的创业历程,也都收获一份丰硕喜人的创业成果。尤其看到他们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镜头时,我甚至想起了自己,在我所从事的皮革研究领域,哪一项成果不是在反复实验,不断探索中取得的呢?哪一次成功不是从失败中走出的呢?这正应了那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有鲜明的人物,有感人的故事,有真实的现场,语言朴实,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这是《赢在烟台》给人的第一印象。细读之后,我发现这本书还有三个显著特点。
这是一本提振信心的励志书。我们都知道创业不易,尤其在世界经济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时代背景下,创业更加艰难。这个时候,信心显得更加重要,而《赢在烟台》正好可以起到提振信心的作用,其中的40个创业故事,其实也是励志故事。看到这些故事,我们可以自问:他们行,难道我们就不行吗?
这是一本分享成功的教科书。创业路上,光会谈信心、喊口号是走不远的。满腔热情往往只能换来一时的繁荣,只有真心实干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而关于实干,又有很多技巧和经验值得探讨,比如,如何让产品实现转型升级?怎么与客户保持有效沟通?能否创新一下经营思路……在《赢在烟台》里,每个人都会找到一个答案。
这是一本描绘梦想的蓝皮书。时下,梦想已经成了一个社会热词。大到国家的强国梦,小到个人的五彩梦。也许,大家觉得自己平时做的是琐事小事,自己的人生也是平淡无奇,但认真品读一下,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梦想也是美丽幸福的。请记住,谁都可以拥有梦想,谁都可以书写传奇。
人生苦短,开卷有益。但愿,这本《赢在烟台》能给有志的创业者带来思想的启迪,成功的喜悦,也能给其他读者带来生活的感悟,人生的思考。
王全杰
2013年9月12日
王全杰,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山东省人大代表,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烟台大学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这是一本提振信心的励志书。我们都知道创业不易,尤其在世界经济错综复杂、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时代背景下,创业更加艰难。这个时候,信心显得更加重要,而韩浩、胡凯伦主编的《赢在烟台》正好可以起到提振信心的作用,其中的40个创业故事,其实也是励志故事。看到这些故事,我们可以自问:他们行,难道我们就不行吗?
这是一本分享成功的教科书。创业路上,光会谈信心、喊口号是走不远的。满腔热情往往只能换来一时的繁荣,只有真心实干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而关于实干,又有很多技巧和经验值得探讨,比如,如何让产品实现转型升级?怎么与客户保持有效沟通?能否创新一下经营思路……在《赢在烟台》里,每个人都会找到一个答案。
这是一本描绘梦想的蓝皮书。时下,梦想已经成了一个社会热词。大到国家的强国梦,小到个人的五彩梦。也许,大家觉得自己平时做的是琐事小事,自己的人生也是平淡无奇,但认真品读一下,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梦想也是美丽幸福的。请记住,谁都可以拥有梦想,谁都可以书写传奇。
在蓝色快报创刊一周年之际,韩浩、胡凯伦挑选40位创业成功者,讲述他们的创富之路,将这些励志故事集结出《赢在烟台》,有鲜明的人物,有感人的故事,有真实的现场,语言朴实,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在高端产品上做足创新文章的“老胶东”范会涛;一直和木头结缘的“小木头”刘姝秀;转身卖盒饭的“IT哥”陈明;将凉皮当事业来做的“西北娃”雷国梁;从会展业中觅得商机的“淘金男”国连忠……虽然这些人在家庭出身、受教育程度、所从事行业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但他们有着显著而鲜明的共同闪光点:都胸怀一种坚定执著的创业信念,都历经一段坎坷曲折的创业历程,也都收获一份丰硕喜人的创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