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子风采录(中国海洋大学2010-2012年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事迹选编)》由张静主编。为充分展示海大优秀学子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为广大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学校组织人员编写了这本事迹汇编。编者从学校近3年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事迹材料中择优选取了100篇汇编成册。这些获奖者是海大优秀学子的缩影。他们怀揣梦想,在海大园中茁壮成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无悔的青春之歌。我们希望,广大学生能从这一个个成长故事和一段段心路历程中,感受那种自强自立、奋发进取、追求卓越的青春正能量,感受那些荣誉和光环背后的艰辛付出!
《海之子风采录(中国海洋大学2010-2012年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事迹选编)》由张静主编,书中的这些获奖者是海大优秀学子的缩影,他们在学业上求知求新,探索不止;在生活中乐观向上,乐于助人。逆境中,他们乐观顽强,坚忍不拔;顺境时,他们不骄不躁,谦虚慎行。他们年轻,却拥有坚定的信念;他们稚嫩,却不乏青春的激情。
《海之子风采录(中国海洋大学2010-2012年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事迹选编)》适合大众阅读。
逐梦海洋不憾不悔
海洋环境学院 易李达玲
易李达玲,女,汉族,1991年7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海洋环境学院海洋科学专业2009级学生,2011~2012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个人一等奖,校自强大学生奖学金,校社会实践奖学金、文体活动奖学金,多次荣获校“优秀学生”等称号。
一个人只要还有追求,他就不会老,直到后悔取代了梦想,他才会老去。我一直相信我能做个有梦想、敢追求的人。行走在人生的路上,我始终以谦卑的姿态学习,以最炽热的心追求。大学生活让我愈加成熟,也让我愈加坚定了前行的方向:致学海洋,贡献社会。
致学海洋 不懈的追求
海洋是自然界中最神秘而迷人的地方。当读到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时,我便开始了我的海洋之梦。当我真正踏进海洋这个自然科学殿堂时,众多不可思议的海洋现象渐渐褪去童话色彩,其中复杂多变的海洋机制及其对气候环境深远的影响更加强烈地吸引着我的好奇心。
在开始专业学习之后,我渐渐明白,窥探宏大的海洋系统需要多么完备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我希望我的专业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并不只是枯燥的数学公式和物理定律,因此我尽量把专业学习当成一件有趣的事来做。我积极地向老师请教,和同学讨论,在图书馆徜徉。通过这些,获得专业上的启发,寻求问题的答案。以谦卑的姿态学习,以最炽热的心追求,探索海洋之谜是我最终的梦想。
当我们认真做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为我们让路。梦想和追求让我的学习成绩很自然地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成绩的优异让我对知识有了更大的渴求,让我想得更深、更远,更加激励了我的海洋之梦。
相比机械枯燥的理论学习,我更喜欢从学习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展开研究并解决问题。大二期间我申请了学校本科生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海冰物理特性及其近期变化特征的认识”。项目申请前,正值2010年冬季渤海海冰冰情严重,给我国的部分沿海区域社会生产、海洋运输带来重大负面影响。当时,我注意到这个现象并问自己——我能为此做些什么?在与老师和同学讨论之后,我和几位同学组建了研究团队,在查阅大量有关海冰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海冰的观测实践,比较系统地认识了海冰的物理特性及其变化。我负责项目中海冰光学性质的研究,在老师指导及队友协助下,最终完成了5万余字海冰光学特性的研究论文,该项目也被评为校优秀本科生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我们本是一群普通的大学生,只因为有着同样的梦想聚到一起。困惑、喜悦相伴,可能我们所能做的并不多,但是我们始终以最虔诚的心走在路上。科研之路,没有尽头,有的只是后来者新的探索与发现。自本次项目获得肯定之后,我更加明确了自己致学海洋的梦想,因而我决定要更深入地研究海冰,参与极区冰雪的课题。至今,我的两篇关于海冰的英文学术论文已被国际会议收录,我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海洋大学第十三届科技创新奖。
2012年暑假,我很幸运地参加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2012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在一系列活动中我尝试从地球物理的广角来重新认识海洋科学,而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方向。通过这次宝贵的经历,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专业的认知,最终选择在母校攻读研究生——物理海洋学,继续探索海洋之谜!
P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论述坚定地回答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进一步明确了使命,指明了方向。对高等教育来说,把一批批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和体现在高等教育的总目标、全过程和各环节,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前,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要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良、知识本领过硬的筑梦人,引导广大学生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理想影响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利益多元的社会格局,各种社会思潮交融交锋,社会心态普遍迷惘和困惑,大学生更要保持清醒头脑,坚定理想信念,用中国梦打牢思想基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激发社会担当意识和历史责任感;要坚持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和人民意愿紧密结合,始终把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作为毕生追求,自觉把个人价值融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中;要以远大理想指引人生方向,凭借过硬本领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以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战胜各种困难,以立足本职、埋头苦干的态度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相关政策,通过加大奖助力度,创新资助模式,强化育人功能,帮助和引导更多的学生点燃梦想、播种梦想、成就梦想。2007。2012年,我校共有1201名优秀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2726名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勤奋学习、专心科研的热情,坚定了他们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信念。为充分展示海大优秀学子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为广大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学校组织人员编写了这本事迹汇编。编者从学校近3年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事迹材料中择优选取了100篇汇编成册。这些获奖者是海大优秀学子的缩影,他们在学业上求知求新,探索不止;在生活中乐观向上,乐于助人。逆境中,他们乐观顽强,坚忍不拔;顺境时,他们不骄不躁,谦虚慎行。他们年轻,却拥有着坚定的信念;他们稚嫩,但燃烧着青春的激情。他们怀揣梦想,在海大园中茁壮成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无悔的青春之歌。我们希望,广大学生能从这一个个成长故事和一段段心路历程中,感受那种自强自立、奋发进取、追求卓越的青春正能量,感受那些荣誉和光环背后的艰辛付出!
习近平总书记于今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成现实!身处伟大的时代,面对伟大的梦想,希望广大海大学子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努力践行党和国家赋予你们的殷切期望和伟大历史重任,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共筑中国梦的道路上实现人生价值,焕发出绚丽的青春光彩!
近年来,随着国家奖助体系的逐步完善,我校每年都有数百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他们的奋斗历程和成长故事,具有很好的教育示范意义。鉴于此,学校从近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的600名同学中挑选出60人的事迹材料、从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的1477名同学中挑选出40人的事迹材料,共计100篇,汇编成册。为尊重历史,所有事迹材料的形成时间均以获奖者申报该奖项的时间为准。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领会事迹材料中所蕴涵的教育意义,我们专门邀请了有关老师对每一篇事迹材料分别做了点评。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各学院(系、中心)党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各学院(系、中心)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在成书过程中付出了大量心血。研究生张耀、王晓霞、佘阔、牟文烨、陈静等同学,本科生岳笑梅、杨锡畅、李佳等同学参与了本书的校对和统稿工作。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入选的事迹材料时间跨度长,编辑工作量大,书中难免存在未尽人意之处,敬请读者见谅。
编者
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