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江在中国近代科学史、政治史与文化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页。他精于科学,长于办事,在我国早年科学事业的组织、管理方面贡献卓越;先后担任煤矿公司总经理、淞沪督办公署总办,做出了很多的实绩;他倡议创办《努力周刊》,积极参与《独立评论》的编辑工作……在他四十九年的生命中,成就了无数事业。作者(胡适)是丁氏的挚友,《丁文江的传记》情文并茂,在追忆中书写历史,相信读后既会感动于丁氏的志业,也会对中国近代史有深入的了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丁文江的传记/胡适作品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胡适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丁文江在中国近代科学史、政治史与文化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页。他精于科学,长于办事,在我国早年科学事业的组织、管理方面贡献卓越;先后担任煤矿公司总经理、淞沪督办公署总办,做出了很多的实绩;他倡议创办《努力周刊》,积极参与《独立评论》的编辑工作……在他四十九年的生命中,成就了无数事业。作者(胡适)是丁氏的挚友,《丁文江的传记》情文并茂,在追忆中书写历史,相信读后既会感动于丁氏的志业,也会对中国近代史有深入的了解。 内容推荐 丁文江是在很多学术领域做出过开拓性贡献、在科学史和学术史上有相当重要地位的人物。作为中国地质学的开山大师,丁文江和他的团队使中国地质学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获得了世界声誉。地质学以外,丁文江在地理学、古生物学、历史学、教研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领域也有独特贡献,是一位典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作为欧化最深、科学化最深的中国人,丁文江在提倡科学研究方面不遗余力。在朋友的眼中,丁文江既是“最良善最有用的中国人”,又是“天生能办事、能领导人、能训练人才、能建立学术的大人物”,还是精于科学、长于办事的“现代稀有的人物”。《丁文江的传记》是关于介绍其生平事迹的专著。 《丁文江的传记》由胡适编著。 目录 引 言 一 家世和幼年生活 二 他的恩师龙研仙先生 三 他在日本一年多计划往英国留学 四 海上的救星 五 在英国留学七年(19041911) 六 第一次中国内地的旅行 七 地质科科长地质研究所北大地质系 八 民国初年的旅行太行山与山西铁矿云南与四川 九 丁在君与徐霞客 十 地质调查所所长(19161921) 十一 北票煤矿公司(19211925)《努力周报》(19221923) 十二 《玄学与科学》的论争(1923)(附论他的宗教信仰 十三 “大上海”的计划与实施(1926) 十四 回到地质学来:广西的地质调查(1928)西南地质调查队(1929--1930)北大地质学教授(19311934) 十五 独立评论(1932--1935) 十六 苏俄的旅行(1933)最后三年的政论 十七 “就像你永永不会死一样” 附录 丁文江遗嘱 校勘后记 附录一 收回上海会审公廨暂行章程 附录二 龙研仙同情革命 后 记 试读章节 一家世和幼年生活 丁文江,字在君,江苏泰兴县人。生于民国纪元前二十三年(光绪十三年丁亥三月二十日,当西历1887年4月13日),他在《努力周报》发表文字,常用“宗淹”的笔名,那当然是表示他崇敬那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他的父亲吉庵先生,是泰兴县的一个绅士。母亲单夫人,生了四个儿子,文江是第二子。大哥文涛,三弟文潮,四弟文渊。他还有不同母的弟弟三人,文澜、文浩、文治。文涛先生有《亡弟在君童年轶事追忆录》,说: 亡弟于襁褓中,即由先慈教之识字。五岁就傅,寓目成诵。阅四五年,毕四子书五经矣。尤喜读古今诗,琅琅上口。师奇其资性过人,试以联语属对日“愿闻子志”。弟即应声日“还读我书”。师大击节,叹为宿慧。在君的天资过人,他母亲很早就教他认字,故五岁入蒙馆就可以读书。这种经验,崔东壁(述)曾在他的《考信附录》里说的很清楚: 自述解语后,[先君]即教之识字。遇门联扁额之属,必指示之;或携至药肆,即令识药题。……字义浅显者,即略为诠释。……以故,述授书时,已识之字多,未识之字少,亦颇略解其义,不以诵读为苦。崔东壁的自叙最可以给文涛先生这一段记载作注解,使我们相信“五岁就傅,寓目成诵”不是奇事,只是一个天才儿童早年先认识了许多字,后来拿着书本子,就觉得“已识之字多,未识之字少”,所以能“寓目成诵”了。文涛先生又说: 弟就傅后,于塾中课业外,常浏览古今小说,尤好读《三国演义》。……六七岁后,即阅《纲鉴易知录》;续读《四史》《资治通鉴》诸书,旁及宋明儒语录学案。……于古人最推崇陆宣公(贽)史督师(可法)。又得顾亭林《日知录》,黄梨洲《明夷待访录》,王船山《读通鉴论》,爱好之,早夜讽诵不辍。……时取士犹用八股文,塾师以此为教,亡弟亦学为之。……于古文,始尝推许韩昌黎,既而……乐诵大苏纵横论辨之文。年十一,作《汉高祖明太祖优劣论》,首尾数千言。我详引这两段追记的话,因为在君十六岁已离家出国,他在日本时已能作政治文章,他读中国经史书,他作中国文,中国诗,都是在那十一二年中打的根柢。那根柢起于他母亲单夫人的教他识字,成于他自己在私塾时期的博览自修。 单夫人是一位很贤明的慈母。文涛先生说: 先严……诸事旁午,鲜有暇晷,涛兄弟以养以教,壹以委之先慈。先慈于涛兄弟爱护周至,而起居动止,肃然一准以法:衣服有制,饮食有节,作息有定程,一钱之费,必使无妄耗。事能亲为者,毋役僮仆。即不能,偶役僮仆,亦不得有疾言厉色。在君一生的许多好习惯,据他大哥说,是他母亲的家教“植其基”的。 二他的恩师——龙研仙先生 泰兴县旧属于南通州,是江北的一个小县,丁文涛先生说那是一个“风气锢塞”的“滨江偏邑”。在那么一个小地方做一个绝顶聪明的神童,是最危险的事。王荆公有《伤仲永》一篇短文,指出那个神童方仲永陷在一个不良的环境里,没有做学问的机会,结果是到了二十岁时竟是“泯然众人矣”。文涛先生说他们泰兴人“远涉数百里,已非习见,遑论异国!’’丁在君能从那个狭窄的地方跑出来,十五六岁就到了日本,十八岁就到了英国,大胆的走到大世界的新学术的大路上去,——这个大转变,这个大解放,都是因为他在十五岁时候,忽然遇着一位恩师,——湖南攸县的龙研仙先生。P3-5 序言 丁文江先生死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一月五日。他死后,《独立评论》给他出了一本纪念专刊(《独立》一八八期,民国二十五年二月十六日出版),收了十八篇纪念文字。以后还有几位朋友写了纪念文字寄给我们,从二月到七月,又收了九篇(《独立》一八九期,一九三期,一九六期,二。八期,二一一期)。这二十多篇纪念文字里有不少传记资料。可惜傅斯年先生已宣布的三个题目,——《丁文江与中央研究院》、《丁文江与苏联之试验》、《我在长沙所见》,——都没有写出来。于今傅先生也成了古人了! 傅先生在他的《我所认识的丁文江先生》里,曾说: 我以为在君确是新时代最良善最有用的中国人之代表;他是欧化中国过程中产生的最高的菁华;他是用科学知识作燃料的大马力机器;他是抹杀主观,为学术为社会为国家服务者,为公众之进步及幸福服务者。这样的一个人格,应当在国人心中留个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希望胡适之先生将来为他作一部传记。他若不作,我就要有点自告奋勇的意思。我自己在《丁在君这个人》一篇文字里,也曾说,“孟真和我都有将来作丁在君传记的野心。”我又说: 丁在君一生最被人误会的是他在民国十五年的政治生活。孟真在他的长文里,叙述他在淞沪总办任内的功绩,立论最公平(适按,孟真在第二篇长文《丁文江一个人物的几片光彩》里,论述这段故事更详细,见《独立》一八九期)。他那个时期的文电,现在都还保存在一个好朋友的家里,将来作他传记的人必定可以有详细而公道的记载给世人看。二十年很快的过去了。当时有作在君传记的野心的两个朋友,于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二十年的天翻地覆大变动,更使我追念这一个最有光彩又最有能力的好人;这一个天生的能办事,能领导人,能训练人才,能建立学术的大人物。孟真说的不错:“这样的一个人格,应当在国人心中留个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决心要实践二十年前许下的私愿,要写这篇《丁文江的传记》。 在这二十年中,传记材料很难收拾。例如上文说的关于民国十五年的文电,至今我没有见到。收藏那箱文件的好朋友居然写了一篇《丁文江传记初稿》,在五年前寄给我。可惜他始终没有利用那箱里的任何文电。他自己说,“文江之死已逾十四年,我已老得不成样子,若再蹉跎,不免辜负死友了。”这篇传稿是他追忆的一点纪录,也成了我的材料的一部分。 此外,我的材料只限我在海外能收集的在君遗著,和那二十多篇纪念文字。遗著也很不完全,例如在君在《努力周报》上写的文字,在天津《庸报》上写的文字,我在海外都看不到。因为材料太不完全,所以我只能写一篇简略的传记。 后记 胡先生的《丁文江的传记》,1956年11月出版,载在《“中央研究院”院刊》第三辑里。1960年6月,胡先生嘱台湾启明书局印单行本,并由胡先生写了一篇《校勘后记》。启明停业后,这本书已绝版多年。近年来,外间向本馆函询这书的很多,本馆因用《“中研院”院刊》第三辑的原抽印本将这个传记影印发行,以应读者的需要。 我们需要向读者说明的,有下列各点: 一、原抽印本错误的地方,现照启明本一一改正。 二、原书一二二页十三行第三字起原作“死时大概不到三十岁”今照胡先生“自用校本”上的亲笔校正,改为“生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他死时止有三十二岁。” 三、胡先生为启明本所写的《校勘后记》,现仍重排印出。 四、原书第二章叙述龙研仙先生扶植丁在君先生的一段故事后,曾贴有胡先生从台湾新生报1959年3月27日的副刊剪下的《龙研仙同情革命》一文。这段文字发潜德之幽光,极可宝贵。现在我们亦把它影印于传文后(芝翁系高拜石先生的笔名。文中第九行的“读”字当是“谈”字的误排;三十三行的“辄”字,当是“辄”字的误排)。我们谨向和这段文字有关的各方面致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